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L联合3D Slicer可视化教学在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春茂 李兴 +3 位作者 沈国良 张礼均 吴承学 牟朝晖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CBL联合3D Slicer软件可视化教学在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台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60名实习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CBL教学,试验组进行CBL联合3D Slicer软... 目的:探讨CBL联合3D Slicer软件可视化教学在医学生神经外科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台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60名实习医师,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CBL教学,试验组进行CBL联合3D Slicer软件可视化教学,实习结束对两组学生实施出科考试和满意度问卷调查,并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出科考试中理论考试、现场答辩及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满意度调查中,试验组在学习兴趣的提升、三维空间思维能力的提升、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整体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BL联合3D Slicer可视化教学在神经外科实习教学中取得了较好成效,可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在基层教学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 3D Slicer软件 三维可视化 神经外科 实习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及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牟朝晖 李谷 刘伟国 《浙江创伤外科》 2003年第3期143-145,147,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检测颅脑损伤后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比较颅脑损伤分级与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外伤后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对临床预后...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6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方法,检测颅脑损伤后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比较颅脑损伤分级与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外伤后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血清TNF-α和IL-6明显升高,在不同时间轻型、中型颅脑损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血清中TNF-α和IL-6表达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明显增高,与颅脑损伤轻重成正比,并与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清 TNF—α IL—6 表达 预后 影响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牟朝晖 王菊芳 杨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01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及预后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术后死亡24例,对死亡病例及存活病例的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等...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及预后因素。方法 手术治疗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术后死亡24例,对死亡病例及存活病例的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1岁、血肿位置、手术时机、术前意识与预后有重要相关性,血肿量与预后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要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率,应超早期手术,积极预防及控制术后并发症,对年龄>61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死亡相关因素 预后 术后死亡 患者 年龄 手术时机 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牟朝晖 叶湛 《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颅脑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高危因素 并发症 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液体疗法的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牟朝晖 叶湛 《浙江医学》 CAS 2001年第6期332-333,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液体疗法的应用。方法 将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限制液体与钠入量 ,B组根据进出量调整液体入量。应用不同补液方法 ,同时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 (GOS)变化 ,比...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液体疗法的应用。方法 将1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限制液体与钠入量 ,B组根据进出量调整液体入量。应用不同补液方法 ,同时监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 (GOS)变化 ,比较肺部感染、低血压发生率及颅内压的变化。结果 B组患者伤后GCS、GOS优于A组(均P<0.05) ,B组低血压、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 (均P<0.05) ,两组颅内压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0.0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液体疗法 GCS G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瓣减压开颅术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牟朝晖 周和平 +2 位作者 张仙土 吴剑 杨明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3期287-289,共3页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能充分暴露受损部位、减压充分,但同时大骨瓣减压术后恢复期部分病人疗效欠佳引起临床的重视,不同程度出现颅骨缺损综合征,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神经元细胞凋亡 实验研究 开颅术后 颅骨缺损综合征 重型颅脑损伤 术后恢复期 疗效欠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
7
作者 牟朝晖 吴剑 +2 位作者 杨明 周和平 王飞筠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6期573-573,共1页
2001年5月至2009年4月,本院应用小骨瓣开颅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治疗 内镜辅助 颅神经 小骨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8
作者 牟朝晖 杨明 吴剑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1期38-39,共2页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0%-35%,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1991年Guglielmi等发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GDC)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到如今应用日趋广泛。... 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率占全部颅内囊性动脉瘤的30%-35%,其破裂出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病因之一。1991年Guglielmi等发明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GDC)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到如今应用日趋广泛。本文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DSA证实。并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作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6例进行分析,探讨其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前交通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颅内囊性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coils 颅内动脉瘤 破裂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闫伟 牟朝晖 +7 位作者 吴盛 凌晨晗 吴群 洪远 陈盛 蔡锋 张建民 陈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分析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翼点小骨窗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动脉瘤完全夹闭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并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313例患者共处理348个动脉瘤,其中术中完全夹闭326个、包裹6个,术后瘤颈残留16个,完全夹闭率为93.7%;术后发生迟发性脑缺血15例(4.79%)、慢性脑积水10例(3.19%);随访结果,预后良好209例(66.77%),预后不良93例(29.71%),死亡11例(3.52%)。结论:经翼点小骨窗入路可以处理多数类型的前循环动脉瘤。采用该手术方式较标准翼点入路方式术中动脉瘤夹闭率相近,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患者恢复较快,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外科学 颅内动脉瘤/放射摄影术 翼/外科学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显微外科手术 脑缺血/并发症 脑积水/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许丽华 叶克平 +2 位作者 牟朝晖 王华庆 徐卫平 《浙江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769-771,共3页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 例,年龄65~80 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 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E 组麻醉诱导采用靶... 目的 观察靶控输注依托咪酯用于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60 例,年龄65~80 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E 组,n=30)和丙泊酚组(P组,n=30),E 组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P 组麻醉诱导采用TCI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E 组TCI 依托咪酯0.3~0.8滋g/ml和瑞芬太尼2.5~4.0滋g/ml 维持麻醉;P组TCI 丙泊酚2.0~4.0滋g/ml 和瑞芬太尼2.5~4.0ng/ml 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min、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48h 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浓度.评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与P 组相比,术后E组皮质醇浓度明显降低,ACTH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NSE、S-100β蛋白浓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 周POCD 的发生率E 组较P 组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I 依托咪酯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持久的抑制,进而对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产生损伤.依托咪酯用于全身麻醉维持可能是导致老年人POCD 的一个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皮质醇 认知功能 S-100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原发性脑干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和平 牟朝晖 吴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3-417,共5页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 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研究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PBSI)患者局部神经异常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例PBSI患者在伤后3h~16天行1 H-MRS检测,分析... 目的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 H-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 H-MRS)研究原发性脑干损伤(primary brain stem injury,PBSI)患者局部神经异常代谢状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36例PBSI患者在伤后3h~16天行1 H-MRS检测,分析伤后神经代谢物的变化特征,并与1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直线回归分析患者1 H-MRS值和临床指标与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BSI患者桥脑腹侧NAA/Cr和NAA/Cho值下降,Cho/Cr值升高(P<0.05),且随伤情加重表现更加明显。预后不良患者的NAA/Cr和NAA/Cho值低于预后良好的患者(P<0.05);损伤组NAA值的变化与GOS呈显著正相关(r=0.79,P<0.05);Cho/NAA值与GOS呈显著负相关(r=-0.65,P<0.05)。结论 PBSI患者在伤后早期进行1 H-MRS检测对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干损伤 磁共振波谱 神经代谢物质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璟 陈大庆 +2 位作者 尹波 张弩 牟朝晖 《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第4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8)28例,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颅内压(ICP)、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分析ICP和PbtO... 目的探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8)28例,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颅内压(ICP)、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分析ICP和PbtO2的变化规律及意义。结果(1)伤后24小时PbtO2≤5mmHg,ICP≥40mmHg无法降压者预后不良;(2)伤后ICP、PaO2、PaCO2明显影响患者PbtO2;(3)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灵敏的脑组织氧合程度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提示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氧分压 颅内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和开颅手术对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洪伟力 应勇 +2 位作者 杨明 周岩芳 牟朝晖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2期278-279,共2页
目的对比神经介入治疗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 目的对比神经介入治疗和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神经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死亡,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对照组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在40%~50%;观察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在80.00%以上,观察组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8%,复发率为10.53%,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3%,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疾病可有效降低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状况,且安全性高,同时患者出现并发症及复发的风险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介入 传统开颅手术 脑血管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腺瘤急性卒中行经蝶手术前后视力视野的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和平 牟朝晖 吴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24-1826,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急性卒中患者经蝶手术前后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合并视力视野受损的垂体腺瘤急性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13例在入院3d内急诊手术,17例在3~7d内手术,16例7d后手术。结果:经蝶手术治疗后视力缓解率9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急性卒中患者经蝶手术前后的视力视野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合并视力视野受损的垂体腺瘤急性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13例在入院3d内急诊手术,17例在3~7d内手术,16例7d后手术。结果:经蝶手术治疗后视力缓解率93.48%(43/46),视野为89.13%(41/46)(P<0.05)。入院3d内行手术者13例,视力视野完全恢复者9例,部分恢复3例,无明显好转1例。3~7d内手术者17例,视力视野完全恢复者8例,部分恢复9例。7d后手术者16例,视力视野完全恢复者4例,部分恢复者10例,无明显好转1例,恶化1例。结论:垂体腺瘤急性卒中应尽早经蝶手术,手术能大大改善患者预后,尤其对改善患者视力视野效果明显,1周内手术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卒中 视力视野 经-蝶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春茂 沈国良 牟朝晖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进行...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就诊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CT扫描结果进行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预后、并发症(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再出血)、脑室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别。结果①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1,P<0.05);②试验组颅内感染、脑积水和脑疝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脑室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岀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岀血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腰大池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超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5
16
作者 许丽华 牟朝晖 徐卫平 《浙江创伤外科》 2012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痛点照射,每点照射时间5~10分钟,每天1次,每周6次。结果治疗5周后,8...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痛点照射,每点照射时间5~10分钟,每天1次,每周6次。结果治疗5周后,88.7%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酸钠 关节腔注射 超激光 膝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内出血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剑 牟朝晖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6期506-507,共2页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是指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以内出血。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约占脑室出血的7.4%~18.9%。本院自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例22例。均予以行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效果良好。...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PIVH)是指出血部位在脑室脉络丛或室管膜下区1.5cm以内出血。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约占脑室出血的7.4%~18.9%。本院自2002年至2006年共收治原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例22例。均予以行改良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脑室内出血 双侧脑室外引流术 临床分析 改良 治疗 室管膜下区 脑室脉络丛 出血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钠对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患者Treg及Th17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兴 牟朝晖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对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患者Treg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Ⅱ-Ⅳ级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钠对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患者Treg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Ⅱ-Ⅳ级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神经节苷脂钠(100 mg/d),分别测定2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胶质瘤组织TGF-1、IL-10含量降低,胶质瘤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MMP-9含量降低;外周血CD3^+CD4^+、CD4^+/CD8^+含量升高,CD3^+CD8^+含量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胶质瘤组织TGF-1、IL-10含量较低,胶质瘤组织MMP-1、MMP-2、MMP-9含量较低,外周血CD3^+CD4^+、CD4^+/CD8^+含量较高,CD3^+CD8^+含量较低,外周血Th17细胞及Treg细胞含量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对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具有辅助作用,可以降低Treg及Th17细胞含量,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钠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术后 TREG TH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CBL教学在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春茂 李少阳 +4 位作者 洪卫文 张礼均 沈国良 陈敏江 牟朝晖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3D Slicer软件构建颅脑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C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5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6人),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利用3D Slicer软件构建颅脑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CBL教学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在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轮转的50名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6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合CBL教学法进行培训,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结合CBL教学基础上增加颅脑三维可视化系统内容,轮转结束后对两组住院医师进行出科考核和教学评价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颅脑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CBL教学组住院医师的理论考试得分及满意度调查问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三维可视化系统结合CBL教学可明显提升教学效果和满意度,值得在基层教学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CBL 3D Slicer软件 神经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春茂 李少阳 +1 位作者 李兴 牟朝晖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术后1个月采用格拉斯哥...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5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术后1个月采用格拉斯哥评分(GCS)评价患者的昏迷指数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痊愈率65.5%高于对照组的4 5.5%,颅内压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后不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还可改善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