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关区 花蕊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3-167,共5页
近年来,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治理区的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草原牧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远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整体性及协调性,草原生... 近年来,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治理区的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但草原牧区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势头远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草原生态工程建设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整体性及协调性,草原生态补偿力度不足、牧民增收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草原生态保护使草原畜牧业的生产成本增大,牧区草畜矛盾仍然尖锐等,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对草原牧区的补贴、补偿和奖励制度,加大草原牧区信贷的支持力度、有效缓减牧民的支出压力,停止不合理的、单一的围栏建设,避免盲目地在草原牧区推广舍饲圈养,建立健全草原监督管理体系,推进草原资源的有效保护、轻度利用,从而逐步实现草原牧区生态经济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保护建设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草畜平衡的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0-164,共5页
草畜平衡主要是指按照草原的产草量等确定其载畜量,是草与畜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与"五畜平衡""轮牧"等有机结合的草畜平衡,将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该文在草原第... 草畜平衡主要是指按照草原的产草量等确定其载畜量,是草与畜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与"五畜平衡""轮牧"等有机结合的草畜平衡,将是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及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该文在草原第一性生产力及载畜量变化与草畜结构、畜种结构变化的前提下,分析内蒙古草畜平衡的状况及面临的困难,探讨"五畜平衡"思想等在现代草原生态经济系统草畜平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 草畜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探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1 位作者 塔娜 花蕊 《北方经济》 2014年第5期7-10,共4页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但是,发展中的不平衡性问题始终存在,城乡之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程度差异明显,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但是,发展中的不平衡性问题始终存在,城乡之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程度差异明显,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国东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的实现程度为73%;2012年内蒙古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约为80%,而同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的实现程度仅为64.7%.可见,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内蒙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牧区,只有农村牧区实现了全面小康,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即“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牧区 内蒙古地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高速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 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经济问题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关区 陈晓燕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3,共5页
牧区是以绿色草原为主体生态景观、草原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特殊经济区域。目前,我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经济地带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牧区仍然是全国... 牧区是以绿色草原为主体生态景观、草原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特殊经济区域。目前,我国牧区主要包括13个省(区)的268个牧区半牧区县(旗、市),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经济地带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牧区仍然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滞后区、民生改善的薄弱区、生态环境的脆弱区。特别是欠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已对牧区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主要对牧区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尝试提出解决现存问题、推进牧区生态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 矿产资源开发 生态经济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关区 赵扬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7-212,共6页
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是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农牧民生活... 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是内蒙古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三农三牧”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农牧业科技含量逐步增加,粮食总产量及单产大幅度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尽管如此,以小农小牧经济为主体的格局还未从根本上改观,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现代农牧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资金短缺等常态化问题仍然制约着“三农三牧”的进一步发展,这将严重阻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需要尽快从根本上补齐这些短板,着力推进农牧业绿色、有机、特色化发展,有效延伸农牧业产业链,逐步健全优化农村牧区产业体系,有序开展乡村振兴“生态宜居”建设,构建高效的“三农三牧”经济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三农三牧” 成就 短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关区 吴晶英 刘小燕 《北方经济》 2016年第11期7-10,共4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内蒙古牧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量显著增加,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当前牧区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决。内蒙古牧区主要由33...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内蒙古牧区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总量和人均量显著增加,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当前牧区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需要深入研究、妥善解决。内蒙古牧区主要由33个纯牧业旗县构成,其占全区80个纯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旗县(市)将近41.3%,其行政区域内蒙古牧区经济发展的成效、问题及其对策王关区吴晶英刘小燕土地面积占80个旗县(市)总面积的69%以上。内蒙古牧区地域广阔、人口相对稀少、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人均可利用草原面积达9.11公顷,现探明矿产资源点、矿床等2000多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牧区 经济发展 结构性矛盾 改革开放 牧区经济 经济总量 消费水平 居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1 位作者 文明 韩成福 《前沿》 2013年第17期90-93,共4页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内蒙古农牧业发展承担着保障农牧民收入、保障国家和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等重大责任。内蒙古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需要深入研究、逐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牧业 现状 存在的问题
原文传递
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评价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明月 《理论研究》 2014年第3期41-47,共7页
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来测算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有效推进农牧业... 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可以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治和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来测算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有效推进农牧业及农牧区现代化;以城乡一体化为重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谐互动;促进农村牧区资源合理利用,推动农村牧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牧区 全面小康社会 评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退化加剧的深层次原因探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王关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共6页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第二大的生态屏障。然而,我国草原的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因此,深入分析草原退... 草原资源既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资源,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第二大的生态屏障。然而,我国草原的退化沙化不断加剧,其生态防护功能和经济产出功能不断下降,特别是北方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已出现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的态势。因此,深入分析草原退化的原因,寻找治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途径,推进草原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退化 加剧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1 位作者 陈晓燕 花蕊 《前沿》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实行"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遵循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般要求,结合内蒙古的区情和农牧业的特点,我们认为当前内蒙古农... 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实行"三去一降一补",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与主要目标。遵循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般要求,结合内蒙古的区情和农牧业的特点,我们认为当前内蒙古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全力推进"一调一降一补",即适当调整农畜产品产能、切实降低农牧业生产成本、有效弥补农牧业发展短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牧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原文传递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思考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关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生态与经济协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经济结构协同性,二是生态经济功能一致性,三是生态经济进化同步性;而生态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又是其功能一致性与进化同步性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合理协调的生态经济结构来支撑,生态经济系... 生态与经济协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经济结构协同性,二是生态经济功能一致性,三是生态经济进化同步性;而生态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又是其功能一致性与进化同步性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合理协调的生态经济结构来支撑,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层次、子系等必须维持一定的对应和比例关系即"秩序",生态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社会结构要相互对应、相互适应、有机关联、合理变换,不能以破坏和削弱生态结构为代价来建立与增强经济结构,从而形成协同一致、功能高效的耗散结构状态。发展是系统结构,是功能的对应变换过程,发展在于结构的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 生态经济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吴晶英 《北方经济》 2013年第15期7-11,共5页
县域是工业经济、农牧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一个交汇处,是推进城镇化,实现农牧业现代化,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的实验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移植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把普及各项服务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 县域是工业经济、农牧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一个交汇处,是推进城镇化,实现农牧业现代化,解决好“三农”、“三牧”问题的实验室。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移植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把普及各项服务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县域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内蒙古 城乡统筹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 服务经济 农牧业经济 牧业现代化 工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关区 于光军 文明 《北方经济》 2008年第17期15-18,共4页
内蒙古部分地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促成土地合理流转、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开始走上了一条既符合当地... 内蒙古部分地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促成土地合理流转、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开始走上了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顺应世界潮流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由于内蒙古部分地区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发展 内蒙古 地区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做法 农业示范基地 适度规模经营 工业反哺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关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我国牧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原退化严重,草原产权不明晰、"公地悲剧"仍在上演,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狭地制约",牧民以被动转移为主、而转移出去的牧民就业条件差,牧区工业化即矿产资... 我国牧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原退化严重,草原产权不明晰、"公地悲剧"仍在上演,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狭地制约",牧民以被动转移为主、而转移出去的牧民就业条件差,牧区工业化即矿产资源开发的工业化,牧区真正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部分小城镇发展出现萎缩现象,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缓慢,不合理的开矿办厂已造成一定程度的草原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区经济 牧民 草原畜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经济阈与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关区 莎娜 《理论研究》 2008年第2期15-17,共3页
研究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阈限,确立草原资源合理利用的目标及其系统中人的行为规范等,是实现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稳态及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经济阈 草原资源 合理利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途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王天骄 《前沿》 2015年第5期61-65,共5页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农牧业人口向城镇流动等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本文以内蒙古为例,阐述农牧业转...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农牧业人口向城镇流动等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出了要求、明确了方向。本文以内蒙古为例,阐述农牧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演变,分析农牧业人口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问题,特别是探讨推进农牧业人口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途径
原文传递
内蒙古草原生态赤字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关区 陈晓燕 《财经理论研究》 2016年第5期46-51,共6页
该文对内蒙古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测度与对比分析,发现内蒙古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特别是草原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内蒙古草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该文分析草原牧区生产方式粗放、单... 该文对内蒙古草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定量测度与对比分析,发现内蒙古草原生态足迹现增加的态势,而其生态承载力呈现减小的趋势,特别是草原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内蒙古草原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该文分析草原牧区生产方式粗放、单位GDP的资源消耗较高,生活方式不尽合理、存在一定的过度消费和对消费资源的浪费,草原退化加剧、草原的品质不断降低,草原多种功能开发不足、综合效能没能充分发挥等草原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并对减少草原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从而消除草原生态赤字的对策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原生态赤字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评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关区 刘小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6-181,共6页
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研究员提出的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十二五"末农村... 应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研究员提出的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进行评估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十二五"末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到84.09%,其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政治民主和资源环境实现程度分别为87.29%、89.47%、80.36%、96.63%、74.18%;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是内蒙古农村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特别是医疗、教育发展不足和耕地资源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农村牧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关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是在变革旧体制、解决新矛盾等的过程中逐渐推进的。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了草原畜牧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牧区经济组织的创新,构建了牧区市场体系,优化了牧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牧区经济和畜牧业的改革与... 我国草原牧区经济的改革与创新是在变革旧体制、解决新矛盾等的过程中逐渐推进的。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了草原畜牧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牧区经济组织的创新,构建了牧区市场体系,优化了牧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牧区经济和畜牧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牧区经济 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目标的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关区 吴晶英 《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67-72,共6页
草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在处理与草原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状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包括生态层面的目标、经济层面的目标、社会层面的目标、政治层面的目标、文化... 草原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人类在处理与草原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是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和谐共生、良性发展的状态.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包括生态层面的目标、经济层面的目标、社会层面的目标、政治层面的目标、文化层面的目标等五个方面.明晰草原生态文明内涵与目标,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有效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文明 生态意义 生态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