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沂市的岩溶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满洪敏 《灾害学》 CSCD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1995年前后 ,山东省临沂市西郊棉纺织厂等单位相继出现地面塌陷现象 ,同时穿过市区一条河流的水田桥附近河水下漏。在初步断定这些现象由岩溶塌陷引起的前提下 ,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 ,有选择地对临沂市西郊五个重点... 1995年前后 ,山东省临沂市西郊棉纺织厂等单位相继出现地面塌陷现象 ,同时穿过市区一条河流的水田桥附近河水下漏。在初步断定这些现象由岩溶塌陷引起的前提下 ,采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地质雷达探测等技术 ,有选择地对临沂市西郊五个重点企业进行了岩溶调查。结果表明 ,在临沂市西郊的浅层地表普遍发育着岩溶。岩溶的类型多样 ,岩溶的主要特征是埋深浅 ,空间尺度小 ,密度大 ,从地下水抽取试验看 ,岩溶贯通性好。针对岩溶自身的特征以及临沂市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 ,提出了减少或避免岩溶塌陷灾害的对策。主要是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控制抽取岩溶水以及混凝土泥浆灌注 ,铺设桁架和清、爆、挖、填处理或者回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塌陷 浅层地震勘探 地质雷达探测 地下水 抽取试验 岩溶塌陷 灾害对策 山东 临沂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满洪敏 《华北地震科学》 2005年第3期13-21,共9页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裂的主要活动规律及其特点,对沂沭带进行了新的分段,并归纳了沂沭带不同断裂之间、同一断裂不同段落之间的活动差异及其差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貌、断裂结构、断裂空间组合、现代运动、深部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造成沂沭带差异活动的可能原因,为更深入地研究沂沭带提供了新鲜的启示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差异活动 差异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地震区划图北京地区的主要变化
3
作者 满洪敏 刘影 《城市与减灾》 2016年第3期64-66,共3页
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以下简称"五代图")将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与现行的地震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四代图")相比,五代图给出的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有了适当提高,北京地区设防参... 新一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以下简称"五代图")将于2016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与现行的地震区划图(GB 18306—2001)(以下简称"四代图")相比,五代图给出的全国设防参数整体上有了适当提高,北京地区设防参数的提高也很明显。充分理解其中的变化,对五代图的实施应用、我市防震减灾规划的贯彻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区划图 地震动参数 汾渭地震带 防震减灾规划 地震资料 潜在震源区 超越概率 峰值加速度 特征周期 抗震设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活断层与1668年郯城8.5级地震灾害 被引量:37
4
作者 晁洪太 李家灵 +2 位作者 崔昭文 满洪敏 杜宪宋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9-80,共12页
郯庐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中部的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各段在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方面存在不同的表现。1668年地震发生于潍坊-嘉山段的中部,是全新世断层活动的结果。该地震产生了惨重的人口损失和建筑物破坏,其地震灾害具... 郯庐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中部的下辽河-莱州湾段和潍坊-嘉山段,各段在活断层和地震活动方面存在不同的表现。1668年地震发生于潍坊-嘉山段的中部,是全新世断层活动的结果。该地震产生了惨重的人口损失和建筑物破坏,其地震灾害具有典型性。未来应注意渤海地区地震的群集型活动以及安丘地区和新沂一泗洪地区的强震活动。还应注意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新的地震灾害内容和新的灾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活断层 郯城地震 地震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隐性活断层的显微构造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晁洪太 邓起东 +2 位作者 李家灵 王志才 满洪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断层的隐性现象 ,包括断层的隐形和尖灭 ,给古地震研究带来了复杂性和多解性。选择了一些典型古地震剖面 ,对涉及到断层隐形或尖灭的部位 ,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 ,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断层的隐性现象 ,包括断层的隐形和尖灭 ,给古地震研究带来了复杂性和多解性。选择了一些典型古地震剖面 ,对涉及到断层隐形或尖灭的部位 ,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 ,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 ,从显微域里找到了鉴定隐形断层的许多标志 ,并对断层尖灭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显微构造分析 ,排除或肯定隐形断层的存在 ,或者追踪断层尖灭的层位 ,结合宏观剖面研究和年代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断层 显微构造 第四纪 松散沉积物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断裂带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变形类型 被引量:4
6
作者 晁洪太 邓起东 +2 位作者 李家灵 王志才 满洪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99-406,T003,共9页
选择了一些典型活断层地质剖面 ,对经受了构造变动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固结、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 ,从显微域里找到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变形的一些特点 ,并进行了分类。第四纪松散沉积物... 选择了一些典型活断层地质剖面 ,对经受了构造变动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通过室内样品固结、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 ,从显微域里找到了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变形的一些特点 ,并进行了分类。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变形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破裂变形 ,主要表现为平行滑动条带、平直滑动界面、碎屑颗粒的破碎等 ;另一种是流动变形 ,主要表现为 :流动构造、碎砾旋转、粘土矿物的拖曳滑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用沉积物 构造变形 显微构造 活动断裂带 第四纪 矿物 破裂变形 流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的显微构造研究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晁洪太 邓起东 +2 位作者 李家灵 王志才 满洪敏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9-355,共7页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活断层滑动面是重要的古地震遗迹 ,也是鉴定古地震事件和确定古地震时代的重要标志。以往 ,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主要借助宏观观察进行研究 ,但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隐性断层问题。作者利用显...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活断层滑动面是重要的古地震遗迹 ,也是鉴定古地震事件和确定古地震时代的重要标志。以往 ,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活断层滑动面主要借助宏观观察进行研究 ,但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如隐性断层问题。作者利用显微构造分析 ,找到了研究这些问题的途径 ,其方法是对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进行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等 ,从显微域里研究各种变形现象。用此方法 ,可以在没有宏观资料支持的情况下确定断层的运动性质 ;发现并描述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隐性断层 ,研究断层的尖灭机制 ;还可以对工程建设场地发现的不同松散沉积物相接触的现象进行活断层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第四纪 松散沉积物 古地震事件 活断层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研究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石油勘探工作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邓长瑜 张秀莲 +5 位作者 满洪敏 何荣帅 奚冲宵 邓常辉 刘畅 巩勇 《城市地质》 2013年第4期44-47,共4页
对比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石油勘探中,断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两者研究内容都包括断层活动时代、位置、规模、产状、性质等,但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关注断层在地表和浅层的状况,活动时代等;石油勘探更关注较深处断层的状况,能否形成断块... 对比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石油勘探中,断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两者研究内容都包括断层活动时代、位置、规模、产状、性质等,但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关注断层在地表和浅层的状况,活动时代等;石油勘探更关注较深处断层的状况,能否形成断块圈闭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包括地质露头调查、重力、地磁、地震勘探、钻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研究 地震安全性评价 石油勘探 物探 槽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 中国城市避难场所建设的开端 被引量:3
9
作者 罗华春 满洪敏 董赟 《城市与减灾》 2016年第6期5-8,共4页
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介绍 2003年10月1日,在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试点建成。它是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为依托,在公园改造时引入防灾避险理念,使之成为... 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介绍 2003年10月1日,在北京市地震局和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元大都应急避难场所在北京试点建成。它是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为依托,在公园改造时引入防灾避险理念,使之成为平时百姓休闲游览的场所,灾时百姓疏散安置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避难场所 北京市 城市 中国 遗址公园 区政府 地震局 朝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