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6例老年人胃息肉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熊枝繁 曹仕琼 +1 位作者 谢红英 陆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4期1436-1438,共3页
关键词 胃息肉 残胃 幽门螺杆菌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ICAM-1及血清sICAM-1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熊枝繁 刘菊 +4 位作者 曹仕琼 刘浩 熊亮 李丽 周琴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在肝细胞肝癌(H 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 C 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 A 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LISA)法测定42例H C C、26例...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在肝细胞肝癌(H CC)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全自动图像检测40例H C 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28例肝硬化组织中IC A M-1的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 LISA)法测定42例H C C、26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 A M-1)的水平,并与甲胎蛋白(A FP)进行同步分析。结果:40例H C C组织IC A M-1表达阳性率为80.0%,高于癌旁和肝硬化组织(P<0.05),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类相关。H C C组织中IC A M-1含量高于癌旁及肝硬化组织(P<0.05),转移组H C C中IC A M-1的含量也高于非转移组(P<0.05),而癌旁及肝硬化组织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H C C患者血清sIC A M-1水平高于肝硬化及正常健康组(P<0.05),H C C伴转移组患者血清中sIC A M-1水平高于无转移组(P<0.05),A FP阴性组与阳性组sIC A M-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 C C组织中高度表达IC A M-1和血清中高水平的sIC A M-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 C C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IC A M-1有可能作为H C C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硬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清SICAM-1水平 肝癌组织 肝细胞肝癌 临床意义 水平变化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肝硬化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47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血清水平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熊枝繁 李杰 +6 位作者 曹仕琼 刘浩 赵志辉 李丽 李正英 吴燕茹 熊莉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1064-1067,共4页
目的:研究CD147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检测44例大肠癌、癌旁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 目的:研究CD147和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合图像分析软件检测44例大肠癌、癌旁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及半定量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4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中CD147和MMP-2的水平,并设36例健康对照。结果:大肠癌组织CD147和MMP-2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对照组织,其表达与肿瘤分型、分化程度未见相关,而与转移密切相关。大肠癌患者血清CD147和MMP-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伴转移组血清中CD147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组;低分化组中MMP-2水平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两者在组织定量和血清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大肠癌组织、血清中CD147高表达及高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大肠癌发展程度及转移状态,其促MMP-2激活和表达增高的作用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MMP-2 大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熊枝繁 李盛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3202-3206,共5页
目的探讨COX-2、VEGF和MMP-9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MMP-9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对COX-2、VEGF和MMP-9的表达采用平均光密度测定,并对临床相关资... 目的探讨COX-2、VEGF和MMP-9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5例人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MMP-9的表达,并以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对COX-2、VEGF和MMP-9的表达采用平均光密度测定,并对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VEGF和MMP-9的平均光密度值(OD)为(19.85±7.34)、(134.67±13.11)和(18.81±7.56)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表达[(12.49±4.87)、(83.89±8.74)和(11.46±4.82),P<0.01],癌组织中COX-2、VEGF和MMP-9的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而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同时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织中,COX-2与VEGF和MMP-9表达有显著相关性(γ=0.473,P=0.005,γ=0.437,P=0.001),而VEGF与MMP-9之间无相关性(γ=0.142,P=0.467>0.05)结论COX-2可能诱导VEGF和MMP-9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和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OX-2 VEGF MM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熊枝繁 于欢 +2 位作者 曹仕琼 曾劲 熊亮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HGF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HGF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GF被染成棕黄褐色,其阳性表达率和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75%、30%、15%;(0.36±0.07)、(0.24±0.06)、(0.23±0.06),P<0.01]。其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2.59±1.46)、(2.40±1.44),P<0.01]。大肠癌组织中HGF的相对表达量和LMVD两者间呈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蛋白表达阴性者[(4.25±2.13)vs(2.73±1.54),t=3.051,P=0.003]。HGF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和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枝繁 于欢 +2 位作者 曹仕琼 曾劲 熊亮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38-843,共6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0.24±0.06)、(0.28±0.03)]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vs.(2.59±1.46)vs.(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vs.(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3表达阴性者[(3.79±1.26)vs.(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微淋巴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熊枝繁 石坚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1-272,F002,共3页
目的研究Fas、Fas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组织及20例良性胃疾病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 目的研究Fas、Fas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组织及20例良性胃疾病组织和20例正常胃黏膜中Fas、FasL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组织和良性胃疾病、正常胃黏膜组织的Fas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51.6%、83.3%、85%、95%;FasL的阳性率则分别为86.6%、81.6%、26.6%、20%、10%。在胃癌不同分化程度之间,Fas和FasL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胃癌不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as、FasL的表达失衡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并与胃癌的分化和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FAS FASL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熊枝繁 石坚 +4 位作者 廖芳 曹仕琼 李丽 吴燕茹 李正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634-635,共2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胃癌患者,36例胃良性疾病和32例正常健康者血清中sFas、sFasL的水平,并比较胃癌组中不同TNM分期的变化。结果:胃癌组血清sFas及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另两组,且Ⅲ、Ⅳ期水平高于Ⅰ、Ⅱ期。结论:sFas、sFasL的异常变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抗原 CD95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枝繁 李杰 +6 位作者 陈超 曹仕琼 刘浩 赵志辉 李丽 李正英 吴燕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 目的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及二者间的相互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CD147和MMP-2表达阳性率呈递减改变。CD147和MMP-2的表达部位和染色强度相似,半定量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777,P<0.05)。两者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肿瘤分型、肿瘤分化程度未见相关性(P<0.05),而在大肠癌患者伴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CD147在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增高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其促MMP-2的激活和表达增高的作用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MMP-2 大肠癌
原文传递
CADM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枝繁 丁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4-395,共2页
CADM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是2001年Kuramochi等研究人类肺癌时,通过功能性互补的方法,发现人类染色体11q23.2处的一个崭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表明CADM1参与细胞骨架构建和维持细胞的黏附功能的稳定,当CADM1表达失活时就会引... CADM1(cell adhesion molecule 1)是2001年Kuramochi等研究人类肺癌时,通过功能性互补的方法,发现人类染色体11q23.2处的一个崭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表明CADM1参与细胞骨架构建和维持细胞的黏附功能的稳定,当CADM1表达失活时就会引起肿瘤转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M1与DAL-1/4.1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枝繁 丁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7-813,共7页
目的:研究CADM1和DAL-1/4.1B两种抑癌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结直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CADM1和DAL-1/4.1B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提出新的思路.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目的:研究CADM1和DAL-1/4.1B两种抑癌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及其与结直肠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CADM1和DAL-1/4.1B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结直肠癌的基因治疗提出新的思路.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ADM1和DAL-1/4.1B两种抑癌基因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结直肠腺瘤组织,3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CADM1及DAL-1/4.1B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与结直肠腺瘤组织、正常对照组织中CADM1和DAL-1/4.1B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33%vs70.00%,86.67%;26.67%vs70.00%,83.33%,均P<0.05),Western blot条带经图象分析软件测得结直肠癌组织CADM1和DAL-1/4.1B吸光度与β-actin吸光度比值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正常对照组织(0.229±0.053vs0.299±0.068,0.418±0.081;0.223±0.052vs0.291±0.066,0.333±0.061,均P<0.05).CADM1和DAL-1/4.1B的表达部位和染色强度相似,半定量分析也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710,P<0.05).CADM1和DAL-1/4.1B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未见相关,而两者在Dukes分期C+D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Dukes分期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CADMl和DAL-1/4.1B基因均呈现失活和蛋白表达下调,CADM1与DAL-1/4.1B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其肿瘤抑制作用并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黏附分子1 肺腺癌差异表达因子4.1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例残胃息肉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熊枝繁 曹仕琼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残胃息肉 临床 内镜 病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枝繁 李建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症组织、癌旁组织...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VEGF、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的癌症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对照组织)中VEGF、bFGF、CD。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VEGF在癌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3.33%,在癌旁组织中为90.00%,在对照组织中为16.67%。bFGF在癌症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0.00%,在癌旁组织中为83.33%,在对照组织中为6.67%。CD34在三种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VEGF、bFGF、CD。的平均光密度在癌症组织比癌旁组织和对照组织均高。VEGF和bFGF的表达在癌症组织、癌旁组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和0.96。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VEGF、bFGF在促进血管形成中有协同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结直肠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sIL-2R与sICAM-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14
作者 熊枝繁 邓长生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sIL 2R和sICAM 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 5 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 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L 2R和sICAM 1水平进行检测 ;并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sIL 2R和sICAM 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 5 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及 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L 2R和sICAM 1水平进行检测 ;并检测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中该两项指标的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sIL 2R(U/L)和sICAM 1(mg/L)为911± 179,9.193± 4.198,分别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者 30 3± 2 0 ,0 .6 14± 0 .0 6 1和健康体检者 30 1± 15 ,0 .5 77± 0 .145(P均 <0 .0 0 1)。胃癌组织中sIL 2R和sICAM 1为 934± 197,9.76 4± 3.744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胃粘膜组织 311±2 0 ,0 .6 2 4± 0 .0 6 3(P均 <0 .0 0 1)。胃癌从Ⅰ~Ⅳ期上述两种成分在血清和组织中均逐渐增高 ,且各期之间进行比较P <0 .0 0 1;其中Ⅰ~Ⅲ期术后血清两种成分均明显下降P <0 .0 0 1;而Ⅳ期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 ;手术切除组术后两种成分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而探查者或胃空肠吻合术者 ,术后两种成分反而增高。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sIL 2R和sICAM 1的变化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液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细胞粘着分子 SIL-2R S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15
作者 熊枝繁 李建军 曹仕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9期3337-3339,共3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癌症组)、2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腺瘤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织(正常对...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癌症组)、2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腺瘤组)和40例正常对照组织(正常对照组)中bFGF、CD34的表达,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癌症组、腺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呈递减改变。bFGF在癌症组中阳性率为90%(36/40),在腺瘤组中阳性率为76%(19/25),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为8%(3/40)。CD34在3组中均100%阳性表达。bFGF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癌症组比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0.2602±0.06634vs0.1635±0.04576vs0.0813±0.02270,F=90.782,P<0.01),CD34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癌症组比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0.2584±0.07325vs0.1648±0.04833vs0.0834±0.01623,F=89.224,P<0.01)。bFGF与CD34在癌症组织、腺瘤组织中表达均有相关性,bFGF与CD34的表达在癌症组、腺瘤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9和0.769。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FGF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血清和组织中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
16
作者 熊枝繁 曹仕琼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3-3,共1页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癌 血清 组织 SIL-2R 检测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受体与核转录因子-κB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7
作者 熊枝繁 晏泽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2759-2764,共6页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Ob-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b-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织中Ob-R、CD105、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 目的:研究瘦素受体(Ob-R)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Ob-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4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35例正常对照组织中Ob-R、CD105、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在癌症组、腺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呈递减改变(23.63±2.08 vs 10.83±1.25 vs 1.97±0.37.P<0.05).Ob-R和NF-κB(p65)的表达部位相似.癌症组中Ob-R和NF-κB(p65)的积分光密度均比对照组高(27.41±2.21 vs 20.45±1.63, 45.88±5.46 vs 29.11±3.89,P<0.05).癌症组中Ob-R,NF-κBp65的积分光密度,MVDS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癌症组63.6%的标本中可见Ob-R血管内皮细胞染色阳性,其MVD较阴性者高(38.21±2.78 vs 27.50±2.95,t=2.602, P<0.05);68.6%的癌症标本中可见NF-κBp65血管内皮细胞核表达阳性,其MVD较阴性者高(37.53±3.07 vs 28.42±2.63,t=2.146, P<0.05).Ob-R和NF-κBp65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因素间未见相关性.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Ob-R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NF-κB途径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受体 核转录因子-ΚB 结直肠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sIL-2R水平的临床观察及其意义
18
作者 熊枝繁 邓长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1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 5 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 2 6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 )及 36例健康体检...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 5 8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32例胃良性疾病患者 (慢性浅表性胃窦炎患者 2 6例 ,功能性消化不良 6例 )及 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sIL 2R水平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了胃癌及胃良性疾病者活检组织中sIL 2R的浓度。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sIL 2R(U /L)为 911± 179,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者 (30 3± 2 0 )和健康体检者 (30 1± 15 ) ,P <0 .0 0 1。胃癌组织中sIL 2R为 934± 197明显高于胃良性疾病胃粘膜组织 (311± 2 0 ) ,P <0 .0 0 1。胃癌按Ⅰ~Ⅳ级分期的不同 ,sIL 2R在血清和组织中逐渐增高 ,且各期之间进行比较均P <0 .0 0 1;其中Ⅰ期 (11例 )、Ⅱ期 (10例 )、Ⅲ期 (2 2例 )术后血清sIL 2R明显下降 (各自P <0 .0 0 1) ;而Ⅳ期患者 (15例 )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且有所增高 ;手术切除组 (46例 ,根治或姑息手术 )术后sIL 2R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探查者或胃空肠吻合术者 (12例 ) ,术后血清sIL 2R反而增高。结论 动态观察血清及组织sIL 2R的变化可作为胃癌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肺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盛力 张小玲 +3 位作者 刘利平 熊枝繁 曹仕琼 郭锋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4-58,63,共6页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途径之一。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肺耐药相关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的途径之一。方法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κ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yrol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情况,同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LRP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HBx基因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分别为对照组的(2.32±0.31)倍和(4.62±0.72)倍(均P<0.05);PDTC加入后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LR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分别为对照组的(1.75±0.19)倍和(2.39±0.54)倍(均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介导肝癌多药耐药,上调多药耐药基因LRP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核因子-ΚB 肺耐药相关蛋白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晓林 熊枝繁 曹仕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258-2259,共2页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的胃镜下黏膜损伤、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及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均为良好。结论:泮托拉唑胶囊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选择PPI类胃黏膜保护剂时可首选泮托拉唑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上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