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焦战战 张东向 +3 位作者 赵静 贾宾 孟庆伟 张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08-111,共4页
以黄芩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了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27d)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低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性。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的前15d,愈伤组织... 以黄芩愈伤组织为试材,研究了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27d)内,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低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性。在黄芩愈伤组织生长周期的前15d,愈伤组织处于生长期,过氧化物酶活性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15~21d,愈伤组织处于稳定期,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高水平表达,并到达最大值,期间黄芩苷迅速合成,也达到最大值;21~27d,愈伤组织进入衰老期,而此时的过氧化酶活性降低,黄芩苷合成几乎停止。采用L9(34)正交表优化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H的配比,筛选过氧化物酶活性表达最优的培养条件为:6-BA 2mg/L,碳源:20g蔗糖+10g葡萄糖,氮源(NH4+)30mmol/L,pH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愈伤组织 黄芩苷 过氧化酶活性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平菇漆酶基因异源表达及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郑苗苗 邵淑丽 +2 位作者 张东向 张令昂 焦战战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4-90,共7页
以白腐菌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 RNA为模板,通过RT-PCR(反转录)得到红平菇漆酶Pd-lac1基因的完整CDS序列。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B-Pd-Lac1(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电转化法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通过PCR结果证明,Pd-lac1的... 以白腐菌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 RNA为模板,通过RT-PCR(反转录)得到红平菇漆酶Pd-lac1基因的完整CDS序列。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B-Pd-Lac1(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电转化法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通过PCR结果证明,Pd-lac1的CDS序列部分阳性转化子已经整合到甲醇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液体摇瓶培养后筛选出蛋白表达较高的酵母工程菌株,漆酶活力达54 U/L。进而研究了重组漆酶对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漆酶对蒽醌类SN4R脱色可达52.8%;杂环类中性红、偶氮类甲基橙和三苯基甲烷类孔雀绿的脱色率低于SN4R,脱色率分别为14.8%、14.5%、0.24%,显示出重组漆酶对SN4R脱色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从而对含蒽醌类染料的废水处理具有更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 漆酶基因 毕赤酵母 异源表达 染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东向 赵静 +3 位作者 刘丽杰 焦战战 张令昂 毕宇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55-158,共4页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试材,研究了悬浮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采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不同激素配比对黄芩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呈较典型的"S形"曲线,黄芩苷变化与生物量积累基本一...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试材,研究了悬浮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变化,采用均匀设计法分析了不同激素配比对黄芩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细胞悬浮系生长呈较典型的"S形"曲线,黄芩苷变化与生物量积累基本一致;在黄芩悬浮培养周期中,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强弱与黄芩苷的积累有一定相关性,培养第12天时活性最强。经均匀设计实验法得到最适宜黄芩悬浮培养生物量积累的激素配比为MS培养基附加6-BA 0.75mg/L,NAA0.5mg/L,KT 1.5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悬浮细胞培养 黄芩苷 PAL 均匀设计
原文传递
红平菇产漆酶条件优化及对孔雀绿染料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郑苗苗 焦战战 +2 位作者 张令昂 邵淑丽 翟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58-61,共4页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添加方式,对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 HP1进行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培养液对不同底物的氧化作用,进而得到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漆酶的产生及活性测定的主要依据。结果表明:在含Cu2+的培养液中漆酶最...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添加方式,对红平菇Pleurotus djamor HP1进行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培养液对不同底物的氧化作用,进而得到光密度值的变化情况,作为漆酶的产生及活性测定的主要依据。结果表明:在含Cu2+的培养液中漆酶最大酶活为235.4 U/L。含Cu2+的培养液添加底物木屑后漆酶最大酶活为458.8 U/L。提取经优化筛选后的培养基培养出的漆酶粗酶液,对4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染料进行了脱色试验。结果表明:三苯基甲烷类的孔雀绿在6 h时脱色率为87.5%,蒽醌类的SN4R在24 h时脱色率为49.4%,偶氮类的甲基橙在24 h时脱色率为45%,杂环类的中性红在24 h时脱色率为23.6%。因此,显示出红平菇漆酶对孔雀绿染料脱色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进而对废水处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 漆酶 正交试验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平菇HP1锰过氧化物酶基因克隆及染料脱色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苗苗 张令昂 +1 位作者 焦战战 邵淑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57-1763,共7页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添加方式,对红平菇HP1(Pleurotus djamor)进行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培养液对不同底物的氧化作用,作为锰过氧化物酶的产生及活性测定的主要依据。在含Mn2+的培养液添加底物木屑后锰过氧化物酶最大酶活为... 采用LNAS(低氮天冬酰胺-琥珀酸)培养基添加方式,对红平菇HP1(Pleurotus djamor)进行培养,检测不同时间培养液对不同底物的氧化作用,作为锰过氧化物酶的产生及活性测定的主要依据。在含Mn2+的培养液添加底物木屑后锰过氧化物酶最大酶活为358.7 U·L-1,提取经优化筛选后的锰过氧化物酶粗酶液,对4种具有不同化学结构的染料进行了脱色试验。结果表明,对异戊二烯类番红在6 h时脱色率为82.6%。因此,显示出红平菇HP1锰过氧化物酶对番红染料脱色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进而对废水处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红平菇HP1菌株中获得编码锰过氧化物酶基因的c DNA及DNA基因的全长序列,基因组大小为1404 bp。比较该锰过氧化物酶基因的c DNA和基因组DNA的全长序列,发现该基因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c DNA序列的全长为1199 bp,其中包含一个完整的ORF,长度为1095 bp,编码365个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HP1 锰过氧化物酶 产酶条件 染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黄芩苷含量与POD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东向 焦战战 +3 位作者 张令昂 李升林 孟庆伟 刘丽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751-1754,共4页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POD活性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适应...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及其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POD活性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适应期,POD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6~15 d,悬浮细胞处于增长期,POD高水平表达,并到达最大值,期间黄芩苷迅速合成;15~21 d,悬浮细胞进入饱和期,此时POD活性降低,黄芩苷合成几乎停止。采用L9(34)正交表优化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H的配比,筛选POD活性表达最优的培养条件为:6-BA 3 mg/L、碳源15 g/L蔗糖+15 g/L葡萄糖、氮源(NH4+)30 mmol/L、pH 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悬浮细胞 黄芩苷 过氧化物酶活性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平菇HP1漆酶基因及启动子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苗苗 邵淑丽 +1 位作者 张令昻 焦战战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6,共6页
以优化后的漆酶培养基为基础,将RT-PCR、RACE技术相结合,从红平菇菌株中获得漆酶基因cDNA全长及Genomic DNA全长序列,Genomic DNA大小为2 344 bp。通过对漆酶基因cDNA全长和Genomic DNA全长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包含13个外显子和1... 以优化后的漆酶培养基为基础,将RT-PCR、RACE技术相结合,从红平菇菌株中获得漆酶基因cDNA全长及Genomic DNA全长序列,Genomic DNA大小为2 344 bp。通过对漆酶基因cDNA全长和Genomic DNA全长序列的比较,结果显示该基因包含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基因cDNA全长为1 746 bp,其中包含1个完整的ORF,长度为1 590 bp,编码529个氨基酸。序列在氨基酸水平上与桃红侧耳Pleurotus salmoneostramineus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性达97%,与齿耳菌Steccherinum murashkinskyi漆酶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72%。通过SEFA-PCR的方法,扩增得到漆酶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长1 126 bp的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区域上除分布有TATA-box、CAAT-box、AP2等基本的转录起始元件外,还存在多个潜在的顺式作用元件序列位点,包括4个MRE元件、2个CreA热击元件、2个STRE元件、1个NIT2元件、1个HSEs元件、1个XRE异生物质反应元件、4个氮因子结合位点等。不同外源诱导物可以调节红平菇HP1漆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平菇 漆酶基因 启动子克隆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黄芩苷与蛋白质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东向 焦战战 +3 位作者 张令昂 邱全权 赵静 刘丽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1期5338-5341,共4页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潜伏期,蛋...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其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含量变化规律及与黄芩苷次生合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21 d)内,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与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前6 d,悬浮细胞处于潜伏期,蛋白质含量低水平表达,黄芩苷合成缓慢; 6~18 d,悬浮细胞处于生长期,蛋白质的含量高水平表达,合成速率较快,这期间黄芩苷也迅速合成; 18~21 d,悬浮细胞进入稳定期,此时蛋白质含量处于稳定期,黄芩苷合成也几乎停止. 同时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培养基中6-BA、碳源、氮源、pH的配比对蛋白质含量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磷源(NH4+)对蛋白质的表达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悬浮细胞 黄芩苷 蛋白质含量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因子对黄芩悬浮细胞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东向 张令昂 +3 位作者 焦战战 刘丽杰 赵静 毕宇 《高师理科学刊》 2015年第8期43-46,共4页
从稳定黄芩悬浮细胞系中筛选生长状况良好的黄芩悬浮细胞,研究了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黄芩悬浮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初期,pH值为6.6时PAL活性略高,但纵观整个黄芩细胞生长周期,pH为5.8... 从稳定黄芩悬浮细胞系中筛选生长状况良好的黄芩悬浮细胞,研究了pH值、接种量和摇床转速对黄芩悬浮细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细胞生长初期,pH值为6.6时PAL活性略高,但纵观整个黄芩细胞生长周期,pH为5.8时的PAL活性明显更好;而当接种量为30 g·L-1,摇床转速为110 r·min-1时,黄芩悬浮细胞中的PAL活性亦是最佳.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案筛选出适于黄芩悬浮细胞PAL活性提高的培养条件:NH4+∶NO3为10∶40 mmol·L-1,蔗糖4%,6-BA 1.0 mg·L-1,2,4-D 0.2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悬浮细胞 苯丙氨酸解氨酶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黄芩的悬浮培养及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静 张东向 +2 位作者 焦战战 张令昂 毕宇 《高师理科学刊》 2014年第5期71-74,共4页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黄芩悬浮培养过程中悬浮培养液pH值、电导率值、蔗糖质量分数,并对不同培养时间测定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确定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与培养液及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培养周期中,过氧化物... 以黄芩悬浮细胞为实验材料,研究黄芩悬浮培养过程中悬浮培养液pH值、电导率值、蔗糖质量分数,并对不同培养时间测定过氧化物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确定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与培养液及同工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黄芩悬浮培养周期中,过氧化物酶酶谱变化与次生代谢产物黄芩苷的积累呈正相关,黄芩悬浮培养14 d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黄芩悬浮培养第15天时,黄芩苷质量浓度最高.悬浮培养液pH值、电导率值、蔗糖质量分数随黄芩苷累积均有相应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培养 黄芩苷 过氧化物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漆酶基因异源高效表达及对茜素红染料的脱色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苗苗 伊洪伟 +5 位作者 邵淑丽 李波 吴鹏 张令昂 焦战战 董银燕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38,共8页
以白腐菌灰树花RNA为模板,通过RT-PCR得到漆酶Gf-lac1基因的完整CDS序列。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ZB-Gf-Lac1,通过电转化法导入其中。部分阳性转化子PCR结果表明,Gf-lac1的CDS序列已经整合到甲醇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液体摇瓶培养后... 以白腐菌灰树花RNA为模板,通过RT-PCR得到漆酶Gf-lac1基因的完整CDS序列。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CZB-Gf-Lac1,通过电转化法导入其中。部分阳性转化子PCR结果表明,Gf-lac1的CDS序列已经整合到甲醇毕赤酵母染色体上,经液体摇瓶培养后筛选出蛋白表达较高的酵母工程菌株。漆酶活力达53 U/L。研究了重组漆酶对染料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漆酶对蒽醌类茜素红脱色可达53.6%;杂环类中性红、偶氮类甲基橙和三苯基甲烷类孔雀绿的脱色率低于茜素红,脱色率分别为15.5%,15.1%,0.23%,显示重组漆酶对茜素红脱色效率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对含蒽醌类染料的废水处理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漆酶基因 毕赤酵母 异源表达 染料脱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