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樱桃李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单糖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测定
1
作者 罗世博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4 位作者 王俊龙 辛吴玮 曹磊 冯琳 刘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0期100-107,共8页
为确定樱桃李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比较热水提取法、酶解法和超声辅助法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不同提取方式所得樱桃李纯化多糖(Prunus cerasifera pure polysaccharides,PCPPs)的微观... 为确定樱桃李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比较热水提取法、酶解法和超声辅助法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不同提取方式所得樱桃李纯化多糖(Prunus cerasifera pure polysaccharides,PCPPs)的微观结构。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质量比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法提取樱桃李粗多糖(Prunus cerasifera crude polysaccharides,PCCPs)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0%、果胶酶添加量2.5%、料液比1∶35(g/mL)、酶解时间2.0 h、酶解温度55℃。以种植的紫果、红果和野生的紫果、红果为原料,将最佳提取工艺下得到的PCCPs经纯化、水解、衍生化后,采用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单糖组成。结果表明,4种樱桃李多糖均由甘露糖、葡萄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4种多糖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种植紫果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的IC_(50)值分别为0.04 mg/mL和0.21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李 多糖 工艺优化 单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贝母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阿衣吐逊·阿布都外力 帕尔哈提·柔孜 +4 位作者 高彦华 排合尔丁·木台力甫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宁慧霞 阿布力米提·伊力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6-281,共6页
目的:优化伊贝母多糖(FPSP)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以FPSP产率为响应值,对FPSP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气相色谱-... 目的:优化伊贝母多糖(FPSP)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结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以FPSP产率为响应值,对FPSP提取工艺中的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刚果红染色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法及热化学分析等表征手段对FPSP进行结构初探。结果:FPSP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8(g/mL)、提取温度94℃、提取时间2.5 h,产率为16.25%(n=3),与理论产率(16.58%)的误差为0.33%。FPSP是由物质的量之比为1∶58.02∶0.73的木糖、葡萄糖、半乳糖及微量甘露糖组成,在280 nm波长附近有弱吸收峰,属于α-构型的吡喃多糖,存在三螺旋结构,其表面呈显不规则颗粒堆积而成的网状结构,同时存在晶体与非晶体结构,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优化后的FPSP提取工艺合理、产率较高,可为伊贝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贝母多糖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结构表征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化制备圆苞车前子低黏多糖及其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磊 刘伟 +5 位作者 王俊龙 纳森巴特 巴哈尔古丽·别克吐尔逊 松布尔 冯亚萍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圆苞车前子(Plantago ovata Forsk)具有润肠通便,辅助消化等功效,但因高黏特性无法对其多糖成分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圆苞车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低黏性圆苞车前子硫酸化多糖(POFP-S),POFP-S经DEAE-650M和Superd... 圆苞车前子(Plantago ovata Forsk)具有润肠通便,辅助消化等功效,但因高黏特性无法对其多糖成分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圆苞车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低黏性圆苞车前子硫酸化多糖(POFP-S),POFP-S经DEAE-650M和Superdex 200凝胶分离纯化获得一种中性和一种酸性均一多糖(POFP-S1、POFP-S2),其中POFP-S1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分子量为3556 kDa,硫酸基取代度为0.364;POFP-S2由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分子量为833.7 kDa,硫酸基取代度为1.080;红外光谱(FT-IR)中典型的硫酸基吸收峰证实了硫酸化修饰的成功。X射线衍射(XRD)及刚果红实验结果显示,POFP-S2是具三螺旋结构的,晶体与非晶体结构共存的特殊多糖,也表明硫酸化修饰未影响圆苞车前子多糖的立体结构。采用DPPH、ABTS及OH等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硫酸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发现POFP-S1和POFP-S2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圆苞车前子多糖的结构与活性提供文献依据,以及开发具有潜力的药食同源产品提供依据,并为高黏性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苞车前子多糖 硫酸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探究芹菜素抗胃癌作用
4
作者 毛丽旦·马合 王俊龙 +1 位作者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李紫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结合CCK8法、细胞划痕、细胞侵袭、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探讨芹菜素治疗胃癌作用。方法:本文通过ChEMBL、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及jvenn获得芹菜素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结合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结合CCK8法、细胞划痕、细胞侵袭、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探讨芹菜素治疗胃癌作用。方法:本文通过ChEMBL、UniProt、GeneCards等数据库及jvenn获得芹菜素治疗胃癌的潜在靶点,结合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进行作用机制探讨,进一步采用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细胞增殖与毒性实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验证芹菜素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芹菜素治疗胃癌潜在作用靶点为52个;GO分析表明,芹菜素抗胃癌机制可能与调节信号传导、化学突触传递、蛋白水解等有关;KEGG分析发现其通过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氮代谢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的结合能为ACHE|-9.1|>MAOA|-8.8|>CA2|-7.4|>DPP4|-7.3|>CA1|-7.2|=GRM5|-7.2|>ADA|-6.8|>CASP3|-5.8|,表明配体和受体具有良好的结合性。体外实验表明,芹菜素对胃癌细胞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是通过降低MAOA、DPP4、AChE的表达,升高CA2的表达对胃癌起到抑制作用。结论:芹菜素具有抗胃癌的作用,其发挥作用涉及到的主要靶点有AChE、CA1、CA2、CASP3、ADA、MAOA、DPP4、GRM5,展现了芹菜素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优点,为后续研究芹菜素抗胃癌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芹菜素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菌Azotobacter salinestris代谢物脂肪酸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5
作者 付振艳 排孜丽亚·帕尔哈 +4 位作者 宁慧霞 牛立涛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排合尔丁·穆太力甫 阿布力米提·伊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究固氮菌Azotobacter salinestris(As101)代谢物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根据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 [目的]探究固氮菌Azotobacter salinestris(As101)代谢物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根据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固氮菌As101代谢物脂溶性成分中棕榈酸甲酯(11.3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41%)、顺9,10-甲基十九烷酸甲酯(18.71%)、硬脂酸甲酯(3.08%)、12-甲基十四烷酸甲酯(8.02%)为主要成分,其次为油酸甲酯(5.01%)、(Z)-十六烯酸甲酯(3.44%)、14-甲基十六烷酸甲酯(1.67%)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43.78%;固氮菌As101代谢物脂肪酸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3.05%、27.83%、43.77%。[结论]As101代谢物脂肪酸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氮菌 代谢物 脂肪酸 GC/MS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属植物多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阿衣吐逊·阿布都外力 高彦华 +2 位作者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排合尔丁·穆太力甫 阿布力米提·伊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1-188,共8页
白刺富含多糖、生物碱、黄酮、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多糖类成分作为白刺属植物的特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保肝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一系列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近年来,白刺属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 白刺富含多糖、生物碱、黄酮、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等化学成分。多糖类成分作为白刺属植物的特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保肝及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一系列保健功能和药理活性。近年来,白刺属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分析及其功能活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该文基于最近国内外白刺属植物多糖的研究,主要从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等层面进行综述,为白刺属植物新药用活性成分的发现及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刺 多糖 提取分离 结构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莳萝子中挥发油和油脂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荣玲 陈惠琴 +2 位作者 殷超 胡尔西丹·伊麻木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 提取莳萝子的挥发油和油脂,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筛选出活性成分,为莳萝子挥发油、油脂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经石油醚索氏提取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联用仪分析... 目的 提取莳萝子的挥发油和油脂,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筛选出活性成分,为莳萝子挥发油、油脂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经石油醚索氏提取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其组分,并通过检测清除自由基能力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莳萝子挥发油提取率为(5.850±0.141)%,共鉴定出19种化合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61.418%)及萜类化合物(29.471%);莳萝子油脂提取率为(13.168±0.117)%,共鉴定出16种化合物,主要包括亚油酸甲酯(5.58%)、顺式亚油酸(5.58%)、十八碳六烯酸甲酯(56.73%)等。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是挥发油的IC50值(半抑制浓度)为42.963 mg/L,油脂的IC50值为28.430 mg/L;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果是莳挥发油的IC50值为21.129 mg/L,油脂的IC50值为9.722 mg/L。结论 莳萝子挥发油、油脂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莳萝子 黄酮类 萜类 亚油酸类 自由基 挥发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氧化活性 维吾尔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课程多糖类化合物教学设计
8
作者 热合巴提·努尔夏提 巴哈尔古丽·别克吐尔逊 刘伟 《科学咨询》 2023年第14期72-74,共3页
多糖是自然界资源最为丰富的生物大分子,随着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发现多糖不仅是结构和能量物质,还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多糖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工程材料、食品、膳食补充剂、化妆品等领域。多糖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也是... 多糖是自然界资源最为丰富的生物大分子,随着对多糖的深入研究,发现多糖不仅是结构和能量物质,还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多糖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工程材料、食品、膳食补充剂、化妆品等领域。多糖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通过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引入情景、插图、故事)等手段,设计了新颖的多糖教学过程,继而激发学生对多糖类化合物的兴趣,让学生轻松掌握多糖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多糖科研认知。文章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多糖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