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在肝细胞肝癌(H 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 C 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 A 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LISA)法测定42例H C C、26例...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在肝细胞肝癌(H 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 C 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 A 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LISA)法测定42例H C 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 A 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 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 C C组织IC A 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 C C组织中IC A 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 C C中IC A 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 C C患者血清sIC A 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 C 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 A M-1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5),A 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 A 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 C C组织中高度表达IC A 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 A 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 C 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 A M-1有可能作为H C 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Ob-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b-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织中Ob-R、CD105、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目的:研究瘦素受体(Ob-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b-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织中Ob-R、CD105、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癌症组、腺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呈递减改变(23.63±2.08 vs 10.83±1.25 vs 1.97±0.37.P<0.05).Ob-R和NF-κB(p65)的表达部位相似.癌症组中Ob-R和NF-κB(p65)的积分光密度均比对照组高(27.41±2.21 vs 20.45±1.63, 45.88±5.46 vs 29.11±3.89,P<0.05).癌症组中Ob-R,NF-κBp65的积分光密度,MVDS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癌症组63.6%的标本中可见Ob-R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阳性,其MVD较阴性者高(38.21±2.78 vs 27.50±2.95,t=2.602, P<0.05);68.6%的癌症标本中可见NF-κBp65血管内皮细胞核表达阳性,其MVD较阴性者高(37.53±3.07 vs 28.42±2.63,t=2.146, P<0.05).Ob-R和NF-κBp65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未见相关性.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Ob-R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来实现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在肝细胞肝癌(H 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 C 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 A 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LISA)法测定42例H C 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 A 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 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 C C组织IC A 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 C C组织中IC A 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 C C中IC A 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 C C患者血清sIC A 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 C 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 A M-1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5),A 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 A 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 C C组织中高度表达IC A 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 A 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 C 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 A M-1有可能作为H C 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文摘目的:研究瘦素受体(Ob-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b-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织中Ob-R、CD105、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癌症组、腺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呈递减改变(23.63±2.08 vs 10.83±1.25 vs 1.97±0.37.P<0.05).Ob-R和NF-κB(p65)的表达部位相似.癌症组中Ob-R和NF-κB(p65)的积分光密度均比对照组高(27.41±2.21 vs 20.45±1.63, 45.88±5.46 vs 29.11±3.89,P<0.05).癌症组中Ob-R,NF-κBp65的积分光密度,MVDS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癌症组63.6%的标本中可见Ob-R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阳性,其MVD较阴性者高(38.21±2.78 vs 27.50±2.95,t=2.602, P<0.05);68.6%的癌症标本中可见NF-κBp65血管内皮细胞核表达阳性,其MVD较阴性者高(37.53±3.07 vs 28.42±2.63,t=2.146, P<0.05).Ob-R和NF-κBp65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未见相关性.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Ob-R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