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AI起搏器交叉感知QRS-T波群导致起搏周期延长或引发窦性夺获附5例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林飞
王卯嫦
何方田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13-515,共3页
植入AAI起搏器时,常因P波振幅较低而需设置较高的感知灵敏度(通常为0.5~1.25mV),若此时心房不应期设置较短,则有可能出现交叉感知QRS—T波群导致起搏频率减慢[1]或引发窦性夺获。现对5例AAI起搏器交叉感知QRS—T波群的心电图进...
植入AAI起搏器时,常因P波振幅较低而需设置较高的感知灵敏度(通常为0.5~1.25mV),若此时心房不应期设置较短,则有可能出现交叉感知QRS—T波群导致起搏频率减慢[1]或引发窦性夺获。现对5例AAI起搏器交叉感知QRS—T波群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I起搏器
交叉感知
窦性夺获
QRS
T波
引发
感知灵敏度
心房不应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少见部位的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6例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林飞
王卯嫦
何方田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5期401-405,共5页
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仅见于存在高度~三度传导阻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它们的出现表示传导组织有严重的病变,与逸搏和逸搏心律一起组成了免遭心脏停搏过久的3种生理性代偿机制,具有保护性意义。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大多...
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仅见于存在高度~三度传导阻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它们的出现表示传导组织有严重的病变,与逸搏和逸搏心律一起组成了免遭心脏停搏过久的3种生理性代偿机制,具有保护性意义。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大多发生在房室交接区,其次为束支,而发生在心房、房室旁道及起搏电极与心内膜交接区则非常少见,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金斯基现象
超常期传导
少见部位
房室交接区
逸搏心律
心脏病患者
传导阻滞
代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AI起搏器交叉感知QRS-T波群导致起搏周期延长或引发窦性夺获附5例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林飞
王卯嫦
何方田
机构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电图室
出处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513-515,共3页
文摘
植入AAI起搏器时,常因P波振幅较低而需设置较高的感知灵敏度(通常为0.5~1.25mV),若此时心房不应期设置较短,则有可能出现交叉感知QRS—T波群导致起搏频率减慢[1]或引发窦性夺获。现对5例AAI起搏器交叉感知QRS—T波群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
关键词
AAI起搏器
交叉感知
窦性夺获
QRS
T波
引发
感知灵敏度
心房不应期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少见部位的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6例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林飞
王卯嫦
何方田
机构
浙江省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电图室
出处
《心电与循环》
2013年第5期401-405,共5页
文摘
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仅见于存在高度~三度传导阻滞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它们的出现表示传导组织有严重的病变,与逸搏和逸搏心律一起组成了免遭心脏停搏过久的3种生理性代偿机制,具有保护性意义。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大多发生在房室交接区,其次为束支,而发生在心房、房室旁道及起搏电极与心内膜交接区则非常少见,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韦金斯基现象
超常期传导
少见部位
房室交接区
逸搏心律
心脏病患者
传导阻滞
代偿机制
分类号
R541.7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AI起搏器交叉感知QRS-T波群导致起搏周期延长或引发窦性夺获附5例分析
王林飞
王卯嫦
何方田
《浙江医学》
CAS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少见部位的韦金斯基现象和超常期传导6例分析
王林飞
王卯嫦
何方田
《心电与循环》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