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苎麻体细胞植株再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潘昌立 李树川 李育君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介绍了苎麻叶愈伤、茎切段、离体叶片和下胚轴四种外植体类型的体细胞植株再生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影响诱导效果的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和生理年龄、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温差等方面。基因型是不容随意改... 本文介绍了苎麻叶愈伤、茎切段、离体叶片和下胚轴四种外植体类型的体细胞植株再生的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影响诱导效果的因素包括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的取材部位和生理年龄、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温差等方面。基因型是不容随意改变的,但研究的结果得出一条思路:选择适当的外植体类型,注意取材部位和控制适合的生理年龄、筛选与之相适应的最佳培养程序,采取昼夜变温培养.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一定可以获得满意的诱导效果。将供试材料先培养成试管苗无性系,外植体直接取自试管苗,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不用消毒处理,是一种可取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基因型 外植体类型 培养基 脱分化 再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潘昌立 赵立宁 +1 位作者 臧巩固 罗素玉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此较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苎麻不同器官或部位进行处理的诱导效果。种子处理,由于胚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有效诱导率仅0.65%。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苎麻实生幼苗茎尖处理,平均诱导率达9.04%,为国内已... 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此较了不同浓度和时间对苎麻不同器官或部位进行处理的诱导效果。种子处理,由于胚根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活力差,成活率低,有效诱导率仅0.65%。首次成功地进行了苎麻实生幼苗茎尖处理,平均诱导率达9.04%,为国内已报道最高诱导率的5倍。处理的直接效应多数形成嵌合体,采用嫩梢扦插等繁殖方法即可分离完全多倍体。根据苎麻多倍体主要特征特性,采取大田目测或结合成熟花粉粒镜检进行初选,最后以染色体计数为准的鉴定程序,既省时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多倍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其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潘昌立 李树川 李育君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36,共7页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 通过对苎麻不同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的再生植株进行观察与鉴定,分析了经过组织培养循环所创造的苎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频率高、类型多的特点,而其中超亲变异的出现,证明利用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进行苎麻品种改良是可行的,并据此提出建立苎麻生物技术育种新途径的总体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基因型 外植体类型 体细胞无性系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多倍体诱导中的嵌合现象及累积诱导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昌立 赵立宁 +1 位作者 臧巩固 罗素玉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17,39,共4页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 苎麻子叶苗茎尖秋水仙素处理的直接效应是产生倍性嵌合生长锥,继而由其分别发育成地上茎和地下茎。处理当季只有少部分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但嵌合体地下茎在多季宿根年代中可间歇或连续地发出不同倍性分株,据两年观察鉴定,其累积平均多倍体诱导率已高达49.4%。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多倍体累积诱导率差异显著。用综合诱导率进行评价更能反映各处理的实际效果,以低浓度较长时间处理(0.1%,3天)的综合诱导效果最佳(59.7%)。关于苎麻多倍体诱导中嵌合体形成及其特点以前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多倍体 嵌合体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春季亚麻研究与开发的浅见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焕良 潘昌立 +4 位作者 张木祥 冷鹃 胡镇修 王冬毛 曹寅超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共3页
根据亚麻的生物学特性,国内外亚麻的产销概况,我国南方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作者近期的研究实践,对我国南方春季亚麻研究开发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开发南方冬闲稻田、湖洲荒滩和低海拔山丘区旱地春季亚麻生产的设想。
关键词 南方 春季 亚麻 引种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叶片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庆华 颜昌敬 +3 位作者 潘昌立 杨泌泉 王春桃 李宗道 《中国麻作》 1984年第4期9-13,共5页
苎麻组织培养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在短短的几年中,已经能从子叶、下胚轴、地上茎地下茎等组织诱导出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形成植株。在颜昌敬等的研究中,曾提到能从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并且从叶片也可由不定芽的形式生成大... 苎麻组织培养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在短短的几年中,已经能从子叶、下胚轴、地上茎地下茎等组织诱导出愈伤组织、进而分化形成植株。在颜昌敬等的研究中,曾提到能从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并且从叶片也可由不定芽的形式生成大量的苗。但对叶片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成苗,以及不定芽形式直接出苗的具体条件,未作报道。本文将具体报道叶片组织培养研究的有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组织 愈伤组织 成苗 苎麻叶 不定芽 组织诱导 出苗 分化 地下茎 下胚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南方春季亚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胡镇修 潘昌立 +3 位作者 孙焕良 冷鹃 王洪开 邓国雄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0,共3页
本文研究了播种期对南方春季亚麻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原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播期推迟,亚麻自出苗至工艺成熟整个生育期相应缩短,主要是枞形期日数减少;迟播的亚麻,快速生长期(以下称速长期)日平均生长速度减慢,株高、茎... 本文研究了播种期对南方春季亚麻生长发育、经济性状和原茎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播期推迟,亚麻自出苗至工艺成熟整个生育期相应缩短,主要是枞形期日数减少;迟播的亚麻,快速生长期(以下称速长期)日平均生长速度减慢,株高、茎粗、密度和原茎产量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 播种期 生长发育 经济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春季亚麻纤维形态、结构与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焕良 胡镇修 +8 位作者 潘昌立 肖爱萍 冷鹃 赵立宁 严理 汪洪鹰 王洪开 邓国雄 刘东鑫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5,共3页
对湖南产亚麻纤维形态、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湖南春季亚麻纤维细胞长度、直径、壁厚分别为48.5mm、32.9μm和8.4μm,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69.10%、15.22%和5.25%,纤维断裂强力21.63kg。
关键词 亚麻 纤维形态 断裂强力 化学成分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新品种74—69选育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素玉 严文淦 +5 位作者 赵立宁 臧巩固 潘昌立 林华如 蒋冬秀 唐守伟 《中国麻作》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10,共6页
74—69是通过Co^(60)—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自交种子,从其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87~1989年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2%,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1900支左右,比对照芦竹青高出10... 74—69是通过Co^(60)—γ射线辐照湘苎一号自交种子,从其后代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经过多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1987~1989年连续三年的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比对照芦竹青增产39.2%,三季麻平均纤维支数为1900支左右,比对照芦竹青高出100支以上,达到纺织高档产品的要求。该品种属深根丛生型,在长江流域麻区表现为中熟,三季麻工艺生长天数平均为65天。且具有较强的抗旱、抗苎麻根腐线虫病、炭疽病特性。诱变生理生化研究表明,74—69与诱变亲本湘苎一号存在着过氧化物酶酶量和酶谱带多少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品种 辐射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化肥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春桃 王良臣 +3 位作者 潘昌立 熊创亚 李劲松 李宗道 《中国麻作》 1982年第4期1-5,14,共6页
苎麻是纺织工业原料。近几年来,各主产麻区纷纷建立纺织原料基地,氮素化肥施用量大大增加,对提高苎麻单产起了显著作用。但氮化肥最适用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氮素对纤维质量的影响怎样,则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0-198... 苎麻是纺织工业原料。近几年来,各主产麻区纷纷建立纺织原料基地,氮素化肥施用量大大增加,对提高苎麻单产起了显著作用。但氮化肥最适用量和经济效益,以及氮素对纤维质量的影响怎样,则是大家颇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80-1981年进行了这方面试验研究,整理、分析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化肥 施用量 苎麻纤维 品质影响 产量 单产 基地 纺织原料 纤维质量 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与玫瑰麻种间杂交胚珠培养及杂种植株再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立宁 臧巩固 +1 位作者 潘昌立 李育君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8年第5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红麻 玫瑰麻 种间杂交 胚珠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净同化率等几项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泌泉 李宗道 +4 位作者 谢卓荣 王春桃 潘昌立 曹树德 王朝兰 《中国麻作》 1984年第2期20-25,共6页
增产优质纤维,是苎麻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作物产量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因此。对作物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等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有关... 增产优质纤维,是苎麻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革新的主要目的.众所周知,作物产量90%以上来自光合作用.因此。对作物光合作用方面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内外对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等作物的光合作用及其有关性状研究颇多,并为育种,栽培提供了一些参考指标。但是,苎麻尚未见到这方面的专题报道。弄清楚苎麻的光合效率及其与品种和肥料等外界条件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净同化率 作物产量 光合作用 生理指标 光合效率 栽培技术 国内外 标的 参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南方春季亚麻促进麻纺工业发展
13
作者 孙焕良 潘昌立 《麻纺织技术》 1999年第3期33-35,37,共4页
从亚麻产销概况,生物学特性和南方春季的自然条件等方面,结合作者近期的研究,分析了南方春季亚麻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针对南方春季亚麻生产与纺织开发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南方 亚麻种植 中国 麻纺织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