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龄<32周早产儿行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1
作者 王增芹 刘松林 王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48-852,共5页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MV)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VA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305例胎龄<32周、行MV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 目的探讨胎龄<32周早产儿机械通气(MV)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VAP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305例胎龄<32周、行MV的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发VAP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305例MV早产儿中并发VAP的发生率为11.8%;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败血症、新生儿肺出血、产前24 h内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次数≥2次均是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构建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Bootstrap自抽样法内部检验的一致性指数为0.769,该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理想参考线贴合较好。结论低出生体重、败血症、新生儿肺出血、产前24 h内使用抗生素、气管插管次数≥2次均是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胎龄<32周早产儿MV并发VAP的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低出生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四氮点燃致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的改变
2
作者 耿丽娟 李慧 +3 位作者 王娟 董洪洋 王增芹 袁宝强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后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海马突触素(P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及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和实验组(PTZ),用戊四氮建立点燃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3... 目的 观察戊四氮(PTZ)点燃后发育期癫(疒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海马突触素(P38)和突触后致密物质(PSD95)及电镜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和实验组(PTZ),用戊四氮建立点燃模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P38及 PSD95阳性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电镜观察海马CA3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海马区P38及PSD95免疫反应产物表达量较NS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下NS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及突触结构未见明显异常,PTZ组大鼠神经元细胞及突触结构均有改变.结论 戊四氮点燃所致癫(疒间)对发育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突触结构有明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疒间) P38 PSD95 突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苯丙氨酸羟化酶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及功能研究
3
作者 庞永红 高翔羽 +7 位作者 袁振亚 黄辉 王增芹 彭磊 李逸群 刘杰 刘冬 陈桂荣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分析3种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确定3种突变体的致病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AH突变体对PAH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相应的PAH突变型质粒,在人胚... 目的分析3种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突变体(p.R243Q、p.R241C和p.Y356X)的体外表达,确定3种突变体的致病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PAH突变体对PAH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构建相应的PAH突变型质粒,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T中进行表达,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种PAH突变体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蛋白质印迹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突变体的PAH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显示,3种突变体均具备致病性。突变体p.R243Q和p.R241C质粒在HEK293T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类似(P>0.05),而p.Y356X突变体质粒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3种突变体PAH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p.R241C和p.Y356X的细胞外PAH蛋白浓度较野生型降低(P<0.05),p.R243Q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243Q、p.R241C和p.Y356X降低真核细胞中PAH蛋白的表达量,其中p.R241C和p.Y356X还影响PAH蛋白的功能,这3种PAH突变体均为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 突变体 体外表达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产儿存活率和并发症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吴新萍 谷传丽 +20 位作者 韩树萍 邓晓毅 陈筱青 王淮燕 李双双 王军 周勤 侯玮玮 高艳 韩良荣 刘红杰 余章斌 王增芹 李娜 李海欣 周金君 陈珊珊 姜善雨 路星星 潘兆军 陈小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14-820,共7页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极早产儿2339例,其中存活2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极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1500g早产儿临床特征分析——多中心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钱苗 余章斌 +21 位作者 陈小慧 徐艳 马月兰 姜善雨 王淮燕 王增芹 韩良荣 李双双 卢红艳 万俊 高艳 陈筱青 赵莉 吴明赴 张红娟 薛梅 朱玲玲 田兆方 屠文娟 吴新萍 韩树萍 顾筱琪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 目的比较不同强度复苏的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20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体重<1 500 g且胎龄<32周的早产儿,根据在产房接受的不同强度复苏措施,分为无气管插管组(n=1 184)、气管插管组(n=166)、全面心肺复苏(extensiv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组(n=116),比较3组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结局等差异。结果气管插管组、ECPR组母亲剖宫产率及产前激素使用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0.05)。气管插管组及ECPR组的胎龄、出生体重均低于无气管插管组(P<0.05)。随着复苏强度的增强,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逐渐下降(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0~3分新生儿比例逐渐上升(P<0.05)。与无气管插管组相比,气管插管组和ECPR组患儿的病死率、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升高(P<0.05);气管插管组患儿Ⅲ~Ⅳ级颅内出血、≥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对于出生体重<1 500 g早产儿,产房复苏强度高与较低的产前激素使用率、较小的胎龄及较低的出生体重有关;接受产房内气管插管、ECRP的患儿临床不良结局发生率上升。因此,加强围生期和产房复苏质量管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 (6):593-5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 产房 气管插管 全面心肺复苏 结局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出院后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入院前随访情况及随访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多中心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增芹 高艳 +14 位作者 董小玥 王淮燕 卢红艳 陈筱青 薛梅 张佳 吴明赴 万俊 吴新萍 潘兆军 邓晓毅 韩树萍 乔瑜 杨丽 余章斌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9-674,共6页
目的调查产科出院后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入院前的随访情况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2家单位... 目的调查产科出院后因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新生儿入院前的随访情况及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该研究是一个多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2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根据自产科出院后是否按时进行新生儿黄疸随访,分为随访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两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入院前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545例,其中随访依从性好组156例(28.6%),依从性差组389例(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胎龄、入院体重较出生体重下降比例≥10%、既往子女光疗、既往子女换血、母亲Rh(-)血型、母亲文化水平高、产科出院前医护人员采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提醒随访、出院后采用电话告知方式提醒随访均与随访依从性增加有关(P<0.05)。结论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产科出院后随访依从性较差,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出院前对家长进行黄疸知识宣教,提高黄疸随访意识;建议通过电话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督促提醒家长按时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 随访 依从性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肠道菌群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纪华 缑灵山 +2 位作者 闫俊梅 王增芹 李倩倩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8期55-57,共3页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NB)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新生儿诱发HNB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HNB患儿纳入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择120例非HNB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 目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NB)的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探索新生儿诱发HNB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新生儿HNB患儿纳入本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择120例非HNB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布情况,且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HN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胎龄、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分娩方式、喂养方式、缺氧、溶血ABO、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水平相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人工喂养、缺氧、双歧杆菌减少、溶血ABO、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增加是新生儿HNB诱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HNB的诱发危险因素多样,胎龄<37周、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头颅出血、剖宫产、溶血ABO、人工喂养、缺氧、双歧杆菌减少、乳杆菌减少、大肠埃希菌增加均会增加HNB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肠道菌群分布情况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血AN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增芹 刘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管生成素(AN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8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32例围产期窒息并确诊为HIE的患儿为观察组,36例健康儿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检测脐带血血气和ANG水平... 目的探讨脐带血血管生成素(AN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8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其中32例围产期窒息并确诊为HIE的患儿为观察组,36例健康儿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于出生后检测脐带血血气和ANG水平,并进行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的脐带血AN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H和生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血ANG水平与脐血pH呈负相关,与HIE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NG水平>507.35 pg/ml对诊断HIE具有75.0%灵敏度和94.4%特异性。结论脐带血ANG在足月HIE新生儿中显著增加,可作为HIE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足月 新生儿 血管生成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鑫祺 闫静 王增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1611-1616,共6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7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7例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127例窒息新生儿中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35.4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脐带异常和羊水污染均是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危险因素作为预测指标,构建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预测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95%CI:0.723~0.858),灵敏度为71.79%,特异度为85.32%;Bootstrap自抽样法内部检验的一致性指数为0.795,该列线图模型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标准曲线贴合较好。结论:胎龄小、低出生体重、重度窒息、宫内窘迫、脐带异常和羊水污染均是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新生儿窒息并发胃肠功能损害的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胃肠功能损害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兴趣打开通向英语世界的大门
10
作者 王增芹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期199-200,共2页
关键词 英语世界 英语基础 教学方法 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王增芹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将其均分为A组(38例)与B组(42例);其中...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存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将其均分为A组(38例)与B组(42例);其中A组中患儿未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B组中患儿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对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组患儿有抗生素应用史、先天性心脏病史、脐静脉置管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史、窒息史、母体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前置胎盘所占比例均高于A组,而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占比低于A组;B组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高于A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为患儿有抗生素应用史、先天性心脏病史、窒息史以及母体妊娠期糖尿病(OR=2.880、1.065、1.925、6.844,P<0.05)。结论患儿有抗生素应用史、先天性心脏病史、窒息史以及母体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需在临床早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尽可能保证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愈后恢复,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耳廓矫正技术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杰 王增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7期90-93,共4页
目的 研究无创耳廓矫正技术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探讨耳廓矫形的最佳矫正时间窗。方法 35例(60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根据患儿开始矫正时的月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22例(39耳)]和1~3月龄组[13例(21耳)]。两组患儿均佩戴... 目的 研究无创耳廓矫正技术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探讨耳廓矫形的最佳矫正时间窗。方法 35例(60耳)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患儿,根据患儿开始矫正时的月龄不同分为<1月龄组[22例(39耳)]和1~3月龄组[13例(21耳)]。两组患儿均佩戴无创耳廓矫形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耳廓矫形器佩戴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月龄组和1~3月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5.71%,<1月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1~3月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龄组的耳廓矫形器佩戴时间为(34.38±4.61)d,明显短于1~3月龄组的(49.71±7.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耳廓矫正技术对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矫正效果显著,耳廓畸形越早矫正效果越好、治疗周期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廓形态畸形 无创耳廓矫正技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氧液对戊四氮诱导癫痫反复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增芹 王实 +2 位作者 董洪洋 王宁 袁宝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0期I0010-I0014,共5页
目的探讨激光氧液(LOF)对戊四氮(PTZ)诱导癫痫反复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模型糖水组(PTZ+GS组)、模型激光氧液组(PTZ+LOF组)、盐水糖水组(NS+GS组)、盐水激光氧液组(NS+... 目的探讨激光氧液(LOF)对戊四氮(PTZ)诱导癫痫反复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模型糖水组(PTZ+GS组)、模型激光氧液组(PTZ+LOF组)、盐水糖水组(NS+GS组)、盐水激光氧液组(NS+LOF组)和空白组(Sham组)五个亚组,选择处理后当天(0d)、3d、7d、10d和14d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海马组织Glu和GABA含量。结果 PTZ+LOF组大鼠经过激光氧液治疗后7~14d惊厥发生率显著下降,在第14天时比治疗前下降50%,同PTZ+GS组比较在治疗7~14d时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GS组和PTZ+LOF组发作后海马组织Glu的含量较NS+GS组、NS+LOF组和Sham组有显著增高(P<0.05),PTZ+LOF组各时间点Glu含量较PTZ+GS组下降(P<0.05),以3d下降趋势明显;GABA含量在PTZ+GS组和PTZ+LOF组各时间点浓度也大于NS+GS组、NS+LOF组和Sham组(P<0.05),点燃大鼠经LOF治疗后海马中GABA含量较PTZ+GS组明显升高,其中在7d、10d、14d三个时间点上较PTZ+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F能够降低大鼠癫痫发作后异常增加的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海马
原文传递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二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增芹 袁宝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6期210-211,共2页
例1,姊,12岁,于5岁左右时走路易跌倒,吃饭时手不稳,需头部转动才能协助进食。站立时整个身体摇动,不能跑步。时有讲话费劲缓慢,有类似“口吃”样动作,现在患儿上述症状稍有加重。患儿易患感冒、肺炎。1岁前平均1个月两次感冒,... 例1,姊,12岁,于5岁左右时走路易跌倒,吃饭时手不稳,需头部转动才能协助进食。站立时整个身体摇动,不能跑步。时有讲话费劲缓慢,有类似“口吃”样动作,现在患儿上述症状稍有加重。患儿易患感冒、肺炎。1岁前平均1个月两次感冒,6个月左右患1次肺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血管扩张症 共济失调 头部转动 患儿 感冒 肺炎
原文传递
早产儿Kidd溶血病伴极重度贫血1例
15
作者 李倩倩 闫俊梅 +4 位作者 张纪华 王增芹 丁玉红 刘松林 邓晓毅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4年第7期428-429,共2页
本文报告1例早产儿Kidd溶血病伴极重度贫血患儿,经输血及光疗后治愈出院。Kidd溶血是由抗-JK^(b)引起的溶血病,多数贫血较轻微,预后良好,但也有死亡病例。临床医生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需提高警惕,尽早送检以明确是否为罕见血型不合... 本文报告1例早产儿Kidd溶血病伴极重度贫血患儿,经输血及光疗后治愈出院。Kidd溶血是由抗-JK^(b)引起的溶血病,多数贫血较轻微,预后良好,但也有死亡病例。临床医生对不明原因的新生儿贫血需提高警惕,尽早送检以明确是否为罕见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极重度贫血 抗-JK^(b) KIDD血型系统
原文传递
激光氧液辅助治疗慢性癫痫大鼠的疗效及其对海马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
16
作者 董洪洋 王实 +2 位作者 王增芹 王宁 袁宝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0期I0038-I0040,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氧液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随机将150只21日龄SD大鼠分为模型激光氧液组(A1组)、模型糖水组(A2组)、盐水激光氧液组(C1组)、盐水糖水组(C2组)及空... 目的探讨激光氧液对慢性癫痫大鼠海马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随机将150只21日龄SD大鼠分为模型激光氧液组(A1组)、模型糖水组(A2组)、盐水激光氧液组(C1组)、盐水糖水组(C2组)及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两组采用戊四氮腹腔注射制作慢性癫痫模型,盐水两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给予激光氧液及糖水尾静脉注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采用比色法和羟胺法分别检测海马组织中MDA含量、SOD活性;采用8h视频监控系统观测大鼠行为学变化。结果 B组、C1组、C2组大脑海马内SOD活性、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癫痫点燃模型制作成功后模型两组(A1组、A2组)SOD活性、MDA含量较非癫痫三组(C1组、C2组及B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给予不同干预后A2组组间各不同时间点比较SOD活性、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组SOD活性、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组间治疗7d之前与7d之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大鼠经过激光氧液治疗后7~14d惊厥发生率显著下降,在第14天时比治疗前下降了50%。A1组与A2组比较7~14d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氧液能减少点燃导致MDA的产生,从而减少SOD代偿性增生,激光氧液能减少点燃大鼠惊厥发作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激光氧液 动物 实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