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N纤维的结构对纤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启芬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延相 杨茂伟 于美杰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87-1789,共3页
分别采用纤维强伸度仪、乌氏粘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测定了4种不同PAN纤维的抗拉强度、分子量、结晶度以及沸水收缩率。结果表明,拉伸速率对4种纤维的强度测试方法的准确性都有影响。在低速拉伸时,由于拉伸速率的增加使分子链段的松弛时... 分别采用纤维强伸度仪、乌氏粘度计、X射线衍射仪等测定了4种不同PAN纤维的抗拉强度、分子量、结晶度以及沸水收缩率。结果表明,拉伸速率对4种纤维的强度测试方法的准确性都有影响。在低速拉伸时,由于拉伸速率的增加使分子链段的松弛时间缩短,测试强度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升高;而在高速拉伸情况下,缺陷成为导致纤维断裂的主要因素,测试强度又随拉伸速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量越大、结晶度越高,PAN纤维的强度就越高;作为表征纤维中非晶含量的一项指标,沸水收缩率越大,说明非晶区的比例越大。因此应控制PAN纤维的分子量,提高纤维结晶度,降低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从而为制备高性能的碳纤维提供优质原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纤维 强度 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研究沸水热处理对PAN原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启芬 王成国 +2 位作者 于美杰 王延相 朱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58-1461,共4页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沸水热处理前后3种不同PAN原丝的凝聚态结构,并比较了它们体密度、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变化。发现经过沸水热处理后,3种原丝的非晶散射峰所占比例均增加,结晶度降低。由于沸水热处理所采用的温度(100...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沸水热处理前后3种不同PAN原丝的凝聚态结构,并比较了它们体密度、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性能的变化。发现经过沸水热处理后,3种原丝的非晶散射峰所占比例均增加,结晶度降低。由于沸水热处理所采用的温度(100℃)略高于PAN原丝的玻璃化转变温度(95.78℃),在此温度下只有非晶区的分子链段可以运动,所以X射线衍射曲线的变化是由非晶区取向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该结果表明,原丝内部由微晶区、取向非晶区和无规非晶区组成;除了晶区结构外,非晶区中的有序结构对X射线衍射峰同样有一定贡献。经过沸水热处理后,由于微晶边缘有序程度下降,导致微晶的平均尺寸也略有减小。沸水热处理使PAN原丝中伸直的分子链段变为蜷曲构象,增加了链段所占据的自由体积,因此处理后原丝的体密度减小;热处理后原丝非晶区有序程度降低,导致其取向度降低,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原丝 沸水热处理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蚀刻对PAN纤维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启芬 王成国 +5 位作者 于美杰 马婕 赵亚奇 胡秀颖 朱波 王延相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58,共4页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测定并分析超声蚀刻对聚丙烯腈(PAN)纤维的化学结构、结晶、形态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为利用超声蚀刻方法制备电镜样品、研究PAN纤维结构奠定实验基础。实验结果表明... 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广角X射线衍射(WAXD)、扫描电镜(SEM)等方法测定并分析超声蚀刻对聚丙烯腈(PAN)纤维的化学结构、结晶、形态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为利用超声蚀刻方法制备电镜样品、研究PAN纤维结构奠定实验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超声蚀刻处理对PAN纤维化学结构没有影响;溶解的PAN分子量随着超声时间延长而降低,未溶解的PAN分子量基本没有变化;这种处理会使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均小幅下降;经过超声蚀刻后纤维表面出现大量的原纤结构,能够实现原纤分离;这种处理对纤维的线密度影响不大,而纤维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蚀刻 聚丙烯腈纤维 原纤 组织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启芬 陈刚 +5 位作者 吴忠泉 于倩倩 王忠 崇琳 王志远 魏化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介绍了碳纤维(CF)表面生长碳纳米管(CNTs)的制备方法研究情况,综述了沉积温度、沉积时间、碳源气体等因素对CNTs形态结构的影响,阐述了以CF为基底CNTs的生长机理及CNTs-CF复合增强材料的增强机制,展望了CNTs-CF复合增强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纤维 复合增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原丝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启芬 王成国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06年第1期29-32,共4页
叙述了聚丙烯腈(PAN)原丝的大分子构型、超分子结构和形态结构;研究了PAN的组成、立体规整性、结晶结构、取向结构、横截面和表面形态、皮芯结构、孔隙及缺陷等对性能的影响规律;认为优化原丝工艺、提高原丝质量是制备高性能碳纤维的关键。
关键词 聚丙烯腈(PAN) 碳纤维(CF) 结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Ⅳ3000贴膜用于维护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局部皮肤过敏情况观察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启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11期103-104,共2页
目的了解Ⅳ3000贴膜用于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发生情况。方法将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Ⅳ3000贴膜组和3M-HP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结果Ⅳ3000贴膜组局部皮肤过敏发生率(2.86%)低于3M-HP组(13... 目的了解Ⅳ3000贴膜用于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局部皮肤过敏发生情况。方法将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Ⅳ3000贴膜组和3M-HP组,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结果Ⅳ3000贴膜组局部皮肤过敏发生率(2.86%)低于3M-HP组(13.89%)(P<0.05)。结论Ⅳ3000贴膜用于维护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患者引起局部皮肤过敏的发生率低于3M-HP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3000贴膜 PICC置管 皮肤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改性环氧树脂/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郑志才 肖亚超 +6 位作者 孟祥武 王尚 陈艳 王强 王明 魏化震 王启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22,136,共6页
采用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体系以及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四种试样,即CNTs-00(不添加碳纳米管)、CNTs-01(碳纳米管与活性分子预反应)、CNTs-02(碳纳米管与树脂体系直接混合)、CNTs-03(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以... 采用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体系以及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四种试样,即CNTs-00(不添加碳纳米管)、CNTs-01(碳纳米管与活性分子预反应)、CNTs-02(碳纳米管与树脂体系直接混合)、CNTs-03(碳纤维表面生长碳纳米管)。采用视频接触角测量仪以及界面性能测试仪对树脂浸渍国产T800S碳纤维单丝形成的微球形态、微球与纤维的界面接触角及界面剪切强度(IFSS)等进行了分析表征;同时采用模压法制备了复合材料单向板,从宏观尺度表征了其层间剪切强度(ILSS)。结果表明,与CNTs-00相比,CNTs-01的树脂界面浸润性以及复合材料IFSS有了较大提高,接触角减小了3.1°,IFSS提高了12.7%,ILSS提高了9%;CNTs-02的树脂界面浸润性略有降低,接触角增大了0.9°,IFSS降低了8.6%,ILSS与CNT–00基本相同;CNTs-03的界面浸润性降低,浸润角增大了4.5°,IFSS降低了5.7%,ILSS降低了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纤维 碳纳米管 复合材料 浸润性 界面剪切强度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S增韧高性能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于倩倩 陈刚 +4 位作者 崇琳 王启芬 吴忠泉 王忠 王志远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24,共3页
利用聚醚砜(PES)增韧环氧树脂(EP),制备了TDE–85 EP/四官能团EP/双酚A固体EP/PES共混体系(以下简称EP/PES共混体系),对EP/PES共混体系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ES用量及TDE–85 EP/四官能团EP/双酚A固体EP质量比对EP/PES共混体系... 利用聚醚砜(PES)增韧环氧树脂(EP),制备了TDE–85 EP/四官能团EP/双酚A固体EP/PES共混体系(以下简称EP/PES共混体系),对EP/PES共混体系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ES用量及TDE–85 EP/四官能团EP/双酚A固体EP质量比对EP/PE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的PES可提高EP的强度和韧性且基本不影响EP的模量,当PES用量为8份时,EP/PES共混体系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TDE–85 EP/四官能团EP/双酚A固体EP的质量比为70/5/25时,EP/PES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环氧树脂 增韧 微观形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用聚丙烯腈基预氧丝碳化裂解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成国 井敏 +3 位作者 王延相 王启芬 赵亚奇 武吉伟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2-26,共5页
综合论述了预氧丝在碳化裂解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包括裂解气体及化学反应、纤维物理收缩和应力变化、组织结构变化及碳化工艺对碳纤维性能的影响,并对聚丙烯腈基预氧丝的碳化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预氧丝 碳化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董艳平 孙庆霞 +3 位作者 吴丽红 王启芬 崔琪 朱春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12-415,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的特点并总结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与自护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研究拟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64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 目的研究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的特点并总结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情绪与自护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及研究拟制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64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2例予以相关专业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试验组32例给予基于正性激励模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护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以上评分相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项目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各项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正性激励模式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与恢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进而提升服务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性激励模式护理 直肠癌 焦虑与抑郁情绪 自护能力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湿法纺丝工艺与纤维性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茂伟 王成国 +3 位作者 王延相 王启芬 刘焕章 蔡相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湿法纺丝过程中PAN纤维结晶结构的演变,通过测试纤维在成形过程中的沸水收缩率和强纤度的变化,并结合纤维的纺丝工艺,探究了纺丝工艺与纤维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牵伸和脱除溶剂均可提高纤维的强度,牵伸可提高纤... 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湿法纺丝过程中PAN纤维结晶结构的演变,通过测试纤维在成形过程中的沸水收缩率和强纤度的变化,并结合纤维的纺丝工艺,探究了纺丝工艺与纤维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牵伸和脱除溶剂均可提高纤维的强度,牵伸可提高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干燥致密化可使纤维的取向结构和结晶结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原丝 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F预浸料热熔法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倩倩 陈刚 +5 位作者 王启芬 崇琳 吴忠泉 王志远 王忠 刘成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66,共5页
通过对环氧树脂(EP)基体黏温特性和凝胶时间的测定,并结合热熔胶膜法预浸料实际制备过程中温度、黏度以及其它因素对树脂成膜性和纤维浸渍效果的影响,制定了合理的热熔法预浸料制备工艺。试验表明,该EP体系适用于热熔法制备工艺。最后... 通过对环氧树脂(EP)基体黏温特性和凝胶时间的测定,并结合热熔胶膜法预浸料实际制备过程中温度、黏度以及其它因素对树脂成膜性和纤维浸渍效果的影响,制定了合理的热熔法预浸料制备工艺。试验表明,该EP体系适用于热熔法制备工艺。最后还分别对热熔法和溶液法制备的预浸料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热熔法制备的预浸料质量一致性好,挥发份含量低,而且在预浸料力学性能方面也优于溶液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浸料 热熔胶膜法 物理性能 力学性能 溶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胡秀颖 王成国 +2 位作者 王启芬 卢文博 王延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71-74,共4页
皮芯结构是一种缺陷结构,存在于从PAN初生纤维到碳纤维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评述了工艺条件对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影... 皮芯结构是一种缺陷结构,存在于从PAN初生纤维到碳纤维的各个阶段,严重影响了最终碳纤维的力学性能。综述了PAN基碳纤维皮芯结构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机理,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评述了工艺条件对皮芯结构形成与演变的影响,以期为减弱甚至消除皮芯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引发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亚奇 王成国 +2 位作者 朱波 王延相 王启芬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0,共4页
综述了无机引发剂引发丙烯腈水相沉淀聚合的反应机理,其特点是在主氧化剂(过硫酸盐或氯酸盐)存在的无机引发体系中,易产生离子型自由基引发丙烯腈的水相沉淀聚合反应。
关键词 丙烯腈 水相沉淀聚合 引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预氧丝皮芯结构的影响因素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5
15
作者 于美杰 王威强 +3 位作者 王启芬 马婕 胡秀颖 王成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在恒温和梯度升温两种模式下,对不同纤度、横截面形状的3种聚丙烯腈原丝进行了预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了预氧丝的皮芯结构及氧元素的扩散。结果表明,对于恒温模式,在250℃加热1h的预氧丝已经产生了明... 在恒温和梯度升温两种模式下,对不同纤度、横截面形状的3种聚丙烯腈原丝进行了预氧化处理,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元素分析等技术研究了预氧丝的皮芯结构及氧元素的扩散。结果表明,对于恒温模式,在250℃加热1h的预氧丝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皮芯结构,而对于梯度升温模式,直到275℃才开始出现皮芯结构;原丝的横截面形状不影响氧的扩散,在相同加热条件下,肾形截面预氧丝的皮层厚度与圆形截面的相同;原丝纤度越小,越容易获得均质的预氧丝。原丝的细旦化以及适当的梯度升温预氧化工艺是获得优质预氧丝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腈 碳纤维 原丝 预氧丝 皮芯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基低温碳化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婕 王成国 +2 位作者 于美杰 张敏 王启芬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5-278,共4页
该文研制了碳化温度在600~900℃的聚丙烯腈(PAN)基低温碳化纤维,采用化学元素分析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纤维的化学成分及微观结构,测试了纤维的力学及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纤维中碳元素质量分... 该文研制了碳化温度在600~900℃的聚丙烯腈(PAN)基低温碳化纤维,采用化学元素分析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了纤维的化学成分及微观结构,测试了纤维的力学及电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纤维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提高,部分氮、氢、氧元素被去除;纤维线密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体密度和拉伸强度上升;碳化过程中纤维内部乱层石墨结构体积分数提高,导致纤维体电阻率下降;低温碳化纤维/树脂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防静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纤维 碳化温度 化学成分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微观形貌与性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敏 朱波 +2 位作者 王启芬 于美杰 曹伟伟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21-24,共4页
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对不同基体的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截面、界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几种不同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多,但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材料抗拉强度... 利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对不同基体的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截面、界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几种不同基体碳纤维复合材料中,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多,但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材料抗拉强度高;酚醛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乙烯基酯碳纤维复合材料缺陷少,但界面结合差,材料抗拉强度低;材料界面结合状态与工艺参数有关。改性酚醛树脂、探索合理的生产工艺参数对改善界面结合状态,提高材料综合机械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界面 剪切破坏 抽油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对EP碳/布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志远 陈刚 +5 位作者 郑志才 吴忠泉 崇琳 王忠 于倩倩 王启芬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5,共4页
采用热压罐成型法制备了EP/碳布复合材料,研究了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80℃固化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高于120、150℃固化的复合材料;以180℃作为最高固化温度时,与不进行后处理相比,... 采用热压罐成型法制备了EP/碳布复合材料,研究了固化温度和后处理温度对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80℃固化的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高于120、150℃固化的复合材料;以180℃作为最高固化温度时,与不进行后处理相比,在180℃处理1 h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较优的固化工艺参数为固化温度180℃、后处理温度180℃、后处理时间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碳布 固化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石墨烯改性环氧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于倩倩 陈刚 +5 位作者 郑志才 崇琳 王志远 王启芬 王忠 吴忠泉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40,共8页
针对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增强增韧上的应用,对石墨烯进行了酸化处理,采用超声分散方法制备酸化石墨烯/环氧树脂(EP)浇注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酸化石墨烯/碳纤维(CF)/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分别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了酸化石墨烯表... 针对石墨烯在复合材料增强增韧上的应用,对石墨烯进行了酸化处理,采用超声分散方法制备酸化石墨烯/环氧树脂(EP)浇注体,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酸化石墨烯/碳纤维(CF)/环氧树脂(EP)复合材料。分别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表征了酸化石墨烯表面结构和微观形貌,利用拉伸、弯曲、冲击等机械测试手段评价了酸化石墨烯改性EP和CF-EP的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拉伸断面形貌进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石墨烯酸化处理后,成功在表面引入了羟基、羧基等极性基团;酸化石墨烯可对EP和CF/EP进行有效增强增韧,当其添加量为0.2wt%时,EP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3.3%和109.8%,CF/EP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0%和10.6%,当酸化石墨烯添加量为0.5wt%时,CF/EP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7.4%。微观形貌分析表明,酸化石墨烯对CF/EP增强改性主要是通过对EP进行增强增韧,同时提高CF和EP之间的界面性能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石墨烯 改性 EP CF/EP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昌松 李楠 +2 位作者 卢军 姜玉宝 王启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821-825,共5页
【目的】评价双蚁祛湿通络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双蚁祛湿通络胶囊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 【目的】评价双蚁祛湿通络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双蚁祛湿通络胶囊与柳氮磺吡啶联合用药的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双蚁祛湿通络胶囊(由黑蚂蚁、黑翅土白蚁、全蝎、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红花、丹参、牛膝、鸡血藤、淫羊藿、巴戟天等组成)治疗,疗程均为24周。于治疗第4、12、24周分别记录2组患者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脊柱痛目视模拟测试表评分(VAS)、患者总体评价(PGA)及夜间痛VAS、脊柱炎症评分、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测量指数(BASMI)、生活质量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的改变,并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12、24周试验组患者达到ASAS 20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2)治疗12、24周后,试验组对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3)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对照组及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6%、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蚁祛湿通络胶囊治疗AS疗效确切,且起效时间短,安全性高,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AS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中西医结合疗法 双蚁祛湿通络胶囊/治疗应用 柳氮磺吡啶/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