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内成软骨 被引量:2
1
作者 潘欣宇 崔颖 +3 位作者 马林祥 王月田 远洋 王雪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9期9128-9132,共5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可修复软骨缺损,但目前采用的种子细胞多来源于自体或同种异体。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及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别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刚出生兔骨...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后可修复软骨缺损,但目前采用的种子细胞多来源于自体或同种异体。目的:观察同种异体及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后修复喉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分别取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刚出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第3代细胞种植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生物支架上,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软骨形态发生蛋白诱导成软骨细胞。将两种细胞体系植入新西兰白兔体内,并于植入后4,8周取材行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植入后4,8周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新生组织填充,经组织学观察大部分为软骨细胞,分泌软骨细胞基质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且两种细胞支架复合物所生成的软骨细胞数大致相同,并无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提示异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在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软骨形态发生蛋白联合诱导下所得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与同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获得的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喉软骨缺损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异种 同种异体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软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7
2
作者 潘欣宇 崔颖 +2 位作者 马林祥 王月田 远洋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5期173-174,176,共3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基质干细胞,具有BMSCs取材容易,对机体损伤小,易于操作,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等优点,被认为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随着组织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BMSCs必将在组织工程、细胞因子替代...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基质干细胞,具有BMSCs取材容易,对机体损伤小,易于操作,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等优点,被认为是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随着组织细胞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的发展,BMSCs必将在组织工程、细胞因子替代治疗、基因治疗中以及再生医学等方面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对BMSCs的培养,鉴定,生物学特征,在临床中的应用等几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合性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培养 鉴定 生物学特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hCDMP1腺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其向软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月田 崔颖 +3 位作者 潘欣宇 姚梅 张本 李谌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570-1571,1574,F0003,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人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腺病毒转染方法将重组人CDMP1(hCDMP1)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DMP1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 目的探讨人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基因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腺病毒转染方法将重组人CDMP1(hCDMP1)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兔BMSCs,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CDMP1蛋白质的表达,并通过检测细胞增殖能力(MTT法)、Ⅱ型胶原(ColⅡ)以及蛋白多糖的表达,分析转染hCDMP1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 hCDMP1蛋白在基因转染细胞内得到正确表达;hCDMP1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相比,ColⅡ、蛋白多糖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外源基因转染可以使BMSCs表达有生物活性的hC-DMP1,高表达的hCDMP1可以促进BMSCs向软骨表型分化,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软骨发生 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MP和TGF联合诱导BMSCs修复软骨缺损 被引量:2
4
作者 崔颖 马林祥 +3 位作者 朱丽明 潘欣宇 王雪峰 张本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联合诱导前后成软骨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阿新蓝染色的方法,检测B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构筑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联合诱导前后成软骨能力的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阿新蓝染色的方法,检测B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构筑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在CDMP1和TGF-β1联合诱导前后,产生特异性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GAG)能力的差异;将诱导前后的培养体系移植入兔甲状软骨全层缺损处,从大体、组织学方面观察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结果 BMSCs在PLGA上生长良好,CDMP1和TGF-β1诱导后的培养体系可表达Ⅱ型胶原和GAG;将诱导前后的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可更加有效地修复喉软骨缺损。结论 BMSCs在CDMP1和TGF-β1联合诱导后比单独应用其中一种修复软骨缺损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s-PLGA复合物修复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林祥 崔颖 +3 位作者 朱丽明 潘欣宇 王雪峰 张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6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作用及体内修复软骨组织缺损的能力。方法在体外高密度细胞悬液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构筑的三维... 目的观察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作用及体内修复软骨组织缺损的能力。方法在体外高密度细胞悬液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构筑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下,用CDMP1联合TGF-β1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从大体、组织学及力学方面观察其对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诱导后的培养体系可表达特异性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和糖氨聚糖;将培养体系移植动物体内,可有效修复软骨缺损。结论CDMP1和TGF-β1联合诱导BMSCs所得组织工程化软骨可以有效修复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分化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S1沉默的DC疫苗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远洋 王雪峰 +2 位作者 张扬 穆兰 潘欣宇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4期158-159,共2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使肿瘤的细胞治疗成为继外科手术、放化疗等方法之后又一个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发现使肿瘤免疫治疗在经历了过继免疫治疗阶段后,进入了主动免疫疫苗研究的新阶段。
关键词 肿瘤免疫学 细胞治疗 SOCS1 DC疫苗 过继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 树突状细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PC构件生产线智能调度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旭红 王佳佳 +2 位作者 张泉东 潘欣宇 曾晓文 《制造业自动化》 CSCD 2019年第11期35-40,共6页
智能调度系统是PC构件智能生产线的关键部分,本文通过分析PC构件生产线调度系统的动态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的PC构件生产线智能调度系统。该智能调度系统由配料Agent、配模Agent、输送Agent、养护Agent四大模块组... 智能调度系统是PC构件智能生产线的关键部分,本文通过分析PC构件生产线调度系统的动态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Multi-Agent)的PC构件生产线智能调度系统。该智能调度系统由配料Agent、配模Agent、输送Agent、养护Agent四大模块组成,建立了基于黑板会话的数据交互模型和任务竞标规则,并重点设计了基于KNN(K近邻算法)机器学习的能耗评估算法和基于配方的综合评估调度算法。最后,通过Python进行KNN能耗评估算法试验仿真,证实了该评估算法的准确性较为理想,通过WINCC的Simulation仿真模块,对订单堆积度进行随机变量配置,动态展示了动态权重系数的综合调度评估算法,并给出了基于HMI配方的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构件 多智能体 黑板会话 K近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井式智能立体停车库的车位资源分配技术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旭红 潘欣宇 +1 位作者 张泉东 王佳佳 《价值工程》 2019年第19期273-277,共5页
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停车位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节约用户等待时间和存取车能量消耗。介绍了环井式立体停车库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停车库寻址策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智能存车寻址算法,并通过搭建停车库存取车仿真实验平台,模拟了停车库长... 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停车位资源的合理分配能够节约用户等待时间和存取车能量消耗。介绍了环井式立体停车库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停车库寻址策略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智能存车寻址算法,并通过搭建停车库存取车仿真实验平台,模拟了停车库长时间工作时的智能存车和普通存车两种算法的车位资源分配,对两种存车策略的存取车分配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智能存车算法的正确性,得出智能存车算法对于车位平均分配、节约存取车时间、能源消耗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停车库 智能存车 车位资源分配 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潘欣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5期61-61,共1页
目的观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10个月复查,16... 目的观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8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10个月复查,16例患者自诉听力均有所改善,无明显耳闭塞感,2例诉听力和耳闭塞感无明显改善。术前PTA为(58.5±20.5),ABG为(36.5±18.5),术后PTA为(51.5±29.5),ABG为(20.5±17.0),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欣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3期63-63,共1页
目的探讨传统方法和超声刀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4例,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超声刀组和传统手术方法组,比较手术时间等指标。... 目的探讨传统方法和超声刀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我院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64例,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即超声刀组和传统手术方法组,比较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白膜开始脱落时间方面比较,超声刀组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刀辅助下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下鼻道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潘欣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4期178-178,共1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技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应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约10 mL,病变...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技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对我院收治的单纯性上颌窦囊肿患者应用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约10 mL,病变全部清理干净,术后症状全部消失,下鼻道和窦口开放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均呈临床愈合,术后2周复查钩突在位,鼻腔色泽正常,鼻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口通畅。结论内镜下经下鼻道开窗治疗单纯性上颌窦囊肿临床疗效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下鼻道 上颌窦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旭 潘欣宇 梁宏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SSHL)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高频下降型SSHL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 目的观察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中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SSHL)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中高频下降型SSHL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1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1组予以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5 mL,对照2组予以耳后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观察组则予以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0.5 mL+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3 mL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中高频率听力提高值及治疗前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变形指数(EDI)],治疗前、治疗1周后的炎性因子水平[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1组(64.52%)、对照2组(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2000 Hz、4000 Hz及8000 Hz听力提高值[(22.30±10.61)dBHL、(24.19±6.12)dBHL、(27.18±7.53)dBHL]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Ⅰ波及Ⅴ波潜伏期[(1.39±0.12)ms、(4.62±0.27)ms]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PV、HCT、EAI[(1.20±0.10)mPa·s、(42.21±3.58)%、1.57±0.15]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EDI(0.62±0.08)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NA-78、HMGB1、sVCAM-1水平[(117.58±19.62)ng/L、(2.27±0.14)ng/L、220.49±26.38]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后注射舒血宁注射液与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中高频下降型SSHL,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调节血液流变学,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中高频下降型 耳后注射 舒血宁注射液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患者对延续护理App功能的需求调查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帆 潘欣宇 +5 位作者 唐喻莹 李娜 余思萍 黄艳芳 刘连 孙鸿燕 《护理学报》 2017年第20期1-3,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对延续护理App功能的需求状况和应用前景,以指导App的构建。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5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移动医疗App知晓度和对延续护理App主要功能的需求。...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对延续护理App功能的需求状况和应用前景,以指导App的构建。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65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移动医疗App知晓度和对延续护理App主要功能的需求。结果不同学历患者对移动医疗App知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对移动医疗App知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越小,知晓度越高;患者对延续护理App主要功能的需求依次为:复诊预约(97.4%)、疾病咨询(96.3%)、预后随访(95.9%)、复诊提醒(94.6%)、康复指导(92.3%)、护理服务(91.7%)、互动交流(91.4%)、用药指导(87.9%)、健康资讯(87.3%)。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对移动医疗App知晓度较高,延续护理App市场需求较高,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可通过开发设计App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创新延续护理模式,推进行业公益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化疗 移动互联网 延续护理 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井式立体停车库的智能调度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建波 潘欣宇 张礼华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22期176-180,共5页
本文介绍了环井式立体停车库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停车库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可视化、智能化、安全性高等特点。此外,本文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组态,并着重分析了控制系统中的智能寻址调度算法,包括单次存车... 本文介绍了环井式立体停车库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PLC的停车库控制系统,该系统具有可视化、智能化、安全性高等特点。此外,本文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组态,并着重分析了控制系统中的智能寻址调度算法,包括单次存车智能寻址调度算法和多次存车调度自适应算法。控制系统中该算法的运用提高了停车库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车库使用故障率,对立体停车中的存车调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停车库 寻址调度 控制 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性会阴切开与常规会阴切开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连 潘欣宇 +2 位作者 杨晓玲 黄艳芳 孙鸿燕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5期82-88,共7页
目的评价限制性会阴切开(restrictive episiotomy,REE)与常规会阴切开(routine episiotomy,ROE)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并筛选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维普全文数据... 目的评价限制性会阴切开(restrictive episiotomy,REE)与常规会阴切开(routine episiotomy,ROE)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并筛选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从创建到2016年8月关于REE与ROE对产妇及新生儿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应用Rev Man 5.3.1软件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5篇,涉及病例63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限制组Ⅰ、Ⅱ度会阴裂伤率高于常规组[RR=6.24,95%CI(1.85,21.04),P=0.003],第二产程时间略长于常规组[MD=1.45,95%CI(0.28,2.61),P=0.01],但限制组在降低会阴切开率[RR=0.35,95%CI(0.28,0.43),P<0.00001]、提高会阴完整率[RR=2.43,95%CI(1.12,5.24),P=0.02]、减少产时出血量[MD=-32.02,95%CI(-61.42,-2.62),P=0.03]、降低产后严重会阴疼痛发生率[RR=0.37,95%CI(0.27,0.51),P<0.00001]、降低产后性生活障碍发生率[RR=0.38,95%CI(0.24,0.58),P<0.0001]、降低产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RR=0.54,95%CI(0.36,0.80),P=0.002]及缩短产后住院时间[MD=-0.89,95%CI(-1.44,-0.35),P=0.001]等方面优于常规组。结论本研究结果说明,较ROE而言,REE可减轻创伤、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对新生儿无影响,但本研究纳入文献质量不高,临床仍有必要开展此方面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来对该结论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会阴切开 常规会阴切开 预后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空肠管和鼻胃管在ICU危重病人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连 潘欣宇 +1 位作者 杨晓玲 孙鸿燕 《循证护理》 2017年第3期198-204,共7页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管喂养(NJF)和经鼻胃管喂养(NGF)两种营养方式在ICU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检索关于ICU危重症病人应用NJF... [目的]评价经鼻空肠管喂养(NJF)和经鼻胃管喂养(NGF)两种营养方式在ICU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全文数据库(VIP),检索关于ICU危重症病人应用NJF和NGF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2篇文献,共1 498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营养到达所需时间[WMD=-84.84,95%CI(-95.19,-74.49),P<0.000 01]、胃潴留发生率[RR=0.16,95%CI(0.09,0.29),P<0.000 01]、反流误吸发生率[RR=0.18,95%CI(0.10,0.32),P<0.000 01]、吸入性肺炎发生率[RR=0.44,95%CI(0.28,0.70),P=0.000 5]、ICU监护时间[WMD=-2.69,95%CI(-4.24,-1.13),P=0.000 7]低于NGF组,但其消化道出血发生率[RR=2.26,95%CI(1.10,4.65),P=0.03]高于NGF组。[结论]ICU危重症病人采取经NJF喂养可提高营养摄入效率,减少多种并发症,但易导致消化道出血,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空肠管 鼻胃管 ICU 危重病人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病人护理相关指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连 潘欣宇 +4 位作者 范忠才 陈良海 李家富 罗兴林 孙鸿燕 《循证护理》 2018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Levo)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的护理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rhBNP联... [目的]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左西孟旦(Levo)治疗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的护理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通过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rhBNP联合Levo治疗AHF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从建库至2016年11月。采用改良后JADAD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rhBNP联合Levo治疗AHF能够降低病人呼吸频率[MD=-1.35,95%CI(-2.67,-0.02),P=0.05]和收缩压[MD=-3.43,95%CI(-6.04,-0.83),P=0.010],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MD=0.77,95%CI(0.20,1.34),P=0.008],缩短心脏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MD=-4.70,95%CI(-6.96,-2.44),P<0.000 1],不会增加不良反应[RR=1.06,95%CI(0.76,1.50),P=0.72]。[结论]rhBNP联合Levo治疗AHF可明显改善病人生命体征,缩短心脏病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与质量限制,需在此方面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旦 急性心力衰竭 META分析 生命体征 不良反应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监督学习三元组用于视频行人重识别研究
18
作者 蔡江琳 韩华 +2 位作者 王春媛 潘欣宇 芮行江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2年第11期18-25,共8页
在智能交通中,对于目前产生的海量视频通过人工来标记行人图像不切实际,使无监督学习得到更多的关注。针对在无监督学习数据中缺少详细的身份信息,无法知晓目标图像对应的正负样本问题,提出一种无监督学习三元组用于视频行人重识别研究... 在智能交通中,对于目前产生的海量视频通过人工来标记行人图像不切实际,使无监督学习得到更多的关注。针对在无监督学习数据中缺少详细的身份信息,无法知晓目标图像对应的正负样本问题,提出一种无监督学习三元组用于视频行人重识别研究的方法。该方法从无标签的数据集中挖掘三元组、即目标图像,与目标图像身份相同的轨迹和与目标图像身份不同的轨迹。首先根据单相机内轨迹的时空一致性,即构成轨迹的任意帧图像具有相同的身份,将行人轨迹特征表示成图像特征均值后,通过计算rank-1轨迹作为判断三元组的条件,用于设计特殊的三元组损失函数。并根据特征距离大小分配样本权重,着重学习困难样本,使模型动态调整正、负样本对之间的距离,加速模型的收敛速率,降低过拟合风险。然后通过计算跨相机rank-1,合并高度关联的轨迹作为跨相机三元组的锚样本用于损失计算。最后联合单相机和跨相机的损失评估模型。经过实验证明,该方法在PRID2011、iLIDS-VID和MARS上的结果都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学习 行人轨迹 关联排序 时空一致性 三元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逐格动画创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9
作者 田萌 潘欣宇 《漫动作》 2023年第2期0010-0012,共3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SCs与PLGA三维生物支架复合修复喉软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林祥 崔颖 +3 位作者 朱丽明 潘欣宇 王雪峰 张本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三维生物支架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1,CDMP1)和转化生长因...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 lactide-co-glycolide,PLGA)三维生物支架在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cartilage-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1,CD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作用下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及体内修复喉软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在体外高密度细胞悬液与PLGA共同构筑的三维立体培养体系下CDMP1和(或)TGF-β1联合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表型的表达;将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从大体、组织学方面观察其对喉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诱导后的培养体系可表达特异性软骨基质Ⅱ型胶原和GAG;将培养体系移植入动物体内,可有效地修复喉软骨缺损。结论:BMSCs与PLGA三维生物支架在CDMP1和TGF-β1作用下所得组织工程化软骨可以有效地修复喉软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