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四安 卢爱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6期1047-1049,共3页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采取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自制营养膳食匀浆,治疗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EN)制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的77.33%;...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采取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自制营养膳食匀浆,治疗组患者使用肠内营养(EN)制剂,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7%,高于对照组的77.33%;治疗组患者的ALB和Hb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PA和T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感染率6.67%,低于对照组的35.33%(均P<0.01)。结论使用肠内营养乳剂对脑卒中伴吞咽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态,调节患者免疫功能,降低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患者可长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胃肠内营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四安 梁昌华 +2 位作者 黄文胜 刘国权 赖丰赟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9期1524-1526,共3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1个月后观察比... 目的:总结和分析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神经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血红蛋白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IgM指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尿路感染率、腹泻发生率等观察项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11.1±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9±3.8)分(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身体营养水平,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困难 胃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四安 《内科》 2014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探究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单纯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100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 目的探究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100例)单纯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患者(100例)采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均明显降低,联合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患者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安全有效,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液黏度,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阿司匹林 双嘧达莫 脑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11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四安 刘国权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0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2-12收治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结果本组符合条件患者11例,14d后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所好转,2例患者于治疗24h后...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2-12收治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结果本组符合条件患者11例,14d后所有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所好转,2例患者于治疗24h后神经系统症状基本消失,其余9例患者均于治疗后5周可自行进食及下床运动,无死亡。通过治疗前后对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浆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及血脂(TG)检查发现,治疗后D-二聚体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脂、部分活酶时间、血浆白蛋白及24h尿蛋白定量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并脑梗死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诱因多样化,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诊断率不高。如发生颅高压症状,应考虑合并脑梗死,并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肾病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四安 《蛇志》 2014年第2期212-214,共3页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1]。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病理环节和多种病理因素的参与,... 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和脑软化[1]。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病理环节和多种病理因素的参与,目前的早期治疗多为干预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国内外公认的经临床试验证实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2]。现作者就其近年来的治疗进展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四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7期633-634,共2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和急性假球麻痹,可导致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吞咽困难是急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2%~65%[1]。而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误吸、感...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致残率及死亡率极高,常见症状为意识障碍和急性假球麻痹,可导致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吞咽困难是急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22%~65%[1]。而吞咽困难可引起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误吸、感染及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2-3]。业已证实,营养不良是影响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困难。因此,关注脑卒中后患者营养状况,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是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吞咽困难 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 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 预后不良 营养状况 意识障碍 危险困难 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 进食障碍 假球麻痹 常见症状 中老年 致残率 死亡率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性脑膜炎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四安 《医学文选》 2001年第5期658-659,共2页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四安 李小青 《右江医学》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为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6 8例。结果 :临床痊愈 85 .2 9% ,好转 13.2 3% ,总有效率为 98.5 2 % ,病死率为 1.47%。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疗... 目的 :为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6 8例。结果 :临床痊愈 85 .2 9% ,好转 13.2 3% ,总有效率为 98.5 2 % ,病死率为 1.47%。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 ,操作简便 ,容易普及等优点 ,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置换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平衡疗法治疗脑血管病60例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四安 吴洪 《广西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血液稀释 平衡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兆科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42例疗效观察
10
作者 王四安 《微创医学》 2001年第6期845-,共1页
关键词 降纤酶 急性脑梗塞 治疗后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刘国权 王四安 梁昌华 《右江医学》 2013年第4期555-556,共2页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预后,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3家基层医院(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7...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发病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其预后,为防治急性脑梗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3家基层医院(博白县人民医院、博白县中医院、博白县红十字会医院)急性脑梗死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7年来急性脑梗死患者呈逐年增加趋势,有一定季节性,冬季高发。年龄段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高达89.43%(3109/3476),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类型以单发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为主。51.35%(1785/3476)患者出现明显后遗症,4.37%(152/3476)患者死亡或放弃治疗出院。结论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以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多于女性,急性脑梗死致残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开设卒中绿色通道,快速、高效、规范救治脑梗死可能是解决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 流行病学 预后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庞福明 王四安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9期2974-2976,共3页
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目前治疗的方法有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浆置换、幽门螺杆菌治疗等。其中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为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免疫... 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目前治疗的方法有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浆置换、幽门螺杆菌治疗等。其中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为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免疫抑制剂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而霉酚酸酯、来氟米特为新型免疫抑制剂,尚需要大样本研究。福辛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有效减轻蛋白尿。幽门螺杆菌治疗为新型治疗方法,有可能减少或减轻HSP患儿的肾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肾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王四安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期435-435,共1页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联合血塞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观察组采用银杏达莫联合血塞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二者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银杏达莫联合血塞通治疗脑梗死效果较佳,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达莫 血塞通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在PHC管桩工程检测中的运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严四甫 王四安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第3期407-410,424,共5页
结合浠水县污水处理工程预制混凝土高强度管桩检测实例,主要介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技术,通过试桩检测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后评价该工程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可供类似工... 结合浠水县污水处理工程预制混凝土高强度管桩检测实例,主要介绍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技术,通过试桩检测确定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并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后评价该工程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 单桩静载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四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32-233,共2页
我院神经内科于2000年2月至2001年2月间观察了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商品名苏诺,由北京四环制药公司生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同期与低分子葡聚糖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盐酸纳洛酮 急性脑梗死 治疗方法 疗效
原文传递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进展
16
作者 王四安 《辽宁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83-85,共3页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变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V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仅继于阿尔兹海默病之后,且常合并阿尔兹海默病[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VaD患者逐年增加,给家...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等病变所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VaD是老年人群痴呆的第二大原因,仅继于阿尔兹海默病之后,且常合并阿尔兹海默病[1]。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VaD患者逐年增加,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有效防治VaD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谨对近年来关于VaD认知症状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症状治疗 认知功能障碍 阿尔兹海默病 脑组织缺血 脑血管疾病 人口老龄化 VAD
原文传递
卷烟零售价格实行 “一价制”管理的思考——兼谈对放开价格的有效管理
17
作者 霍喜福 白秀云 +1 位作者 王四安 崔砚岗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卷烟价格 零售价格 有效管理 放开价格 政府审批制度 企业自主定价 80年代 价格体制 价格管理 批发价格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乙型脑炎32例
18
作者 杨志 王四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3-83,共1页
1999年我县发生乙脑大流行,我院共收治乙脑病人78例,部分重症乙脑患儿应用纳洛酮(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辅助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儿童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纳洛酮 重症乙型脑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