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基于2013年至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1
作者 王业享 魏洁云 +1 位作者 邵明君 周清晨 《现代管理》 2024年第4期639-656,共18页
文章基于2013年~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测度。结合测度结果得知,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三大... 文章基于2013年~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统计测度。结合测度结果得知,全国以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态势,三大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呈现出东部 > 中部 > 西部的发展格局。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得出,中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绘制核密度估计曲线分析得知,全国以及三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态势,但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利用莫兰指数分析可知,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且空间集聚相对稳定。利用传统与空间结合的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显示,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对与其相邻的低水平省份具有模范带动作用,且发展水平越高,带动作用越明显。最终得出七条结论与四条建议,对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纵横向拉开档次法 莫兰指数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基于五大发展理念
2
作者 王业享 魏洁云 +1 位作者 王舒雅 王笑添 《现代管理》 2024年第4期675-690,共16页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年至2020年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东部 > 中部 > ... 文章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使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年至2020年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东部 > 中部 > 西部的产业结构,创新要素在其中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显示,我国各省份的应急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差距逐年增大,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发展差异。全局莫兰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的应急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经分析发现,全国应急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三大区域内部差异均增大。使用收敛模型进行分析,表明我国应急产业发展整体上不呈现σ收敛趋势。综合以上分析,最终得出结论并提出有利于促进应急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产业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家磊 魏洁云 王业享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在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战略实施。文章选取201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检验模型等模型,对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政府... 在数字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数字经济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战略实施。文章选取2015—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检验模型等模型,对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数字政府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由于我国各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数字经济赋能各地区的数字政府建设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性。我国数字经济赋能数字政府建设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拔高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提高数字普及率等措施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政府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实证
4
作者 王业享 邵明君 丁亿 《教育进展》 2025年第3期872-884,共13页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模式。本研究聚焦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用户体验理论,从学习者、教师和学习环境三大维度拟定学习动机、教学能力、网络状况等研究变量,构建理论... 在互联网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在线学习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模式。本研究聚焦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用户体验理论,从学习者、教师和学习环境三大维度拟定学习动机、教学能力、网络状况等研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11条研究假设。通过“问卷星”平台收集335份有效问卷,运用信度检验、效度检验、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网络状况对学习动机影响最强,教学能力对自我效能影响最弱;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同学互动和师生交互对自我效能和学习投入影响显著;同学互动在平台设计和功能与自我效能间、师生交互在平台资源呈现方式与学习投入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验证了社会认知理论等在在线学习环境的适用性。基于此,本文做出总结,从教师和平台等角度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提升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In the context of the booming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online learning has emerged as a crucial mode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center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Grounded in the Humanistic Learning Theory and User Experience Theory, research variables including learning motivation, teaching competence, network conditions, etc., are formulated from three major dimensions: learners, instructors, and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 theoretical model is constructed, and eleven research hypotheses are proposed. Through the “Wenjuanxing” platform, 335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Then, reliability tests, validity test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model are employed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network conditions exert the most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learning motivation, while teaching competence has the weakest impact on self-efficacy.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put, peer interaction,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 self-efficacy and learning input. Peer interaction fully mediates between platform design and functionality and self-efficacy, and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fully mediates between the presentation mode of platform resources and learning input. This research valida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ories such as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in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is paper concludes with summaries and offers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structors and platforms, with the aim of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learning exper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在线学习体验 学习动机 结构方程模型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