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牛素玲 宁凡友 +1 位作者 夏凯 张作君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37-38,40,共3页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4%~5%。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发病率逐步上升。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老年骨折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因粉碎严重、移位明显而复位固定困难,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4%~5%。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骨折发病率逐步上升。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对老年骨折的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因粉碎严重、移位明显而复位固定困难,治疗起来较为棘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肩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的早期救治 被引量:4
2
作者 牛素玲 李勇军 《中医正骨》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胸部创伤致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是胸部创伤中较严重的情况,严重者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及时救治十分关键。自1998—2005年我们收治了44例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术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2
3
作者 牛素玲 李伟 吕松峰 《中医正骨》 1999年第4期36-36,共1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多数新鲜骨折可通过闭合手法整复配合外固定,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少数严重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常因手法复位困难或不易固定而导致后期功能活动障碍,或肘内翻畸形发生。自1993年以来,我院共...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多数新鲜骨折可通过闭合手法整复配合外固定,即可获得满意疗效。少数严重移位的不稳定性骨折,常因手法复位困难或不易固定而导致后期功能活动障碍,或肘内翻畸形发生。自1993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38例,对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克氏针 内固定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牛素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并用UCL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UCLA评分(13.5±3.3)分,术后评分(33.5±4.4)分,术后评分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小切口治疗,并用UCLA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前UCLA评分(13.5±3.3)分,术后评分(33.5±4.4)分,术后评分明显高于术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优12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小切口治疗肩袖损伤效果良好,患者恢复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撞击综合征 外科学 关节镜检查 肩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型钢板治疗肘关节“恐怖三联征”23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牛素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8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根据HSS2肘关节评分标准,对其进行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钢板手术治疗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4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根据HSS2肘关节评分标准,对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根据HSS2肘关节评分标准,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其中处于优级别的有12例,处于良级别的有10例,处于一般级别的有1例。23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微型钢板手术治疗后,没有出现关节僵硬、肱尺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恐怖三联征"患者,应及时正确地使用微型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尽可能地恢复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钢板 肘关节 恐怖三联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前内侧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川 张作君 +4 位作者 赵明 牛素玲 许海燕 夏凯 杨林平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和合并损伤的处理。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2.6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优势侧4例,非优势侧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 目的:探讨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手术治疗入路和合并损伤的处理。方法:自2009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9~49岁,平均32.6岁;左侧3例,右侧3例;优势侧4例,非优势侧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O'Driscoll尺骨冠状突骨折分型均为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2亚型或3亚型,均采用肘前内侧切口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之间劈开指浅屈肌入路行微型接骨板固定,其中3例行冠状突固定后肘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检查可见肱桡间隙增宽,表现出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桡侧副韧带未进行探查修复。术后石膏固定2周行肘关节功能锻炼,表现出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石膏固定4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肘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和稳定情况,肘关节力量和手部握力,根据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总体功能。结果:6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5~13个月,平均9.3个月。患侧肘部和手部力量均同健侧,肘关节平均屈曲(129.0±6.5)°(120°~135°),平均伸直(4.0±4.2)°(0°~10°),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旋前(84.0±6.5)°(75°~90°),平均旋后(89.0±7.1)°(80°~100°),1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感觉症状并于半年后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肘关节疼痛、不稳定,改良An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均为优。结论: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可采用桡侧腕屈肌和掌长肌间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伴肘关节内翻-后内侧旋转不稳定者可适度延长制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 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Nirschl术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川 张作君 +7 位作者 王俊颀 牛素玲 昌中孝 赵明 杨林平 许海燕 夏凯 宁凡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Nirschl术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顽固性单纯肱骨外上髁炎21例(21肘),男8例,女13例;年龄25~59岁,平均(48.3±13.4)岁;优势侧16例,非优势侧5例。发病时间8~33个月,平... 目的:探讨改良Nirschl术式治疗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顽固性单纯肱骨外上髁炎21例(21肘),男8例,女13例;年龄25~59岁,平均(48.3±13.4)岁;优势侧16例,非优势侧5例。发病时间8~33个月,平均(17.1±7.7)个月,患者均接受过多种非手术治疗。采用小切口下桡侧腕短伸肌腱起点清理术,即改良Nirschl术式进行治疗,病变涉及指总伸肌腱者予以指总伸肌腱病变部分切除。术后切口部位冰敷2d,石膏托行肘关节制动1周后开始肘部力量和活动度锻炼,腕关节制动2周后行手部和腕部活动度和力量锻炼及正常日常活动。术后随访记录患者休息疼痛情况、手部握力和患者满意度,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评价恢复情况。结果:21例失访4例,17例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3个月。根据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价,结果优15例,良2例,无肘关节不稳定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纯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可通过行改良Nirschl术式取得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对并发疾病的排除和准确诊断,以及术中病变组织准确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球肘 外科手术 肘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间接复位掌侧锁定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川 张作君 +3 位作者 王蕾 牛素玲 闻亚非 郭艳幸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11期965-969,共5页
目的 :探讨手法间接复位后AO 2.4 mm桡骨远端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C3型(AO/OTA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法间接复位AO 2.4 mm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 目的 :探讨手法间接复位后AO 2.4 mm桡骨远端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C3型(AO/OTA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操作技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采用手法间接复位AO 2.4 mm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联合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O/OTA分型C3型患者19例21腕(双侧2例)。年龄31~66岁,平均(45.3±17.4)岁;并发尺骨茎突骨折14腕,下尺桡关节不稳6腕;均为闭合性骨折;发病时间4.5~9 d,平均(6.7±3.5)d。采用Henry切口显露骨折部位,保留关节囊、韧带连续性,手法间接复位,C形臂X线透视关节面复位情况,仍存在塌陷者予以撬拨复位后桡骨远端掌侧锁定板固定。下尺桡关节发现不稳定和并发尺骨茎突骨折者均予前臂旋后位石膏托固定6周。结果:19例(21腕)获得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0.5个月。X线示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未愈合3例,下尺桡关节不稳0例,1例出现背侧伸肌腱激惹,内固定取出后激惹消除。术后随访观测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关节面和下尺桡关节情况,按照Batra和Gupta评分标准行影像学评定:70分以下3腕,70~79分5腕,80分以上13腕。同时对患者进行主观和客观疗效评定,观测残留畸形和腕关节活动度、并发症情况等,根据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评定术后疗效:优17腕,良3腕,可1腕。结论:AO/OTA分型C3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间接复位可获得良好复位效果,应用锁定板联合穿针可为其提供内固定架支撑式固定以满足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患腕功能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手法复位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85例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作君 王俊颀 +9 位作者 牛素玲 介玉娇 张川 昌中孝 杨林平 赵明 许海燕 夏凯 宁凡友 徐荣华 《中医正骨》 2012年第9期15-19,23,共6页
目的:通过随访肱骨近端骨折大宗临床病例,比较Neer分型各型骨折中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各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随访成功的58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Neer分型分为4类,即一部分骨折患者、二部分骨折患者、三部分骨折患... 目的:通过随访肱骨近端骨折大宗临床病例,比较Neer分型各型骨折中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探讨各型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随访成功的58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Neer分型分为4类,即一部分骨折患者、二部分骨折患者、三部分骨折患者和四部分骨折患者。然后根据每位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再对各组病人的年龄、性别、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研究,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一部分骨折。25例一部分骨折患者中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者14例(A1组),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固定者7例(A2组),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者4例(A3组)。各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096,P=0.654;F=0.103,P=0.903;F=3.653,P=0.103)。②二部分骨折。288例二部分骨折患者中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者129例(B1组),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固定者42例(B2组),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者33例(B3组),切开复位锁定解剖接骨板固定者28例(B4组),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固定者34例(B5组),切开复位三叶草接骨板固定者22例(B6组)。各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4,P=0.025);各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812,P=0.143);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16,P=0.010)。进一步两两比较,B1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B2组、B4组、B6组(P=0.013;P=0.010;P=0.025),B1组与B3组、B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P=0.075);B2组Constant-Murley评分大于B5组(P=0.001),B2组与B3组、B4组、B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P=0.695;P=0.778);B3组Constant-Murley评分大于B5组(P=0.024),B3组与B4组、B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P=0.260);B4组Constant-Murley评分大于B5组(P=0.001),B4组与B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9);B5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B6组(P=0.002)。③三部分骨折。172例三部分骨折患者中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者49例(C1组),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固定者21例(C2组),切开复位螺钉固定者6例(C3组),切开复位锁定解剖接骨板固定者32例(C4组),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固定者32例(C5组),切开复位三叶草接骨板固定者25例(C6组),肱骨头置换治疗者7例(C7组)。各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2,P=0.006);各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9,P=0.157);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0,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C1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C2组、C3组、C4组、C5组、C6组、C7组(P=0.012;P=0.001;P=0.021;P=0.032;P=0.017;P=0.000);C2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C3组、C4组、C5组、C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P=0.271;P=0.406;P=0.073),C2组小于C7组(P=0.003);C3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C4组、C5组、C6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6;P=0.061;P=0.103),C3组小于C7组(P=0.037);C4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C5组、C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P=0.093),C4组小于C7组(P=0.006);C5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C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0),C5组小于C7组(P=0.007);C6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C7组(P=0.026)。④四部分骨折。100例四部分骨折患者中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者9例(D1组),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固定者7例(D2组),切开复位锁定解剖接骨板固定者21例(D3组),切开复位解剖接骨板固定者24例(D4组),切开复位三叶草接骨板固定者24例(D5组),采用肱骨头置换治疗者15例(D6组)。各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773;F=2.310,P=0.062);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39,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D1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D3组、D4组、D5组、D6组(P=0.000;P=0.001;P=0.001;P=0.000),D1组与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D2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D6组(P=0.006),D2组与D3组、D4组、D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5;P=0.399;P=0.406);D3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与D4组、D5组、D6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P=0.183;P=0.124);D4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D6组(P=0.006),D4组与D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5);D5组Constant-Murley评分小于D6组(P=0.006)。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受伤情况、骨折类型、医生的手术水平、患者的期望值等进行综合考虑。建议一部分骨折以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为主;二部分骨折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对于三部分骨折和四部分骨折的老年患者,建议行肱骨头置换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回顾性研究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技巧及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作君 牛素玲 +1 位作者 昌中孝 宁凡友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是否显著,以及应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是否对治疗结果有较大影响。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23例。其中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139...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是否显著,以及应用不同的内固定物是否对治疗结果有较大影响。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423例。其中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139例,男51例,女88例,年龄35~72岁,平均55.8岁;采用三叶草钢板内固定103例,男48例,女55例,年龄22~76岁,平均56.7岁;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181例,男85例,女96例,年龄29~77岁,平均57.1岁。应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对术前、术后患者肩关节疼痛、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力量等进行评定。结果:42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其症状和体征获得了明显改善。应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术前、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而3组应用不同内固定物的患者,其肩关节功能评分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较理想的方法,而不同的内固定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肩关节 骨折 粉碎性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髂骨植骨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 被引量:5
11
作者 宁凡友 牛素玲 +1 位作者 夏凯 张作君 《中医正骨》 2012年第3期69-69,71,共2页
目的:观察髂骨植骨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髂骨植骨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4~61岁,中位数41岁。左侧12... 目的:观察髂骨植骨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髂骨植骨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患者27例,男23例,女4例。年龄24~61岁,中位数41岁。左侧12例,右侧15例。骨缺损长度1.1~3.5 cm,中位数2.1 cm。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中位数1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愈合时间11~26周,中位数18周。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照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9例,良14例,可4例。结论:采用髂骨植骨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不愈合合并骨缺损,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不愈合 骨折固定术 骨移植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被引量:4
12
作者 宁凡友 张作君 +2 位作者 牛素玲 许海燕 赵明 《中医正骨》 2014年第7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5~46岁,中位数27岁。左侧8例,右侧13... 目的:观察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15~46岁,中位数27岁。左侧8例,右侧13例。病程10个月至16年,中位数4年。术后随访观察肩关节脱位复发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中位数19个月。1例因术后喙突与关节盂骨质未愈合而致肩关节再脱位;其余患者肩关节均未发生再脱位,喙突与关节盂骨质愈合良好,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但肩关节外旋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受限度数均小于15&#176;。均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发生。按照Rowe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7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采用改良Bristow-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能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复发 改良Bristow-Latarjet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加压带锁肱骨髓内钉的研制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作君 王俊颀 +5 位作者 曹海艇 牛素玲 杨林平 付新阳 崔泽升 吴亦新 《中医正骨》 2004年第3期15-17,共3页
为了简化带锁髓内钉的使用方法 ,提高带锁髓内钉的临床疗效 ,根据国人肱骨近端及骨髓腔的解剖特征 ,自行研制出一种经皮加压带锁肱骨髓内钉。力学测试结果表明 ,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各项性能指标能达到肱骨骨折生物力学固定的要求 ,可用... 为了简化带锁髓内钉的使用方法 ,提高带锁髓内钉的临床疗效 ,根据国人肱骨近端及骨髓腔的解剖特征 ,自行研制出一种经皮加压带锁肱骨髓内钉。力学测试结果表明 ,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各项性能指标能达到肱骨骨折生物力学固定的要求 ,可用于肱骨骨折的治疗。经 10 7例临床观察应用 ,从固定力度、复位结果、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使用难易程度、病人医疗费用等方面来看 ,该方法均优于常用的其他带锁髓内钉。表明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是目前治疗肱骨骨折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治疗 骨折固定术 经皮加压带锁髓内钉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肘关节置换术治疗肘部创伤性骨毁损2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作君 牛素玲 +4 位作者 杨林萍 赵明 崔泽升 夏凯 朱文潇 《中国骨伤》 CAS 2007年第3期206-207,共2页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子油脂积累的转录调控及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擎天 牛素玲 +1 位作者 陈受宜 张劲松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4-129,132,共7页
植物种子是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中的油脂主要在其发育过程中积累。油脂的积累除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众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形成一系列基因网络调控了... 植物种子是油脂的主要来源之一,种子中的油脂主要在其发育过程中积累。油脂的积累除受脂肪酸合成途径中多种酶的活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更受到转录前、转录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众多相关基因参与此过程,形成一系列基因网络调控了下游油脂合成基因的表达。文章综述了转录因子对油脂积累的调控、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相关基因在种子发育和油脂积累中的作用以及小RNA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理,并介绍了大豆油脂积累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转录调控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梅静 李淑荣 +1 位作者 梁艳敏 牛素玲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2期80-81,共2页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DM) 组与同期住院AMI不合并糖尿病(NDM) 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AMI合并DM 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DM 组无痛型心肌缺血、心悸、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均高于NDM 组...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糖尿病(DM) 组与同期住院AMI不合并糖尿病(NDM) 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AMI合并DM 的临床特点,结果发现DM 组无痛型心肌缺血、心悸、恶心呕吐、出汗、呼吸困难均高于NDM 组( P<0-05) ,同时发现急性左心衰竭及病死率与NDM 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0-05)。采取适宜饮食与营养,预防皮肤粘膜感染,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强化健康心理指导等护理措施,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糖尿病 护理 AMI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美学的观点谈病人的舒适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牛素玲 李淑荣 张富娈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3年第11期79-81,共3页
舒适,顾名思义,是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而美学恰恰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必然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因而从美学的观点来研究病人的舒适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简浅的讨论,希望能与护理同行们... 舒适,顾名思义,是给人以安乐舒服的感觉,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而美学恰恰从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出发,必然给病人带来舒适的感觉.因而从美学的观点来研究病人的舒适和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简浅的讨论,希望能与护理同行们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 护理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整复经皮闭合穿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6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勇军 牛素玲 徐胜 《中医正骨》 2009年第10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肩骨折 骨折固定术 正骨手法 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牛素玲 梁艳敏 +3 位作者 梅静 李秀清 宋培 郭小平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05年第1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美学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化肱骨近端骨折的Neer分类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明 张作君 +2 位作者 王俊颀 牛素玲 昌中孝 《中医正骨》 2011年第10期34-36,共3页
肱骨近端骨折为临床常见损伤,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Neer分类法。Neer分类对于理解肱骨近端骨折的病理变化、判断肱骨头坏死的可能性有着重要作用,能基本反映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情况。
关键词 肩骨折 肱骨骨折 骨折分型 Nee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