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中风上肢瘫痪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少贞 朱首豪 +1 位作者 林敉祥 沈庆伟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11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和介入时机。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瘫痪的最佳方法和介入时机。方法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阳明经穴法。同时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量表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上肢功能针刺效应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入组时,上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疗程(4星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上肢的运动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治疗早期中风上肢瘫痪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上肢瘫痪 针刺疗法 头针 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朱首豪 林敉祥 王少贞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第9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发病1星期内针刺比1星期后针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选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针刺 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穴位注射配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少贞 朱首豪 《上海针灸杂志》 2008年第7期11-12,共2页
目的寻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方法。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配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配温灸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口服鼻炎康。... 目的寻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方法。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配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配温灸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口服鼻炎康。比较两组停药1星期后、半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76.1%和66.7%,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0.5%和19.0%,两组临床分期构成比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停药1星期后的总有效率比较100%比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半年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9%比3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配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常年性 水针 温针疗法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首豪 林敉祥 王少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35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以简式Fugl-Meyer评分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与对照... 目的:探讨电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5例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电针治疗,对照组35例仅用常规药物治疗。以简式Fugl-Meyer评分法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针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较好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电针 上肢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少贞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48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2.5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50例,对照组48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针刺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62.50%。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针刺疗法 假性延髓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科技档案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少贞 《科技资讯》 2011年第21期181-181,共1页
本文论述了科技档案的特点,开发利用科技档案的意义及科技档案提供利用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本人的几点看法。可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 科技档案 特点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利福平者不宜用皮质醇含量诊断阿荻森氏病
7
作者 林凤英 王少贞 +1 位作者 龚楠 丛秀玉 《黑龙江医药》 CAS 1993年第4期45-46,共2页
为了掌握利福平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我们采用I<sup>125</sup>皮质醇放免药盒,对口眼利福平者,用药前后作了血浆皮质醇测定,其结果报导如下。一、观察对象:1.选择结核病人,年龄在16~60岁之间,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病病... 为了掌握利福平对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我们采用I<sup>125</sup>皮质醇放免药盒,对口眼利福平者,用药前后作了血浆皮质醇测定,其结果报导如下。一、观察对象:1.选择结核病人,年龄在16~60岁之间,无心、肝、肾及内分泌病病。2.近期内未服过利福平者,女病人无妊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含量 血浆皮质醇 内分泌病 女病人 平对 观察对象 药盒 放免测定 时间范围 上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在保管上的差异比较及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少贞 《办公室业务》 2016年第22期121-122,共2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档案管理从纸质档案管理向电子档案管理转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如何有效保存原始档案,如何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多个...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档案管理从纸质档案管理向电子档案管理转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如何有效保存原始档案,如何加快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差异,并提出电子档案安全管理的措施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档案管理 纸质档案管理 安全管理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电力设计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少贞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15期375-375,共1页
建立电力设计工程档案信息化,将档案的实体管理上升为更高层次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真正的做到方便、准确、快捷。全面提供各种档案信息。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满足需求,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档案 信息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并温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少贞 《湖北中医杂志》 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 :应用电针并温灸方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时间与疗效及疗程的关系。方法 :将 15 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两组 ,以发病 1周以内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 ,发病1周~ 1个月的患者为对照组 ,... 目的 :应用电针并温灸方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时间与疗效及疗程的关系。方法 :将 15 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两组 ,以发病 1周以内急性期患者为治疗组 ,发病1周~ 1个月的患者为对照组 ,采用相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98 9% ,对照组愈显率 86 7%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治愈率与疗程关系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急性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西医结合疗法 电针 温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的电力档案管理创新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少贞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第1期174-175,共2页
档案对于经济社会建设、发掘人类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电力档案作为记录、存储电力系统各类信息的一种基本依据、重要参考,对于电力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经营方法、提升运管质量发挥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文章剖析了经济新常态下电... 档案对于经济社会建设、发掘人类文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电力档案作为记录、存储电力系统各类信息的一种基本依据、重要参考,对于电力企业加强和改进管理经营方法、提升运管质量发挥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文章剖析了经济新常态下电力档案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并提出了提升电力档案工作水平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电力档案 工作水平 管理创新 档案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并温灸治疗产后尿潴留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少贞 《湖北中医杂志》 2001年第6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产后尿潴留 针灸疗法 电针 温灸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早期脑梗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敉祥 朱首豪 +3 位作者 沈庆伟 王少贞 张庆臣 林丽卿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3A期671-67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机制。方法:将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指... 目的:探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机制。方法:将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指标检测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2两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增加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 ;3两组治疗后频谱形态改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结论:早期脑梗死针药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好的血管舒缩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针灸疗法 超声检查 经颅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并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14
作者 王少贞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9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发病1周以内)和对照组(发病1周至1个月),各98例,均采用辨证分期针灸和药物治疗,两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9%,显愈率100%;对照组治愈... 目的:探讨面神经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19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发病1周以内)和对照组(发病1周至1个月),各98例,均采用辨证分期针灸和药物治疗,两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3.9%,显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65.3%,显愈率84.7%。治疗组治愈所需平均疗程为1.8个,对照组为2.34个,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恰当的治疗是本病急性期快速完全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炎 辨证选穴 辨证分期 中西结合疗法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15
作者 林敉祥 朱首豪 +2 位作者 沈庆伟 王少贞 张庆臣 《中原医刊》 2005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一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2d后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35例(占87.3%),对...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一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12d后进行治疗效果的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35例(占87.3%),对照组有效21例(占52.5%),两组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使用针刺加西药治疗比单纯常规西药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药物治疗 早期脑梗死 针刺 疗效观察 脑梗死患者 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效果 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 治疗组 临床疗效 早期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黄丽云 王少贞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7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VA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VAS评分结果均...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分析VAS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疗效、VAS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合并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短波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DICINES
17
作者 朱首豪 沈庆伟 +2 位作者 林敉祥 王少贞 张庆臣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2005年第3期8-12,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dicine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study its mechanism. Methods; A total of 80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evenly rand...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dicines fo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study its mechanism. Methods; A total of 80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evenly randomized into treabnent and control groups.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Baihui (百会 GV 20), Fengchi (风池 GB 20), Jiquan (极泉 HT 1 ), Neiiguen ( 内关 PC 6), etc. and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ines as low molecular dextran, compound Red Sage injection, Citicolinum, etc. Scores of clinic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blood flow velocity peak (Vp) and mean blood flow velocity (Vm) of the bilater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CA), 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ACA),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basilar artery (BA) and vertebral artery (VA) were detected with transcranial Doppler (TCO)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12 days' treatment,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in both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the difference values of the score of the form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ese of the later group (P〈0.01). Vp and Vm of all the detected arterie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bilateral ACA, MCA and PCA of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omparison with pre-treatment (P〈0.05, P〈0.01) ; and the difference values of Vm of bilateral MCA and VA (between post- and pre-treatment)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igg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edication i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simple med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Neurological deficits Cerebral blood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王昭娴 王少贞 朱春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探究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 100例因下肢骨折入院的病患是所选取的实验对象,实验最初开始时间可追溯至2021年7月,实验最终完成时间可追溯至2022年7月,在划分病患小组时所运用的手段为奇偶数法,而后以参照组... 探究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循证护理的价值。方法 100例因下肢骨折入院的病患是所选取的实验对象,实验最初开始时间可追溯至2021年7月,实验最终完成时间可追溯至2022年7月,在划分病患小组时所运用的手段为奇偶数法,而后以参照组、研究组命名病患,50例是分组后各小组涵盖病患的量。常规护理是护理参照组时所用手段,循证护理是护理研究组时所用手段。将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综合比对。结果 数据分析发现,护理后研究组负面情绪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对参照组更低,但生活质量评分比对参照组更高,统计学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护理期间适用性较强,术后并发症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小。故在上述患者护理过程中需增加使用循证护理的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燕珍 黄静辉 +1 位作者 王少贞 郑美贞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涉及临床众多学科,而且发病率高,眩晕发作时,平衡功能障碍更为明显,患者极易跌倒,因此,研究眩晕患者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几种常见眩晕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 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涉及临床众多学科,而且发病率高,眩晕发作时,平衡功能障碍更为明显,患者极易跌倒,因此,研究眩晕患者的康复训练非常重要。本研究通过对几种常见眩晕疾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炎路震荡、突聋伴发眩晕和颈性眩晕]患者的康复训练,探讨康复训练对眩晕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功能障碍 康复训练 眩晕症 患者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综合征 前庭神经炎 眩晕疾病
原文传递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in Treating 50 Cases of Pseudobulbar Paralysis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少贞 邵命海(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6年第3期150-152,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on pseudobulbar paralysis.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into an acupuncture group of 5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8 cases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on pseudobulbar paralysis.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allocated into an acupuncture group of 5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48 cases by completely random sampling, The acupuncture group receive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0% i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62.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1). 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on pseudobulbar paralysis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nfarction Acupuncture Therapy Pseudobulbar Paralysi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