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
1
作者 费仕鹏 陈正仁 +4 位作者 刘绍飞 柳华富 莫家伟 玉屏 余登利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369-372,共4页
报道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即柄唇兰Podochilus khasianus Hook.f.、毛药卷瓣兰Bulbophyllum omerandrum Hayata、中越鹤顶兰Phaius tonkinensis(Aver.)Aver.、罗比蝴蝶兰Plalaenopsis lobbii(Rchb.f.)Sweet、文山石仙桃Pholidota we... 报道贵州省兰科植物6种新记录,即柄唇兰Podochilus khasianus Hook.f.、毛药卷瓣兰Bulbophyllum omerandrum Hayata、中越鹤顶兰Phaius tonkinensis(Aver.)Aver.、罗比蝴蝶兰Plalaenopsis lobbii(Rchb.f.)Sweet、文山石仙桃Pholidota wenshanica S.C.Chen et Z.H.Tsi和双点苹兰Pinalia bipunctata(Lindl.)Kuntze。这些兰科植物新记录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贵州省兰科植物的多样性,对今后研究植物区系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兰科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玉屏 兰洪波 +1 位作者 冉景丞 姚正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233-234,236,共3页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复杂,生境复杂多变。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3科501属1 203种,有动物有57目309科2 028种,论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宣...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复杂,生境复杂多变。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3科501属1 203种,有动物有57目309科2 028种,论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扶持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等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茂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波唇柱苣苔种子诱导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被引量:5
3
作者 玉屏 王万海 +1 位作者 熊志斌 王莲辉 《农业与技术》 2018年第23期13-15,共3页
本文通过利用荔波唇柱苣苔种子无菌播种的方式研究荔波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技术。通过激素组合,不同浓度配比等方式进行试验,建立荔波唇柱苣苔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0.5mg/L6-BA+0. 1mg/L NAA,有利于诱导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 本文通过利用荔波唇柱苣苔种子无菌播种的方式研究荔波唇柱苣苔的组培快繁技术。通过激素组合,不同浓度配比等方式进行试验,建立荔波唇柱苣苔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培养基MS+0.5mg/L6-BA+0. 1mg/L NAA,有利于诱导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和小芽,培养基MS+1.0mg/L6-BA+0. 1mg/LNAA有利于增殖分化,MS+0. 5mg/LNAA培养基利于生根,生根率达可达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波唇柱苣苔 种子 诱导萌发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三叶青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玉屏 姚雾清 +1 位作者 莫家伟 谭成江 《现代园艺》 2018年第18期18-18,共1页
通过将三叶青扦插于不同基质、不同激素种类及不同浓度中,探讨不同基质、不同种类激素及不同浓度对药用植物三叶青扦插生根率的影响,以期为当地三叶青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叶青 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喀斯特山区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玉屏 莫家伟 +1 位作者 姚正明 付贞仲 《农技服务》 2018年第5期95-96,共2页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茂兰保护区野生三叶青资源提供决策参考,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的三叶青野生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状况、群落特征和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三叶青主要分布于湿度较大...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茂兰保护区野生三叶青资源提供决策参考,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保护区的三叶青野生的生物学特性、资源分布状况、群落特征和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野生三叶青主要分布于湿度较大的山坡路边、灌丛、山谷、林下阴湿岩石上,集中在海拔500~800米。由于不合理的采挖,保护区野生三叶青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对野生三叶青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和执法力度,并加大种植技术的科技支撑力度,提高资源保护管理水平,大力开展人工种植,促进其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青 资源 现状 保护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掌叶木种子生态特征 被引量:39
6
作者 熊志斌 冉景丞 +3 位作者 谭成江 玉屏 覃怀株 韦加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20-825,共6页
重点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掌叶木 ( H 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母树的种子生态特征。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同株母树的不同果序球果量和不同母树的球果出种量均未显示明显差异 ,而不同母树果序... 重点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掌叶木 ( H 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母树的种子生态特征。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同株母树的不同果序球果量和不同母树的球果出种量均未显示明显差异 ,而不同母树果序出球果量、种子重量分异具有极显著差异 ,这反应了掌叶木母树的有性生殖基本同步 ,球果的发育程度比较接近。掌叶木种子千粒重为 2 0 1 .66g,种子的平均重量为 0 .2 0 g,占乔木树种平均重量的 61 % ;种子含空粒比例高达 8.1 % ;饱满的种子中具有生活力者占 78% ,反映出掌叶木种子有较高的败育率 ;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 1 3.5 6% ,自然散播的种子萌发率仅为 1 % ,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受松鼠、鼠和金龟子类等动物的破坏率高达 98.2 5 %。在同样贮藏条件下 ,播种环境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显著 ,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或火烧地有利于掌叶木种子的萌发 ,其种子萌发率可达 8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种子生态特征 濒危植物 喀斯特森林 无患子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内捕猎现状与野生动物保护 被引量:13
7
作者 冉景丞 陈会明 +2 位作者 陈正仁 余登利 玉屏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2-486,共5页
通过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及参与式社区评估 (PRA)方法对茂兰保护区内捕猎活动的存在形式和捕猎原因进行了调查 ,结果为 :贫困、缺乏经济来源、为保护家畜家禽及农作物免受野生动物危害是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群众捕猎的主要原因。捕猎人群为... 通过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及参与式社区评估 (PRA)方法对茂兰保护区内捕猎活动的存在形式和捕猎原因进行了调查 ,结果为 :贫困、缺乏经济来源、为保护家畜家禽及农作物免受野生动物危害是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群众捕猎的主要原因。捕猎人群为 10~ 70岁的男性。捕猎对象包括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非重点保护动物。捕猎收入主要用于购生活必需品和送子女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自然保护区 捕猎 野生动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2
8
作者 熊志斌 谭成江 +1 位作者 余登利 玉屏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4期244-247,共4页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有待于加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茂兰 自然保护区 白鹇 种群数量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兰科植物的新资料 被引量:5
9
作者 魏鲁明 玉屏 余登利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138,共3页
报道了贵州兰科的1个新记录属——拟万带兰属(Vandopsis Pfitz.),以及7个新记录种:拟万带兰(Vandopsis gigantea(Lindl.)Pfitz.)、天贵卷瓣兰(Bulbophyllum tianguiiK.Y.Lang et D.Luo)、短茎隔距兰(Cleisostoma parishii(Hook.f.)Garay... 报道了贵州兰科的1个新记录属——拟万带兰属(Vandopsis Pfitz.),以及7个新记录种:拟万带兰(Vandopsis gigantea(Lindl.)Pfitz.)、天贵卷瓣兰(Bulbophyllum tianguiiK.Y.Lang et D.Luo)、短茎隔距兰(Cleisostoma parishii(Hook.f.)Garay)、粗茎苹兰(Pinalia amica(H.G.Reichenbach)Kuntze,Revis.Gen.)、绒兰(Dendrolirium tomentosum(J.Koenig)S.C.Chen&J.J.Wood,)、线瓣玉凤花(Habenaria fordii Rolfe)、丛生羊耳蒜(Liparis cespitosa(atahou.)Lindl.)。凭证标本保存于茂兰保护区标本室(H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量:26
10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3 位作者 蒙惠理 玉屏 徐获 邓碧林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2期119-125,共7页
茂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1 023余种植物中有国家保护种类24科35种;特有种42个;动物2 028余种中有国家保护种类18科53种;特有种171个;以茂兰为模式标本建立的模式种13个、新种150个。笔者从物种多样性水平上对茂兰保护区生物... 茂兰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在1 023余种植物中有国家保护种类24科35种;特有种42个;动物2 028余种中有国家保护种类18科53种;特有种171个;以茂兰为模式标本建立的模式种13个、新种150个。笔者从物种多样性水平上对茂兰保护区生物物种作了分析和研究;对珍稀、濒危物种及特有种资源面临威胁的原因作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保护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药用两栖动物资源 被引量:5
11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2 位作者 杨仕涛 曾兵 玉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7-28,43,共3页
介绍了茂兰自然保护区药用两栖动物的种类及其用途,经整理,茂兰保护区药用两栖动物隶属于5科6属14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1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11种。
关键词 药用 两栖动物 茂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栖息地保护 被引量:18
12
作者 熊志斌 余登利 +1 位作者 谭成江 玉屏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两年白鹇 (Lophuranycthemera)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种群数量为 5 4 7只左右 ,种群密度为 9 32± 3 0 3/km2 ,每群结群数为 5 1 7± 2 37只 .白鹇栖息地分为 7种类... 对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为期两年白鹇 (Lophuranycthemera)种群数量及栖息地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种群数量为 5 4 7只左右 ,种群密度为 9 32± 3 0 3/km2 ,每群结群数为 5 1 7± 2 37只 .白鹇栖息地分为 7种类型 ,分析各类型主要特征表明 ,白鹇选择栖息地具备 :( 1 )在栖息地上或附近要有水源 ;( 2 )森林郁闭度要在 80 %以上 ;( 3)林下较空旷且灌木层稀少 ;( 4 )人为干扰少 ;( 5 )食物丰富度较高 .调查还表明白鹇栖息地在当今人类经济活动中受到很大的威胁 ,主要表现在当地居民烧柴、采集中草药、修建公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上 .保护白鹇栖息地的具体措施 :( 1 )加强森林防火 ,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 2 )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 ,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采集中草药 ;( 3)加强当地居民的技术培训 ,加大扶贫力度 ,发展社区经济 ;( 4 )进行劳务输出 ,减少区内人口压力 ;( 5 )尽量避免修建林区公路 ,确保森林的连续性 ;( 6)尽快完善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兰自然保护区 白鹇 种群数量 栖息地 保护对策 雉类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发展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志斌 玉屏 +1 位作者 杨婷婷 谭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1期11037-11038,11089,共3页
详细分析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和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加强保护区建设应采取的策略,对茂兰保护区今后的科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茂兰保护区 科学发展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天山羊耳蒜——中国大陆兰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鲁明 玉屏 余登利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9-400,共2页
插天山羊耳蒜(Liparis sootenzanensis Fukuyama)以前报道只分布于中国台湾。首次报道其在大陆的分布,其主要特征是:茎(或假鳞茎)粗壮,叶大;总状花序具10余朵花;花淡绿色;花瓣丝状,唇瓣倒卵形,先端边缘具细齿。凭证标本保存于茂兰保护... 插天山羊耳蒜(Liparis sootenzanensis Fukuyama)以前报道只分布于中国台湾。首次报道其在大陆的分布,其主要特征是:茎(或假鳞茎)粗壮,叶大;总状花序具10余朵花;花淡绿色;花瓣丝状,唇瓣倒卵形,先端边缘具细齿。凭证标本保存于茂兰保护区标本室(H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天山羊耳蒜 新记录 兰科 中国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茂兰保护区兰科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鲁明 刘绍飞 +1 位作者 余登利 玉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474-10475,共2页
介绍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3种,分属16属。其中,革叶石豆兰为中国新记录,羽唇兰、坛花兰、异型兰、等萼卷瓣兰、广西舌喙兰、广西鸢尾兰、勐海隔距兰、长足石仙桃、长距虾脊兰为贵州新记录。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 茂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掌叶木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志斌 玉屏 +4 位作者 杨婷婷 杨士涛 莫家伟 蒙惠理 谭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2期11376-11378,共3页
于2012~2014年采用样带法对22条样带开展掌叶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野生掌叶木现存量为37 809~66917株之间的估计值,平均3.703 2株/hm^2,最大胸径57 cm,最高16 m;分布海拔上限906m;野生种群生长良好,受危害因子主要是村民生... 于2012~2014年采用样带法对22条样带开展掌叶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茂兰保护区野生掌叶木现存量为37 809~66917株之间的估计值,平均3.703 2株/hm^2,最大胸径57 cm,最高16 m;分布海拔上限906m;野生种群生长良好,受危害因子主要是村民生产活动带来的少量薪柴及家具用材;掌叶木为林区优势建群种,分布格局从次生林到原始森林均有分布,以次生林多见.另外,掌叶木野生种群幼苗严重不足,种群呈衰退趋势,并多处出现克隆繁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资源 茂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志斌 杨婷婷 +1 位作者 玉屏 谭成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3期233-234,294,共3页
[目的]探索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方法]采用常规育苗方法培育掌叶木百日营养苗和裸根苗并开展石山造林试验。[结果]百日苗平均苗高18.798 cm,平均地径0.211 cm,苗木木质化达60%。人工造林成活率97.60%,保存率90.68%;裸根苗造林... [目的]探索掌叶木百日苗培育与造林技术。[方法]采用常规育苗方法培育掌叶木百日营养苗和裸根苗并开展石山造林试验。[结果]百日苗平均苗高18.798 cm,平均地径0.211 cm,苗木木质化达60%。人工造林成活率97.60%,保存率90.68%;裸根苗造林优于营养苗,育苗和造林期间病害为茎腐病和褐斑病。[结论]掌叶木适合喀斯特石山地造林,可作为将来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首选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木 百日苗 石山造林 茂兰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茂兰兰科植物增补
18
作者 魏鲁明 刘绍飞 +1 位作者 余登利 玉屏 《贵州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报道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分布新记录26种,分属20属;
关键词 兰科 新记录 茂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寨地下河大型水生植物调查及其固碳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熊志斌 王万海 +1 位作者 玉屏 于奭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7-564,共8页
为深入研究板寨地下河流域水生植物种类及其固碳潜力,于2014―2016年在植物高生长期和生长结束期对流域内水生植物进行物种鉴定及优势水生物种确定。最终通过对优势种群开展生物量及δ13C测试,推算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该地下河有大... 为深入研究板寨地下河流域水生植物种类及其固碳潜力,于2014―2016年在植物高生长期和生长结束期对流域内水生植物进行物种鉴定及优势水生物种确定。最终通过对优势种群开展生物量及δ13C测试,推算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该地下河有大型水生植物28科、35属、41种,按其经济价值来分,可食用的6种,药用的33种,观赏的20种,具有较大经济开发潜力。2)流域内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普生轮藻(Chara vulgari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优势种群,其生物量依次为136.70、225.00、16.00、172.00、17.00 g/m2。3)板寨地下河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能力竹叶眼子菜最大,为111.83 g C/(a·m2),小眼子菜最小,为7.95 g C/(a·m2)。4)板寨地下河水生植物利用3HCO-作用碳源的比例平均为23.21%,即板寨地下河出口至下游无机碳年通量的损失量中,约23.21%3HCO-是被水生植物固定下来,其固定的3HCO-碳量为14.39 g C/(a·m2),说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岩溶作用相结合表现出巨大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生物量 固碳评价 板寨地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华之歌
20
作者 玉屏 秦川 文心 《中国军转民》 2007年第12期71-7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