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华雄 吴翠环 +4 位作者 周晟 徐毅 王秀红 黄邦杏 王智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型感染状态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 DNA,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形态学观察癌组织中的挖空细胞。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23例(52.27%)HPV 16/18型呈整合状态,9例(...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型感染状态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 DNA,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形态学观察癌组织中的挖空细胞。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23例(52.27%)HPV 16/18型呈整合状态,9例(20.45%)呈大部分游离少许整合状态,12例(27.27%)阴性。15例非肿瘤肺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到HPV 16/18型,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7例肺鳞状细胞癌(61.36%)P53蛋白阳性,其表达与HPV16/18在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关(P<0.05);19例(43.18%)可见挖空细胞。HPV的感染、挖空细胞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一部分肺鳞状细胞癌的致癌因素之一,这部分癌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HPV阴性和存在游离状态HPV的病例。挖空细胞某种程度上预示HPV的感染,但不是确定HPV感染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P53蛋白 原位杂交 挖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聂秀 邓仲端 +4 位作者 杨秀萍 孙晖 官阳 贺骏 潘华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究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骨软化症患者的肿块切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顽固性骨软化症、低磷酸盐血症,高磷酸盐尿,... 目的研究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例骨软化症患者的肿块切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顽固性骨软化症、低磷酸盐血症,高磷酸盐尿,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血钙浓度正常。经99mTc-OCT(奥曲肽)检查指导临床发现左腘窝区小肿块并切除之。术后3天,血磷恢复正常。光镜下肿瘤主要由肥胖的梭形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构成,具有丰富的血管,可见血管外皮瘤样血管、散在脂肪岛、明显的出血及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边缘有不完整的膜状骨样或软骨样组织。电镜下见梭形细胞内含数量不等的细颗粒状电子致密物,其中部分为结晶样高电子致密度颗粒。免疫组化显示多核细胞和单核间质细胞CD68阳性。结论该例为肿瘤源性骨软化症,其病理类型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混合结缔组织亚型。外科切除后治愈,99mTc-OCT对于指导临床发现小的隐蔽病灶很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 低磷酸盐血症 高磷酸盐尿 99mTc-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及碘钠泵在人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春萍 楚慧敏 +2 位作者 明洁 潘华雄 黄韬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56-759,共4页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碘钠泵(NIS)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人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TSHR、NIS在45例人正常甲状腺组织、4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及21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结果TSHR及...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碘钠泵(NIS)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人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TSHR、NIS在45例人正常甲状腺组织、45例乳头状甲状腺癌及21例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结果TSHR及NIS在人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均高于其在乳头状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在人正常甲状腺组织,TSHR和NIS蛋白均定位于滤泡上皮细胞膜上;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TSHR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NIS蛋白仅在细胞质中有阳性表达;在未分化甲状腺癌,TSHR和NIS均定位于细胞质。结论TSHR、NIS的定位及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甲状腺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及131I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碘钠泵 乳头状甲状腺癌 未分化甲状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HER2与TOP2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4
作者 明洁 逯翀 +3 位作者 田元 潘华雄 黄韬 刘春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ER2与TOP2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 ,检测58例乳腺癌中HER2及TOP2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HER2评分:0分11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ER2与TOP2A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 ,检测58例乳腺癌中HER2及TOP2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58例乳腺癌患者,HER2评分:0分11例(11/58,19.0%),1+19例(19/58,32.8%),2+13例(13/58,22.4%),3+15例(15/58,25.8%);TopoⅡα评分:0分28例(28/58,48.3%),1+22例(22/58,37.9%),2+8例(8/58,13.8%)。HER2基因扩增19例(19/58,32.8%),HER2基因无扩增39例(39/58,67.2%);TOP2A基因扩增11例(11/58,19.0%),TOP2A基因无扩增47例(47/58,81.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ER2与FISH检测HER2的结果明显相关,其相关系数rs=0.80(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opoⅡα与FISH检测TOP2A结果相关,其相关系数rs=0.50(P<0.05);FISH检测HER2与TOP2A的结果明显相关,相关系数rs=0.69(P<0.05)。结论 HER2和TOP2A在乳腺癌中的扩增具有高度一致性,TOP2A的扩增及表达可能依赖于HER2的扩增及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 TOP2A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春萍 潘华雄 +2 位作者 杨帆 明洁 黄韬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38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均...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6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38例经新辅助化疗后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均行MRI检查评估肿瘤大小,术后病理检查再次评估肿瘤大小。结果39.5%(15/38)肿瘤呈向心性缩小,其中10.5%(4/38)肿瘤向心性缩小周围无病灶残留,29.0%(11/38)肿瘤向心性缩小但周围仍有癌灶残留;60.5%(23/38)肿瘤呈筛状缩小。对肿瘤大小的评估,MRI检查肿瘤大小与病理切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4(P<0.01)。结论MRI可以较准确评估新辅助化疗后残余肿瘤大小,在保乳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乳房切除术 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养组织中转录因子GATA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黄邦杏 郭学兵 +1 位作者 潘华雄 聂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在滋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ATA3在91例滋养组织中的表达,包括30例正常胎盘组织、30例水泡状胎块、18例绒毛膜癌、3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5例胎盘部位结节及5例超常...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3在滋养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GATA3在91例滋养组织中的表达,包括30例正常胎盘组织、30例水泡状胎块、18例绒毛膜癌、3例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5例胎盘部位结节及5例超常胎盘部位;同时检测30例子宫颈癌及30例子宫内膜癌中GATA3的表达。结果 GATA3在早期胎盘组织中呈弥漫强阳性,成熟绒毛中表达明显减弱,但在胎盘部位呈持续强阳性。61例滋养细胞疾病中,仅1例绒毛膜癌阴性,其余病例均为阳性;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滋养细胞和中间型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基本不着色。子宫内膜癌中无GATA3阳性病例;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呈弱至中等的局灶着色,子宫颈腺癌中GATA3均呈阴性。GATA3在滋养细胞病变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8.36%及95.00%。结论 GATA3是滋养细胞较为敏感及特异的标志物,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滋养细胞疾病,但可鉴别滋养细胞疾病及苗勒管起源的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疾病 GATA3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切口感染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纪光伟 杜万英 +9 位作者 吴远志 潘华雄 李娉 王旭 祁志 张丽 贺晓萍 袁爱华 张利伟 梅国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466-468,共3页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感染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只 ,前 3组动物分别按 1× 10 2 cfu/ml、1× 10 5 cfu/ml、1× 10 8cfu/ml的浓度将大肠埃希氏菌、金黄... 目的 探讨腹壁切口感染对腹腔粘连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 12 0只Wistar大鼠分为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3 0只 ,前 3组动物分别按 1× 10 2 cfu/ml、1× 10 5 cfu/ml、1× 10 8cfu/ml的浓度将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混合液 0 .2ml分别注入切口皮下 ,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建立腹部切口感染的动物模型。术后第 8天处死动物 ,观察和比较 4组动物的切口粘连情况。结果 低、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 81.48%、86.67%、90 .0 0 %和 50 .0 0 % ;粘连率分别为 53 .3 3 %、60 .0 0 %、70 .0 0 %和 2 6.67% ,经 χ2 检验 ,低浓度组与对照组腹腔粘连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中、高浓度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1) ;而低、中、高浓度组之间的腹腔粘连率比较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结论 腹壁切口感染可使腹膜粘连的发生率增高 ,而与细菌的数量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感染 腹腔粘连 术后并发症 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与p53蛋白及P-糖蛋白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峻莉 吴翠环 +3 位作者 袁春艳 汪永平 潘华雄 丁凡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及其与p53蛋白和P糖蛋白(Pg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6例NSCLC组织中HPVDNA及其E...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及其与p53蛋白和P糖蛋白(Pg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6例NSCLC组织中HPVDNA及其E6、E7原癌蛋白、p53蛋白和Pgp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中HPVDNA及其E6、E7原癌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40.8%(31/76)、43.4%(33/76),2种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78.9%(60/76);p53蛋白和Pgp的阳性率分别为63.2%(48/76)、59.2%(45/76),且HPV感染阳性组中p53蛋白的表达率为80.6%(25/31),显著高于阴性组51.1%(23/45)(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组中Pgp的表达率为68.8%(33/48),显著高于阴性组42.9%(12/28)(P<0.05);而HPV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间Pgp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HPV感染与高、中分化程度的NSCLC及吸烟有关。结论: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另一重要病因学因素,且HPV感染可能导致p53基因突变,后者可能促进肺癌耐药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乳头状瘤病毒 蛋白质P53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感染、FHIT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秀红 吴翠环 +2 位作者 黄邦杏 潘华雄 陈多恩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同时分析FHIT蛋白表达与NSCLC发生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选用通用型引物和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分别对42例NSCLC及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同时分析FHIT蛋白表达与NSCLC发生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选用通用型引物和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分别对42例NSCLC及1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化SP法检测FHI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PVDNA检出率肺癌组为42·9%,肺良性病变组为7·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HPV感染率在肺鳞癌(53·6%)显著高于腺癌(21·4%),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其感染率增高,在吸烟患者(57·7%)显著高于不吸烟患者(18·8%);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肺癌组为61·9%,与肺良性病变组(28·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中HPV阳性组FHIT蛋白异常表达率为83·3%,明显高于HPV阴性组(45·8%,P<0·05)。结论HPV感染与NSCLC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吸烟有关,它可能是导致NSCLC发生的重要病因学因素之一;FHIT蛋白异常表达与NSCLC发生及HPV感染有关,HPV可能通过诱导FHIT表达异常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乳头瘤病毒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多聚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骨髓细胞环氧合酶-2和survivin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艳清 胡群 +5 位作者 潘华雄 刘爱国 张柳清 张小玲 胡迎 陶红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survivin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法检测2006年6~11月收治42例AL患儿骨髓细胞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survivin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法检测2006年6~11月收治42例AL患儿骨髓细胞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对照组为10例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儿童。结果AL患儿COX-2和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4%和4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5)。其中3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OX-2和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9%和4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a<0.05)。ALL高危组和中低危组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和42.8%,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AL42例COX-2与survivin表达均为阳性16例,均为阴性17例,COX-2和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79P<0.001)。COX-2阴性组初次完全缓解率高于阳性组(93.3%和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COX-2蛋白在儿童AL中表达增高;2.COX-2与抗凋亡因子survivin共同参与AL发展,二者可能起协同作用;3.COX-2高表达可能与儿童AL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 环氧合酶-2 SURVIV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炼 陈立波 +1 位作者 潘华雄 韩萍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2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多见于女性,临床...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临床和CT表现,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多见于女性,临床表现为与肿瘤相关的症状,但发热多见(5/6例),未见明显黄疸及腹水报道;患者肝功能正常(3例)或轻度异常(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阴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出血多见。本组病例肿块最大径约6~13cm,单发团块状,仅1例肝左叶并存肝细胞癌患者合并肝硬化。4例CT平扫表现为团块状不均质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其内见散在分布的条带状高密度出血影,实性成分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稍明显;2例CT平扫呈囊实性低密度影,实性成分位于病灶后缘,于动脉期较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结论: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CT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有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邦杏 吴翠 +2 位作者 王秀红 潘华雄 袁永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感染状况,初步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4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8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PV16/18两型DNA相关序列,同时采用免疫组... 目的通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感染状况,初步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4例非小细胞肺癌及18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PV16/18两型DNA相关序列,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PV16/18E6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及肺良性病变组中高危型HPVDNA阳性率分别为43.18%(19/44)和5.56%(1/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肺癌组E6癌蛋白的检出率为36.36%(16/44),对照组未发现阳性病例(0/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统计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与肿瘤临床分期(Ⅰ~Ⅱ期)、吸烟史有关,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瘤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可能与HPV16/18型感染有关;免疫组化检测E6癌蛋白简便可信,可作为检测高危型HPV感染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乳头瘤病毒 E6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秀萍 潘华雄 +2 位作者 郭涛 贺骏 翁密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年第9期687-689,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皮样AML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状况,以及组织形态及免疫标记物的表达特点。结果: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考虑为肾癌,镜下肿瘤内均...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上皮样AML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状况,以及组织形态及免疫标记物的表达特点。结果: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考虑为肾癌,镜下肿瘤内均缺乏脂肪组织,可见特征性的血管结构以及上皮样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HMB45或Melan-A弥漫阳性,SMA阳性表达不定。结论:肾上皮样AML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肿瘤,诊断中需要注意与肾细胞癌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诊断肾上皮样AML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恶变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大翠 潘华雄 周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1-592,594,共3页
患者女性,73岁,1993年3月第一次发现左腰部包块,边界清楚,大小为4.5 cm×4 cm×3.5 cm,术后镜下见肿瘤外附纤维性包膜,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围绕血管排列,核质均匀,细胞温和(图1),可见胶原纤维.2008年8月患者第二次发现左腋窝包块... 患者女性,73岁,1993年3月第一次发现左腰部包块,边界清楚,大小为4.5 cm×4 cm×3.5 cm,术后镜下见肿瘤外附纤维性包膜,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围绕血管排列,核质均匀,细胞温和(图1),可见胶原纤维.2008年8月患者第二次发现左腋窝包块,细胞学穿刺考虑为恶性肿瘤,术后见附皮肤肿块,大小为3.5 cm×3 cm×2 cm.上附梭形皮肤,大小为3 cm×1 cm.镜下肿瘤细胞密集与稀疏交错,密集区细胞丰富呈圆形、卵圆形及短梭形(图2),核分裂2个/10 HPF.稀疏区血管丰富,壁薄,可见鹿角样血管,局灶区域黏液变及脂肪变,少数淋巴细胞浸润.患者开始行MAID化疗方案.2个月后,左下腹壁又发现包块,术后见肿块,4 cm×2.3 cm×2 cm大小;上附梭形皮肤,3.5 cm×1 cm大小;切面可见结节,1.3 cm×1.3 cm×1.3 cm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软组织 恶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晓青 王瑞国 潘华雄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14-916,共3页
0引言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neoplasm, 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因其来源不明,文献上曾有多种名称,如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无颗粒CD4+/CD56+血液... 0引言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neoplasm, BPDCN)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因其来源不明,文献上曾有多种名称,如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无颗粒CD4+/CD56+血液皮肤肿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 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16
作者 许霞 王振考 +2 位作者 郑丽端 潘华雄 聂秀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11期677-681,共5页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09—2013年间2例HIV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原位杂交技...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病理科2009—2013年间2例HIV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EBV)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c-MYC基因状态,并结合文献复习此类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30岁及48岁,均为HIV感染者。例1患者血清CD4+T细胞计数462×106个/L,例2患者血清CD4+T细胞计数410×106个/L,病变均发生在结外器官。形态学上例1以中心母细胞为主、混杂有一定数量的免疫母细胞,可见星空现象,例2肿瘤细胞中等大小,伴纤细的纤维化间质。免疫组化:2例B细胞抗原标记物(CD20/PAX5)均(+),例1中CD10、bcl-6、MUM1均(+),例2中仅bcl-6(+)。Ki-67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80%和90%。原位杂交检测EBV显示例1存在EB病毒感染。2例均未检测到c-MYC基因易位。结论 HIV相关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可发生于HIV感染具有免疫能力的患者,大多数患者为中青年,病变常发生于结外器官;其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与实验室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B细胞 淋巴瘤 大细胞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一例
17
作者 张洪勇 郭晶晶 +2 位作者 潘华雄 方峻 夏凌辉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0-61,共2页
患者,男,25岁,因“确诊儿童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3天”于2021年3月18日就诊于我院血液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缓慢增长,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头孢类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后,淋巴结未... 患者,男,25岁,因“确诊儿童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3天”于2021年3月18日就诊于我院血液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缓慢增长,无发热、盗汗、消瘦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治疗(头孢类抗生素,具体用药不详)后,淋巴结未见明显变化。2021年3月7日至我院普外科就诊,B超检查结果示双侧颈部数个肿大淋巴结,遂于3月8日行左颈部淋巴结切除,3月15日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儿童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遂至我院血液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儿童型结内边缘区淋巴瘤
原文传递
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活检病理误诊分析6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俊 李燕 +2 位作者 潘华雄 贺骏 聂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6期3795-3800,共6页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活检诊断准确率的方法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今收治的6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结果,对比术前活检和术后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同时行ER...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活检诊断准确率的方法及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至今收治的6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肠镜结果,对比术前活检和术后手术标本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分析误诊的原因,同时行ER、PR、CK7、CK20和CD10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和结直肠癌临床表现、肠镜结果、B超和CT检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相似;本组6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肠镜活检诊断中,3例误诊为慢性炎症,其中1例认为伴有中度异型增生;1例误诊为溃疡误诊率达67%(4/6).异位子宫内膜的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为腺体Ck7阳性,腺体及内膜间质ER、PR阳性以及间质细胞CD10阳性,而正常结直肠黏膜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为:腺上皮Ck7阴性,上皮及黏膜固有层间质ER、PR及CD10阴性.CK20在异位子宫内膜腺体及肠黏黏膜腺上皮内表达均为阴性.本组6例手术后大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术前肠镜活检标本免疫表型均显示一致.结论:本研究表明仅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很难将其与恶性肿瘤区分;而通过形态学观察,并且综合特征性的临床病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ER、PR及CK7可以有效提高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活检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子宫内膜异位症 活检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中表达浆细胞标志物1例
19
作者 鄢哲成 潘华雄 +4 位作者 范军 翁密霞 贺骏 聂秀 杨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5-896,共2页
患者男性,30岁,因头痛入院,PET-CT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胸壁皮下、腰腹部皮下及左侧大腿内侧肌间隙多发软组织结节,胃大弯、左肾上极及右肾下极、双侧第8、9后肋间隙水平胸膜下结节代谢增高,提示恶性肿瘤病变,考虑为淋巴瘤。取腹壁... 患者男性,30岁,因头痛入院,PET-CT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胸壁皮下、腰腹部皮下及左侧大腿内侧肌间隙多发软组织结节,胃大弯、左肾上极及右肾下极、双侧第8、9后肋间隙水平胸膜下结节代谢增高,提示恶性肿瘤病变,考虑为淋巴瘤。取腹壁皮下结节送活检。病理检查眼观:肿物大小2.0 cm×2.0 cm×1.5 cm,切面灰白间褐色,质地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肉瘤 浆细胞标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瑞国 罗晓青 潘华雄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06-310,363,共6页
目的:研究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探讨其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本院1例皮肤BPDC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文献。结... 目的:研究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探讨其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本院1例皮肤BPDC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BPDCN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以无症状性孤立或多发肿块为首发症状,可多部位受累,偏嗜皮肤,组织学形态表现为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组织,瘤细胞胞质少,核不规则,染色质细,核分裂多见,无坏死及嗜表皮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123、CD56、CD43阳性,少数细胞CD4、CD7和TdT阳性,B系、T系及髓、单核系标记均阴性。结论:BPDCN是罕见的淋巴造血系统高度侵袭性肿瘤,结合瘤细胞形态、生长方式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同时应注意与其他皮肤原发或继发淋巴造血系统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 浆细胞样树状突细胞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