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西孟旦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潘子磊 张玲 +1 位作者 沙威威 滕天琦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心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ALHF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给予高流量...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联合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心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12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ALHF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给予高流量鼻导管吸氧,联合组给予左西孟旦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7 d后心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结果:联合组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为92.16%,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联合组NT-proBNP、LVEDD均低于常规组,LVEF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降低,而动脉氧分压(PaO_(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均升高,联合组PaO_(2)、SpO_(2)均高于常规组,PaCO_(2)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改善ALHF患者的心脏射血功能,并优化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竭 心功能指标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在不同血脂水平下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路翔宇 滕天琦 刘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33-738,共6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不同血脂水平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及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 目的分析并探讨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不同血脂水平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及作用。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行PCI且于术后6~24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769例,根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将患者分为血脂达标组和未达标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血管病变进展的情况进一步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和未进展组。比较不同血脂水平下发生非靶病变进展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导致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RLP-C在病变进展中的意义。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LDL-C控制达标率较低(37.84%),但患者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风险明显升高。在LDL-C控制不佳时,吸烟、多支病变、LDL-C是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控制达标时,RLP-C、糖尿病、吸烟、多支病变是发生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较高的RLP-C将作为残余血脂风险导致非靶病变进展,以RLP-C=0.555 mmol/L为界值预测非靶病变进展最佳,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及63.7%。高RLP-C水平的患者合并糖尿病、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显著高于低RLP-C水平的患者(χ^(2)=5.072,P=0.024)。结论临床中需加强对患者的LDL-C强化治疗;RLP-C对预测血脂控制达标的PCI术后患者非靶病变进展有一定优势,随访时需加强对糖尿病患者RLP-C的监测和控制,延缓患者非靶病变进展,降低再次血运重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非靶病变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滕天琦 路翔宇 夏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595-598,602,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达标时,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非靶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达标时,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非靶病变进展的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且术后6~24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1120例,根据随访时LDL-C水平筛选血脂达标的患者307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的结果将患者分为非靶病变进展组(44例)及未进展组(2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评价RLP-C对非靶病变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靶病变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的RLP-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多支病变比例、空腹血糖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LP-C是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4.343,95%CI:1.575~11.997,P=0.005)。作RLP-C对非靶病变进展预测的ROC曲线,AUC为0.7256(95%CI:0.645~0.806,P<0.001),当RLP-C以0.635 mmol/L为界值时预测效果最佳,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0.5%及67.3%。结论RLP-C可能是LDL-C达标的PCI后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 非靶病变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梁力 李方方 +3 位作者 秦鼐 张少利 滕天琦 潘子磊 《医药前沿》 2023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AC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 目的:观察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徐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ACS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测定血脂和炎症指标,同时记录药品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6个月两组血清TC、TG、LDL-C下降,HDL-C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hs-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利西尤单抗联合他汀类治疗ACS患者,可以降低血脂及炎症的水平,提升HDL-C水平并且不会增加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耐受性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利西尤单抗 他汀类 急性冠脉综合征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55在缺血性脑卒中发展和进展的分子机制
5
作者 刘静 滕天琦 石瑜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52-57,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和分子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微小核糖核酸(miRNA)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miRNA-...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基因和分子的相互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微小核糖核酸(miRNA)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miRNA-155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相关mi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miRNA-155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病理机制,以及各种相互作用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miRNA-155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预后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路翔宇 滕天琦 夏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96-102,共7页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TEMI且接受急诊PCI患者482例,根据年龄分... 目的分析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期间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STEMI且接受急诊PCI患者482例,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45岁,n=325)和青年组(<45岁,n=157)。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冠状动脉病变特征、PCI路径、穿刺并发症、梗死血管、支架个数、支架长度、住院期间预后及住院时间。结果青年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男性所占比例、体质指数(BMI)、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白细胞计数(WBC)高于老年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D-二聚体、超敏肌钙蛋白T(hs-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低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肌酐、血糖、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3支病变及梗死相关动脉B1型、B2型、C型者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1支病变及梗死相关动脉病变A型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梗死血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PCI入路为桡动脉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支架个数低于老年组,支架长度短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病死率低于老年组,住院时间短于老年组(P<0.05)。结论青年STEMI患者与男性、肥胖、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高WBC、高尿酸有关,且与老年患者比较,青年患者多经桡动脉行PCI,穿刺并发症及植入支架少,支架长度短,多为单支病变,梗死血管多为左前降支(LAD),梗死相关动脉病变分型多为A型、B1型,住院期间预后较好且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青年人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