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高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鉴别和诊治进展
1
作者 屈丰雪 马琳琳 +2 位作者 刘静华 王佐广 程文立 《中国医药》 2025年第2期293-297,共5页
难治性高血压(RH)和顽固性高血压(RfH)是指抗高血压治疗失败或耐药,其患病率难以量化,但患者心血管风险显著增高。标准化的诊室血压测量、确认医疗依从性、寻找药物或物质引起的血压升高、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药物代谢组学、动... 难治性高血压(RH)和顽固性高血压(RfH)是指抗高血压治疗失败或耐药,其患病率难以量化,但患者心血管风险显著增高。标准化的诊室血压测量、确认医疗依从性、寻找药物或物质引起的血压升高、药物相互作用、基因多态性、药物代谢组学、动态或居家血压监测及排除假性耐药是必要的。根据临床数据适当地进一步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和调整合理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是RH管理的基石,若血压仍未达标,应考虑器械治疗,如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等,但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安全性。在实践中,RH和RfH的管理应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药物组学 诊治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ACEI/D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ACEI降压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佐广 彭晓云 +8 位作者 李丽立 温绍君 刘洁琳 刘雅 刘阔 严山 楼煜清 文杰 吴兆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566-3570,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D基因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反应。方法应用meta分析有关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I类药物治疗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随机对照研究11项。通...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D基因多态性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的疗效反应。方法应用meta分析有关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ACEI类药物治疗与ACE I/D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随机对照研究11项。通过综合定量分析,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D~L法),对DD/DI/II基因型与差值收缩压(dSBP)和差值舒张压(dDBP)进行比较。结果 DD/DI、DD/II和DI/II的收缩压加权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3.91[-7.28,-0.55]、-6.78[-10.85,-2.70]和-1.21[-2.05,-0.36],P值分别为0.02、0.001和0.005;DD/DI、DD/II和DI/II的舒张压加权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3[-2.32,0.27]、-3.03[-5.17,-0.89]、-1.44[-2.76,-0.12],P值分别为0.12、0.005和0.03。结论 DI基因型、D等位基因的患者对ACEI类降压药物具有更好的疗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原发性高血压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基因2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佐广 牛秋丽 +7 位作者 刘雅 刘洁琳 顾伟 刘阔 楼煜清 文杰 吴兆苏 温绍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线粒体融合基因2是一个新发现的负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低表达,但其调控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线粒体融合基因2的转录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在线软件,对线粒... 目的线粒体融合基因2是一个新发现的负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基因,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低表达,但其调控机制还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线粒体融合基因2的转录和调控机制。方法通过使用在线软件,对线粒体融合基因2上游5'端的启动子分布、转录因子及其结合位点、CpG岛、TATA box分析、保守区域等进行分析。同时对该区SNP的分布及其功能进行研究。结果线粒体融合基因2上游5'端存在5个启动子,但是起核心作用的可能只有2个;有2个保守区域,存在69个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后者主要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与分化和MAPK、STAT信号传导通路相关;一个CpG岛;15个TATA box,有8个处于-2000 bp以内;32个SNP位点,其中9个处于核心启动子区,5个可能会影响线粒体融合基因2的转录。结论线粒体融合基因2上游5'端-400 bp以内可能存在着核心启动子,该启动子区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与线粒体融合基因2功能相关的转录因子。同时,启动子区存在的大量SNP可能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基因2 启动子 转录调控 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相关基因HSG上游调控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发现及其与高血压的关联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5 位作者 陈光慧 张维君 文杰 吴兆苏 罗毅 汤健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新发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HSG基因多态性 ,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选取 74例正常对照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3 6例 ,平均年龄 (5 4.1 5± 7.77)岁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1人 ,其中男性 2 7人 ... 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新发现的高血压相关基因HSG基因多态性 ,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选取 74例正常对照 ,其中男性 3 8例 ,女性 3 6例 ,平均年龄 (5 4.1 5± 7.77)岁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1人 ,其中男性 2 7人 ,女性 2 4人 ,平均年龄 (5 7.2 5± 7.97)岁 ;高血压家族患者 2 0例 ,其中女性 1 1人 ,男性 9人 ,平均 (4 9.97±6.93 )岁。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 ,进行PCR扩增法获得相应的产物 ,应用DNA测序法直接得到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后比较不同人群的该片段的碱基组成及其特征。结果 :肌酐 (Cr)和尿素氮 (BUN)在高血压组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而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家族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1 ,P <0 .0 5 ) ;高血压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内皮素 (ET)、利钠多肽 (心钠素 ,ANP)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质量浓度均高于正常血压组 ,且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P <0 .0 1 ) ;HSG基因 1 2位内含子的 1 40位点在 3种人群中存在G点删除变异。且其基因频率在高血压家族组、高血压组、正常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0 .80、0 .41、0 ,P <0 .0 0 1 )。提示 :肾功能的指标 (Cr和BUN)可能可以较早地反映高血压的进展和靶器官损害状况。血浆AngⅡ、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相关基因 正常血压 人群 BUN HSG 男性 上游调控序列 内含子 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蛋白质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佐广 彭晓云 +6 位作者 李梅 张蓓 王丽娟 刘洁琳 刘雅 魏永祥 温绍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差异。方法筛选健康正常血压者及EH患者,设为正常对照组(NT组)、EH患者(EH组)、缬沙坦治疗伴有心肌肥厚EH患者(EHT1组)和缬沙坦治疗不伴有心肌肥厚EH患者(EHT2组),每组21例。分...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前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蛋白质组差异。方法筛选健康正常血压者及EH患者,设为正常对照组(NT组)、EH患者(EH组)、缬沙坦治疗伴有心肌肥厚EH患者(EHT1组)和缬沙坦治疗不伴有心肌肥厚EH患者(EHT2组),每组21例。分离血浆,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制备蛋白质样品,使用二维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进行各组血浆蛋白质组的分析和鉴定。结果与NT组比较,EH组和EHT1组的血肌酐显著升高(P<0.05),EH组、EHT1组和EHT2组收缩压显著升高(P<0.05)。与NT组比较,EH组血浆中存在2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16个表达量上调,6个下调;EHT1组存在12个,其中10个上调,2个下调;EHT2组存在11个,9个上调,2个下调。与EH组比较,EHT1组存在17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其中4个上调,13个下调;EHT2组存在19个,其中5个上调,15个下调(P<0.05)。结论 EH患者血浆蛋白质组与正常血压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缬沙坦治疗可以缓解但并不能完全恢复血浆蛋白质组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蛋白质组 抗高血压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抑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佐广 牛秋丽 +6 位作者 楼煜清 刘雅 刘洁琳 刘阔 文杰 温绍君 吴兆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第二内含子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正常血压人群500名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0名,提取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后设计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引物进行定量多聚酶链反应,通过荧光定量方法确...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第二内含子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筛选正常血压人群500名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30名,提取血中白细胞基因组DNA后设计特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引物进行定量多聚酶链反应,通过荧光定量方法确定该基因是否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多态性位点。结果 7个不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中有3种即rs873457、rs2336384和rs4846085的基因型频率在正常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P<0.05),分别为TT∶TC∶CC=21.8%∶46.6%∶31.6%/22.5%∶53.0%∶24.5%、CC∶CA∶AA=21.8%∶46.8%∶31.4%/22.8%∶52.6%∶24.6%及TT∶TC∶CC=22.6%∶46.4%∶31.0%/23.4%∶51.8%∶24.7%,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P<0.05),分别为T∶C=45.1%∶51.0%/49.0%∶51.0%、C∶A=45.2%∶54.8%/49.1%∶50.9%及T∶C=45.8%∶54.2%/49.1%∶50.6%,其余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正常血压组和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对不同性别进行分析后发现在男性正常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的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或P<0.01),而在女性正常血压组与原发性高血压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年龄和基因型与血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进行了年龄和性别调整后,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和rs873457与血压密切相关。单倍体型分析发现C-G-A-A-A-C-C(以rs873457、rs2336384、rs1474868、rs4846065、rs4240897、rsrs2236055和rs873458为序)无论在总体人群、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1)。结论增殖抑制基因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尤其是男性高血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抑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2拮抗剂安步乐克对冠心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中国医药导刊》 2004年第5期337-339,共3页
1.概述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serotonin,5-HT)最早是在1955年提出,它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血小板、心脏、肾脏等组织和器官中.除血小板外,其它均可以在存在的部位合成.几乎所有的5-HT均在肝脏和肺脏的内皮... 1.概述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serotonin,5-HT)最早是在1955年提出,它可能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血小板、心脏、肾脏等组织和器官中.除血小板外,其它均可以在存在的部位合成.几乎所有的5-HT均在肝脏和肺脏的内皮细胞中灭活,仅一小部分被重新摄取并储存在血小板中.新合成的5-HT在突触小泡中积聚.神经冲动可以使5-HT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由突触前神经元回收,或者被MAO清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 血小板 冠心病 拮抗剂 机制研究 突触小泡 肺脏 器官 动物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平滑肌细胞与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佐广 彭晓云 +1 位作者 温绍君 吴兆苏 《心脏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64-366,369,共4页
本文就血管平滑肌细胞特性和平滑肌信号转导在高血压形成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高血压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易感基因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如何发现其致病基因及其多态性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基因。但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 ,因而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型。这里我们从血管收缩、钠重吸收两... 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如何发现其致病基因及其多态性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人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基因。但是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 ,因而也具有不同的表现型。这里我们从血管收缩、钠重吸收两个影响血压的方面 ,对相关的各种重要基因及其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相关基因1基因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5 位作者 陈光慧 张维君 文杰 刘雅 刘洁琳 汤健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4-8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高血压相关基因1(hypertensionrelatedgene1,HRG-1)基因多态性,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安贞医院高血压3门诊2002-06/2002-12体检的健康人1200例,纳入标准:无明确相关疾病。选符合上述...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人群中高血压相关基因1(hypertensionrelatedgene1,HRG-1)基因多态性,以揭示高血压相关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安贞医院高血压3门诊2002-06/2002-12体检的健康人1200例,纳入标准:无明确相关疾病。选符合上述标准健康人74例为对照组;同期安贞医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0例,纳入标准:符合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系统疾病、肾脏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并能排除盐敏感性高血压及一些单基因遗传疾病等。符合上述标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例(高血压组)。取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设计相应的引物,PCR扩增法获得相应的产物,应用DNA测序法直接得到PCR产物的核苷酸序列后比较不同人群的相同片段的碱基组成及其特征。结果:高血压组肌酐犤(106.08±17.70)μmol/L犦和尿素氮犤(5.61±1.71)mmol/L犦明显高于对照组犤(53.04±20.03)μmol/L,(3.21±1.27)mmol/L犦(F=17.25,P=0.000;F=5.99,P=0.006),血糖、血脂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F=17.25,5.99;P=0.000,P=0.006);高血压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心钠素,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umgenerelatedpeptide,CGRP)水平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遗传学 多态现象/遗传学 高血压/遗传学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基因2新变异位点A-35G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佐广 靳飞 +7 位作者 李笑 刘雅 刘洁琳 孙东东 李闯 文杰 温绍君 魏永祥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是一个与原发性高血压(EH)易感性相关的基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该基因上游未编码区的单核苷酸位点变异与EH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健康正常血压(NT组)者342人和EH组患者366例。进行常规体检和血压、血脂及血... 目的: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是一个与原发性高血压(EH)易感性相关的基因。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该基因上游未编码区的单核苷酸位点变异与EH的相关性。方法:筛选健康正常血压(NT组)者342人和EH组患者366例。进行常规体检和血压、血脂及血糖等检查。提取静脉血DNA,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后,进行测序。然后计算相关变异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二组人群中分布的频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EH的相关性。结果:SNPdb数据库检索表明A-35G是一个新的Mfn2启动子区的变异位点。该位点在NT组和EH组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即AA、AG、GG的频率分别为290(79.3%)/245(71.5%)、8(2.2%)/9(2.7%)、68(18.5%)/88(25.8%),A、G分别为588(80.1%)/499(73.0%)、144(19.7%)/185(27.0%)。进一步按性别分组后显示:在男性NT组和EH组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即AA、AG、GG的频率分别为157(79.3%)/143(73.2%)、4(1.9%)/3(1.7%)、40(20.0%)/49(25.1%),A、G分别为588(80.1%)/499(73.0%)、144(19.7%)/185(27.0%)。在女性NT组和EH组中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不存在着明显的差别(P>0.05)。在经过年龄和性别调整后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35G、体质指数、身高和体重与EH发病明显相关。结论:A-35G是一个新的Mfn2启动子区的变异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EH和男性EH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该变异也与EH的发病存在明显相关。因此,A-35G可能是EH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基因2 位点变异 原发性高血压 5’非编码区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高血压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4期581-584,共4页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是大量的研究均发现氧化应激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从基础与临床两个方面,对高血压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氧化应激、抗氧化应激药物与高血压的发... 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是大量的研究均发现氧化应激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并发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现从基础与临床两个方面,对高血压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与氧化应激、抗氧化应激药物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高血压与氧化应激的因果关系等方面对高血压与氧化应激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并对一些临床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初步评价。最后,对高血压与氧化应激的下一步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高血压 药物治疗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2-317,共6页
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病症 ,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有很多的缺点 ,拟议中的基因治疗方案是针对高血压易感基因设计出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将其导入体内后可以阻断特定基因表达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效果好... 高血压是一种多基因病症 ,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有很多的缺点 ,拟议中的基因治疗方案是针对高血压易感基因设计出反义寡核苷酸 (ASODN) ,将其导入体内后可以阻断特定基因表达 ,从而发挥治疗作用。这种治疗方法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效果好、无副作用。但是由于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因治疗 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物应用与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中国医药导刊》 2002年第1期45-47,50,共4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尤其是随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的迅猛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益处,如医药公司的研究费用下降,新药开发时间缩短等。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最有效而又能避免毒、副作用的药物,进行真正的个体化药...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实施尤其是随着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研究的迅猛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益处,如医药公司的研究费用下降,新药开发时间缩短等。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使用最有效而又能避免毒、副作用的药物,进行真正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对于病人而言,服用恰当的药物不但降低了费用也可以避免潜在的危害。因此,对影响临床用药的基因、多态性及其在临床应用中不同个体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 药物作用 药物代谢基因 受体基因 转运基因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88-92,共5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药物基因组学异军突起。它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益处 ,如研究费用下降和新药开发时间的缩短等。对于医生而言 ,可以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药物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应 ,同时避免药物毒性作用 ,并降低医药费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药物基因组学异军突起。它可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益处 ,如研究费用下降和新药开发时间的缩短等。对于医生而言 ,可以为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药物以获得更佳的治疗效应 ,同时避免药物毒性作用 ,并降低医药费用。本文对于常见的几类相关的药物基因从其多态性特点及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作用进行综述 ,并对药物基因组学的前景进行展望。尽管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但是目前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 ,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基因多态性 药物疗效 药物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坦类药物的靶器官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560-563,共4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仍然缺乏良好药物,或者药物虽有降压作用,但其器官保护作用有限;或者有器官保护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强,因而限制了其应用。沙坦类药物是一类新发现的药物,它是通过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但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仍然缺乏良好药物,或者药物虽有降压作用,但其器官保护作用有限;或者有器官保护作用,但其副作用较强,因而限制了其应用。沙坦类药物是一类新发现的药物,它是通过阻断AugⅡ的AT1受体而起作用。它不但对高血压的患者的血压具有强大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具有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其副作用极少,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沙坦类药物对高血压的影响,期望临床医师不仅对沙坦类药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器官保护作用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对于该药可能的问题及对血管的不良作用也有一定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坦类药物 靶器官保护作用 降压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高血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医学与哲学》 2002年第3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高血压 病因 基因突变 病理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坦类药物对高血压血管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2年第4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降压药 沙坦类药物 高血压 血管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形成与凝血因子单核苷酸多态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佐广 温绍君 吴兆苏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89-292,共4页
血栓性疾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冠心病、脑梗死、肺栓塞等。这些疾病不但发生率高而且预后恶劣。大量的研究证实这些疾病的出现与血管内的血栓形成有着根本性关系 ,而后者多是由于凝血因子的先天性异常导致的。而这些先... 血栓性疾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如冠心病、脑梗死、肺栓塞等。这些疾病不但发生率高而且预后恶劣。大量的研究证实这些疾病的出现与血管内的血栓形成有着根本性关系 ,而后者多是由于凝血因子的先天性异常导致的。而这些先天性异常却是由基因多态性引起的。因而对凝血因子及其多态性进行研究 ,不但有助于对人类自身深层次的了解 ,而且对于一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凝血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脂平加心脑舒通胶囊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观察
20
作者 王佐广 彭晓云 +4 位作者 温绍君 王绿娅 刘雅 刘洁琳 文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2期1424-1426,共3页
目的观察乐脂平加心脑舒通胶囊治疗与单用乐脂平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乐脂平治疗组(对照组)与乐脂平加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组(治疗组),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变,并测定血脂及血黏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 目的观察乐脂平加心脑舒通胶囊治疗与单用乐脂平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乐脂平治疗组(对照组)与乐脂平加心脑舒通胶囊治疗组(治疗组),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变,并测定血脂及血黏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显效率为83.3%,优于对照组的67.5%(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血脂、血黏度均明显下降(P<0.05),3个月时下降最为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单纯对照组相比,血脂水平虽然不存在明显差别,但是前者下降的更低,症状改善也明显更早;治疗组治疗后血液黏度等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乐脂平加心脑舒通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患者,其症状改善更明显,具有更好的降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脂平 心脑舒通胶囊 混合型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