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法测定纺织品中的抗菌整理剂 被引量:4
1
作者 湛权 杨欣卉 刘文莉 《印染》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9-41,56,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化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测定功能性纺织品中1,2-二溴-3-氯丙烷、2,4-二氯苯酚、三氯生和N-水杨酰苯胺等7类有毒有害抗菌整理剂含量。结果表明,以丙酮+甲醇(1:1)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0 min,旋蒸后用O.4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优化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条件,测定功能性纺织品中1,2-二溴-3-氯丙烷、2,4-二氯苯酚、三氯生和N-水杨酰苯胺等7类有毒有害抗菌整理剂含量。结果表明,以丙酮+甲醇(1:1)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30 min,旋蒸后用O.45μm有机微相孔滤膜过滤,在试验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溶液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5。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回收率较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气相色谱法 质谱法 抗菌整理剂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蛋白质纤维的氨基酸分析鉴别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湛权 张卫卫 +1 位作者 杨欣卉 冯雅妮 《印染》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44,共3页
以牛奶纤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用氨基酸分析法鉴别再生蛋白质纤维的方法。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了水解工艺参数:盐酸溶液浓度为6.0 mol/L,水解浴比为1∶150,水解时间22 h,水解温度为110℃。比较了羊毛、蚕丝、牛奶纤维、大豆蛋白纤维... 以牛奶纤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用氨基酸分析法鉴别再生蛋白质纤维的方法。通过单因子试验,优化了水解工艺参数:盐酸溶液浓度为6.0 mol/L,水解浴比为1∶150,水解时间22 h,水解温度为110℃。比较了羊毛、蚕丝、牛奶纤维、大豆蛋白纤维中各氨基酸分布的特征差异,初步验证了用氨基酸法鉴别再生蛋白质纤维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氨基酸 再生蛋白质纤维 牛奶纤维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电磁辐射服装暴露面积对其屏蔽效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伏广伟 湛权 +1 位作者 王瑞 杨金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3-107,共5页
由于防电磁辐射面料制成服装后的屏蔽效能会因款式和暴露面积有所下降,研究服装暴露面积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可以为防电磁辐射类服装的研发提供参考。利用依据"开窗法"原理自行研制的独特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系统,对不同... 由于防电磁辐射面料制成服装后的屏蔽效能会因款式和暴露面积有所下降,研究服装暴露面积对屏蔽效能的影响可以为防电磁辐射类服装的研发提供参考。利用依据"开窗法"原理自行研制的独特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系统,对不同款式的防电磁辐射服装进行效能测试和评估。结果表明:电磁屏蔽服装的屏蔽效能与服装款式和面料屏蔽效能这2个因素直接相关;在面料屏蔽效能相同的条件下,服装款式对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影响很大;西装类等暴露面积较大的屏蔽服装其屏蔽效能不佳,暴露面积过大的屏蔽服装几乎没有屏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电磁辐射服装 暴露面积 屏蔽效能 服装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开发及屏蔽效能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伏广伟 湛权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0,共3页
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防电磁辐射服装开发现状,依据面料的屏蔽原理和服装款式对各类防电磁辐射服装屏蔽效能进行了分类研究,最终根据屏蔽效能将防电磁辐射服装分为A、B、C、D四级防护服装。
关键词 防电磁辐射 服装款式 屏蔽效能 效能评价 开发 民用 屏蔽原理 防护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再生蛋白质纤维现有鉴别方法和标准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卫卫 湛权 +1 位作者 杨欣卉 董忠杰 《中国纤检》 2013年第21期44-46,共3页
将再生蛋白质纤维按基体材料分为维纶基、腈纶基和纤维素基三大类,并分别分析其现有鉴别方法及定性定量标准。
关键词 再生蛋白质纤维 鉴别方法 标准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纤维抗刺痒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黎聪 陈宁 湛权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9年第7期11-12,共2页
麻纤维刺痒感制约了其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发展应用,必须加以研究克服。基于麻纤维抗刺痒感研究的专利分布,阐述了现有专利技术中涉及麻纤维抗刺痒感的研发状况,为麻纤维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麻纤维 刺痒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纺织品的光吸收保暖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湛权 廖银琳 +3 位作者 何锦颜 陈辉 李锐彬 叶伙荣 《中国纤检》 2017年第1期141-14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纺织品光吸收保暖性能的背景和一种评价纺织品在光照下升温效果方法的原理,通过对不同样品的测试和标准棉贴衬的重复性试验,验证了所开发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时本文还对考核指标和对照物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光吸收 保暧性能 吸光发热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瑜 湛权 +1 位作者 杨欣卉 刘文莉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4年第5期81-82,121,共3页
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氯乙烯、1,3-丁二烯、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的含量。吹扫载气N2流量为30 mL/min,100℃吹扫顶空腔30 min,然后于290℃解吸吸附管10 min。色谱柱为DB-624柱,初始... 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氯乙烯、1,3-丁二烯、甲苯、4-乙烯基环己烯、苯乙烯、4-苯基环己烯的含量。吹扫载气N2流量为30 mL/min,100℃吹扫顶空腔30 min,然后于290℃解吸吸附管10 min。色谱柱为DB-624柱,初始柱温35℃,保持5 min,以10℃/min升至240℃,保持10 min。检测上述6种有机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13-426.26,21.12-422.49,4.22-211.00,4.10-204.85,2.10-209.70,4.43-221.30μg/m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个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8.8%-110.2%,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5%-6.59%(n=4)。该方法重现性好,测量结果准确,可作为纺织品质量控制的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有机挥发物 气质联用法 热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条件对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万倩 廖银琳 +1 位作者 湛权 张卫卫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自制的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测试设备,在不同辐照条件下测试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样品,对其升温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辐照条件对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影响,得出测试吸光发热性能最优的辐照条件。
关键词 吸光发热 样品距离 辐照时间 初始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测试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廖银琳 湛权 +2 位作者 张宇群 万倩 李储林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6年第5期11-13,17,共4页
文中介绍了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吸光发热面料和普通面料在同等光照条件下的升温值,并计算两种面料的相对温差。结果显示:吸光发热面料的20分钟升温值明显高于普通面料,且两种面料的相对温差达到10℃。同时测试了... 文中介绍了一种纺织品吸光发热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测试吸光发热面料和普通面料在同等光照条件下的升温值,并计算两种面料的相对温差。结果显示:吸光发热面料的20分钟升温值明显高于普通面料,且两种面料的相对温差达到10℃。同时测试了3种不同类型面料的辐照升温曲线,每种样品测试5次,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试结果的标准偏差均小于2℃,变异系数小于3%,证明了该测试方法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品 光吸收 吸光发热 辐照升温 测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饰材料安全标准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莫月香 杨欣卉 湛权 《中国纤检》 2015年第8期73-75,共3页
随着汽车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环保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视。文章从车内环境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阐述了汽车内饰材料环保安全性能评价指标、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以及车内污染物来源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 安全指标 阻燃性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吸—气质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的含量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瑜 湛权 +1 位作者 杨欣卉 刘文莉 《中国纤检》 2015年第2期80-82,共3页
采用热解吸—气质联用技术建立测定纺织品中有机挥发物含量的方法。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纺织品质量控制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 热解吸 纺织品 有机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与维纶纤维的定性鉴别
13
作者 谷小辉 曹月婵 湛权 《中国纤检》 2015年第7期62-65,共4页
介绍了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和维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能,提出目前市场和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对这两种纤维采用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氨基酸含量测定法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维纶基大豆蛋... 介绍了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和维纶纤维的制备过程和产品性能,提出目前市场和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对这两种纤维采用燃烧鉴别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溶解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氨基酸含量测定法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的燃烧气味为烧毛发臭味,横截面呈哑铃形有明显的细微孔隙,纵向有沟槽和扁平海岛状的凹凸结构;维纶纤维的燃烧气味为苦香气味,横截面呈腰圆形,有皮芯结构,纵向有沟槽。在常温下可用37%盐酸、40%硫酸、88%甲酸和甲酸/氯化锌溶液将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与维纶纤维进行区分。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是聚乙烯醇和大豆蛋白质的双组分纤维,它的吸收谱带除酰胺吸收谱带Ⅰ、Ⅱ和Ⅲ外,其余的吸收谱带与维纶纤维相同。在氨基酸含量检测中可明显得到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的氨基酸含量比维纶纤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纶基大豆蛋白纤维 维纶纤维 鉴别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