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57
1
作者 濮培民 王国祥 +6 位作者 李正魁 胡春华 陈宝君 成小英 李波 张圣照 范云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生态系统日益退化 ,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 ,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如何在强污染负荷下修复水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了自 1990年以来在淡水湖... 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生态系统日益退化 ,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 ,已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如何在强污染负荷下修复水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总结了自 1990年以来在淡水湖泊中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Physico EcologicalEngineering ,PEEN)实验研究实践 .主要结论为 :(1)地表水环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修复为稳定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2 )主要方法是与污染源治理相结合实践物理生态工程(PEEN)和生物环保产业 (Bio EnvironmentalEnterprise ,BEE) ;(3)实现目标的主要途径是星火燎原 ,从局部到大范围乃至全流域 ;(4 )实现目标的主要关键是抓住四个环节 (4M ) :高等水生植物(Macrophyte) ,宏观仿生学 (Macro bioimitation) ,微生物 (Microorganism) ,及管理 (Management) ;(5 )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 ,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美好未来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水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 物理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泥疏浚能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吗? 被引量:217
2
作者 濮培民 王国祥 +2 位作者 胡春华 胡维平 范成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69-279,共11页
世界上许多湖泊面临着严峻的富营养化问题 .富营养化湖泊底泥中的营养盐比水体中要丰富得多 ,因此 ,人们常把疏浚底泥作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一种重要措施 .它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但尚未见在中等以上湖泊中通过疏浚底泥控制湖泊富营养... 世界上许多湖泊面临着严峻的富营养化问题 .富营养化湖泊底泥中的营养盐比水体中要丰富得多 ,因此 ,人们常把疏浚底泥作为治理富营养化湖泊的一种重要措施 .它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但尚未见在中等以上湖泊中通过疏浚底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明显实例 .分析表明 ,疏浚底泥作为水利工程和航道工程措施有重要效用 ,其改善水质效果与疏浚方法有关 .适当的疏浚可在短期内改善水质 ,但从月和季以上长时段看 ,疏浚底泥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充要条件 .而减少外污染源、改善生态结构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途径 .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疏浚底泥 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化湖泊饮用水源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55
3
作者 濮培民 胡维平 +6 位作者 逄勇 魏阳春 刘雪芬 张静仪 颜京松 李文朝 SvenEricJφrgensen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我国许多历史上水质优良的湖泊水源区已遭污染或严重污染,净化饮用水源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在太湖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PEE)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介绍在太湖的重富营养湖湾──五里湖无锡中桥自来水厂水源区的静态和... 我国许多历史上水质优良的湖泊水源区已遭污染或严重污染,净化饮用水源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自1991年以来在太湖进行的物理-生态工程(PEE)的部分研究成果.着重介绍在太湖的重富营养湖湾──五里湖无锡中桥自来水厂水源区的静态和抽水动态实验.阐明了PEE净化水质的原理,示范工程结构,若干水生植物生长规律,螺对水的净化作用及工程效果等.PEE能有效地除藻和净化水质.工程对水的浊度、铵氮、亚硝酸氮和色度的降解效果较好,1994年8月-1995年6月间工程输出水比工程外原水分别平均削减82%,60%,69%和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饮用水 净化 物理-生态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被引量:37
4
作者 濮培民 李正魁 王国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757-2763,共7页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g/L,总氮阈值为0.350mg/L(滇池)和1.050m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 建立了湖泊污染物质动力学方程,根据我国湖泊和美国Okeechobee湖资料,确定了控制藻类暴发的总磷阈值为0.035mg/L,总氮阈值为0.350mg/L(滇池)和1.050mg/L(太湖);用实测资料,计算得到需要削减的外污染源滇池为总磷、总氮各78%,太湖为总磷69%、总氮56%.提出通过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可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理论依据和如下技术路线:提高湖泊净化率,使其超过输入的污染率,在湖内实现浓度低于控制藻类水华暴发所需要的磷、氮阈值;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到太湖、巢湖、滇池等一类大、中型湖泊,加强管理,就可以在占湖泊7%(滇池)和4%(太湖)的湖面上,依托科学布设控制其生长的凤眼莲,将其规模化地加工为有益产品,从而有效地去除湖泊中的营养盐,将水体综合净化率比现有净化率在滇池提高4.6倍,在太湖提高2.1倍,实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目标,并同步地在约3~4倍相应面积上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生态工程 固定化氮循环细菌 水体净化能力 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 太湖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态修复调控浮游植物种群局部控制富营养化——以贵州红枫湖水质生态修复工程为例 被引量:18
5
作者 濮培民 李裕红 +3 位作者 张晋芳 马永兵 李正魁 成小英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利用物理生态工程在水深10 m左右,水位变幅7 m左右的贵阳红枫湖/水库(正常水位时57.2 km2)右二湾富营养水体进行局部(围隔水体面积1.33 hm2)生态修复.对工程前后和内外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丰度、生物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植物... 利用物理生态工程在水深10 m左右,水位变幅7 m左右的贵阳红枫湖/水库(正常水位时57.2 km2)右二湾富营养水体进行局部(围隔水体面积1.33 hm2)生态修复.对工程前后和内外水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丰度、生物量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植物浮岛覆盖率超过1/5~1/3时(可视为阈值),物理生态工程可以调控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和丰度,浮游植物优势种群由生态修复前的微囊藻属、角甲藻属及同期外环境的蓝藻门蓝纤维藻属转变为硅藻门的直链藻属.工程内与工程外比较,种属数减少了29.4%,特别是减少了蓝藻中可能释放藻毒素的微囊藻、鱼腥藻等属,蓝藻丰度和生物量分别减少了55.5%和57.9%;而硅藻的种属数则增多120.0%,且其丰度和生物量分别增加了56.4%和60.3%.从藻类总体统计资料看,工程内与工程外比较,藻类丰度减少53.6%,生物量减少39.1%,透明度提高了数十厘米以上,稳定在120~220 cm.当工程区外浮游植物优势种群是蓝藻,暴发蓝藻水华,且可释放藻毒素的种属有多次检出时,工程区内仍然以硅藻为优势种,未曾检测出可释放藻毒素的种属,从而在红枫湖局部水体实现了水质改善和富营养化控制.在目前高污染负荷下恢复浅水湖泊沉水植被时,本项目发展的可全年镶嵌式种植包括香根草、杞柳等高杆植物在内的多种水面植物的浮岛可作为防浪削浪、遏制蓝藻、改善水质、提高透明度的先锋性措施,以保障局部水面植被覆盖面积超过上述阈值,成为保护沉水植物生长、遏制暴发蓝藻水华的可操作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富营养化控制 浮游植物种群调控 物理生态工程 红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湖泊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濮培民 屠清瑛 王苏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从六个方面概述了中国湖泊资源利用与湖泊学研究进展:1.湖泊考察与综合调查;2.物理湖泊学研究;3.湖泊沉积与古湖泊学研究;4.水生生物与生态学研究;5.湖泊水化学与环境保护研究;6.湖泊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关键词 湖泊水 中国湖泊 环境保护研究 湖泊污染 湖泊资源 资源开发利用 水生生物 抚仙湖 浅水湖泊 周万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湖泊流域水环境的对策与关键技术——从物质循环及平衡观点看 被引量:10
7
作者 濮培民 李正魁 +1 位作者 成小英 濮江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088-5097,共10页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水量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用水越多、污水也越多,使安全水资源匮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高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瓶颈。大力减少污染源排放无疑是极重要的,但目前湖泊流域内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难于做到无... 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水量水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用水越多、污水也越多,使安全水资源匮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高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瓶颈。大力减少污染源排放无疑是极重要的,但目前湖泊流域内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难于做到无污染排放,致使水系退化为纳污渠/库。因此目前同样极为重要的是要改善水质、修复水生态系统:从物质循环及平衡观点看,必须发展物理(电、磁、声、光、动力、微气泡等)、化学(慎用)、微生物、植物(水生、陆生+浮岛)、水生动物等综合高新技术,将水中污染物质加以资源化利用,实现以改善水质、优化水环境为主要目标的"环保资源化产业";它在政策支持下启动,不仅有重大社会生态效益,而且可逐步获取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多年来为解决局部水质净化发展起来的物理生态工程(physic-ecological engineering,PEEN)丰富了水循环的含义,将水分循环从水量循环扩大为包括水质循环,使污染水恢复清洁,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主要依靠太阳能因地制宜从局部到大范围,将大量营养盐(包括可能存在其中的毒物)转化为水生植物并取出予以分别利用,是有较高性价比、可操作的对策。采用物理生物削浪、水面植物-沉水植物斑马线式镶嵌、植物群落镶嵌、固定化氮循环细菌等技术,逐步扩大修复健康水生态系统的范围、降低营养盐水平、遏制藻类水华,同时低能耗地将含水量极高的水生植物进行收集、加工、储存、干燥和分别利用,发展可称为"生物环保产业(bio-environmental enterprise,BEE)"的"环保资源化产业"。通过此途径,可以加速水质循环过程,在入湖污染负荷未能到达控制富营养化阈值前实现控制湖泊富营养化和遏制藻类水华的目标。文中介绍了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和关键技术。可以规模化、较廉价地提供饲料肥料和生产活性炭原料。将水草加工成便于运输的"水草袋","水草干"可供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沿海荒滩地种植速生林木、高杆先锋草本植物阵之用。利用水草袋或水草干添加当地污水,使先锋性(例如香根草等速生、适应性强的)植物在当年生长成能固沙、挡风、拦截降雪的阵。逐步修复荒漠化区良性生态。这样,可以用较小代价并较快地联合解决我国面临的控制富营养化与控制荒漠化的生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循环及平衡 物理生态工程 生物环保产业 富营养化控制 物理生态削浪 荒漠化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太湖马山水厂水源区水质的物理-生态工程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以太湖无锡市马山水厂水源区的实验工程为例,论述了改善湖泊饮用水源水质的物理-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效益。工程原则上能适用于不同的水深、水质、底泥和风浪条件。在两年实验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不断改进完善,经受住了多次大风浪考验。工程... 以太湖无锡市马山水厂水源区的实验工程为例,论述了改善湖泊饮用水源水质的物理-生态工程的原理和效益。工程原则上能适用于不同的水深、水质、底泥和风浪条件。在两年实验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不断改进完善,经受住了多次大风浪考验。工程能有效地削减进入自来水厂水源的藻类,除藻率平均达59—78%以上。工程对TN、TP、NH_4^+-N、BOD_5、COD_(Mn)浊度的降低率分别为24—45%、2—24%、5—70%、9—61%、10—25%和9—40%。采用特殊技术后风眼莲可在有大风浪的大水面生长,其夏季生产力507g/(m^2·d),净化水质和抑制藻类生长作用显著。可降低处理自来水的氯耗量,并使外湖藻害基本上不成为用水高峰时增加产水量的限制因素,从而以更好更多的自来水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藻 水质 净化 生态工程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子结构模式及液态固态水若干特征成因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濮培民 濮江平 朱政宾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7-580,共14页
水是包括海洋大气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极重要又有很多特殊性的物质。其特性的成因尚远非清晰。本文提出一种水分子(H2O)结构及其固态液态水体的结构模式,探讨和模拟计算了其若干特征的成因,结果能较好符合实测值。(1)从氢(H)氧(... 水是包括海洋大气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中极重要又有很多特殊性的物质。其特性的成因尚远非清晰。本文提出一种水分子(H2O)结构及其固态液态水体的结构模式,探讨和模拟计算了其若干特征的成因,结果能较好符合实测值。(1)从氢(H)氧(O)原子结构和电子绕各原子核及相互绕行规律的等概率随机轨道中实现符合库伦力和开普勒运动规律的优势轨道耦合成平均状态稳定的准刚性的水分子结构。其核心是O原子与等距离分立其两侧的2个H原子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其间距平方之比(H-H)2/(H-O)2=2.5;电子云活动空间为1个由4个等边三角形为面构成具有6个等长稜的正四面锥体结构水分子模式(可简称“水分子正锥体模式”);该模式具有很大电偶极矩。(2)水分子的端点间在约0.27 nm距离内可以按“+”“-”电荷吸引原则耦合。6个水分子将按正、负电荷对接耦合,连接成六边环形“壁”的“笼式隧道空间”,可容纳其他物质,无电荷显示,电导率极地。(3)在空气中0℃以下凝结冰晶时三维不对称,“薄片”的雪花形成概率更大,其形态也按自相似原则体现了水分子结构的六角六边六针形的特征。(4)液态水分子维持固态水冰的“冰/水笼”结构模式,但由于2个氢原子上的电子同时到达1个“-”电荷端的概率为1/11,当0℃以上部份水分子能摆脱框架水分子束缚后,可以再耦合一个从框架上“脱落”的“自由水分子”使其进入水笼,从而水容积缩小;固体冰和液态水的密度之比为11/12=0.916 667。自由水分子和水笼框架上的水分子可以随时互换(在10-5s时间尺度上),并适应固体壁的形态,既是不可压缩,又有柔软、可变形特点;水在0100℃时的空/占比达2.28,模式可解译高温高压的水汽中检测到2.16 g·cm-3,水热传导系数很大,比热容量很大,有“异常”的U形特点,且液态水的比热容量略大于固态水冰的热容量的1/2等特征。(5)讨论了水对O2、H2S、NaCl、KCl等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若干特征的成因和计算模式。通过NaCl饱和溶液实验,证实了本文模式。(6)与液态水体表面特征有关的特点及本文实际应用将在随后续文中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特性与水分子结构模式 水冰框架结构模式 雪花与水分子结构 液态水与固态水结构的差异 水的比热与水分子结构关系 自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蒸发与散热系数公式研究(一) 被引量:32
10
作者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12,共12页
根据自1976年以来全国水面蒸发与散热研究协作组在我国各典型地区的原体与室内实验资料和大量水文站历史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丁影响水面蒸发的诸因子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引入了新的无量纲参数(w_e、Pv、Pe)和公式结构,用... 根据自1976年以来全国水面蒸发与散热研究协作组在我国各典型地区的原体与室内实验资料和大量水文站历史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丁影响水面蒸发的诸因子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引入了新的无量纲参数(w_e、Pv、Pe)和公式结构,用实测资料统计确定厂公式中的常系数,得到了用开敞湖面一般水文气象资料计算逐日蒸发和散热系数的公式。经全国各典型气候带内各季节湖泊(水库)和受热污染水体上原体观测和室内专题实验共1860组口平均资料检验,公式的精度高于现有其他公式。全文分两部分,这是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影响水面蒸发的土要无量纲参数;感热输送和大气饱和度对蒸发影响的修正;水面蒸发计算公式的结构及其经验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蒸发公式 散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蒸发与散热系数公式研究(二) 被引量:22
11
作者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01-210,共10页
根据自1976年以来全国水面蒸发与散热研究协作组在我国各典型地区的原体与室内实验资料和大量水文站历史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了影响水面蒸发的诸因子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引入了新的无量纲参数和公式结构,用实测资料统计确... 根据自1976年以来全国水面蒸发与散热研究协作组在我国各典型地区的原体与室内实验资料和大量水文站历史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检验,确定了影响水面蒸发的诸因子及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引入了新的无量纲参数和公式结构,用实测资料统计确定了公式中的常系数,得到了用开敞湖面一般水文气象资料计算逐日蒸发和散热系数的公式。经全国务典型气候带内务季节湖泊(水库)和受热污染水体上原体观测和室内专题实验共1860组日平均检验,公式的精度高于现有其他公式。全文分两部分,本文刊出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公式的检验;水文气象要素对α的影响;水面散热系数的计算和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 蒸发公式 水面散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湖泊学研究简介 被引量:1
12
作者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76-81,共6页
近几年作者先后访问了日、美、苏、加及欧洲六国的湖泊研究机构。本文将这些国家的主要湖泊研究机构、实验室、野外站及其研究重点和仪器设备作一简要介绍。一、美国、加拿大北美五大湖面积244000km^2,容量23000km^3,是地球上最大的地... 近几年作者先后访问了日、美、苏、加及欧洲六国的湖泊研究机构。本文将这些国家的主要湖泊研究机构、实验室、野外站及其研究重点和仪器设备作一简要介绍。一、美国、加拿大北美五大湖面积244000km^2,容量23000km^3,是地球上最大的地表淡水系统。为协调研究和管理,1909年美、加协议成立国际联合委员会。自1953年起召开大湖学术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联合委员会 北美五大湖 淡水系统 研究机构 学术会议 水动力学 水质保护 富营养化 会议论文集 海洋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对太湖局部水域水质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01
13
作者 王国祥 濮培民 +3 位作者 张圣照 李万春 胡维平 胡春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10-414,共5页
根据不同生态类型水生高等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微生境特点,设计建造了由漂浮、浮叶、沉水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artificialcomplexecosystem;ACE),并在太湖五里湖中桥湖湾内以... 根据不同生态类型水生高等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微生境特点,设计建造了由漂浮、浮叶、沉水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等组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artificialcomplexecosystem;ACE),并在太湖五里湖中桥湖湾内以动态模拟试验,从群落水平研究了多种水生植物镶嵌组合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水经该系统净化后,藻类生物量(以Chla计)下降58%,氨氮下降66%,总氮下降60%,总磷下降72%,可溶性磷酸盐下降80%,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与以该湖湾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出水相比,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出水的氨氮比水厂出水的氨氮平均低45%,总氮低37%,可见经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处理的湖水部分指标优于同源的自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ACE 生态系统 局部水域 太湖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水生高等植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11
14
作者 王国祥 濮培民 +2 位作者 张圣照 胡春华 胡维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在太湖-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 在太湖-湖湾的物理-生态工程围区内,采用覆膜和改变生态位的越冬技术,使喜旱莲子草,凤眼莲等漂浮植物能安全越冬,并有效地改善水体透明度,为水植物生长及种群自我演替提供了保障,静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简易的防寒越冬技术,改变生态位的喜旱莲子草对TN,NH^+4-N,Chla的去除率达77.2%,90.15,58.3%透明度提高1.5倍;对喜旱莲子草覆膜并间种沉水植物,这一镶嵌组合群落对TN,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高等植物 越冬 净化 富营养化 湖水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被引量:59
15
作者 成小英 王国祥 +2 位作者 濮培民 张圣照 陈宝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 ,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 .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 ,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 10 0 0m2围隔内 ,引种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 ,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 ,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 .引种水生高等植物 3周后 ,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 ,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6周后 ,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 4 3.7%和 5 9.4 % ,TP分别降低 5 0 .3%和 5 7.0 % ;6个月后 ,TN分别降低 6 1.6 %和 79.7% ;TP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 72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富营养化 湖泊 水生植物 恢复 净化作用 净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北部滨岸区水生植被自然修复观测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杨龙元 梁海棠 +4 位作者 胡维平 季江 陈伟民 濮培民 蔡启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0-66,共7页
1997- 1999年连续 3年对太湖北部围隔实验区水生植被自然修复过程的观测表明 ,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滨岸水域 ,通过实施围隔保护等途径 ,土著水生高等植物如荇菜、菱等能够在次生裸区水域自然修复生长 .1998年夏季荇菜、菱种群覆盖面积... 1997- 1999年连续 3年对太湖北部围隔实验区水生植被自然修复过程的观测表明 ,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滨岸水域 ,通过实施围隔保护等途径 ,土著水生高等植物如荇菜、菱等能够在次生裸区水域自然修复生长 .1998年夏季荇菜、菱种群覆盖面积分别达到围隔保护区总面积的 14.3%和 12 .7% .伴生种群有马来眼子菜、狐尾藻和苦草等 .分析了人为刈割、水产养殖对水生高等植物自然修复进程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修复 水生高等植物 太湖 富营养化 水产养殖 狐尾藻 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生植物原位修复污染水体 被引量:92
17
作者 方云英 杨肖娥 +1 位作者 常会庆 濮培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07-412,共6页
在实验围隔系统中,夏季利用凤眼莲、冬季利用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等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营养盐、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围区营养盐水平均显著低于围区对照和大湖水体.最初15d,凤眼莲生... 在实验围隔系统中,夏季利用凤眼莲、冬季利用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等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氮、磷营养盐、透明度等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处理围区营养盐水平均显著低于围区对照和大湖水体.最初15d,凤眼莲生长速度快,覆盖面积从100m2增加到470m2;44d后,覆盖面积达到65%,处理围区的水质最佳,总氮(TN)、铵态氮(NH4+-N)、亚硝态氮(NO2--N)、高锰酸钾盐指数(CODMn)和叶绿素a浓度最低,透明度达到1.7~1.8m(水底).10月份后,处理围区水体总磷(TP)维持在0.1mg.L-1左右.处理围区透明度提高后,伊乐藻逐渐成为优势种(覆盖面积达到总水域的1/3),在净化水质、维持水质理化性质稳定和提高透明度方面作用显著.表明水生植被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营养盐,控制浮游植物增长,是改善富营养湖泊水质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眼莲 伊乐藻 总氮 总磷 透明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植物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与机理 被引量:90
18
作者 童昌华 杨肖娥 濮培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用狐尾藻、凤眼莲2种水生植物来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TN、TP、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底泥采取物理处理(塑料包被)后在... 通过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用狐尾藻、凤眼莲2种水生植物来控制湖泊底泥营养盐释放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能有效抑制底泥中TN、TP、硝态氮和氨态氮的释放;沉水植物狐尾藻比漂浮植物凤眼莲的效果好。底泥采取物理处理(塑料包被)后在短期内(15~20d)能暂时控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但不能保持长久,并在随后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物理措施如底泥包被不是控制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有效方法和根本途径,水生植物修复才能有效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今后将成为控制底泥中营养盐释放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湖泊 底泥营养盐 释放效果 释放机理 人工模拟 狐尾藻 凤眼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反硝化、硝化、亚硝化及氨化细菌分布及其作用 被引量:43
19
作者 王国祥 濮培民 +1 位作者 黄宜凯 张圣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用最大可能数(MPN:MostProbableNumber)法,测定了太湖五里湖敞水区及各种生态类型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的反硝化、硝化、亚硝化和氨化细菌的分布,并分析探讨了它们的作用.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的最大可能... 用最大可能数(MPN:MostProbableNumber)法,测定了太湖五里湖敞水区及各种生态类型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的反硝化、硝化、亚硝化和氨化细菌的分布,并分析探讨了它们的作用.结果表明,反硝化细菌的最大可能数[n(MPN)],在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水体中较敞水区湖水高2~5个数量级,差异极显著(P<0.01),漂浮植物群落内水体的反硝化细菌n(MPN)较沉水和浮叶植物群落内水体高2~3个数量级,差异极显著(P<0.01);硝化细菌n(MPN),敞水区湖水高于凤眼莲、水花生群落内水体,差异显著(P<0.05),菱群落与其他群落比较,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亚硝化细菌n(MPN),在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的水体中较敞水区高3~4个数量级,差异极显著(P<0.01);氨化细菌n(MPN),在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的水体中高于敞水区水体.除硝化细菌外,反硝化、亚硝化及氨化细菌均在根际处最为密集,且由根际向外呈现递减趋势.各种水生高等植物群落内氮循环细菌分布及微环境的差异,促进了有机氮的分解、铵态氮的硝化和挥发、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作用.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水生高等植物生长区水样的氨化产气量为敞水区的2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亚硝化细胞 氮化细胞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131
20
作者 王国祥 成小英 濮培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3-282,共10页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 ,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 ,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然而收效甚微 ,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 .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 湖泊富营养化防治走过了从控制营养盐、直接除藻 ,到生物调控、生态工程及生态恢复等艰难历程 ,各国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 ,然而收效甚微 ,富营养化依然是全球性重大水环境问题 .回顾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与实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 ,无疑将有助于采取更切实可行的技术有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 .综观全球富营养化治理研究成果 ,不难看出 ,富营养化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 ,生态问题只有用生态学方法解决 .在全湖性富营养化难以快速根治的情况下 ,如何集中技术优势和有限财力 ,优先解决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局部水域富营养化问题 ,逐步修复受损的湖泊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环境质量并建立湖泊健康生态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湖泊治理 生物调控 生态工程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