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IL-6、IL-17和IFN-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昆丽 谢芝勋 +7 位作者 滕丽琼 谢丽基 刘加波 范晴 庞耀珊 罗思思 谢志勤 邓显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40-1745,共6页
【目的】建立针对鸡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γ干扰素(IFN-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及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IL-6、IL-17、IFN-γ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 【目的】建立针对鸡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γ干扰素(IFN-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及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已发表的鸡IL-6、IL-17、IFN-γ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相应的特异性引物,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的cDNA为模板构建重组质粒,对退火温度、引物浓度等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各基因的标准曲线,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试验。【结果】GAPDH、IL-6、IL-17和IFN-γ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分别是98.2%、99.2%、102.0%和100.8%,相应的标准误差为0.00666、0.00813、0.00365和0.00458。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各基因的溶解曲线均呈单一溶解峰,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各基因的检测下限均为100拷贝,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2.00%。【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等特点,为快速检测和定量鸡源IL-6、IL-17和IFN-γ的表达水平提供了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IL-17 IFN-Γ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三种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莉萍 韦平 +3 位作者 韦天超 滕丽琼 韦信贤 李康然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20,共3页
对分别应用病毒分离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3种方法对病料组织中的禽流感病毒(AIV) 进行检测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到的病毒,通过用禽流感病毒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所进行的血凝(... 对分别应用病毒分离鉴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间接免疫荧光(IFA)3种方法对病料组织中的禽流感病毒(AIV) 进行检测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经鸡胚尿囊腔接种分离到的病毒,通过用禽流感病毒H5、H9亚型单克隆抗体所进行的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AIV H5亚型毒株;应用RT-PCR技术直接对病料组织抽提的RNA样品进行检测,从病料组织能扩增出大小为229bp的AIV通用目的片段和大小为380bp的H5亚型特异性片段;取病料组织的过滤液接种狗肾上皮细胞(MDCK)单层,24h后用H5亚型AIV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在细胞核、细胞质内观察到特异性的荧光。研究的结果表明,3种技术都可对病料样品中的AIV进行检测,而RT-PCR和IFA两种方法还可直接对病料样品中的病毒进行亚型的鉴定。相对而言,后两者具有更快速、更敏感、操作更简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病毒分离鉴定 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亚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1年广西肉鸡病毒性肿瘤病的检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曾婷婷 滕丽琼 +2 位作者 韦平 吴天威 林广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65-67,共3页
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鸡马立克氏病(MD)、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的禽白血病(AL)和由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RE)都能引起鸡的内脏肿瘤,是常见的临床肿瘤病,且肉眼观察肿瘤形态非常相似,
关键词 病毒性肿瘤病 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 检测报告 肉鸡 禽白血病病毒 马立克氏病病毒 广西 鸡马立克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进禽反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的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祥 韦平 滕丽琼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2-26,共5页
应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从曾免疫过CVI988/Rispens株疫苗的患马立克氏病(MD)肿瘤的三黄鸡中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GXY2株。用禽肿瘤病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诊断技术对患鸡的肿瘤组织病料及克隆纯化毒株的DEF培养物进... 应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从曾免疫过CVI988/Rispens株疫苗的患马立克氏病(MD)肿瘤的三黄鸡中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GXY2株。用禽肿瘤病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别诊断技术对患鸡的肿瘤组织病料及克隆纯化毒株的DEF培养物进行检测,结果均扩增到MDV-1强毒株的132-bpr特异性带和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用基于抗MDV-1的gB蛋白单克隆抗体BA4、MEQ蛋白单克隆抗体3G12E6和抗REV的单克隆抗体11B118分别对毒株的培养物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样品只与抗MDV-1的单克隆抗体呈现阳性反应,而与抗REV的单克隆抗体呈现阴性反应。应用PCR技术扩增并测定了毒株的致瘤相关基因meq的核苷酸序列,并与其他MDV-1参考毒株的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其序列与我们之前分离鉴定的MDV-1野强毒株G2和YL040920高度同源。研究的结果表明,分离株GXY2为整合有REVLTR片段的重组MDV强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分离鉴定 长末端重复序列/LTR 基因重组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立克氏病病毒体内复制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贺君君 滕丽琼 韦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51,共5页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与其毒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MDV毒株的毒力越强,其在宿主体内的病毒载量就越高。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动力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有:MDV的组织嗜性及毒力、宿主的免疫情况及马立克氏... 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与其毒力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MDV毒株的毒力越强,其在宿主体内的病毒载量就越高。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动力学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包括有:MDV的组织嗜性及毒力、宿主的免疫情况及马立克氏病(MD)遗传抗性、MDV的基因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MDV在宿主体内的复制情况。本文就MDV在鸡体内各个组织器官复制动力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病毒载量 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鸡与集约化生产鸡的比较
6
作者 李莉萍 韦平 滕丽琼 《广西畜牧兽医》 2006年第3期141-143,共3页
关键词 集约化生产 鸡群 有机 化学组成 感官品质 腿肉 放养 胸肉 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筛查尿液中的芬太尼类物质的研究
7
作者 陈海云 林晓 +2 位作者 凌伟航 苏院司 滕丽琼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对社会上滥用的4种芬太尼类物质,即苄基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硫代芬太尼、乙酰芬太尼在尿液中与低痕量标准品水溶液中检出分析,建立一种快速、无损、准确的检验出芬太尼类物质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手持拉曼光谱仪...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对社会上滥用的4种芬太尼类物质,即苄基芬太尼、丙烯酰芬太尼、硫代芬太尼、乙酰芬太尼在尿液中与低痕量标准品水溶液中检出分析,建立一种快速、无损、准确的检验出芬太尼类物质新的分析方法。利用手持拉曼光谱仪和表面增强试剂在激光光源785nm,激光功率250mW,积分时间600ms的实验条件下对4种芬太尼类物质在尿液中和微量标准品水溶液中检出,测得其拉曼光谱图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物质的特征峰,得到样品的物质结构与特征峰的关系,并将在尿液中和低痕量标准品水溶液中芬太尼特征峰进行比对分析两种状态下的图谱拉曼位移变化和一致性。该方法无损检材、高效便捷,可以为公安机关在不同的环境中和材料中识别检验出芬太尼类物质提供技术支持。有望为科研工作者实现超低痕量检测,快速、灵敏、简单的检测手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 拉曼检测 标准品 尿液 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昆丽 谢芝勋 +7 位作者 滕丽琼 刘加波 谢丽基 庞耀珊 范晴 邓显文 罗思思 谢志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95,共6页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各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的cDNA为模板构建重组阳性质粒。采用梯... 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鸡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序列,在保守区域各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鸡胚成纤维细胞的cDNA为模板构建重组阳性质粒。采用梯度稀释重组标准品质粒DNA,构建SYBR GreenⅠ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各基因的熔解曲线均呈单一熔解峰,IL-1β、IL-18、TNF-α和GAPDH的扩增效率分别是101.2%、95.6%、100.1%和98.2%,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0.9998、0.9957和0.9989。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在35个Ct值内可检测到100个模板拷贝数;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组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4%。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鸡IL-1β、IL-18和TNF-αmRNA的检测,为导致免疫抑制性疾病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定量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肿瘤坏死因子Α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材料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禽呼肠孤病毒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娇玲 谢芝勋 +8 位作者 谢丽基 滕丽琼 黄莉 刘加波 庞耀珊 邓显文 谢志勤 范晴 罗思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加入HAuCl4溶液于80℃还原成金纳米粒子(AuNPs),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金纳米粒子(G-Chi-AuNPs... 【目的】构建一种用于检测禽呼肠孤病毒(ARV)的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法】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加入HAuCl4溶液于80℃还原成金纳米粒子(AuNPs),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金纳米粒子(G-Chi-AuNPs)纳米复合物。将石墨烯(G)和甲壳胺(Chi)分散在乙酸溶液中得到均匀的混合物后,先加入AgNO3溶液于80℃还原成银纳米粒子(AgNPs),再加入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ARV-MAb),得到石墨烯-甲壳胺-银纳米粒子-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将G-Chi-AuNPs纳米复合物修饰金电极作为传感器平台,固定待检测样品,然后加入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并对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的孵育时间进行优化,构建了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禽流感(H5N1、H3N6和H9N2亚型)、新城疫病毒(NDV)、喉气管炎病毒(LT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进行检测,以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106.5—100.5 TCID50/mL的病毒进行检测,以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敏感性试验。使用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确定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实用性。【结果】所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的最佳孵育时间为40 min。当检测的样品为阳性时,ARV与ARV-MAb特异结合,G-Chi-AgNPs-ARV-MAb纳米复合物被固定到电极的表面使其线性伏安曲线出现AgNPs的氧化峰;当检测样品为阴性时,其线性伏安曲线不出现AgNPs的氧化峰。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仅对ARV的检测为阳性(出现AgNPs的氧化峰),而对非目标禽流感(H5N1、H3N6和H9N2亚型)、NDV、LTV、IBV和IBDV的检测为阴性(不出现AgNPs的氧化峰)。敏感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ARV检测的敏感性达101.5 TCID50/mL。使用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方法相符。【结论】所建立的ARV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及快速的特点,为有效检测诊断禽呼肠孤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金纳米粒子 银纳米粒子 禽呼肠孤病毒 禽呼肠孤病毒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培育抗病种猪的发展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海云 林晓 +1 位作者 莫秋月 滕丽琼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抗病力性状改良一直以来都是猪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这类性状度量困难,而且遗传力相对较低,常规手段改良进展速度缓慢。因此,研究人员除了通过传统方法在培育种猪,还专注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宿主基因来抑制病毒,培育高效抗病... 抗病力性状改良一直以来都是猪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然而由于这类性状度量困难,而且遗传力相对较低,常规手段改良进展速度缓慢。因此,研究人员除了通过传统方法在培育种猪,还专注于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宿主基因来抑制病毒,培育高效抗病的种猪新品种。随着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精准定位与修饰、脱靶效应的降低、生长因子调节等应用的完善,未来生猪养殖高效抗病基因编辑猪产业化将成为可能。该文分析了当前种猪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伦理评价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精准基因编辑抗病育种的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育种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RAA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海云 邱英华 +1 位作者 滕丽琼 郑苏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9期41-44,47,共5页
以柑橘黄龙病亚洲韧皮杆菌保守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等温扩增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在39℃反应温度下20min即可实现靶标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RAA方法检... 以柑橘黄龙病亚洲韧皮杆菌保守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引物筛选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等温扩增的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在39℃反应温度下20min即可实现靶标基因片段的有效扩增。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RAA方法检测柑橘黄龙病病菌与其他常见致病菌菌株间不存在交叉反应,结果表明,RAA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高效、操作简单、检测结果直观、对仪器设备要求低等特点,是一项具有广泛前景的方法,为检验黄龙病菌的检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 鉴定 检测方法 等温核酸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RAA-LFD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海云 滕丽琼 +1 位作者 邱英华 郑苏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61-66,共6页
本研究基于柑橘黄龙病菌50S核糖体亚基基因的保守片段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柑橘黄龙病菌RAA-LFD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完成柑橘黄龙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copies/μL;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柑橘... 本研究基于柑橘黄龙病菌50S核糖体亚基基因的保守片段设计并合成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柑橘黄龙病菌RAA-LFD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快速高效地完成柑橘黄龙病菌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copies/μL;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除柑橘黄龙病菌基因组呈阳性外,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沙门氏菌均为阴性,特异性良好。利用该方法检测102份柑橘叶样本,结果显示,56份样本核酸为阳性,46份样本核酸为阴性;与荧光定量PCR法、RAA荧光法比较,RAA-LFD检测法弱阳的检出率偏低,但是RAA-LFD检测法摆脱了仪器依赖,操作更简便快速,无需电泳检测,避免了核酸扩增产物开盖污染的风险,适用于柑橘黄龙病菌的快速检测,适合在基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等温扩增 侧流层析试纸条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黄龙病菌含量全年动态变化研究
13
作者 陈海云 郑苏华 滕丽琼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1年第21期48-49,共2页
目的:对柑橘黄龙病菌在广西沃柑植株体内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比较效果。方法:通过选取广西沃柑种植果园,该果园面积为0.13万hm^(2),树龄大概在15年左右。选取柑橘树共计100棵。根据2010年袁亦文柑橘黄龙病情分级标准,将果园分为5个病... 目的:对柑橘黄龙病菌在广西沃柑植株体内含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比较效果。方法:通过选取广西沃柑种植果园,该果园面积为0.13万hm^(2),树龄大概在15年左右。选取柑橘树共计100棵。根据2010年袁亦文柑橘黄龙病情分级标准,将果园分为5个病级,进行DNA的提取。取100 mg沃柑叶片中脉,在切碎后装入置管,并加入缓冲液,随后做好比较。结果:通过对本地区进行果园气候统计,其中在月平均气温、雨天时间统计中,大概存在2个高峰期、2个低谷期。I级病树中南面Las含量相比北面较高,另6个月差异不大。II级、III级、IV级、V级柑橘树中Las值南面高于北面月数分别为4个月、2个月、3个月、3个月,而北面高于南面的柑橘树Las值月数分别为2个月、5个月、3个月、4个月。通过比较气候对于果园Las含量影响,经表明,Las平均含量和下雨天数、温度相关性不大,经比较,r=-0.061、-0.015,P均>0.05。结论:在对柑橘黄龙病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包含2个高峰、2个低谷,同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柑橘黄龙病菌的变化,在做好相关研究的同时能够对黄龙病果园做好检测,并减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黄龙病菌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整合有禽反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的马立克氏病病毒野毒株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滕丽琼 韦平 +1 位作者 宋中宝 阳冬黎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6-381,共6页
使用从发生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的病鸡中分离的整合有禽反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GXY2株进行鸡的致病性试验。将试验鸡分成A、B、C、D和E共5组,B^E组鸡在1日龄接种MDV疫苗... 使用从发生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的病鸡中分离的整合有禽反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GXY2株进行鸡的致病性试验。将试验鸡分成A、B、C、D和E共5组,B^E组鸡在1日龄接种MDV疫苗,其中B和D组鸡接种CVI988/Rispense株,C和E组鸡接种HVT株冻干疫苗,A组为未免疫组。在试验鸡8日龄时,A、B和C组鸡用GXY2株进行腹腔攻毒,D和E两组为未攻毒组。全部试验鸡均按常规方法饲养直至攻毒后(PC)82 d。记录和解剖试验期间死亡的鸡以及试验结束时剖杀的全部幸存鸡,检查肉眼可见MD肿瘤病变并应用已建立的禽肿瘤PCR鉴别诊断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B和C组鸡最早因MD肿瘤而死亡的时间分别在攻毒后第25 d、77 d和29 d;在攻毒后82 d,前述三组鸡中的MD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2%、34.8%和50%,死亡率分别为84%、21.7%和20%;CVI988/Rispense株和HVT株对GXY2株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51.67%和30.56%;在全部试验鸡的各种内脏器官中,以心脏的MD肿瘤发生率最高(23.5%),其次是肝脏(14.7%)和肌胃(10.3%);GXY2株可以显著抑制未免疫鸡的增重并导致其胸腺和法氏囊严重萎缩。本试验的结果表明,GXY2分离株具有快速致瘤特性,并且可以突破疫苗株HVT和CVI988/Rispense提供的免疫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禽反转录病毒 致病性试验 肿瘤发生率 毒力
原文传递
马立克氏病病毒编码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博学 滕丽琼 韦平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4-158,共5页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病毒 编码 T淋巴细胞 疱疹病毒 致瘤基因 发病机制 VIRUS vIL-8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