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淋巴瘤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
作者 焦洁茹 曾振英 +1 位作者 吴畅 曹振英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血管内淋巴瘤(Introvascular Lymphomatosis)是一种少见病.目前国内外共报道100余例。本病房收治一发热待查病人,经尸捡证实为血管内淋巴瘤,免疫表型B细胞性。报道如下。
关键词 血管内 淋巴瘤 B细胞性 发热待查 少见病 免疫表型 病人 病房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项临床指标在经他克莫司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焦洁茹 李嫣然 +1 位作者 陈晓农 林青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肾功能、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临床症状等多项指标,在采用他克莫司联合阿魏酸哌嗪及他克莫司单药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 目的:观察肾功能、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临床症状等多项指标,在采用他克莫司联合阿魏酸哌嗪及他克莫司单药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0例,按就诊顺序将入选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25例)和他克莫司单药治疗组(25例),平均疗程为6个月[(5.6±0.8)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肾功能、三酰甘油、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临床症状等指标变化,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2.5±0.9) g比(3.6±1.0) g]、血浆白蛋白[(39.9±1.9) g/L比(34.6±2.1) g/L]、血浆蛋白原[(4.2±1.1) g/L比(7.2±0.9) g/L]、血D-二聚体[(0.88±0.23) mg/L比(1.36±0.35) mg/L]均比单药治疗组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单药治疗组(84%比72%)(P<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比8%,P>0.05)。结论:采用他克莫司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的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及疗效均优于他克莫司单药治疗组,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阿魏酸哌嗪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洁茹 梁伟 +1 位作者 林淑英 沈倍倍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5期257-258,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AI 1、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腹围 /臀围比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较对照组...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AI 1、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腹围 /臀围比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较对照组低 ,PAI 1较对照组升高。在冠心病组中相关分析表明PAI 1与腰围 /臀围比 (WHR)、ISI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ISR)及PAI 1升高 ,PAI 1与ISR相关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 (PAI 1 )的关系。方法 测定冠心病组和对照组PAI 1、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体重指数、腹围 /臀围比等指标。结果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较对照组低 ,PAI 1较对照组升高。在冠心病组中相关分析表明PAI 1与腰围 /臀围比 (WHR)、ISI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 (ISR)及PAI 1升高 ,P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冠心病 纤溶酶原灭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监测在乳腺癌诊治中的意义
4
作者 焦洁茹 楼谷音 +1 位作者 吴方 王学锋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乳腺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疾病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F)mRNA水平;用ELISA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含量,包括TF、组织因子途径... 目的:观察乳腺癌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疾病诊治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F)mRNA水平;用ELISA法同步检测患者血浆止凝血分子标志物含量,包括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等。结果:术前乳腺癌组血浆TF、TAT、u-PA、u-PAR、PAP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有局部浸润、淋巴结肿大、远处脏器转移者的u-PA、u-PAR升高更为显著;TFmRNA在肿瘤细胞表达显著增高。术后TF、u-PA虽较术前有明显下降,但在Ⅲ、Ⅳ期患者仍高于正常。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表现为组织因子表达增高,凝血酶生成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大量释放。术后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而纤溶功能亢进可能是其易播散、浸润的主要原因之一。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使TFmRNA有望成为临床上乳腺癌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乳腺癌 凝血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调脂治疗方案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IL-6、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梁伟 杨晖 +4 位作者 吴春芳 余强 张大东 焦洁茹 陆国平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及阿托伐他汀(1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42例,均...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单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及阿托伐他汀(10 mg/d)和依折麦布(10 mg/d)联合治疗的调脂作用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42例,均不植入支架,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9例)和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23例)。在服药前、用药4周、用药12周时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IL-6和TNF-α水平。结果 2组均在用药后4周就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TC和LDL-C。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LDL-C为(1.94±0.49)mmol/L,较用药前下降37.82%,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的LDL-C为(1.92±0.54)mmol/L,下降38.26%,2组之间比较无差异。2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CK在用药后无明显异常。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时IL-6和TNF-α明显降低,而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治疗方案的降脂疗效无差异,且均没有引起患者肝、肾功能及CK异常。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可引起血清IL-6和TNF-α降低,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阿托伐他汀 依折麦布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6
作者 梁伟 胡家安 +2 位作者 何清 焦洁茹 曹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4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监测。以呼吸紊乱指数(AHI) 15作为界值,共有2 2例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将其分为冠心...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4 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监测。以呼吸紊乱指数(AHI) 15作为界值,共有2 2例诊断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OSAS组。进行睡眠监测时同时行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冠心病合并OSAS组与对照组比较,AHI为(39.6±12 .3) ,该组有着更低的血氧饱和度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而且该组患者夜间发生ST段压低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OSAS夜间出现心肌缺血的发生率高,与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有关,并且存在着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冠状动脉疾病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蔡伟 焦洁茹 +3 位作者 杨蓉 张利伟 王学锋 吴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发生率、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法测定157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中高血压76例、脑梗死56例、冠心病25例,将AR和阿司...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的发生率、可能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光学法测定157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其中高血压76例、脑梗死56例、冠心病25例,将AR和阿司匹林半抵抗患者作为非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AS)组(59例),其余患者作为AS组(98例),并同时检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分析该患者群中AR的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非AS组冠心病患者较AS组明显增多(P<0.05)。糖尿病、高脂血症与AR发生相关(OR=4.438,OR=2.943,P<0.01)。非AS组脑梗死和心肌梗死再发率明显高于AS组(15.05% vs 3.06%,P<0.05;18.64% vs 7.14%,P<0.01)。结论 AR对预后影响大,可使心脑血管事件再发风险显著升高,应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者联合应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血管障碍 阿司匹林 血小板聚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G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疗效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杨蓉 焦洁茹 +6 位作者 林青 李嫣然 王熠华 徐志红 王学锋 丁秋兰 吴方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阿司匹林抵抗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对57名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test,PAgT),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血、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ehydrothro... 目的研究不同检测方法对阿司匹林抵抗疗效的监测作用。方法对57名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iontest,PAgT),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血、尿11-脱氢血栓素B2(11-dehydrothromboxane B2,11-DH-TXB2)浓度及P-选择素(P-seletin)表达的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TEG血小板图在阿司匹林抵抗组(aspirin resistance,AR),阿司匹林半抵抗组(aspirin semi-responders,ASR),阿司匹林敏感组(aspirin sensitive,AS)间两两比较中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尿11-DH-TXB2含量,P-选择素表达率在AR组和ASR组明显升高(P均<0.05)。PAgT,TEG血小板图,血、尿11-脱氢血栓素B2及P-选择素这些方法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均>0.4,P均<0.01)。与PAgT,血尿11-DH-TXB2这几种临床常用检测方法相比,TEG血小板图对AR检出的灵敏度(81.48%)和特异性(85.71%)更高,与P-选择素的一致性更高(K=0.822,P<0.001)。结论 TEG血小板图检测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阿司匹林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指导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聚集率 血栓弹力图血小板图 11-脱氢-血栓素B2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癌患者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方 魏旭倩 +3 位作者 孙璟 楼谷音 王学锋 焦洁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35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是否存在转移密切相关,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发生转移的判断,但单个检测指标尚难于判断。本实验旨在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评估其同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背景与目的:肠癌患者的生存期与是否存在转移密切相关,外周血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对肿瘤发生转移的判断,但单个检测指标尚难于判断。本实验旨在研究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评估其同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方法联合检测92例肠癌、68例肠癌前病变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生存素(survivin)、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0(CK20)基因的转录,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CEA、CK20及survivin mRNA的转录;良性病变患者survivin转录的检测阳性率为7.35%,平均拷贝数为(2.5±0.9)。肠癌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阳性率分别为41.3%、47.8%、72.8%,其阳性率与疾病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survivin mRNA高转录者4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转录者。肠癌患者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联合检测对肿瘤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结论:Real-time RT-PCR联合检测肠癌外周血中多个肿瘤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测肿瘤复发、判断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肿瘤标志物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杨蓉 焦洁茹 +3 位作者 蔡伟 王学锋 丁秋兰 吴方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1(COX-1),环氧化酶2(COX-2)及血小板糖蛋白受体Ⅲa(glycoprotein Ⅲa,GPⅢa)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法,对181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COX-1(-842A>G、22C&...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1(COX-1),环氧化酶2(COX-2)及血小板糖蛋白受体Ⅲa(glycoprotein Ⅲa,GPⅢa)的基因多态性与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法,对181例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COX-1(-842A>G、22C>T、50C>T、128G>A、644C>A、714C>A),COX-2(765G>C)及GPⅢa(196C>T)基因的8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光学法血小板聚集测定血小板功能。结果:COX-1(128G>A、644C>A)位点多态性在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组与阿司匹林敏感组间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4351和0.8188);COX-2(765G>C)位点多态性在阿司匹林抵抗和半抵抗组与阿司匹林敏感组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1(-842A>G、22C>T、50C>T、714C>A),GPⅢa(196C>T)等位点未发现突变型等位基因。结论:调查人群中COX-1(-842A>G、22C>T、50C>T、714C>A),GPⅢa(196C>T)这两个位点多态性少见;COX-1的128G>A和644C>A位点的多态性与血小板对阿司匹林反应能力无关;COX-2(765G>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基因多态性 环氧化酶1 环氧化酶2 血小板糖蛋白受体Ⅲ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生存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璩斌 吴方 +3 位作者 焦洁茹 魏旭倩 楼谷音 孙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3-637,共5页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G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成为无创性结直肠癌诊断、转移检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58例结直肠癌患者,46例非癌性肠道病变患者和29... 目的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G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成为无创性结直肠癌诊断、转移检测指标的可能性。方法取58例结直肠癌患者,46例非癌性肠道病变患者和29名健康成人的外周血,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表达转录本。癌前病变患者生存素表达检测率为6.25%,平均拷贝数为1.77±0.75;肠癌组患者生存素表达检测率为79.3%,平均拷贝数为5.62±1.3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的表达在各性别、年龄、及不同分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以及Dukes分期C、D组与A、B组之间则发现Survivin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生存分析表明,Survivin mRNA的高表达者4年生存率(62.9%)显著低于低表达者(86.6%)(P<0.05)。回归分析发现,Dukes分期为影响肠癌预后有的独立因素。结论生存素基因在结肠癌患者中存在过表达,并可能与转移有关,采用实时定量RT-PGR检测外周血中生存素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无创性结肠癌诊断、转移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素 结直肠癌 转移 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试验在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霖 焦洁茹 +2 位作者 蔡伟 杨蓉 吴方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753-756,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阿司匹林抵抗试验对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判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长期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PFA... 目的比较不同阿司匹林抵抗试验对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阿司匹林疗效判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2例长期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心血管高危患者分别进行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栓弹力图(TEG)、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PFA-100)及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的检测,并将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组患者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表达率及PFA-100结果均显著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患者(P〈0.05)。与PA灯及PFA-100相比,TEG对阿司匹林抵抗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与临床事件的一致性最高。结论光学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判断阿司匹林的疗效,以花生四烯酸作为诱导剂时更敏感、特异;TEG血小板图较传统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有更好的敏感性,与临床事件的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血栓弹力图
原文传递
环氧化酶与阿司匹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蓉 焦洁茹 +2 位作者 王学锋 丁秋兰 吴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83-886,共4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基因型及其表达与阿司匹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81例,根据血栓弹力图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 group,AS)组106例,非阿司匹林敏感(notaspirin sensitive group,NAS)组7...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基因型及其表达与阿司匹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81例,根据血栓弹力图分为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e group,AS)组106例,非阿司匹林敏感(notaspirin sensitive group,NAS)组75例;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法检测COX-1(A-842G,C22T,C50T,G128A,C644A,C714A)和COX-2(G765C)基因型;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细胞中COX-1和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AS组与AS组COX-1(G128A,C644A)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S组比较,NAS组COX-2(G765C)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更高(P<0.01);而COX-1(A-842G,C22T,C50T,C714A)位点在检测人群中未发现突变型等位基因。NAS组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S组(P<0.05)。结论调查人群中COX-2(G765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OX-2表达可能是导致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1 阿司匹林 血栓弹力描记术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病人血浆白介素6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翊群 焦洁茹 +3 位作者 伍志臻 夏文权 余文红 王鸿利 《中国实验诊断学》 1997年第1期29-31,共3页
为研究与调节免疫炎性应答的白细胞介素6(IL6)在DIC中的血浆水平,以酶免疫法检测(EIA)血浆IL6发现:DIC病人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病人;DIC合并脏器损伤的病例血浆IL6水平高于无脏器损... 为研究与调节免疫炎性应答的白细胞介素6(IL6)在DIC中的血浆水平,以酶免疫法检测(EIA)血浆IL6发现:DIC病人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非DIC病人;DIC合并脏器损伤的病例血浆IL6水平高于无脏器损伤病例;治疗反应较好的DIC病人血浆IL6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反应差的存在明显差异。认为血浆IL6水平升高与DIC和高凝状态有关;可作为DIC合并脏器损伤和DIC治疗、预后评价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 预后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活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伟 赵列宾 +1 位作者 焦洁茹 沈倍倍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纤溶功能变化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老年科就诊的老年患者 (≥ 6 0岁 )中 ,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 6 7例 (冠心病组 )和非冠心病患者 77例 (对照... 目的 探讨纤溶功能变化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 ,及其与胰岛素抵抗 (IR)的关系。方法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在我院老年科就诊的老年患者 (≥ 6 0岁 )中 ,随机选择冠心病患者 6 7例 (冠心病组 )和非冠心病患者 77例 (对照组 ) ,检测其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及其抑制物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的抗原及活性、胰岛素和血糖等。结果 冠心病组PAI 1抗原、活性及血清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降低。冠心病组PAI 1的活性与腰臀比 (WHR)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 (r值分别 =0 .5 11和 0 .5 0 3,P <0 .0 5 ) ,而与ISI呈负相关 (r =- 0 .4 73,P <0 .0 5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纤溶活性异常 ,并存在IR ,纤溶活性失调与IR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浆纤溶活性 胰岛素抵抗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心功能不全及心肌肥厚的疗效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志红 焦洁茹 +1 位作者 沈卫峰 胡厚达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在治疗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NHY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EF≤ 5 0 %的病人 80例 ,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于服药...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 (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在治疗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NHY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EF≤ 5 0 %的病人 80例 ,随机单盲分为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于服药前和服药后 6个月测定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 结果二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改善 ,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减低 ,但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福辛普利组中 5例出现干咳症状(11 6 3% ) ,而氯沙坦组耐受性较好。 结论尽管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及逆转心肌肥厚 ,但氯沙坦的耐受性较福辛普利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福辛普利 心功能不全 心肌肥厚 治疗 疗效 超声心动图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抵抗的实验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伟 焦洁茹 +5 位作者 杨蓉 张利伟 王学锋 李嫣然 巩云霞 吴方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79-1182,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对阿司匹林疗效判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PFA-100)和光学法,应用不同的诱导剂(花生四烯酸、二磷腺苷酸、肾上腺素和胶原)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别... 目的比较不同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对阿司匹林疗效判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血小板功能分析仪-100(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PFA-100)和光学法,应用不同的诱导剂(花生四烯酸、二磷腺苷酸、肾上腺素和胶原)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分别对40例正常人、51例原发性高血压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及54例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患者进行血小板功能测定,并以P-选择素水平的检测结果为对照,分析2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服用阿司匹林组(服药组)中4种诱导剂测得的光学法血小板聚集率较正常组和临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均<0.05);服药组中PFA-100 CEPI测得的闭合时间(CT)值较正常组和临床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光学法血小板聚集检测的AR组及PFA-100测得的PFA-AR组中P-选择素的水平均显著增高。PFA-100对AR检出的敏感度较光学法血小板聚集高。PFA-100 CEPI检测盒与临床事件的一致性较光学法血小板聚集高。结论光学法血小板聚集检测阿司匹林疗效,以AA作为诱导剂更敏感、特异;使用不同诱导剂进行监测有助于对更全面了解阿司匹林疗效;PFA-100较传统光学法血小板聚集有更好的敏感性,与临床事件的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抵抗 PFA-100 光学法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荣岚 焦洁茹 +1 位作者 林青 张永怡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 目的:分析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肾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进行糖尿病肾病治疗的临床期患者100例,检查来诊时及随访后的IGF-1、CysC水平变化。根据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分为Ⅱ、Ⅲ和Ⅳ期3组,比较入组时和随访IGF-1、CysC水平变化;患者按照随访后糖尿病肾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未进展组,观察2组患者入组时及随访CysC、IGF-1水平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8.42±2.37)个月。入组时、随访Ⅱ、Ⅲ和Ⅳ期患者CysC、IGF-1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Ⅲ期患者CysC、IGF-1水平均高于Ⅱ期,Ⅳ期患者均高于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期、Ⅲ期患者随访与入组时比较CysC、IGF-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Ⅳ期患者均明显高于入组时(均P<0.05),入组时及随访进展组患者CysC、IGF-1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进展组(均P<0.05),进展组患者随访CysC、IGF-1水平明显高于入组时(均P<0.05),未进展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ysC、IGF-1水平是影响老年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CysC、IGF-1水平是影响老年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应该重视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CysC、IGF-1水平的变化,及时干预,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老年 2型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外周血微转移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盛虹 吴方 +3 位作者 魏旭倩 楼谷音 孙璟 焦洁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8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CEA、CK20mRNA表达检测在胃恶性肿瘤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52例经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28例胃良性肿瘤患者,29例健康体检对照者外周血及组织标本CEAmRNA、CK20mRN... 目的研究外周血CEA、CK20mRNA表达检测在胃恶性肿瘤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52例经病理确诊的胃恶性肿瘤患者,28例胃良性肿瘤患者,29例健康体检对照者外周血及组织标本CEAmRNA、CK20mRNA表达;电化学光免疫测定外周血CEA水平,结果血清CEA在胃良恶性肿瘤中的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是否有远处转移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可检测到不同水平的CEA及CK20mRNA表达,其中,CEAmRNA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及分期相关;而CK20mRNA的表达与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较单个指标的检出阳性率高。结论胃癌CEA、CK20表达可能与转移相关;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中CEA、CK20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一种较理想的无创性胃癌诊断、转移的检测方法;血清CEA水平不能反映胃恶性肿瘤的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转移 CEAMRNA CK20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及生存素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清 焦洁茹 +2 位作者 魏旭倩 赵雅洁 吴方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mRNA、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及生存素(survivin)mRNA与胃癌患者诊断、转移的相关性,评估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联合检测79例胃癌、56例癌前病变及50例正常对...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mRNA、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及生存素(survivin)mRNA与胃癌患者诊断、转移的相关性,评估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联合检测79例胃癌、56例癌前病变及5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survivin、CEA、CK20基因的转录,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未检测到CEA、CK20、survivin mRNA的转录,癌前病变患者survivin转录检测的阳性率为16.1%,平均拷贝数为1.6±0.8。胃癌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阳性率分别为48.1%、60.8%、87.3%,其阳性率和肿瘤的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相关。Survivin mRNA高转录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转录者。胃癌患者外周血CEA、CK20、survivin mRNA转录的联合检测对肿瘤预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结论:实时RT-PCR联合检测胃癌外周血中多个肿瘤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监测肿瘤复发、判断预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标志物 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转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