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癌前病变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组织Cx43、Cx32、Cx26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化修 田道法 +2 位作者 吴新正 吕小元 孙剑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癌前病变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组织间隙连接蛋白(Cx)43、32、26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Tg N(p53mt-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转基因组)、同品系C57BL/6J野生小鼠(野生组)各36只,其中每组12、15、18月龄各12只。取小鼠鼻咽... 目的观察鼻咽癌癌前病变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组织间隙连接蛋白(Cx)43、32、26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方法 Tg N(p53mt-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转基因组)、同品系C57BL/6J野生小鼠(野生组)各36只,其中每组12、15、18月龄各12只。取小鼠鼻咽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鼻咽黏膜上皮中的Cx43、Cx32、Cx26蛋白;RT-PCR法检测Cx43、Cx32、Cx26 mRNA。结果转基因组各月龄小鼠鼻咽黏膜上皮中Cx43、Cx32、Cx26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野生组;转基因组内,15、18月龄小鼠Cx43、Cx32、Cx26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12月龄小鼠(P均<0.05)。结论鼻咽癌癌前病变小鼠鼻咽黏膜上皮中Cx43、Cx32、Cx26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其可能与鼻咽癌癌前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癌前病变 转基因鼠 间隙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例医疗纠纷尸体解剖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化修 杨华 +1 位作者 伍石华 谢志初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6年第8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涉及医疗纠纷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死亡所发生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对58例不明死因的尸体进行系统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验,部分做法医学毒物分析。结果:在58例尸检中,病理性死亡5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机械... 目的:探讨涉及医疗纠纷病人死亡的原因,分析死亡所发生的病理学特点。方法:对58例不明死因的尸体进行系统解剖与组织病理学检验,部分做法医学毒物分析。结果:在58例尸检中,病理性死亡52例,心血管系统疾病最多,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机械性外力导致死亡4例。猝死42例。结论:科学的尸体解剖,准确的死因分析,不但为医疗事故的鉴别、判定及医疗事故的处理提供医学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相关临床学科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医疗纠纷 死亡原因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组织MVD和β-连环素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化修 李景和 肖小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1276-1279,共4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甲状腺癌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以CD_(105)标记测定MVD。结果:①MVD值在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未分...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在甲状腺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90例甲状腺癌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以CD_(105)标记测定MVD。结果:①MVD值在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未分化癌、滤泡癌中依次增高(P<0.05);伴发转移及高临床分期(Ⅲ、Ⅳ期)甲状腺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无转移及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P<0.05)。②未分化癌及髓样癌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乳头状癌及滤泡癌中的表达(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间以及病理分期Ⅰ~Ⅱ、Ⅲ~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甲状腺癌MVD值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5)。结论:MVD是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之一,β-catenin可能在甲状腺癌组织微血管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微血管密度 Β-连环素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活素和CD44 V6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化修 伍石华 +3 位作者 蒙松年 肖小芹 杨华 张灿云 《实用癌症杂志》 2006年第6期588-590,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survivin)和黏附分子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urvivin、CD44V6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存活素(survivin)和黏附分子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0例甲状腺癌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Survivin、CD44V6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表达,在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及30例甲状腺滤泡癌(FT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7%(32/70)、53.3%(16/30);CD44V6在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30例甲状腺滤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5/70)、66.7%(20/30),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CD44V6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γ=0.386,P<0.05),且两者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Survivin和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且呈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存活素CD44蛋白拼接变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化修 伍石华 +3 位作者 蒙松年 杨华 张灿云 周秋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电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病理形态特点,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髓样癌的电镜诊断特点。结果: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8...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电镜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其病理形态特点,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髓样癌的电镜诊断特点。结果:散发型甲状腺髓样癌8例,家族型甲状腺髓样癌2例,6例淋巴结转移;9例肿瘤间质刚果红染色(+);免疫组化:癌组织中降钙素(+)10例、铬粒素A(+)10例、突触素(+)7例,1例见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细胞,CD44V6在髓样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电镜下见癌细胞胞质内有大小不一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可产生多种神经内分泌物质;其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电镜在MTC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降钙素(CT)是其特异性标记物;CD44V6的高表达与M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髓样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解毒方对TgN(p53mt-LMP1)/HT小鼠鼻咽癌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化修 田道法 吴新正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8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对小鼠鼻咽癌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Tg N(p53mt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A、B、C组各24只,24只健康野生小鼠作为D组。各组均皮下注射二亚硝基哌嗪进行癌前病变诱导,同时A、B、C组分别给...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方对小鼠鼻咽癌癌前病变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2只Tg N(p53mtLMP1)/HT转基因阳性小鼠随机分为A、B、C组各24只,24只健康野生小鼠作为D组。各组均皮下注射二亚硝基哌嗪进行癌前病变诱导,同时A、B、C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益气解毒方浓缩煎液、维A酸0.2 m L/d灌胃,D组不予处理,治疗14周。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小鼠鼻咽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异型增生情况,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组织Cx43、Cx32、Cx26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其mRNA相对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A组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明显,有癌变特征,B、C组部分鼻咽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D组以单纯性增生为主。电镜下观察,A组细胞间隙增宽、细胞连接明显减少或缺失、连接长度缩短,B、C、D组无上述改变。各组组织Cx43、Cx32、Cx26阳性表达率、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B、D组均高于A、C组,P均<0.05;B、D组及A、C组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益气解毒方可逆转小鼠鼻咽黏膜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的发展,可能与其恢复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癌前病变 益气解毒方 连接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黏液腺癌1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化修 伍石华 谢志初 《实用癌症杂志》 2006年第1期35-35,38,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黏液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CD_(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化修 李景和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3421-3423,共3页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CD_(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_(44)V6和MMP-2表达。结果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CD_(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_(44)V6和MMP-2表达。结果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CD_(44)V6和MMP-2阳性表达率为67.1%和68.3%,均高于甲状腺腺瘤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CD_(44)V6和MMP-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且随侵袭程度增加而升高。结论CD44V6、MMP-2在促进甲状腺癌的浸润与转移中呈协同效应,CD_(44)V6和MMP-2表达的综合检测对甲状腺癌转移趋势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能是甲状腺癌侵袭转移、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CD44V6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VD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化修 肖小芹 《实用癌症杂志》 2008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微血管密度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化修 杨华 张灿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75-87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标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多属鳞癌I^II级;免...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标本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观察分析。结果: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多属鳞癌I^II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44V6、CK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内肿瘤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而甲状腺球蛋白(TG)呈弱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CD44V6的高表达与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免疫组织化学TG标记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病理学 @CD44V6 甲状腺球蛋白/免疫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中Tiam 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化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37-2440,共4页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iam1在89例甲状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石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iam1在89例甲状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石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伴发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的Tiam1表达明显增强(P<0.05);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组织中Tiam1的表达显著高于乳头状癌、滤泡癌中的表达(P<0.05);高临床分期(III、IV期)甲状腺癌组织中的Tiam1表达明显高于低临床分期(I、II期)中的表达(P<0.05)。结论Tiam1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提示Tiam1在甲状腺癌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A β-连环素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化修 肖小芹 《医药论坛杂志》 2008年第5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肿瘤 UPA β—catenin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
13
作者 王化修 肖小芹 李景和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1,Tiam1)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iam1在甲状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标本中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癌... 目的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lymphoma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inducing factor1,Tiam1)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iam1在甲状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石蜡组织标本中表达。结果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Tiam1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P<0.05);伴发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比未发生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Tiam1表达明显增强(P<0.05);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组织中Tiam1表达显著高于在乳头状癌、滤泡癌中的表达(P<0.05);高临床分期(III、IV期)甲状腺癌组织中Tiam1表达明显高于其在低临床分期(I、II期)中的表达(P<0.05)。结论Tiam1表达与甲状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提示Tiam1在甲状腺癌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14
作者 王化修 陈小红 肖小芹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8年第2期1-2,6,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6年间收治的63例TMC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男5例,女58例。发病年龄17~60岁,中位年龄37岁。巨检:55例见质硬而致密的灰白...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6年间收治的63例TMC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结果男5例,女58例。发病年龄17~60岁,中位年龄37岁。巨检:55例见质硬而致密的灰白色瘢痕组织样区域;7例见深红色牛肉样实变区;1例为囊性结节。组织学类型:乳头状癌61例,滤泡癌2例。单发60例,多发3例。伴颈淋巴结转移2例。63例中随访48例(76.1%),平均随访(125.6±26.9)月,术后随访10年者29例,10年生存率为96.6%(28/29)。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绝大多数并存于甲状腺良性疾病中,女性多发,以乳头状癌多见,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微小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化修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895-896,899,共3页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专科学校学风建设相对滞后。因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规范教学管理、以教风带学风、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变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和分子变化与中药治疗概况
16
作者 王化修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77-80,共4页
鼻咽癌(NPC)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具有多阶段性,正常鼻咽黏膜发展至浸润癌经历了单纯性病变、癌前病变、恶性病变3个阶段。在各阶段中.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与鼻咽癌相关的多个微效基因发生改变,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发... 鼻咽癌(NPC)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具有多阶段性,正常鼻咽黏膜发展至浸润癌经历了单纯性病变、癌前病变、恶性病变3个阶段。在各阶段中.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与鼻咽癌相关的多个微效基因发生改变,导致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本文简要介绍鼻咽癌变过程中组织学特征、相关分子的变化和中药治疗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多阶段性 组织学特征 分子机制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在EGCG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邹少娜 林敏 +2 位作者 王化修 伍石华 罗招阳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3-766,共4页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c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GC803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ced protein kinase,p38MAPK)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GC803细胞的存活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碘化丙啶染色FCM检测MGC803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MGC803细胞中p38MAPK蛋白及磷酸化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EGCG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且p38MAPK被激活。用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干预后,EGCG抑制MGC803细胞生长的作用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率下降,p38MAPK活性显著下降。结论:EGCG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被SB203580显著抑制,提示EGCG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使部分MGC803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在EGCG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少娜 林敏 +2 位作者 伍石华 王化修 罗招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4-347,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EGCG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 背景与目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抗肿瘤作用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EGCG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MGC803细胞的存活率;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MGC803细胞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检测MGC803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结果:EGCG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干预后,EGCG抑制MGC803细胞生长的作用明显减弱,细胞凋亡率下降,NAC抑制了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升高。结论:EGCG可诱导MGC803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被NAC显著抑制,提示EGCG诱导MGC803细胞凋亡与细胞内活性氧产生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活性氧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剑光 王化修 肖方庚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8-640,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治疗、鼻部清理、鼓室正压灌洗联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34耳)行全身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剂,共2周)、... 目的探讨全身治疗、鼻部清理、鼓室正压灌洗联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67耳)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34耳)行全身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剂,共2周)、鼻部清理(鼻腔、鼻咽部清理)、鼓室正压灌洗[鼓膜穿刺抽出积液、注药(1%麻黄素生理盐水1ml、地塞米松5mg、0.3%氧氟沙星1ml、α-糜蛋白酶5mg)、鼓室正压灌洗]的"三联疗法";对照组30例(33耳)在全身治疗和鼻部清理的同时行鼓膜置管术。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痊愈23耳(67.65%,23/34),有效9耳(26.47%,9/34),无效2耳(5.88%,2/34),总有效率94.12%,1耳并发鼓室粘连,无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及顽固性耳漏等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对照组痊愈8耳(24.24%,8/33),有效12耳(36.36%,12/33),无效13耳(39.39%,11/33),总有效率60.61%;其中并发化脓性中耳炎2耳、鼓膜穿孔4耳、顽固性耳漏5耳、鼓室粘连2耳,并发症发生率39.39%(13/33)。实验组的痊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三联疗法"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简便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剑光 王化修 +1 位作者 肖方庚 刘亚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EB病毒壳抗原IgA(VCA-IgA)三种肿瘤标记物对鼻咽癌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酶法检测6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EB病毒壳抗原IgA(VCA-IgA)三种肿瘤标记物对鼻咽癌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酶法检测6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及6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含量高者,在随访中发现肿瘤残存、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的检测对鼻咽癌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筛查、以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三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疱疹病毒4型 DNA 病毒 角蛋白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