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庆姬塬油田长效在线增注技术现场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尔珍 王勇 +2 位作者 宋昭杰 邓志颖 王伟波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66,共5页
针对姬塬油田物性差、注水压力高、多次欠注井逐年增多,且治理困难的问题,结合长庆油田“小水量、树枝状”的流程特点,分析主力区块特性,提出以“增压注水,药剂控压”为技术思路的长效在线增注技术。在井场安装注水量100数300m^3/d不同... 针对姬塬油田物性差、注水压力高、多次欠注井逐年增多,且治理困难的问题,结合长庆油田“小水量、树枝状”的流程特点,分析主力区块特性,提出以“增压注水,药剂控压”为技术思路的长效在线增注技术。在井场安装注水量100数300m^3/d不同型号的增压装置,同时在满足注水需求的前提下配套加注综合降压增注药剂,建立主力区块的压力预测图版,并在姬塬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增压装置满足了现场局部在线提压增注要求;以剥离分散剂、螯合剂、润湿剂、清洗剂、酸化缓蚀剂和甲醇为主剂的注水井用综合降压增注剂COA-2具有防膨、阻垢、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优点,控压增注效果较好;主力区块的压力预测图版为有效控制压力上升幅度提供了依据。在采油厂累计实施48个井组,改善了105口多轮次增注措施无效井欠注问题,平均有效期为266d,平均单井日增注11m^3,累计增注达54.95×10^4m^3,对应826口油井中234口油井见效,平均单井组日增油2.25t,累计增油1.95×10^4t,达到了多轮次增注措施无效井长期稳定注水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 增注 综合降压药剂 压力预测图版 姬塬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第四天然气净化厂450×10~4 m^3/d净化装置运行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尔珍 江伟平 +2 位作者 范远 韩福庆 杨银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1-27,共7页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是长庆设计院自主设计的首套450×104 m3/d天然气净化装置,自2013年11月进气投产,两套450×104 m3/d主体净化装置已安全平稳运行至今,总体达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通过...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天然气净化厂天然气净化装置是长庆设计院自主设计的首套450×104 m3/d天然气净化装置,自2013年11月进气投产,两套450×104 m3/d主体净化装置已安全平稳运行至今,总体达到工程项目的设计要求。通过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优化参数,净化装置整体运行平稳,关键参数控制在设计指标范围内。总结了该装置1年多的运行情况,针对装置从投运到进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给出下一步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净化 脱硫 脱碳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超低渗储层注水井用油溶性分流剂的性能与应用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尔珍 邓志颖 +4 位作者 张随望 马国伟 徐昆 陆小兵 王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2,共5页
由于受沉积韵律、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等影响,长庆油田每年吸水不均井占比超35%,严重影响生产井组动态。针对以上问题,以姬塬油田超低渗储层为研究对象,自主研发了一种适合近井地带剖面调整的油溶性分流剂WS-2,室内测试了其溶解性、耐温... 由于受沉积韵律、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等影响,长庆油田每年吸水不均井占比超35%,严重影响生产井组动态。针对以上问题,以姬塬油田超低渗储层为研究对象,自主研发了一种适合近井地带剖面调整的油溶性分流剂WS-2,室内测试了其溶解性、耐温性、分散性、粒度、封堵效率和解堵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分流剂WS-2在酸溶液和水中均不溶而易溶于煤油,软化点在120℃左右,粒径30数100 um。WS-2分散性能好、遇携带液呈悬浮状,便于注入地层,对岩心的封堵效率在90%以上,可满足现场应用。针对尖峰状和指状吸水不均井使用油溶性分流剂WS-2,平均吸水厚度增加2.5 m,平均水驱动用程度提高8%,3个月后生产井组动态稳定,达到了注水井剖面调整的目的。油溶性分流剂WS-2在同类的油藏中具有推广使用的前景。图6表3参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储层 油溶性分流剂 吸水剖面 水驱动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臭氧快速降解油田含聚洗井液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尔珍 田飞 +5 位作者 方玉峰 孙爽 李莹 于熙洋 乔健鑫 宋文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以聚合物驱油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大主力油田逐步推广和应用,随聚合物用量不断增大,油田含聚洗井液的处理量也随之剧增。由于聚合物能够促进油水混合物的乳化,洗井液中的油水分离速率极为缓慢,且含聚洗井液的黏度大,与常... 以聚合物驱油为代表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在我国各大主力油田逐步推广和应用,随聚合物用量不断增大,油田含聚洗井液的处理量也随之剧增。由于聚合物能够促进油水混合物的乳化,洗井液中的油水分离速率极为缓慢,且含聚洗井液的黏度大,与常规洗井液混合后循环利用将对油田水系统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在分析了油田含聚洗井液组分和常规氧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联合处理站工艺固化、空间受限以及罐车排放速度快、降解处理时间短等问题,提出了超声-臭氧联合降解聚合物的工艺方法,并搭建了相应的室内试验平台。以含聚洗井液黏度下降率、聚合物浓度为评价指标,分别开展了超声波单独处理、臭氧单独处理、超声-臭氧联合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3 min后通入臭氧1 min,含聚洗井液黏度下降率可达95%以上,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达92%以上,可实现油田含聚洗井液的高效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洗井液 聚合物降解 超声-臭氧联合工艺 超声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码通信分层注水技术研究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尔珍 杨海恩 +3 位作者 于九政 杨玲智 姬振宁 胡改星 《石油科技论坛》 2022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常规分注井无法连续监测数据,需人工定期测调确保分注合格率。随着技术进步,国内油田逐步向数字式分注发展。长庆油田以超低渗透储层为主,层间非均质强,小层注水量小,通过持续攻关,创新提出了波码通信分层注水技术,攻克了小水量测试调... 常规分注井无法连续监测数据,需人工定期测调确保分注合格率。随着技术进步,国内油田逐步向数字式分注发展。长庆油田以超低渗透储层为主,层间非均质强,小层注水量小,通过持续攻关,创新提出了波码通信分层注水技术,攻克了小水量测试调配及远程无线通信与控制难题,形成了适合长庆油田的带压作业模式。该技术通过压力流量波码实现地面与井下数据无线远程传输,配水器实现井下分层流量自动测调与数据录取,现场应用1200余口井,地面与井下无线数据传输距离达到2800m,分层注水合格率长期保持90%以上,最长有效期近4年,单井年节约测试费用5万元,解决了常规分注技术面临的技术瓶颈,人员劳动强度大幅降低,提升了油田注水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控制 波码通信 分层注水 自动测调 分注合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油田超声波流量计计量影响因素分析与优化措施
6
作者 王尔珍 张随望 +1 位作者 王志鹏 范远 《低渗透油气田》 2018年第1期93-99,共7页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燃料,中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天然气计量及贸易问题也日益增多。无论对于天然气上游生产、中游集输和下游用户来说,实现天然气的精确计量都关乎各方的切身利益。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以其高... 天然气是一种高效、环保型燃料,中国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天然气计量及贸易问题也日益增多。无论对于天然气上游生产、中游集输和下游用户来说,实现天然气的精确计量都关乎各方的切身利益。气体超声波流量计以其高精度、宽量程比、无可动部件、维护简单等诸多优势,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国际公认的天然气贸易计量标准流量计。在实际运行中,超声波流量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如安装情况、流体形态、噪声、介质等因素的影响,针对长庆油田使用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的计量影响因素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综合影响因素及现场情况给出了优化建议,使得在同等条件下超声流量计的计量结果更加可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流量计 计量 影响因素 优化措施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油溶解气体的FTIR定量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安新 汤晓君 +2 位作者 王尔珍 张钟华 刘君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07-2410,共4页
针对色谱进行变压器溶解气体在线监测需要载气、定期标定、安全性低等缺陷,试图建立一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油溶解气体在线分析系统。考虑特征气体量小、成分多、检测限及安全要求高,根据特征气体的吸收光谱特征与分析要求,利用分... 针对色谱进行变压器溶解气体在线监测需要载气、定期标定、安全性低等缺陷,试图建立一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油溶解气体在线分析系统。考虑特征气体量小、成分多、检测限及安全要求高,根据特征气体的吸收光谱特征与分析要求,利用分段比基线校正、改进TR正则化特征变量提取算法,建立稀疏偏最小二乘的定量分析模型。以CH4,C2H6,C3H6和CO2等特征气体为例,给出了分析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在光谱波数分辨率为1cm-1,光程为10cm情况下,可以满足变压器绝缘油溶解气体分析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油溶解气体 定量分析 稀疏偏最小二乘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超低渗储层智能注水监控技术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玲智 于九政 +3 位作者 王子建 王尔珍 胡改星 孙爽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6-759,共4页
鄂尔多斯超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存在如常规分注工艺配套费用高、人工作业复杂、分注合格率下降快且无法长期监测分层动态数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智能注水全过程监控技术。该技术包括井下自动控制配水器、地面传输控制一体化装置及远程监... 鄂尔多斯超低渗油藏的注水开发存在如常规分注工艺配套费用高、人工作业复杂、分注合格率下降快且无法长期监测分层动态数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智能注水全过程监控技术。该技术包括井下自动控制配水器、地面传输控制一体化装置及远程监控系统,应用流体波码技术及井下流量智能调节理论,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自动测试、自动调节,动态数据长期测试及存储,地面与井下远程无线数据传输,油田数字化系统实时监控等功能。2016年超低渗典型区块开展20口井现场试验,分注合格率95%。智能注水监控技术实现了精细配水,有效控制单层突进,减少无效水循,并真实掌握油藏开发动态过程,为实现油藏高效注水开发奠定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超低渗储层 智能注水 全过程实时监控 远程无线通讯 数字化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北长8油藏缓速酸冲压酸化增注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勇 王尔珍 +2 位作者 隋蕾 张顶学 高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共5页
针对镇北油田长8注水井注水压力高且逐年上升,欠注严重,酸化增注效果差且有效期短的问题,提出了缓速酸冲压酸化工艺。运用水力冲压产生微裂缝,再用缓速酸进行酸化。根据区块的物性和储层伤害因素的分析,优选出了缓速酸的酸液体系为8%(w)... 针对镇北油田长8注水井注水压力高且逐年上升,欠注严重,酸化增注效果差且有效期短的问题,提出了缓速酸冲压酸化工艺。运用水力冲压产生微裂缝,再用缓速酸进行酸化。根据区块的物性和储层伤害因素的分析,优选出了缓速酸的酸液体系为8%(w)HCl+3%(w)HF+1%(w)HBF 4+3%(w)HEDP+3%(w)H 3PO 4+1%(w)聚环氧琥珀酸钠+1%(w)聚乙二醇。该酸液体系1 h溶蚀率为25.02%,8 h溶蚀率为35.31%;Ca^2+抑制率为87.76%,Mg^2+抑制率为88.87%,Fe^3+抑制率为86.88%,沉淀抑制性明显优于目前在用酸化体系;岩心驱替实验也表明该酸液体系能明显改善地层的渗透率。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3井次,平均注水压力下降了3.9 MPa,日增注51 m^3,有效期已达到270天,取得了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注水井 水力冲压 降压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型多组分气体的Tikhonov正则化特征光谱提取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汤晓君 张蕾 +3 位作者 王尔珍 李者不 孟永鹏 刘君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30-2734,共5页
针对FTIR光谱分析数据计算量大,具有相同基团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交叉灵敏度过高,以及在线分析过程中基线漂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R2-1(Tikhonov 2norm-1norm)正则化特征变量提取法。该方法借鉴TR1和TR2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谱线距离... 针对FTIR光谱分析数据计算量大,具有相同基团的多组分混合气体交叉灵敏度过高,以及在线分析过程中基线漂移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R2-1(Tikhonov 2norm-1norm)正则化特征变量提取法。该方法借鉴TR1和TR2模型的基本思想,引入谱线距离和谱线系数绝对值最小化两个约束项来保证所提取特征量的准确度,消除基线漂移所带来的影响,并结合上述两种模型建立了不适定问题的最优化求解通式。该通式有效地克服了经验法和实验法确定正则矩阵和参数所带来的误差。实验以浓度为0.01%~20%的甲烷、乙烷、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和异戊烷气体为例进行了特征光谱选取。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0.2%的甲烷气体,其预测误差平方和仅为2.6×10-4,可决系数达到0.959 2,分析准确度高,有效增强了TR正则法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气体定量分析 特征变量提取 TIKHONOV正则化 L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镍钨合金镀层油管的耐CO2腐蚀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泽玮 姚斌 +4 位作者 姬振宁 程世栋 杨海恩 赵雪会 王尔珍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7,68,共7页
利用电沉积技术在普通N80油管表面制备了镍钨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高温高压腐蚀浸泡试验等方法和现场试验,研究了镍钨合金镀层形貌、组成和耐蚀性,以及镍钨合金镀层油管在高矿化度及高含量CO2地层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 利用电沉积技术在普通N80油管表面制备了镍钨合金镀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高温高压腐蚀浸泡试验等方法和现场试验,研究了镍钨合金镀层形貌、组成和耐蚀性,以及镍钨合金镀层油管在高矿化度及高含量CO2地层水中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镍钨合金镀层致密均匀,为非晶态结构;在腐蚀浸泡试验中,普通N80油管的腐蚀速率大于0.25 mm/a,而镍钨合金镀层的腐蚀速率小于标准限值(0.076 mm/a),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现场服役240 d后,镍钨合金镀层呈银白色金属光泽、表面平整、未见到镀层开裂脱落,点蚀速率为0.028 mm/a,属于轻微腐蚀,N80钢的点蚀速率为0.717 mm/a,是镍钨合金镀层的25.7倍,属于严重腐蚀。非晶态镍钨合金镀层在CO2环境中具有较好的耐均匀腐蚀和点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钨合金 镀层 CO2腐蚀 监测环 点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建强 成友友 +5 位作者 王尔珍 隋蕾 曹建军 黄宝杰 薛涛 吕杰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9-1865,共7页
注水开发作为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方式,而注水井欠注对油藏开发影响显著。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典型超低渗油藏,针对其注水井欠注问题,在分析油藏注水井欠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超低渗油藏有效驱动渗透率以及地层结垢量计算模型,系统地... 注水开发作为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方式,而注水井欠注对油藏开发影响显著。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典型超低渗油藏,针对其注水井欠注问题,在分析油藏注水井欠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超低渗油藏有效驱动渗透率以及地层结垢量计算模型,系统地总结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的储层物性、地层结垢和注入水水质等因素对注水井欠注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渗透率小于0.3×10^-3μm^2时注水井开始欠注,且表现为长期欠注、欠注程度高的特征;当地层结垢量大于2000 mg/L或注入水中悬浮物及含油量大于70 mg/L时,引起注水井欠注且表现为后期欠注特征。针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欠注井的特征,提出5种增注工艺体系,在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实施后有效率高达88.2%,可有效治理该地区的注水井欠注问题,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注水井欠注提供理论支持和治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地区超低渗油藏 长8油层组 注水井欠注 有效驱动渗透率 地层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在线分流酸化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邓志颖 张随望 +3 位作者 宋昭杰 王尔珍 杨乾隆 吴文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0-435,共6页
酸化是超低渗油藏最有效的增注措施之一,但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问题,造成目前常规酸化措施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有效作用距离短等不足,且酸化过程中存在指进现象和储层二次伤害。针对这一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环江... 酸化是超低渗油藏最有效的增注措施之一,但由于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问题,造成目前常规酸化措施普遍具有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有效作用距离短等不足,且酸化过程中存在指进现象和储层二次伤害。针对这一问题,选取鄂尔多斯盆地环江油田三叠系超低渗油藏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线分流酸化技术,并配套研制了一种多元缓速螯合酸COA-1S和一种新型的水溶性分流剂COA-1P。通过室内评价实验和在线分流酸化模拟实验,发现该技术在缓速性、配伍性、水溶性、螯合能力和暂堵功能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酸化;现场先导性实验结果表明,酸化后剖面吸水均匀程度从28. 5%上升至50. 9%,视吸水指数增加2倍左右,降压增注效果显著;同时,该技术还具有"不停井、不泄压、不动管柱、不返排"的特点,简化了常规分流酸化工序、降低了安全环保风险,是一种能够很好地适应超低渗油藏特征的酸化增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合酸 分流剂 降压增注 超低渗油藏 在线分流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致密砂岩油藏螯合酸在线酸化增注技术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邓志颖 王伟波 +2 位作者 宋昭杰 王尔珍 吴文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7-32,共6页
针对姬塬油田长X储层近年来注水井注水压力高、酸化效果差、多次措施无效的问题,研发了一种螯合酸酸液体系,形成了"不动管柱+在线注入"的主体酸化工艺技术,实现了"一步"代"多步"、高效、快速酸化作业。... 针对姬塬油田长X储层近年来注水井注水压力高、酸化效果差、多次措施无效的问题,研发了一种螯合酸酸液体系,形成了"不动管柱+在线注入"的主体酸化工艺技术,实现了"一步"代"多步"、高效、快速酸化作业。考察了螯合酸的缓速性能、螯合性能、沉淀抑制性和腐蚀性,并进行了岩心流动实验和现场应用。室内酸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土酸对比,螯合酸具有缓速性好、腐蚀慢、螯合能力强、抑制沉淀能力强等特点,可确保施工工艺,减少了起下管柱、残酸返排等步骤。室内岩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螯合酸可有效提高岩心渗透率和孔隙度,同时避免了常规土酸生成二次沉淀堵塞孔喉的缺点。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单井日注水量,降低注水压力,缩短施工用时,38口欠注井平均施工用时10 h,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1.7 MPa,平均单井日增注13 m3,累计增注311695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螯合酸 在线酸化 降压 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式分层注水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改星 姬振宁 +4 位作者 刁广智 冯杰瑞 汪广轮 靳筱宣 王尔珍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4-118,共5页
随着超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层间吸水差异大,造成储藏动用程度严重不均、层间矛盾突出,影响整体开发效果。常规的分层注水技术存在测调过程复杂、分注合格率下降快且不能实时监测和调节井下分层注水量等... 随着超低渗油气藏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层间吸水差异大,造成储藏动用程度严重不均、层间矛盾突出,影响整体开发效果。常规的分层注水技术存在测调过程复杂、分注合格率下降快且不能实时监测和调节井下分层注水量等问题。采用压力波进行地面/井下双向无线通讯的智能分注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难题,基于该技术的数字式分层注水实时监控系统由井下智能配水器、地面控制装置和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模块组成,可实现井下分层流量的自动调节及注水参数的实时监测与上传、注水井动态数据的远程无线传输与分享等。现场试验1 600余口井,分注合格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试验区水驱动用程度提高2%~3%,自然递减降低1%~2%,效果良好。智能分注技术的完善与推广可为储层动态分析及油田注水策略的及时调整提供必要的依据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气藏 数字式分层注水 实时监控 双向无线通讯 数据远程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于小荣 吉仁静 +2 位作者 杨欢 王尔珍 苏高申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94,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 二氧化碳(CO_(2))的过量排放造成了气候变化、生态失衡和海洋酸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CO_(2)捕集与封存(CCS)技术是目前能缓解CO_(2)过量排放的有效手段。在CCS技术中,CO_(2)捕集环节所需的成本最高,为了使CCS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应重点研究CO_(2)捕集技术和材料以降低该环节的成本。在3种CO_(2)捕集技术中,与燃烧前捕集技术和富氧燃烧技术相比,燃烧后捕集技术因技术成熟、对设备改造要求低而被广泛应用。重点综述了燃烧后CO_(2)捕集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液体吸收剂(有机胺、氨水溶液和离子液体)、固体吸附剂(生物炭、沸石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以及膜材料,并对比分析了各种材料的优缺点。最后提出干水因其独特的“固包液”结构可作为一种固液复合CO_(2)捕集材料,有望克服单一材料的缺点,提高CO_(2)捕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捕集 液体吸收剂 固体吸附剂 膜分离 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离子缓凝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小荣 肖雪 +2 位作者 尤星 王尔珍 马荣辉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349-3354,共6页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离子缓凝剂(IAD),借助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IAD的分子结构。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IAD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复合离子缓凝剂(IAD),借助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了IAD的分子结构。采用化学需氧量(COD)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IAD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Lagergren吸附速率方程,由Arrhenius方程,得到Ea=7.75 k J/mol。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温度升高,吸附平衡常数减小,求得热力学参数ΔH=-11.48 k J/mol,ΔS=89.05 J/(mol·K),ΔG <0,吸附为放热自发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凝剂 吸附 吸附动力学 吸附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聚合物微球调驱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谭雄辉 杨欢 +4 位作者 顾晓敏 王尔珍 于小荣 郑力军 马波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油酸改性二氧化硅为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核壳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其结构、微观形貌和性能经IR, SEM和TGA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呈不规则球形,粒径分布较集中,中值粒径约300 nm;室温下,微球溶... 以油酸改性二氧化硅为核,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核壳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其结构、微观形貌和性能经IR, SEM和TGA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呈不规则球形,粒径分布较集中,中值粒径约300 nm;室温下,微球溶胀7 d可达最大膨胀倍率(7.43倍);1%微球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0.028 mN·m^-1。岩心流动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微球相比,核壳微球兼具封堵和洗油双重效果,注入0.5 PV微球,二次水驱升至3.36 MPa,累积采收率达93.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乳液 改性二氧化硅 核壳微球 吸水膨胀 合成 调剖性能 原油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