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瘤技术方法的建立和融合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潘赛贻 黄健康 +1 位作者 周洁娴 吴建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通过制备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建立和稳定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方法,并对影响融合效果的融合条件进行了观察。聚乙二醇浓度、新生牛血清质量、更换HAT培养基的时间等因素对融合效果有影响。筛选了5株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 通过制备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建立和稳定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方法,并对影响融合效果的融合条件进行了观察。聚乙二醇浓度、新生牛血清质量、更换HAT培养基的时间等因素对融合效果有影响。筛选了5株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瘤技术 单克隆抗体 华支睾吸虫 免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华支睾吸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潘赛贻 周洁娴 +3 位作者 黄健康 黄志彪 阮彩文 潘波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 目的:建立分泌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进行鉴定。方法: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高滴度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和单抗效价,检测单抗与日本血吸虫虫卵抗原、卫氏并殖吸虫成虫抗原和猪囊尾蚴抗原的交叉反应,用IFAT进行单抗识别的抗原定位。结果:获得5株分泌高滴度抗华支睾吸虫成虫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分泌的抗体与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和猪囊尾蚴抗原均不发生交叉反应;5株单抗均属IgM;单抗所识别的抗原定位于华支睾吸虫肠管壁。结论:制备的抗华支睾吸虫成虫的杂交瘤细胞株能分泌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细胞株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支睾吸虫可溶性抗原对BALB/C鼠免疫效果的研究
3
作者 潘赛贻 周洁娴 黄健康 《广东卫生防疫》 1998年第3期1-3,共3页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加等量自制佛氏完全佐剂(FCA)免疫BAU3/C鼠,以不同免疫途径、不同时间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腹腔注射组和皮下多点注射组两次基础免疫间隔3周,第二次基免后两周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560.00和1470.0... 用华支睾吸虫成虫可溶性抗原加等量自制佛氏完全佐剂(FCA)免疫BAU3/C鼠,以不同免疫途径、不同时间观察其免疫效果。结果腹腔注射组和皮下多点注射组两次基础免疫间隔3周,第二次基免后两周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2560.00和1470.00,差异无显著性;以加倍剂量于基础免疫后19-122天进行加强免疫,抗体水平迅速提高,于第三天已超过基础免疫水平,但在此时间内进行加强免疫的效果差异无显著性;两次基础免疫间隔3周和4周,其加强免疫后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5881.34和3044.37,前者优于后者。实验中分别用自制FCA和进口FCA加入可溶性抗原进行免疫,其效果基本一样,但前者制作简便,价廉实用,可取代进口F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免疫 加强免疫 华支睾吸虫 可溶性抗原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BALB/C 免疫效果 加倍 等量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子孢子疫苗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潘赛贻 黄祺林 《广东卫生防疫》 1995年第4期85-89,共5页
抗子孢子疫苗的研究进展潘赛贻综述黄祺林审校由于疟原虫的抗药性和媒介按蚊的抗药性,人们寻找新的疟疾防治方法,其中疟疾疫苗的研制是人们的主要兴趣之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为疟疾疫苗的研制开拓了广阔前景。制备疟疾疫... 抗子孢子疫苗的研究进展潘赛贻综述黄祺林审校由于疟原虫的抗药性和媒介按蚊的抗药性,人们寻找新的疟疾防治方法,其中疟疾疫苗的研制是人们的主要兴趣之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为疟疾疫苗的研制开拓了广阔前景。制备疟疾疫苗现有三种策略,第一种策略为利用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子孢子疫苗 疟疾 环子孢子蛋白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潘赛贻 《广东卫生防疫》 1995年第2期70-74,共5页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潘赛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更敏感、更特异,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并提高了流行病学研究的能力。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的。因此分... 分子流行病学常用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潘赛贻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更敏感、更特异,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并提高了流行病学研究的能力。进入80年代以来,不少的流行病学研究是以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的。因此分子流行病学应运而生,它是将分子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流行病学 实验方法 质粒图谱分析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寡核苷酸图谱分析 杂交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疹和麻疹免疫力的两极催化模型研究
6
作者 潘赛贻 吴建民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瘾疹 麻疹 催化模型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宁市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分布调查
7
作者 刘勇鹰 陈秋苑 +5 位作者 潘赛贻 张启明 潘林祥 潘波 陈祖泽 邓卓辉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 1998年第1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兴宁市 肠道寄生虫 感染率 虫卵
原文传递
长沙市正常人群风疹免疫状况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8
作者 潘赛贻 吴建民 《湖南预防医学杂志》 1990年第1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风疹 免疫学 血清 流行病学
全文增补中
风疹免疫力的可逆催化模型研究
9
作者 潘赛贻 吴建民 《湖南预防医学杂志》 1989年第2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风疹 免疫学 可逆催化模型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