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中颏下动脉岛状瓣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小锋 张万锋 +4 位作者 马亚军 高秋芳 牛雪涛 吴宝恩 贺亚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932-93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颜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根据患者缺损大小及位置对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设计并进行修复重建,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9个月,对患者颜面部功能、外观恢复情况等... 目的:探讨采用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颜面部软组织修复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颜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根据患者缺损大小及位置对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设计并进行修复重建,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3~9个月,对患者颜面部功能、外观恢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颏下动脉岛状瓣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皮瓣面积分布为3cm×4.5cm^4cm×10cm;其中18例患者采用顺行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2例面部鳞癌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采用逆行颏下动脉岛状瓣进行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受区外形和功能均良好恢复,且未见明显供区瘢痕。结论:颏下动脉岛状瓣同颜面部缺损在质地、颜色上匹配性较佳,且供区隐蔽,应用于颜面部软组织缺损可有效促进缺损部位功能和美观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 软组织损伤/外科学 穿支皮辨 血管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小锋 高秋芳 +4 位作者 张万锋 马亚军 牛雪涛 吴宝恩 贺亚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121-122,126,共3页
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较为常见,大部分由烧伤、交通事故及挤压伤所致,以开放性损伤多见[1]。人体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相对薄弱,组织缺损常伴髌骨、韧带外露,通常需采用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不仅需重视... 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较为常见,大部分由烧伤、交通事故及挤压伤所致,以开放性损伤多见[1]。人体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相对薄弱,组织缺损常伴髌骨、韧带外露,通常需采用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不仅需重视功能重建,还需确保理想的外观,通常建议选择薄而柔软且耐磨的皮瓣进行移植。本研究探讨不同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 皮瓣 创面修复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可调节负压吸引术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小锋 高秋芳 +4 位作者 张万锋 马亚军 牛雪涛 吴宝恩 贺亚文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27-928,共2页
目的研究封闭式可调节负压吸引术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下肢慢性溃疡患者94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皮... 目的研究封闭式可调节负压吸引术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下肢慢性溃疡患者94例,按照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皮肤移植术后以打包或加压包扎方式固定,观察组行封闭式可调节负压吸引术联合皮肤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围术期各项指标水平,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内血红蛋白、羟脯氨酸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总有效率为93.62%较对照组68.09%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皮片存活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换药次数、术后总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显著较少;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羟脯胺酸、VE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可调节负压吸引术联合皮肤移植术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微血管再生,改善血流灌注,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慢性溃疡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可调节负压吸引术 皮肤移植术 慢性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吸引联合皮片移植修复难包扎部位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秋芳 牛雪涛 +2 位作者 张小锋 马彬 张万锋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12期1098-1100,共3页
皮片移植手术是烧伤科最常见、最基本的术式,传统的皮片移植手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固定皮片,但对于一些不规则、难以包扎的部位如臀部、会阴部、腹股沟、腋窝等,皮片移植后常规包扎很难加压,影响皮片成活。2016年2月—2017年8月,笔者... 皮片移植手术是烧伤科最常见、最基本的术式,传统的皮片移植手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固定皮片,但对于一些不规则、难以包扎的部位如臀部、会阴部、腹股沟、腋窝等,皮片移植后常规包扎很难加压,影响皮片成活。2016年2月—2017年8月,笔者所在科对17例难包扎部位深度烧伤创面采用皮片移植联合封闭式负压吸引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 皮片移植 深度烧伤创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暨美学思考
5
作者 王爱武 张万锋 +6 位作者 李金有 张小锋 梁锋 李林 牛雪涛 高秋芳 赵丽靓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回顾一年多来应用各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创面,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5例患者26个游离组织瓣成功移植25个,1个骨组织复合瓣移植失败,但创面全部得...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部创伤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回顾一年多来应用各种游离组织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创面,总结经验教训。结果:25例患者26个游离组织瓣成功移植25个,1个骨组织复合瓣移植失败,但创面全部得到一期修复。结论:受区血管选择、组织供区选择、手术设计操作及术后观察处理是小腿创面显微外科修复成功的四个关键环节;修复创面的同时亦要兼顾供区和小腿的功能与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游离组织瓣 修复 皮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牛雪涛 赵举辉 李子标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46-649,共4页
目的观察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83例大面积烧伤者的临床资料,按创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4例,... 目的观察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外科收治的83例大面积烧伤者的临床资料,按创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行Meek植皮术,观察组患者采取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并比较植皮前、植皮后7 d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2]、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6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简明烧伤健康量表(BSHS-A)]。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后7 d的创面MMP-1和MMP-2吸光度(IA)值分别为2131.81±165.43、1842.65±159.56,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3612.16±195.38、2346.64±135.58,而TIMP-1为837.72±133.83,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的612.37±121.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植皮后7 d的皮片存活率为(87.82±5.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5±4.34)%,而皮片融合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62±2.13)d、(41.28±5.4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47±3.96)d、(52.35±6.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0 d后,BSHS-A的各项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用于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患者治疗,能抑制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过度表达,促进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创面修复 MEEK植皮术 纳米银敷料 并发症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血管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美容效果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牛雪涛 赵举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974-977,共4页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收集80例大面积烧伤所致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修复组(吻合组,n=46)与未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修复组(未吻合组,n=34...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烧伤患者瘢痕挛缩畸形的美容效果。方法:收集80例大面积烧伤所致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修复组(吻合组,n=46)与未吻合血管的扩张皮瓣修复组(未吻合组,n=34)。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内二次住院发生率)、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与瘢痕挛缩复发情况、美容效果满意度。结果:吻合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未吻合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未吻合组(P<0.05),术后1个月内二次住院发生率低于未吻合组(P<0.05);吻合组皮瓣成活率高于未吻合组(P<0.05);吻合组术后1年内瘢痕挛缩复发率、皮瓣远端静脉瘀血发生率均低于未吻合组(均P<0.05);吻合组美容效果总满意度高于未吻合组(P<0.05)。结论:吻合血管扩张皮瓣修复大面积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疗效满意,可预防术后皮瓣静脉瘀血或坏死,减少瘢痕挛缩复发,美容效果理想,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瘢痕挛缩畸形 血管吻合 扩张皮瓣 美容效果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总皂苷对人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伤口愈合及JAK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举辉 牛雪涛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59-165,共7页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伤口愈合和JAK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采用5 ng/mL的TGF-β_(1)刺激HaCaT细胞建立皮肤损伤模型,采用100μg/mL的三七总皂苷干预TGF-β_(1)刺激...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伤口愈合和JAK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采用5 ng/mL的TGF-β_(1)刺激HaCaT细胞建立皮肤损伤模型,采用100μg/mL的三七总皂苷干预TGF-β_(1)刺激的HaCaT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Con)组、模型(TGF-β_(1))组和三七总皂苷处理(NT)组。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增殖和迁移相关分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2、MMP-9)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JAK2信号通路JAK2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TGF-β_(1)组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107.61±10.63)个vs(44.95±4.77)个]、S期[(33.16±3.13)%vs(22.32±2.04)%]和G2/M期[(18.12±1.09)%vs(13.62±1.04)%]细胞比例、相对迁移率[(1.00±0.09)vs(0.54±0.05)]、迁移细胞数[(127.76±11.86)个vs(54.16±5.04)个]、PCNA[(1.00±0.10)vs(0.41±0.06)]、MMP-2[(1.00±0.09)vs(0.62±0.08)]和MMP-9[(1.00±0.09)vs(0.57±0.07)]的表达以及JAK2的磷酸化水平[(0.20±0.02)vs(0.07±0.01)]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48.72±4.75)%vs(64.06±5.66)%]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_(1)组比较,NT组细胞增殖活力、克隆形成数[(44.95±4.77)个vs(89.24±7.97)个]、S期[(22.32±2.04)%vs(31.04±2.87)%]和G2/M期[(13.62±1.04)%vs(17.60±1.16)%]细胞比例、相对迁移率[(0.54±0.05)vs(0.87±0.09)]、迁移细胞数[(54.16±5.04)个vs(105.49±11.40)个]、PCNA[(0.41±0.06)vs(1.47±0.14)、MMP-2[(0.62±0.08)vs(1.37±0.14)]和MMP-9[(0.57±0.07)vs(1.44±0.14)]的表达以及JAK2的磷酸化水平[(0.07±0.01)vs(0.45±0.05)]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64.06±5.66)%vs(51.36±4.4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通过提高TGF-β_(1)刺激的HaCaT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来促进伤口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总皂苷 人转化生长因子-β_(1) 角质形成细胞 JAK2信号通路 伤口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修复组织缺损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万锋 梁锋 +7 位作者 李金有 王爱武 张小锋 李林 高秋芳 牛雪涛 马亚军 赵丽靓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筋膜瓣或筋膜皮瓣)显微移植修复多个部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2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显微修复12例患者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头皮恶性肿瘤... 目的观察应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筋膜瓣或筋膜皮瓣)显微移植修复多个部位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2年8月,笔者单位采用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显微修复12例患者复合组织缺损,其中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头皮、颅骨、硬脑膜缺损2例,跟后区及小腿皮肤、跟腱缺损3例,手背部皮肤、伸指肌腱缺损2例,足踝部皮肤、伸趾肌腱缺损合并骨外露或内同定钢板外露5例。组织瓣切取面积为12cm×6cm-19cm×18cm。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12例组织瓣术后全部成活,经2~36个月随访,局部外形、质地、功能良好。其中2例头皮恶性肿瘤切除后的头皮、颅骨、硬脑膜缺损修复,肿瘤无复发,脑组织无膨隆外疝;3例跟后区及小腿皮肤、跟腱缺损修复后,足部提踵功能得以重建,按Arner—Lindholm评定法评为优2例、良1例;2例手背部皮肤、伸指肌腱缺损,手指伸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均达到良;5例足踝部皮肤、伸趾肌腱缺损合并骨外露或内固定钢板外露修复后,足趾背伸功能得到重建和改善。结论将带阔筋膜股前外侧穿支组织瓣显微移植用于颅骨和硬脑膜缺损修复、跟腱缺损再造、重建足提踵功能及在手足部伸指(趾)肌腱缺损再造修复,是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软组织损伤 显微外科手术 组织移植 阔筋膜
原文传递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秋芳 张小锋 +5 位作者 张万锋 马彬 牛雪涛 马亚军 李子标 刘宁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6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1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2岁。原发创面清创后大小10cm... 目的探讨应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8月-2016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12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质外露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2岁。原发创面清创后大小10cm×8cm^22cm×14cm,采用面积为12cm×10cm^24cm×16cm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股前外侧供区利用皮肤延展性缝合后遗留继发创面8.0cm×4.0cm^14.0cm×7.5cm,均采用股内侧肌穿支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9.0cm×5.0cm^15.0cm×8.5cm。股内侧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12例患者股内侧肌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股内侧肌穿支皮瓣局部外形、质地良好,未切断皮神经的8例患者皮瓣感觉灵敏,其余4例患者皮瓣感觉逐渐恢复,同侧膝关节功能均正常。结论股内侧肌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丰富,用其修复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继发创面操作便捷、安全、易于推广,术后外形功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供区
原文传递
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1
作者 高秋芳 牛雪涛 +3 位作者 马彬 李子标 张万锋 马亚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4-81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7~65岁,电击伤1例、煤火烧伤2例、交... 目的观察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7~65岁,电击伤1例、煤火烧伤2例、交通伤3例,累及上肢2例、下肢4例。清创后创面面积26cm×8cm^36cm×15cm,骨外露面积24cm×7cm^35cm×14cm。使用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骨外露创面时应用血液循环增强技术,皮瓣面积为28cm×10cm^38cm×16cm。供瓣区及原发无骨外露创面取供瓣大腿内侧中厚皮片移植修复。记录术中血管增压方式及术后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皮瓣移植时采用单纯血管外增压技术,另外3例患者皮瓣移植时采用血管内、外增压联合技术。6例患者皮瓣全部存活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深浅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除1例上肢皮瓣外,其余皮瓣无明显臃肿,无须二次修薄;供区仅有凹陷性瘢痕,皮片修复的无骨外露区无明显瘢痕增生;无近期或远期并发症。结论临床将血液循环增强技术应用于超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皮瓣血供可靠,术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伤口愈合 血液循环增强技术
原文传递
扩张预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颈部瘢痕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爱武 张万锋 +6 位作者 李金有 张小峰 梁锋 牛雪涛 李林 赵丽靓 高秋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扩张术 预构皮瓣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瘢痕 颈部
原文传递
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万锋 张小锋 +6 位作者 高秋芳 牛雪涛 马亚军 吴宝恩 马彬 梁锋 王爱武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1-496,共6页
目的观察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肿瘤侵犯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完善术前检查后,于入院后... 目的观察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患者头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肿瘤侵犯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完善术前检查后,于入院后3~4 d切除肿瘤及距肿瘤边缘3~5 cm范围内头皮组织,凿除颅骨外板或全层,硬脑膜有侵犯者切除局部硬脑膜,并行肿瘤周围前哨淋巴结清扫,术后形成11 cm×8 cm~22 cm×18 cm缺损。将切除的头皮肿瘤切缘组织、颅骨、硬脑膜切缘及基底组织、前哨淋巴结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其结果显示全为阴性后,同期行皮瓣移植术。3例高龄患者采用单个或多个头部轴型血管网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2 cm×7 cm~19 cm×14 cm。另18例患者游离移植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3 cm×10 cm~23 cm×19 cm,阔筋膜切取面积8 cm×7 cm~10 cm×10 cm。头部供瓣区取头部或背部中厚皮片修复,大腿供瓣区取同侧大腿中厚皮片修复。患者术后均放弃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后续治疗。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和皮片均完全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等。随访6个月~9年,所有患者除头部术区秃发外,外形可,头部供瓣区和取皮区无明显畸形,脑组织无膨隆外疝,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大腿供瓣区和取皮区外形可,肌力正常,下肢活动正常。结论头皮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并应用头皮轴型血管网皮瓣或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头部术区外形较佳,肿瘤无局部复发或远位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 肿瘤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的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万锋 高秋芳 +4 位作者 张小锋 牛雪涛 马亚军 吴宝恩 陈霖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6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膝部Ⅲ度烧伤的老年烧伤患者,患者均为单侧膝部烧伤。2例患者髌骨、髌韧带完全坏死,切除后膝关节开放外露,予VSD治... 目的观察应用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6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8例膝部Ⅲ度烧伤的老年烧伤患者,患者均为单侧膝部烧伤。2例患者髌骨、髌韧带完全坏死,切除后膝关节开放外露,予VSD治疗1周后,Ⅱ期行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另6例患者髌骨、髌韧带部分坏死,切除后髌骨、髌韧带外露,关节腔积液引流,关节囊开放,同期手术行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本组患者关节囊开放创面大小19cm×11cm-25cm×15cm,皮瓣切取大小20cm×12cm~23cm×13Cm。供瓣区和非骨外露创面于创面同侧股外侧切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8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成活。随访2~26个月,皮瓣局部外形、质地良好,皮瓣感觉保留。其中2例髌骨、髌韧带坏死全部切除患者术后膝关节负重功能保留,6例髌骨、髌韧带部分坏死切除患者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结论膝降动脉隐支穿支皮瓣是修复老年烧伤患者膝部深度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膝损伤 膝降动脉 隐支
原文传递
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被引量:12
15
作者 高秋芳 牛雪涛 +3 位作者 马彬 李子标 张万锋 官浩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6例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43~68岁,其中2例女性大阴唇缺损、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2018年1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下称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6例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年龄43~68岁,其中2例女性大阴唇缺损、4例男性阴囊缺损,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4%~8%体表总面积,非关节、功能部位创面采用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修复后残余会阴部创面面积为10 cm×4 cm^22 cm×10 cm,采用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2 cm×5 cm^24 cm×12 cm。供瓣区继发创面直接拉拢缝合或采用同侧或对侧股内侧游离断层皮片修复。统计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血细菌培养结果,观察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统计住院时间、清创次数及抗生素使用时间。随访观察皮瓣臃肿情况、是否需行修薄术,评估皮瓣感觉恢复情况,观察髋关节活动情况,并由笔者单位泌尿科医师评估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结果入院时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5例,其中4例血细菌培养为同种细菌,另1例血细菌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住院时间为(22±5)d,清创3~5次,抗生素使用时间为(13±3)d。术后随访3~6个月,2例患者皮瓣略显臃肿,于创面修复后半年行皮瓣修薄术;2例携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皮瓣感觉正常,其余4例皮瓣浅感觉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4例男性患者阴囊等功能正常。结论股前外侧带蒂皮瓣修复坏死性筋膜炎所致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较佳,术后外形、功能良好,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外科皮瓣 筋膜炎 坏死性 皮肤软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