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筛查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少革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6期229-230,共2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筛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灵宝市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生且例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筛查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收集该期间新生儿出生3d的足跟血标本,采用滤纸吸干,制成干血标本,对其进行...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筛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灵宝市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出生且例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筛查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收集该期间新生儿出生3d的足跟血标本,采用滤纸吸干,制成干血标本,对其进行检测,从中检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确诊指标以血清中的TSH、FT4、FT3水平为标准,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阳性者则按照疾病诊疗,例行常规诊断与治疗,综合评价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筛查结果。结果本组中共筛查18826例,其中可疑病例26例,其中初次筛选阳性率达1.38%,可疑患儿召回22例,召回率为84.6%,而召回的22例新生儿中,其召回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新生儿筛查,有利于患儿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可以改善患儿预后,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 新生儿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少革 王艳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期129-130,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298例HAP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季节、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预后。分析HAP相关参数的特征性。结果男... 目的分析儿童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学构成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诊治的298例HAP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季节、原发疾病、病原菌分布、药敏试验结果及预后。分析HAP相关参数的特征性。结果男女比例为1.37:1;婴儿占62.8%、幼儿占17.1%;早发HAP16.1%、晚发HAP83.9%;冬春季发病65.8%、夏秋季发病34.2%;主要的原发疾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巨细胞病毒肝炎、血液病、早产和低体重儿。病原体中革兰阴性菌61.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结论儿童HAP具有自身临床特征性;革兰阴性菌是其主要的病原体,早发HAP和晚发HAP的病原体构成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高危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艳婷 王少革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期133-134,共2页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82例(试验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新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诊治。同时,选取同期非慢性咳嗽有咳嗽症状的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慢性咳嗽患儿182例(试验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新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程序和方法进行诊治。同时,选取同期非慢性咳嗽有咳嗽症状的患儿112例为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病因素的差异;并分析试验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烟草暴露因素、空气污染因素、房屋异味因素、接触动物皮毛因素和冬春季发病率显著增加(P<0.05)。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29.1%、咳嗽变异性哮喘22.5%和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19.8%。结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复杂;过敏史、既往呼吸道疾病住院史和生活环境因素可能为儿童慢性咳嗽发生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咳嗽 病因 高危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利康尼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4
作者 李凌蔚 王少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3年第10期981-981,共1页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博利康尼 治疗 临床观察 硫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绒毛膜性质双胎产妇母婴结局分析
5
作者 张海娟 王少革 《新疆医学》 2021年第4期422-42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质双胎产妇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灵宝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207例双胎妊娠,判定绒毛膜性,并依据结果分为DC双胎组与MC双胎组。采集两组的孕产期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产妇并发症与胎儿... 目的探讨不同绒毛膜性质双胎产妇的母婴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灵宝市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207例双胎妊娠,判定绒毛膜性,并依据结果分为DC双胎组与MC双胎组。采集两组的孕产期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孕产妇并发症与胎儿结局,对不同绒毛膜性质与母婴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孕产妇年龄、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C双胎组医源性妊娠率高于MC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C双胎组GDM、HDP、胎膜早破、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发生率略高于DC双胎组,PPH发生率略低于DC双胎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MC双胎组早产发生率高于DC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C双胎组复杂性双胎、孕早中期胎儿丢失、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较DC双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绒毛膜性的双胎妊娠不会明显增加孕产妇并发症风险,但MC双胎妊娠的胎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明显高于DC双胎妊娠,临床应在孕早期行超声检查明确绒毛膜性,并尽早实施监护和干预,以达到改善母婴结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绒毛膜性 妊娠期并发症 围产儿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少革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6期38-39,共2页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灵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喉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灵宝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急性喉炎患儿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则行氯化钠注射液+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变化情况,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喉鸣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早,治疗总有效率更高,IL-4以及 IL-8指数降幅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急性喉炎临床治疗药物中,布地奈德混悬液疗效确切,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病情症状,减少局部炎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急性喉炎 治疗 地塞米松 布地奈德混悬液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