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检测单个血小板钙波动方法的探讨
1
作者 蔡应木 焦晓阳 +2 位作者 吴映娥 霍霞 苏永忠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贴壁的简易方法 ,同时 ,观察单个血小板激活前后细胞内钙波动及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多种粘附剂固定血小板 ,利用钙荧光探针 (Fluo- 3/ AM) (终浓度 10~ 2 0μm ol)进行染色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下加入... 目的 探讨血小板贴壁的简易方法 ,同时 ,观察单个血小板激活前后细胞内钙波动及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采用多种粘附剂固定血小板 ,利用钙荧光探针 (Fluo- 3/ AM) (终浓度 10~ 2 0μm ol)进行染色 ,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下加入二磷酸腺苷 ,观察和分析血小板内 Ca2 +浓度及形态变化。结果 多聚赖氨酸促进血小板贴壁固定的效果最佳 ;单个血小板激活后细胞内 Ca2 +浓度为激活前的 12 8%,形态由圆形或椭圆形转为不规则形 ,有空泡、突起形成。结论 多聚赖氨酸是血小板贴壁的理想粘附剂 ,本方法能简易、快捷地监测血小板激活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动态变化及形态改变 ,有助于血小板功能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术 检测 血小板 钙波动 多聚赖氨酸 细胞内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喷射点胶阀的喷射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2 位作者 谷峰春 刘国君 刘晓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利用压电叠堆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和输出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式喷射点胶阀。该喷射点胶阀主要由压电叠堆、杠杆式微位移放大机构、阀杆和喷嘴组成。对胶液实现喷射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软件对喷嘴重胶液流场... 利用压电叠堆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和输出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式喷射点胶阀。该喷射点胶阀主要由压电叠堆、杠杆式微位移放大机构、阀杆和喷嘴组成。对胶液实现喷射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软件对喷嘴重胶液流场进行仿真,得到了阀杆位移、胶液黏度和驱动气压对喷射点胶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性。当胶液的黏度为2 Pa.s时,获得的胶点最小直径为0.5 mm,胶点一致性误差在6%以内。为电子封装业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点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流场分析 微位移放大机构 喷射点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驻波悬浮能力特性 被引量:8
3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1 位作者 刘晓论 孙旭光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0-345,共6页
为了提高超声驻波悬浮能力和悬浮的稳定性,提出了辐射端和反射端均为凹球面形状的结构。通过ANSYS仿真分析超声驻波产生的过程,得到不同凹球面半径下驻波声场的声压分布和最大声压值,确定最优的凹球面半径值。用Matlab仿真的方法对驻波... 为了提高超声驻波悬浮能力和悬浮的稳定性,提出了辐射端和反射端均为凹球面形状的结构。通过ANSYS仿真分析超声驻波产生的过程,得到不同凹球面半径下驻波声场的声压分布和最大声压值,确定最优的凹球面半径值。用Matlab仿真的方法对驻波悬浮位置进行了预测。根据优化的结果,加工制作了超声驻波悬浮装置,并对物体进行了悬浮实验,悬浮位置与仿真分析得到的结果一致。该装置在辐射端与反射端间距为2个波长的情况下,同时在3个波节处悬浮了3个直径为3mm的钢球,驻波悬浮能力和悬浮的稳定性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驻波悬浮 ANSYS仿真 优化设计 悬浮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喷射点胶阀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1 位作者 丁宁宁 路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5-1449,共5页
为了实现压电喷射点胶,使压电喷射技术能广泛地应用到电子封装产业中,设计了一种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非接触喷射点胶阀.介绍了该点胶阀的工作原理,利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阀杆行程与胶液实现喷射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了影响点胶阀点... 为了实现压电喷射点胶,使压电喷射技术能广泛地应用到电子封装产业中,设计了一种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非接触喷射点胶阀.介绍了该点胶阀的工作原理,利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阀杆行程与胶液实现喷射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了影响点胶阀点胶质量的因素.实验选用直径为0.3 mm的钨钢喷嘴,实现了5 000 mPa·s中高粘度环氧树脂胶结剂的喷射点胶,获得胶点最小直径为0.5 mm,点胶频率可达120 Hz,胶点一致性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喷射点胶 微位移放大 压电叠堆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后视镜压电驱动除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焦晓阳 刘晓论 +1 位作者 杨志刚 刘建芳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94-198,229-230,共7页
为了解决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因雨滴造成的视线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晶片振子作为驱动源的汽车后视镜除雨装置,设计了除雨装置的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压电振子进行了模态分析。首先,实验分析了压电晶片振子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为了解决下雨天汽车后视镜因雨滴造成的视线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压电晶片振子作为驱动源的汽车后视镜除雨装置,设计了除雨装置的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压电振子进行了模态分析。首先,实验分析了压电晶片振子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得到了压电振子的谐振频率;然后,制作了汽车后视镜压电驱动除雨装置样机,并对影响后视镜除雨效果的镜面振幅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振幅在对称正弦波作用下随频率、电压幅值的变化情况;最后,对除雨效果与压电振子的安装角度关系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当施加电压为100V、工作频率为800Hz、压电振子的安装角度为60°时,除雨装置的有效除雨量达到了80%。该除雨装置具有除雨效果好、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和安装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汽车后视镜 除雨 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7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焦晓阳 何萍 +2 位作者 吴映娥 林静华 蔡应木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CAS 2005年第3期184-185,共2页
目的 探讨CD7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微量全血直接标记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表面抗原,分析 CD7 分子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CD7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均可表... 目的 探讨CD7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微量全血直接标记法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表面抗原,分析 CD7 分子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CD7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均可表达,两者阳性数无显著性差异(P<0.01);20例AML中有5例可见CD7 、CD34共表达,主要分布于M0、M1、M4和 M5;CD7阳性AML、CD7阳性ALL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均高于CD7阴性AML和CD7阴性ALL (P<0.01)。结论 CD7在AML 、ALL中均可表达,对CD7阳性AML应结合CD34、CD79a等指标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7 急性白血病 表达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板状电流变阀压力差理论与实验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3 位作者 刘国君 李晓韬 刘建朋 刘晓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3,共6页
利用电流变技术,基于电流变阀的工作机理,设计了单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和双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样机.分析了两种平板状电流变阀压力-流量方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理论分析了平板状电流变阀的强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两种平板状电流... 利用电流变技术,基于电流变阀的工作机理,设计了单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和双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样机.分析了两种平板状电流变阀压力-流量方程,并通过有限元方法理论分析了平板状电流变阀的强度.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制作了两种平板状电流变阀样机并建立了实验系统,对影响平板状电流变阀性能的关键参数进出口压力差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平板状电流变阀的进出口压力差随流量增加而增大,还随着输入电压的提高而线性增大.当电压为110kV、流量为211.2mL/min时,单通道平板状电流变阀进出口压力差达到0.1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状电流变阀 压力差 结构分析 压力差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8
作者 焦晓阳 郑宇琼 《陕西医学检验》 CAS 2001年第2期10-11,共2页
探讨 UF- 1 0 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随机选择 30 7份尿样标本 ,同时用 UF- 1 0 0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测 ,分析多个参数指标。大多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 ,在检测结果不... 探讨 UF- 1 0 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尿液有形成分的临床应用价值。随机选择 30 7份尿样标本 ,同时用 UF- 1 0 0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及显微镜检测 ,分析多个参数指标。大多数标本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 ,在检测结果不相符合的标本中 ,UF- 1 0 0对 RBC、WBC有较高的检出率 ,并能检测已溶解的 RBC(影红细胞 )。 UF- 1 0 0与尿干化学分析法联合应用 ,能提高 WBC的检出率 ,以及与显微镜镜检的一致性。在判断尿路感染疾病时 ,UF- 1 0 0检测细菌含量将比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亚硝酸盐更准确 ,并能定量研究 ,有利于疗效观察。而 UF- 1 0 0对管型、真菌的假阳性太多 ,必须以显微镜镜检为准。UF-1 0 0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与尿试纸法联合应用 ,将大大降低显微镜复查的工作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 尿沉渣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对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焦晓阳 吴映娥 +2 位作者 彭学宏 林静华 蔡应木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CAS 2005年第7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后机体内毒素(LPS)水平、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差异。方法选择2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10例1组,分别用亚胺培南(IPM)、头孢哌酮(CPZ)治疗,于用药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脂... 目的探讨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后机体内毒素(LPS)水平、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及差异。方法选择2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10例1组,分别用亚胺培南(IPM)、头孢哌酮(CPZ)治疗,于用药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及T细胞表面CD抗原的表达,分析其变化(P<0.05)。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浆LPS水平升高,其中CPZ组增高幅度较IPM组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D3、CD4表达在用药前后均未见明显差别(P>0.05),CD25、CD28表达在用药后均明显高于用药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进行比较,CPZ组CD4、CD25表达略高于IPM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时,血浆LPS水平表达存在差异;用药后T淋巴细胞活化抗原标志表达升高,提示在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释放过程中,T淋巴细胞发挥了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感染 内毒素类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诱导内毒素释放对术后感染患者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晓阳 林静华 +2 位作者 王雪华 吴映娥 蔡应木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后机体内毒素/LPS水平、细胞因子IL-6水平的变化及差异。方法选择2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10例/组,分别用亚胺培南(Imipenem,IPM)、头孢派酮(Ce-foperazone,CPZ)治疗,于用药前、后抽... 目的探讨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后机体内毒素/LPS水平、细胞因子IL-6水平的变化及差异。方法选择20例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10例/组,分别用亚胺培南(Imipenem,IPM)、头孢派酮(Ce-foperazone,CPZ)治疗,于用药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及IL-6水平,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浆LPS水平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其中CPZ组增高幅度较IPM组大,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水平在用药后均明显高于用药前,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进行比较,CPZ组IL-6水平高于IPM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同种类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患者时,血浆LPS、IL-6水平表达存在差异,CPZ组表达LPS和IL-6水平高于IPM组;本研究提示在抗生素诱导的内毒素释放与细胞因子的产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细菌 内毒素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9d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焦晓阳 林静华 王雪华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214-216,236,共4页
目的探讨CD49d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及CD49d表达检测,分析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CD49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D49d在各型白血病中均有表达,在慢性白血病中的表达高于... 目的探讨CD49d在各型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及CD49d表达检测,分析白血病患者的无病生存期与CD49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CD49d在各型白血病中均有表达,在慢性白血病中的表达高于急性白血病,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表达率高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表达率分别为100%和75%。(2)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各型中,AML-M4和AML-M5的表达略高于其他各型。(3)CD49d表达与提示预后不良的CD7、CD64等表达正相关。结论 CD49d的表达与白血病的分化程度有关,可能与白血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9D 白血病 免疫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患者5-羟色胺和一氧化氮测定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焦晓阳 邓小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1年第4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5-羟色胺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调节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焦晓阳 李康生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IVIg)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 ,其作用机制复杂。最新研究资料显示 ,它涉及调节Fc受体的表达和功能 ,干扰补体活化和细胞因子表达 ,提供抗同型抗体 ... 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IVIg)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以及血液性疾病 ,其作用机制复杂。最新研究资料显示 ,它涉及调节Fc受体的表达和功能 ,干扰补体活化和细胞因子表达 ,提供抗同型抗体 ,调节细胞生长 ,活化和分化以及作为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 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 IVIG 治疗 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F靶丸类微球在近场声悬浮系统中的悬浮实验研究
14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3 位作者 孙旭光 王文成 刘晓论 杨志刚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6-160,共5页
为实现均匀辐照,ICF靶的无接触支撑是关键。提出用近场声悬浮对ICF靶进行无接触支撑,对悬浮ICF靶丸类微球的压电换能器和悬浮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换能器发射端采用了凹球面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发射端的凹球面结构进行了优化。并构建了... 为实现均匀辐照,ICF靶的无接触支撑是关键。提出用近场声悬浮对ICF靶进行无接触支撑,对悬浮ICF靶丸类微球的压电换能器和悬浮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换能器发射端采用了凹球面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发射端的凹球面结构进行了优化。并构建了近场声悬浮测试系统,对不同直径的钢球在不同工作电压下进行了悬浮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发射端凹球面直径与钢球直径接近或相等时,悬浮效果是最好的,并且用气动的方式可以实现悬浮钢球的非接触驱动。当工作电压为600 V时,钢球的悬浮高度为50μm,扰动振幅为3μm,这说明ICF靶近场声悬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靶 近场声悬浮 凹球面发射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和病理分析
15
作者 焦晓阳 蔡应木 黄美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8期837-838,共2页
目的 :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H)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疑为MH患者的骨髓涂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涂片中查见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对诊断MH有很大帮助 ,可初步鉴别MH样淋巴瘤和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 目的 :探讨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H)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疑为MH患者的骨髓涂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涂片中查见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对诊断MH有很大帮助 ,可初步鉴别MH样淋巴瘤和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结论 :细胞形态检查是诊断MH的主要依据 ,最后确诊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基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MH 病理特点 临床表现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神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IL-6水平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
16
作者 焦晓阳 李康生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胶质细胞 ,探讨该细胞分泌IL 6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 方法 分别取新生小鼠左、右两侧大脑皮层胶质细胞培养于 2 4孔板内 ;俟细胞长满孔底后 ,用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 ,培养 2 4h后收集上清并测定I... 目的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神经胶质细胞 ,探讨该细胞分泌IL 6与脑不对称性的关系。 方法 分别取新生小鼠左、右两侧大脑皮层胶质细胞培养于 2 4孔板内 ;俟细胞长满孔底后 ,用细菌脂多糖 (LPS)刺激 ,培养 2 4h后收集上清并测定IL 6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检测出较低水平的IL 6 ,其趋势为右侧高于左侧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 ;LPS刺激组IL 6水平明显增高 (P <0 .0 5 ) ,且右侧IL 6水平明显高于左侧 (P <0 .0 5 )。结论  左、右两侧大脑皮层胶质细胞对LPS刺激的反应性存在差异 ,右侧显著高于左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神经胶质细胞 细胞培养 IL-6 脑不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对重症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25
17
作者 林丽敏 焦晓阳 +3 位作者 吴映娥 陈派镇 林广裕 马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68-670,共3页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重症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重症感染时使用IVIG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应用浓度为0.2%和2.0%IVIG前... 目的研究静脉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对重症感染患儿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作用,在重症感染时使用IVIG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测定28例重症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在应用浓度为0.2%和2.0%IVIG前后的变化。结果低浓度IVIG应用前后CD3、CD25、CD3CD25、CD4、CD28、CD4CD28、CD95、CD152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高浓度IVIG应用后仅CD152计数增高(P<0.05),其他CD亚群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低浓度IVIG对严重全身感染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不明显,高浓度IVIG通过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Tc)扩增的机制,下调严重全身感染患儿外周血T细胞活化,抑制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丙种球蛋白 免疫调节作用 重症感染 静脉应用 患儿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 直接免疫荧光法 细胞毒性T细胞 IVIG 抑制免疫功能 全身感染 单克隆抗体 流式细胞术 T细胞活化 CD25 CD28 CD95 低浓度 安全性 CD3 CD4 应用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18
作者 焦晓阳 郑宇琼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2年第3期134-135,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UF-100 流式尿沉渣分析仪 尿液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19
作者 焦晓阳 蔡应木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2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恶性淋巴瘤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叶向群 蔡应木 +1 位作者 焦晓阳 吴映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及其型别分布。方法用液体选择培养基进行临床标本的初筛,再用PCR法进行分群和分型。结果1 790例临床标本中解脲脲支原体阳性670例(37.43%),对392例阳性培养物进行分群,生物1群... 目的了解粤东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支原体的感染及其型别分布。方法用液体选择培养基进行临床标本的初筛,再用PCR法进行分群和分型。结果1 790例临床标本中解脲脲支原体阳性670例(37.43%),对392例阳性培养物进行分群,生物1群阳性率为71.94%;生物2群阳性率为29.85%;对264例单纯生物1群阳性标本进行PCR分型结果血清型1有20例(7.58%),血清型3或14有139例(52.65%),血清型6有51例(19.32%)并有大量混合感染;对99例单纯生物2群感染标本的PCR分型结果,基因型3(血清型7、11)最低,基因型1和2感染率较高。结论粤东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人群中,解脲脲支原体以生物1群中的血清型3和血清型6单纯感染为主,但不同血清型或基因型在该地区的分布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支原体 生物群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