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空域相控阵测控系统下的目标跟踪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军锋 刘伟 +3 位作者 王涛 邓德鑫 孟景涛 潘恒康 《无线电工程》 2024年第8期2048-2052,共5页
随着我国航天测控(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 TT&C)领域的不断发展,面向全空域相控阵TT&C的工程应用越来越多,传统TT&C系统中的校相及跟踪方法无法适应新的工程应用。针对目前全空域相控阵TT&C系统中校相及目标... 随着我国航天测控(Tracking Telemetry and Command, TT&C)领域的不断发展,面向全空域相控阵TT&C的工程应用越来越多,传统TT&C系统中的校相及跟踪方法无法适应新的工程应用。针对目前全空域相控阵TT&C系统中校相及目标跟踪方法与传统TT&C系统不通用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应用,介绍了全空域相控阵TT&C系统中的校相及目标跟踪方法。实践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目标跟踪能力,可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空域 航天测控 目标跟踪 校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导航雷达视频显示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潘恒康 刘嘉宁 +1 位作者 沈洁 赵宜楠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37-140,共4页
船用导航雷达视频显示的数据量大、数据更新快。针对其特点,通过混合使用QML描述性脚本语言和C++设计语言,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软件的高效开发。采用Open GL的图形渲染技术,利用其绘图管线的并行处理特性,能够适应现代船用导航雷达的高... 船用导航雷达视频显示的数据量大、数据更新快。针对其特点,通过混合使用QML描述性脚本语言和C++设计语言,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和软件的高效开发。采用Open GL的图形渲染技术,利用其绘图管线的并行处理特性,能够适应现代船用导航雷达的高精度、高分辨率以及实时性的显示需求。另外,采用极坐标反向映射到雷达数据的方式,解决辐条和空洞问题,提高了显示精度;使用一次指数衰减曲线模型,达到了余辉扫描的效果。实验表明,该设计方案开发周期短、代码维护性好,具有显示效率高、图像刷新流畅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雷达 雷达视频显示 混合编程 图形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测控系统中的坐标系转换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潘恒康 蒋浩 +2 位作者 仇明方 孟景涛 刘文魁 《现代信息科技》 2023年第8期60-63,共4页
在相控阵测控系统中,通常由波束控制软件将程序引导数据、数字引导数据以及目标跟踪数据等由各自坐标系转换成阵面设备采用坐标系所对应的数据,从而实现引导波束指向目标的功能。因此计算目标在不同坐标系下的位置是波束控制软件需要处... 在相控阵测控系统中,通常由波束控制软件将程序引导数据、数字引导数据以及目标跟踪数据等由各自坐标系转换成阵面设备采用坐标系所对应的数据,从而实现引导波束指向目标的功能。因此计算目标在不同坐标系下的位置是波束控制软件需要处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结合工程经验,对相控阵测控系统中常用的各个坐标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分析,给出计算方法。相关计算方法描述清晰、简洁,可供该领域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测控 坐标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控阵测控系统中的阵列监控软件设计
4
作者 潘恒康 孟景涛 +2 位作者 刘文魁 王京超 李小龙 《计算机与网络》 2022年第21期50-54,共5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迅猛发展,传统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测控技术无法满足当前多目标测控的需求。基于相控阵的测控系统,采用阵列天线和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可以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完成对多个目标的测控任务。相比于传统基于抛物...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天测控事业的迅猛发展,传统基于抛物面天线的测控技术无法满足当前多目标测控的需求。基于相控阵的测控系统,采用阵列天线和数字多波束形成技术,可以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完成对多个目标的测控任务。相比于传统基于抛物面的测控系统,相控阵测控系统的天线阵面结构更加复杂、设备数量巨大,对于各个阵列设备的组织管理是测控系统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对阵列设备的组织管理功能,以保障测控任务的正常执行,提出了在相控阵测控系统中增加一种阵列监控软件。阵列监控软件整体采用构件化的软件架构,具备开发便捷、维护方便、可继承性高的优点。工程实践证明,该软件切实为相控阵测控系统执行测控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航天测控 软件设计 阵列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s and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of Al_(2)O_(3)whiskers and graphene nano-platelets co-reinforced copper matrix composites 被引量:2
5
作者 Zhen-yi SHAO Heng-kang PAN +2 位作者 Rui SHU Xiao-song JIANG Min-hao ZH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935-2947,共13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l_(2)O_(3)whiskers and 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co-reinforced Cu-matrix composites were studied.Cu-matrix composites with a variation of GNPs amount were fabricat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Al_(2)O_(3)whiskers and graphene nano-platelets(GNPs)co-reinforced Cu-matrix composites were studied.Cu-matrix composites with a variation of GNPs amount were fabricated by mechanical alloying followed by vacuum hot-pressing sintering and hot isostatic pressing.The Cu-matrix composite with 0.5 wt.%GNPs(GNPs-0.5)suggests a good interfacial bonding of both Cu/C and Cu/Al_(2)O_(3)interfaces.Both the hardness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u-matrix composites show a consistent tendency that firstly increases to a critical value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GNPs amount.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ost possibl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s of both GNPs and Al_(2)O_(3)whisker working in the Cu-matrix composites involve energy dissipating and load transfer,as well as grain refinements for GNPs.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GNPs and Al_(2)O_(3)whiskers is highlighted that the embedded GNPs would hinder the crack path generated at the Al_(2)O_(3)/Cu interface and enhance the already outstanding strengthening effect that Al_(2)O_(3)whiskers prov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ENE Al_(2)O_(3)whisker Cu-matrix composite microstructure interfacial inter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