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F-1、HMGB-1、GSN和MIF水平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京娥 陈燕 +2 位作者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8期2733-2736,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 目的观察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检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诊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8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根据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17例,中度36例和重度25例。根据脑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36例,中量出血组27例和大量出血组15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将出院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35例。选择同期就诊单纯脑出血患者和单纯高血压患者分别为脑出血组(45例)和高血压组(3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组,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GF-1、HMGB-1、GSN和MIF水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IGF-1、HMGB-1、GSN和MI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出血面积的关系,各指标与预后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的IGF-1和GSN水平明显低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组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组和脑出血组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IGF-1和GSN水平随着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的增加而降低(P<0.01),预后良好组的IGF-1和GS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1),而HMGB-1和MIF水平神经损害程度和脑出血面积增加而升高(P<0.01),预后良好组的HMGB-1和MIF水平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P<0.01)。并发现IGF-1水平与HMGB-1(r=-0.457,P<0.05)和MIF(r=-0.536,P<0.05)呈负相关,与GSN呈正相关(r=0.754,P<0.05);HMGB-1水平与GSN呈负相关(r=-0.486,P<0.05),与MIF呈正相关(r=0.864,P<0.05),GSN与MIF呈负相关(r=-0.758,P<0.05)。结论 IGF-1、HMGB-1、GSN和MIF参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高血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凝溶胶蛋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检测在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王京娥 陈燕 +2 位作者 高山 周兴盛 乔叶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29期3257-3259,共3页
目的观察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单纯急性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 目的观察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在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患者85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单纯急性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和健康体检者各30例,分别为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的水平。观察各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变化,及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与HbA1c、脑梗死面积,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急性脑梗死组、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和2型糖尿病组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急性脑梗死组和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随着HbA1c水平、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均<0.05)。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组血清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结论簇集蛋白、和肽素和抵抗素参与了2型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病情,神经损伤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簇集蛋白 和肽素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异丙酚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京娥 张勇 +3 位作者 丁新生 刘源 刘兵荣 印卫兵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二异丙酚对大鼠脑出血后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和治疗组(10只),假手术和模型组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12 h组及1、2、4 d共5个亚组,治疗... 目的探讨二异丙酚对大鼠脑出血后NF-κB表达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假手术组(25只)、模型组(25只)和治疗组(10只),假手术和模型组根据动物处死时间又分为6、12 h组及1、2、4 d共5个亚组,治疗组分1、2 d共2个亚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Ⅶ型胶原酶定向注入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等渗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定向注入;治疗组给予二异丙酚100 mg/kg腹腔注射,1次/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渗盐水代替二异丙酚腹腔注射。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术后2 d血肿周围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表达于出血后12 h明显增加(P<0.05),1 d达高峰(P<0.01),2 d开始下降(P<0.01),4 d时仍有表达(P<0.05);电镜下观察到出血后2 d神经细胞损伤明显。治疗组1 d和2 d的NF-κB表达(灰度值)分别为61±19、24±6,明显低于模型组的92±16、65±13,P<0.05;神经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有炎症反应机制参与,二异丙酚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保护神经细胞结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二异丙酚 NF-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癌痛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应用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京娥 兰海燕 +2 位作者 邓建华 黎莹 吴印生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2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创建社区癌痛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为社区内的癌痛患者提供规范化综合治疗,逐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让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标。方法对社区医务人员和民众进行癌痛规范化综合治疗技能和理念的培训与普教,为社区... 目的研究创建社区癌痛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为社区内的癌痛患者提供规范化综合治疗,逐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让癌症患者不痛"的目标。方法对社区医务人员和民众进行癌痛规范化综合治疗技能和理念的培训与普教,为社区内的癌痛患者提供规范化综合治疗,并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与志愿者服务。结果研究中共收治了226例癌痛患者,通过规范化综合治疗,提高了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NR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生活质量除疲乏和家庭理解与配合两项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也得到了有效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癌痛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模式可有效运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社区内的癌痛患者提供优质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的医护照顾,这种服务模式必将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癌痛 规范化综合治疗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曼丁治疗晚期癌症疼痛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京娥 陈声波 +3 位作者 熊建萍 刘丛笑 罗霄 陈述嫦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2期146-147,共2页
关键词 奇曼丁 镇痛 护理 癌性疼痛 晚期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终反向关怀在宁养疗护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京娥 康宗林 +1 位作者 李梦倩 黎莹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9期90-94,共5页
为观察临终反向关怀干预对患者及照顾者改变的影响,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65例,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试验组进行1.0个月-1.5个月临终反向关怀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付诸临终反... 为观察临终反向关怀干预对患者及照顾者改变的影响,选取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服务的患者及其家属65例,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5例。对试验组进行1.0个月-1.5个月临终反向关怀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付诸临终反向关怀行为的人次增长47.7%,高于对照组的18.1%;试验组照顾者获得患者赞赏的人次增长了15%,高于对照组的11.5%;试验组患者的简明心境量表和癌症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下降、HERTH希望量表评分提升,两组患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照顾者焦虑、抑郁、压力及疲劳评分下降,两组照顾者评估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宁养服务中运用临终反向关怀模式,可以较为有效地支持患者及其照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反向关怀 宁养疗护 癌末患者 主要照顾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医务人员癌痛治疗相关知识调查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京娥 黎莹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2年第2期120-121,123,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内医务人员癌痛治疗的理念、工作技能等相关知识,为制订相应的培训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百花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腾王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的卫生服务站从事医护工作的9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面... 目的了解社区内医务人员癌痛治疗的理念、工作技能等相关知识,为制订相应的培训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百花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腾王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的卫生服务站从事医护工作的98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采用面对面与被调查者交谈,充分讲解问卷中(社区医务人员对癌痛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癌痛治疗的认识、麻醉药品的种类、疼痛的评估方法,社区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癌痛治疗中的误区等)各项问题及填表要求,共发调查问卷9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在所调查的医务人员中只有25.5%(25/98)的人员参加过疼痛治疗培训,85.7%(84/98)的医务人员缺乏癌痛治疗技能,63.3%(62/98)的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会做疼痛评估,73.5%(72/98)的医务人员对麻醉药品有恐惧感。在选择用药和用药方法上也存在严重的误区:在选择用药上45.9%(45/98)社区医务人员把杜冷丁作为首选镇痛药品;在给药方法上63.3%(62/98)的社区医务人员首选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的有创给药方法。结论应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培训,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癌痛患者的服务理念和工作技能,从而为癌痛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务人员 癌痛治疗 麻醉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教与儒释道文化中的临终反向关怀思想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京娥 康宗林 +1 位作者 黎莹 李梦倩 《医学与哲学(A)》 2018年第1期30-32,58,共4页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 临终关怀在当下社会面临着科学及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与中国传统生死观、孝道文化等多重因素的挑战,以及临终关怀主客体的错位。临终反向关怀以强调临终者为主体的视角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从文化分析视角,尝试以临终关怀发展的西方文化基础及儒释道文化为脉络,探讨临终反向关怀本土化的文化载体。研究显示,基督教描绘的天堂、儒家追求的流芳百世、佛教向往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家追求的修成仙道的人生终极目标的思想,从行为、言语、情绪、精神等方面为临终反向关怀提供了具体的思想及行动指导,临终反向关怀具备西方及本土文化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反向关怀 基督教 儒释道 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以宁养院模式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京娥 康宗林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15-819,共5页
本文阐述发展居家安宁疗护的意义,具体介绍居家安宁疗护团队核心成员构成、团体成员培训,服务的内容、方式与管理,建议顶层设计居家安宁疗护制度及标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及完善家属... 本文阐述发展居家安宁疗护的意义,具体介绍居家安宁疗护团队核心成员构成、团体成员培训,服务的内容、方式与管理,建议顶层设计居家安宁疗护制度及标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引入社会组织参与居家安宁疗护及完善家属与患者支持,推动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安宁疗护 宁养院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养疗护中的嵌入性灵性照顾——基于癌症末期患者家属团体活动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京娥 康宗林 《医学与哲学(B)》 2016年第1期86-89,共4页
身体照顾是基础,心理灵性照顾是核心,宁养院提出"嵌入性灵性照顾"概念,即将灵性照顾嵌入到家属为患者提供照护的互动之中,使照护成为患者与家属灵性联结与互动的重要内容。从"身、心、灵、社"全人照顾视角出发,以&q... 身体照顾是基础,心理灵性照顾是核心,宁养院提出"嵌入性灵性照顾"概念,即将灵性照顾嵌入到家属为患者提供照护的互动之中,使照护成为患者与家属灵性联结与互动的重要内容。从"身、心、灵、社"全人照顾视角出发,以"家属课堂"为载体,在每节家属团体活动中嵌入灵性照顾元素,为家属提供居家照护与灵性照顾上的指导,一方面促进患者与家属的灵性联结与互动,另一方面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引领。研究发现患者与家属之间互动交流越频繁,情感碰撞越激烈,联系越紧凑,互惠交换越广泛,情感联结则为强联结,反之则为弱联结。强情感联结有利于促进患者善终,家属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性灵性照顾 宁养疗护 家属团体 宁养社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家属对吗啡认知情况调查与健康教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京娥 黎莹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3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吗啡类药物 止痛药物 癌痛治疗 度冷丁 药物滥用 吗啡类止痛药 晚期肿瘤患者 毒性反应 成瘾性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癌症患者宁养疗护与伦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京娥 康宗林 《医学与哲学(B)》 2014年第5期20-22,57,共4页
晚期癌症患者宁养疗护强调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其在实践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成为姑息医学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姑息医学快速发展,宁养疗护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宁养疗护伦理在医疗方面强调适度治疗... 晚期癌症患者宁养疗护强调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其在实践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正成为姑息医学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和姑息医学快速发展,宁养疗护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宁养疗护伦理在医疗方面强调适度治疗与合理用药,护理方面强调患者生理、心理、灵性、社会和宗教等层面的整体性照顾。梳理宁养疗护伦理有利于在宁养疗护服务中做出最优伦理选择,这种选择需遵循不伤害原则,注重生命质量原则、适度治疗和舒适生存原则、尊重患者意愿原则以及公平正义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宁养疗护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居晚期癌痛患者63例综合性干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京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晚期癌痛患者在家中应用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对患者疼痛缓解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性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外,综合性干预治疗组同时按预定方案定期做心理疏... 目的:探讨晚期癌痛患者在家中应用综合性干预治疗后,对患者疼痛缓解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性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常规给予镇痛药物治疗外,综合性干预治疗组同时按预定方案定期做心理疏导、精神支持、社会帮助和辅助物理疗法,并派经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义工)参加治疗小组工作。结果:随访两个月,综合性干预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综合性干预治疗能提高家居晚期癌症患者的镇痛效果,对缓解患者的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并发症 疼痛/治疗 综合治疗 心理疗法 开导式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养服务中的伦理探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京娥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0年第3期28-29,62,共3页
针对我国宁养服务出现的伦理问题,从医学伦理观的角度,阐述了宁养服务的理念与伦理的关系,病情告知的重要意义和尊重生命与注重生活质量的伦理关系,提出宁养服务中应注重的医护伦理原则。
关键词 宁养服务 医护伦理 服务理念 生活质量 尊重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宁养晚期癌症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京娥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7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居家宁养晚期癌症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0例居家宁养的晚期癌症呼吸困难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采用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适当的体位及放松技巧、规范化的心理疏导和合理用药指导等,连续20 d。结果综合性... 目的探讨居家宁养晚期癌症呼吸困难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40例居家宁养的晚期癌症呼吸困难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采用正确的呼吸训练方式、适当的体位及放松技巧、规范化的心理疏导和合理用药指导等,连续20 d。结果综合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显著好转(均P<0.01)。结论对晚期癌症呼吸困难居家宁养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呼吸困难,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癌症 居家宁养 呼吸困难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玲 徐本明 +3 位作者 徐新刚 时延增 王京娥 丁士伦 《中成药》 CAS CSCD 1997年第8期1-3,共3页
探讨了柴胡的提取工艺条件,采用薄层扫描法,以柴胡皂甙a为检测指标,考察了加热提取时间及不同醇沉浓度对柴胡皂甙a含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筛选制定了确保柴胡制剂质量及疗效的提取工艺。
关键词 柴胡 柴胡皂甙 柴胡挥发油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刘兵荣 丁新生 +3 位作者 张勇 王京娥 肖瑾 顾萍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0-163,I000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PS抗炎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射至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并于造模术后...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PS抗炎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射至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并于造模术后2 h行APS腹腔注射,分别于6 h和1、3、5 d 4个时间点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 d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干预后3 d和5 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干预6 h及1、35、d时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APS可抑制NF-κB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核因子-ΚB 超微结构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轴突导向因子slit-2 mRNA表达及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源 李文磊 +3 位作者 丁新生 王京娥 朱东亚 江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0-683,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脊髓形态学的变化特点。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1、3、7、14、21、28天组,制作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BBB法进行右下肢功能评分,HE...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脊髓形态学的变化特点。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1、3、7、14、21、28天组,制作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BBB法进行右下肢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杂交法观察slit-2mRNA的表达变化,计算阳性细胞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瘫痪从第7天开始明显恢复直至第28天;形态学显示了从局部血肿形成,到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再到损伤位点远端和近端的脊髓组织逐渐发生空泡变性的过程;原位杂交结果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slit-2 mRNA的表达较低,脊髓损伤后第3天,损伤位点近端前角运动神经元中slit-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第7天与第14天前角运动神经元中slit-2 mRNA的表达较前一时间组明显下降,并持续表达至28天,各组较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高,同时,第7天组损伤位点周围反应性增生的细胞中slit-2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轴突导向因子slit-2可能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迁移及与炎性细胞分泌的若干介质和因子相互作用排斥新生轴突的生长,阻止其穿过损伤部位与远端重建突触联系;损伤切口周围反应性增生的细胞中slit-2 mRNA的表达上升提示了其可能参与损伤后的胶质瘢痕及抑制性微分子环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轴突导向因子 slit-2 MRNA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兵荣 张勇 +1 位作者 王京娥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3-157,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神经功能缺损、细胞凋亡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治疗组。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Ⅶ型胶原酶,治疗组给予黄芪多糖25mg/kg腹腔注射,每天一次。分别于6h和1、3、5天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用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神经凋亡和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天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多糖干预后3天和5天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6h、1、3、5天时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6h、1天P<0.05,3、5天P<0.01),TUNEL阳性细胞数1、3、5天时明显减少(1、3天比较P<0.05,5天P<0.01)。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ICH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黄芪多糖可以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的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凋亡 黄芪多糖 NF-ΚB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渗漏损伤的识别与护理
20
作者 王京娥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化疗药物 静脉内输注 渗漏损伤 临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