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杞贞滋阴合剂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宇炯 何志高 +3 位作者 陈石秀 周桂 周昕 郁超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杞贞滋阴合剂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药物成分靶标数据库(HIT)获取杞贞滋阴合剂的化学成分,从蛋白质-化学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杞贞滋阴合剂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药物成分靶标数据库(HIT)获取杞贞滋阴合剂的化学成分,从蛋白质-化学相互作用网络数据库(STITCH)中收集候选化合物的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对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疾病基因进行映射,获得杞贞滋阴合剂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的潜在靶点。通过蛋白互作平台数据库(STRING)构建作用靶点之间的互作关系(PPI),将其导入Cytoscap软件构建PPI网络图。最后,通过对靶点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和分子对接,分析杞贞滋阴合剂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机制。结果 共获得148种疾病与药物交集化合物、96个疾病与药物交集靶点、1 085个疾病靶点;其中,与疾病相关的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通过GO富集分析共得到生物过程(BP)1 792条、细胞组成(CC)31条、分子功能(MF)79条;通过KEGG富集分析得到FOXO通路、前列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HIF-1通路等;通过分子对接显示,LEP与山柰酚的结合力最好也最稳定。结论 杞贞滋阴合剂的活性成分可能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Leydig细胞睾酮合成酶表达来发挥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杞贞滋阴合剂 性腺功能减退症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清肠栓中樟脑残留量和冰片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宇炯 何志高 +3 位作者 周昕 章恒周 杨月红 黄景山 《药学实践与服务》 CAS 2023年第9期552-556,共5页
目的建立清肠栓中樟脑残留物和冰片含量的气相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µm),柱温为14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温度为250℃。结果樟脑、龙脑和异龙脑在0.0299~1.4... 目的建立清肠栓中樟脑残留物和冰片含量的气相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µm),柱温为140℃,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FID)温度为250℃。结果樟脑、龙脑和异龙脑在0.0299~1.497µg(r=1.000)、0.0205~1.025µg(r=1.000)、0.0097~0.4830µg(r=1.000)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101.0%、102.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可用于清肠栓中龙脑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清肠栓 樟脑 龙脑 异龙脑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膏粒度情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潘宇炯 杨铭 +1 位作者 陈佳蕾 周昕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对标准制剂金黄膏粒度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设定打粉设备的筛网分别为80、100、200目筛,对金黄膏的原料药材进行打粉,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当打粉设备的筛网分别为80、100、200目筛时,我院金黄膏原... 目的:对标准制剂金黄膏粒度情况进行分析。方法:设定打粉设备的筛网分别为80、100、200目筛,对金黄膏的原料药材进行打粉,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粒度测定。结果:当打粉设备的筛网分别为80、100、200目筛时,我院金黄膏原料粉中,有9.12%、5.04%和1.56%大于180μm的粒子通过了筛网,而其他两家医院金黄膏原料粉则有近1/3大于180μm的粒子通过了筛网,均不符合2015版药典软膏剂通则项下对粒度的规定。结论:金黄膏是一种十分常用的中药外用制剂,在我院有特殊的地位。然而,中国药典软膏剂通则项下对粒度的规定与中药饮片打粉的现状有一定的距离,这导致金黄膏粒度不达要求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普遍现象。应该继续累积数据,为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中药粉末粒度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膏 粒度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莪术、郁金三药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月红 潘宇炯 +2 位作者 周昕 李瑶 杨铭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467-470,共4页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片姜黄为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两者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等症[1]。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温莪术)的干燥根茎,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 姜黄为姜科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片姜黄为姜科植物温郁金的干燥根茎,两者可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于胸胁刺痛、胸搏心痛、痛经经闭等症[1]。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或温郁金(温莪术)的干燥根茎,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1]。郁金为姜科植物温莪术(温郁金)、姜黄、广西莪术(桂郁金)或蓬莪术(绿丝郁金)的干燥块根,可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等症[1]。姜黄、莪术、郁金(以下简称“三药”)的基源植物互有交叉,功效作用也较为接近,作者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以下简称“本院”)的三药临床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莪术 郁金 药物利用评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