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结核病中医药基础研究全球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1
作者 尚希钰 张慧芳 +6 位作者 曹玉清 熊一白 纪鑫毓 田雅欣 李佳佳 王倪 马艳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2-497,共16页
目的:探讨结核病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全球研究现状与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4个数据库收录的与中医药防治结核病基础研究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4年6月30日。使用CiteSpace和VOS... 目的:探讨结核病的中医药基础研究全球研究现状与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4个数据库收录的与中医药防治结核病基础研究相关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4年6月30日。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分别对中英文文献的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分布、关键词、中药使用频率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0篇,涉及190家机构的546位作者,其中中文文献102篇(72.86%),英文文献38篇(27.14%)。最早的文献发表于1961年,自1993年起,论文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在文献期刊分布方面,发表中文文献最多的期刊为《中国防痨杂志》(6.86%,7/102),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期刊为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0.53%,4/38)。作者合作网络方面,中文文献形成了以“王莉新、王易”和以“潘建华、石国民、向延根、喻容”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英文文献形成了以“Jiang Xin、Sun Jinxia、Zheng Yuejuan”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机构合作网络形成了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和“长治医学院”为核心的科研合作机构。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共形成了16个聚类,提示该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抗菌作用、免疫调节等。夏枯草、猫爪草、百部、大黄、大蒜是关注度最高的单味中药,黄芩苷、猫爪草提取物、大蒜素、姜黄素是关注度最高的中药成分或中药提取物,白及-百部是中药复方中关联最强的药对。结论:结核病的中医药基础研究近年来引起国内外较多关注,中医药抗菌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可能会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未来应深入开展多部门跨领域之间的合作,为阐明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作用机制与诊疗规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医学 中国传统 基础研究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熊一白 朱惠蓉 +2 位作者 程悦蕾 余志红 柴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5653-5658,共6页
现在,对于大肠癌的诱因及病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而近年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大肠癌中微生物导致的炎性因子的重要性.本综述主要讨论四种消化系微生物和大肠癌的关系,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杆菌、脆弱类杆菌、牛链球菌... 现在,对于大肠癌的诱因及病理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而近年随着微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大肠癌中微生物导致的炎性因子的重要性.本综述主要讨论四种消化系微生物和大肠癌的关系,大肠埃希菌、幽门螺杆菌、脆弱类杆菌、牛链球菌.对于每种微生物,本综述都详细讨论了其可能致癌的机制及流行病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消化系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刀治疗Ⅰ期肺癌临床应用
3
作者 徐家华 顾小强 +6 位作者 李鑫 熊一白 李宏伟 杨金祖 于观贞 钱建新 武清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8-961,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靶向刀治疗Ⅰ期肺癌方法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CT引导下行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术的Ⅰ期肺癌患者24例。通过CT术中冷冻冰球的参数,评价目标病灶完全消融率和近期的局部复发率、手术相... 目的探讨国产靶向刀治疗Ⅰ期肺癌方法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CT引导下行国产靶向刀冷冻消融治疗术的Ⅰ期肺癌患者24例。通过CT术中冷冻冰球的参数,评价目标病灶完全消融率和近期的局部复发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及1年生存率。结果24例完全消融率为100%,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24例患者全部存活,3患者出现术后少量气胸,无咯血,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国产靶向刀治疗Ⅰ期肺癌安全有效,能有效灭活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冷冻消融 靶向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惠蓉治疗大肠癌用药规律研究
4
作者 熊一白 朱惠蓉 +2 位作者 武清 张怡 程悦蕾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3期18-20,共3页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朱惠蓉教授治疗大肠癌的用药规律。用药注重清热解毒、健脾化痰、养阴润燥,药物多寒温并用,且善于应用药对。
关键词 大肠癌 用药规律 朱惠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素研发的成功经验对结核病防治的借鉴与启示
5
作者 曹玉清 尚希钰 +2 位作者 熊一白 纪鑫毓 马艳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442-448,共7页
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的发现是全球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是在科研计划组织下,全国多部门、多学科尽心协作、相互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成功范例。学习青蒿素研发成功经验的各项措施并汲取经验,对于改进... 青蒿素类抗疟疾药物的发现是全球抗疟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是在科研计划组织下,全国多部门、多学科尽心协作、相互配合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继承发扬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成功范例。学习青蒿素研发成功经验的各项措施并汲取经验,对于改进结核病防治工作现状、促进与改善我国目前结核病防控措施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如期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类 结核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瘟疫与中医:我们为什么要关注? 被引量:1
6
作者 熊一白 鲍琳琳 +3 位作者 马艳 张玲 秦川 黄璐琦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617-1622,共6页
Wen-Yi refers to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is highly contagious and can cause widespread epidemics.Also known as“Yi”or“Li”in the Chinese medicine(CM)literature,Wen-Yi diseases,such as corona virus disease 2... Wen-Yi refers to a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is highly contagious and can cause widespread epidemics.Also known as“Yi”or“Li”in the Chinese medicine(CM)literature,Wen-Yi diseases,such as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seasonal influenza,malaria,and tuberculosis,have imposed a significant disease burden glob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DISEASES TUBERCULOSIS
原文传递
桂枝-泽泻治疗外感疾病中医认识及现代药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曹玉清 郭旸 +7 位作者 尚希钰 贾紫涵 熊一白 陈仁波 张磊 佟琳 张华敏 马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279-288,共10页
桂枝及泽泻是治疗外感疾病的常用中药,桂枝性味辛、甘、温,宣肺散寒,开通腠理,温阳化气,助水液从太阳经而去,具祛湿之功;泽泻甘、寒,渗湿利水,通调水道而泻肺中水饮,且可利小便而除湿热。药对是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积累中提炼出来,针对... 桂枝及泽泻是治疗外感疾病的常用中药,桂枝性味辛、甘、温,宣肺散寒,开通腠理,温阳化气,助水液从太阳经而去,具祛湿之功;泽泻甘、寒,渗湿利水,通调水道而泻肺中水饮,且可利小便而除湿热。药对是从历代医家用药经验积累中提炼出来,针对特定病症经过临床应用被证明组成简单且行之有效的配伍。桂枝-泽泻药对是五苓散等古代经典名方的重要组成,二者配伍共奏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是治疗外感表证、水湿内停的代表方。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发现有数千年散寒除湿作用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组成的复方方剂数量较多、临床使用广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的有效成分桂皮醛、肉桂酸等,泽泻的有效成分泽泻醇A、23-乙酰泽泻醇B等具有抗炎、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含有该药对配伍的清肺排毒汤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关于桂枝、泽泻的各自的相关药学研究较多,然而对该药对研究较少。笔者对桂枝和泽泻治疗外感疾病的中医认识,及二者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学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和拓宽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泽泻 外感疾病 现代药学研究 药对
原文传递
基于古方及中成药数据挖掘探讨桂枝-泽泻药对应用规律
8
作者 曹玉清 尚希钰 +8 位作者 陈广坤 熊一白 郭旸 范逸品 纪鑫毓 龚照元 张磊 佟琳 马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9期1212-1218,共7页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 目的探究古今方剂中桂枝-泽泻药对配伍用药规律。方法分别检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古代经典名方数据库1.0和已上市中成药数据库1.0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方及中成药,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纳入含桂枝-泽泻药对的古籍条文79条,包含古方76首,涉及中药250味;纳入中成药25种,涉及中药186味。古今方剂用药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肺、肝、肾经。关联分析提示,古今方剂相同的高频关联组合为茯苓-桂枝-泽泻、苍术-桂枝-泽泻、白术-桂枝-泽泻等。古方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症状和疾病均为泄泻、水肿、呕吐等,证型为膀胱蓄水、湿困卫表、痰饮内停等;中成药与药物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为肢体关节疼痛、水肿,疾病为风湿性关节炎、肾脏疾病,证型为风寒湿痹、络脉瘀阻、肾阳虚等。高频药物聚类得到4个聚类方。结论桂枝-泽泻针对的核心病证为水湿内停、寒湿中阻等所致兼有湿邪的外感病证,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桂枝 泽泻 外感病证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古方 中成药
原文传递
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仁波 史楠楠 +27 位作者 李慧珍 焦丽雯 马艳 刘斌 熊一白 栾相佳 吴桂辉 李继科 张新阳 朱俊腾 肖芙蓉 王晶亚 李群堂 雷枭 黄进 黄秋华 王玉栋 王晓燕 肖艳华 刘洪德 刘晋萍 侯燕玲 张林松 谢海军 白卫国 张华敏 王燕平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694-1701,共8页
目的探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8日期间7个省、市、自治区14家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合并乙肝患者的病历资... 目的探讨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4月8日期间7个省、市、自治区14家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合并乙肝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服用清肺排毒汤分为清肺排毒汤组及常规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菌药物治疗及吸氧等支持治疗。清肺排毒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肺排毒汤至少2个疗程(6天),每日1剂,早晚两次温服。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Ur)、肌酐(Cr)、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碱性磷酸酶],同时记录治疗1~6天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热、咳嗽、干咳、乏力、厌食、咽痛)的变化趋势,完全退热时间及咳嗽、干咳、乏力、厌食、咽痛消失时间,合并用药情况,治疗转归及平均住院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新冠肺炎合并乙肝确诊病例45例,清肺排毒汤组23例,常规治疗组22例。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清肺排毒汤组服药6天内发热、咳嗽、干咳、乏力、咽痛及厌食例数减少趋势更明显。清肺排毒汤组治疗后NEUT、LYMPH、ALT、AST、ESR、CRP指标异常的患者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仅NEUT、CRP指标异常的患者数较治疗前减少(P<0.05)。清肺排毒汤组完全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干咳消失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显著缩短(P<0.05)。清肺排毒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0(11.0,18.0)天,常规治疗组为15.5(11.0,22.5)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清肺排毒汤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平均时间为7.0(5.5,8.0)天,常规治疗组为7.5(5.5,10.0)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合并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均痊愈出院。结论清肺排毒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冠肺炎合并乙肝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迅速退热,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慢性乙型肝炎 清肺排毒汤 完全退热时间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研究金荞麦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耿琦 刘斌 +4 位作者 赵鹏程 熊一白 李立 易剑峰 吕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4816-4823,共8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体外模型方法探索金荞麦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作为限定条件获取金荞麦主要活性成分。检索PubChem数据库获得金荞...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体外模型方法探索金荞麦及其主要活性成分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结合口服生物利用度、类药性作为限定条件获取金荞麦主要活性成分。检索PubChem数据库获得金荞麦活性成分相关靶蛋白,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与ALI相关靶基因,应用STRING 11.0构建化合物靶蛋白-ALI靶基因相互作用(PPI)网络,借助IPA生物网络分析平台对金荞麦潜在化合物靶蛋白与ALI靶基因共同作用的通路进行比较分析,预测金荞麦治疗ALI的潜在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最后,通过金荞麦活性成分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干预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对潜在关键靶点及通路进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1、木犀草素等15种潜在活性成分可能通过RELA(P65)等关键靶点,作用于核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通路、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ALI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25μmol·^(L-1)的EC与细胞共同培养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发挥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p65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下调其下游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上调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金荞麦主要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p65蛋白的磷酸化,进而下调信号通路下游促炎细胞因子发挥治疗ALI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学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