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块状台缘滩相储层成岩相特征分析
1
作者 刘璇 曾大乾 +4 位作者 游瑜春 王丹丹 刘国萍 李辉 李倩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块状台缘滩储层剩余气开发潜力大,但储层成岩差异较大,非均质性强,形成机理上不明确。文中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化数据、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储层成岩演化与成岩相划分进行研究,明确成岩相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白云岩... 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块状台缘滩储层剩余气开发潜力大,但储层成岩差异较大,非均质性强,形成机理上不明确。文中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地化数据、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储层成岩演化与成岩相划分进行研究,明确成岩相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白云岩为渗透回流和埋藏成因,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组构选择性溶蚀,中、晚成岩期非组构选择性溶蚀,晚期破裂作用和较为普遍的重结晶、胶结、充填作用。根据主要成岩作用可将储层划分为早期溶蚀胶结准同生云化相、早期溶蚀重结晶相、持续溶蚀埋藏云化相3类。2)早期溶蚀胶结准同生云化相岩性为鲕粒云岩,早期组构选择性溶蚀形成的孔隙被保存,但喉道被胶结作用破坏,导致其具有高孔低渗、难动用的特点,是进一步挖潜的潜力区;早期溶蚀重结晶相储层以残余颗粒结构为主,储层物性相对差,孔隙连通性较好,较难动用;持续溶蚀埋藏云化相普遍经历埋藏白云岩化,胶结充填物类型多样,受到非组构选择性溶蚀作用,形成溶蚀缝、洞和晶间溶孔,整体表现为高孔高渗、易动用。3)成岩相的分布受控于储层沉积期水动力大小、海平面升降及构造位置。该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经历复杂成岩作用的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滩相 成岩相 形成机理 储层分类 飞仙关组 普光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三维地质建模——以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为例
2
作者 李辉 游瑜春 +3 位作者 曾大乾 刘国萍 郑文波 张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地层埋深大、礁滩相发育、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广泛发育、储层非均质强等特征,开展此类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将储层建模对象划分为基质与裂缝2大介质,基于单井解释数据与...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地层埋深大、礁滩相发育、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广泛发育、储层非均质强等特征,开展此类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将储层建模对象划分为基质与裂缝2大介质,基于单井解释数据与地震波阻抗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逐级相控、多趋势融合概率体约束建立基质模型;按照分尺度、分期次建模思路,通过融合成因-地质-地震,综合构造应力场、距断层远近和裂缝地震敏感属性,采用熵权法联合专家经验评价的方式,多元融合构建裂缝空间展布约束体;在该约束体约束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构建裂缝模型。对融合后的基质-裂缝双重介质模型开展气藏数值模拟,各井历史拟合率最高可达90%,拟合误差控制在20%以内,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强非均质性 多趋势融合概率体 双重介质 三维地质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旗地区上三叠统长2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游瑜春 傅强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906-910,共5页
吴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部 ,其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以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 ,可划分为 10个组 .长 2组即是在湖盆消亡时期形成的一套三角洲沉积 .在长 2组早期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亚相 ,晚期仅发育三... 吴旗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中部 ,其上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以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 ,可划分为 10个组 .长 2组即是在湖盆消亡时期形成的一套三角洲沉积 .在长 2组早期主要发育有三角洲平原及三角洲前缘亚相 ,晚期仅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 .本区构造运动微弱 ,在西倾单斜的构造背景上形成了长 2组储层中的构造 -岩性油藏 ,广泛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是该区的主要储集层 ,其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 ,孔隙度一般为 15 %左右 ,渗透率一般为 10× 10 -3 μm2 左右 ,属低孔低渗型储层 .研究表明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与长 1沉积的泥岩盖层配置以及上倾方向分流间洼地的岩性遮挡是油气在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三角洲沉积体系 储集砂体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相分析在碳酸盐岩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以川东北地区PG气田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游瑜春 魏水建 +2 位作者 郭华军 冯琼 牛小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8-251,共4页
针对PG气田井距大、目的层段平面相变快,单纯利用井点资料很难刻画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问题;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分辨率高的优势,采用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选取合适参数进行地震相分析,通过与主要地震相单元中单井微相分析成果... 针对PG气田井距大、目的层段平面相变快,单纯利用井点资料很难刻画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问题;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平面分辨率高的优势,采用Stratimagic地震相分析技术,选取合适参数进行地震相分析,通过与主要地震相单元中单井微相分析成果结合,建立了地震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将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该方法弥补了单纯用钻井资料进行沉积相划分的缺陷,提高了沉积相划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PG气田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低渗岩性气藏精细描述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牛地气田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游瑜春 谭学群 +1 位作者 刘建党 冯琼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8期143-145,共3页
大牛地气藏为低孔、特低渗岩性气藏,平面上相变快、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多套气层叠合,气藏开发难度大。本文在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采用地震趋势面约束和相控的随机建模技术,进行气藏建模,并在此基础... 大牛地气藏为低孔、特低渗岩性气藏,平面上相变快、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纵向上多套气层叠合,气藏开发难度大。本文在地层划分对比及沉积微相研究基础上,利用Petrel软件,采用地震趋势面约束和相控的随机建模技术,进行气藏建模,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地质、地震、产能资料及技术经济界限优选出6个可动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牛地气田 岩性气藏 地层划分对比 相控 气藏建模 可动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天然裂缝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35
6
作者 赵向原 胡向阳 +4 位作者 曾联波 肖开华 李宏涛 游瑜春 冯琼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2-61,共10页
研究裂缝的有效性对认清储层类型和性质、明确储层渗流机制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 研究裂缝的有效性对认清储层类型和性质、明确储层渗流机制及确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礁滩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在评价天然裂缝特征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裂缝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影响裂缝有效性的主要地质因素并阐明有效裂缝的开发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元坝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其中构造裂缝包括剪切裂缝和张性裂缝,成岩裂缝包括溶蚀缝、构造—溶蚀缝以及压溶缝;(2)高角度构造缝有效性最好,其次为水平缝,再次为斜交缝,压溶缝有效性最差;(3)构造裂缝中NW—SE向及近E—W向裂缝的有效性要好于NE—SW向裂缝;(4)裂缝形成时间越早,越容易被方解石或白云石充填而成为无效裂缝;(5)在油气充注之前或与之同时形成的裂缝易被有机质充填成为无效裂缝,在油气充注之后的晚期裂缝大多为有效裂缝,对储层贡献最大;(6)与现今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近平行的裂缝张开度大,有效性好。结论认为,天然裂缝的充填特征和开度特征决定了裂缝是否有效,而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裂缝分布及组合特征、缝洞的匹配关系等进一步决定了有效裂缝的开发意义;当有效裂缝较为发育且相互连通形成较大范围的裂缝网络,才能对储层中分散、孤立的孔隙和溶蚀缝洞起到较好的连通作用,极大地改善储层物性,使得气井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岩石) 有效性 礁滩相 储集层 开发意义 晚二叠世 四川盆地 元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层序沉积及其对储层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宏涛 龙胜祥 +2 位作者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9-48,共10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目前已全面转向开发,随着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迫切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结构,总结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果,结合物性数据、测井曲线等分析成果,重点研究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气藏目前已全面转向开发,随着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迫切需要精细描述储层结构,总结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为此,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果,结合物性数据、测井曲线等分析成果,重点研究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的层序地层、沉积相、储层特征以及储层结构。结果表明:①该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高频层序界面上、下电测曲线突变响应特征明显,电测曲线组合变化特征与高频层序所控制的沉积旋回具有较好的一致性;②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上部三级层序(SQ2)中的台地边缘外侧并呈条带状分布,纵向上由2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在横向上具有"东早西晚"不对称规模发育的分布特征;③生物礁(滩)型储层总体以低孔隙度、中低渗透率溶孔白云岩储层为主,主要发育于2个四级层序中部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有"层数多、单层薄、不同类型储层呈不等厚互层、非均质性强"和"双层储层结构"的特征。结论认为.高频层序控制了该区生物礁沉积微相的分布,是影响储层发育与空间展布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 长兴期 生物礁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储集层特征 储集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形成控制因素与发育模式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宏涛 肖开华 +3 位作者 龙胜祥 游瑜春 刘国萍 李秀鹏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和地震资料,重点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碳酸盐岩层序、沉积相、储层类型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生物礁储层结构和发育控制因素,总结了储层发育模式。研究结果显示,长兴组生物礁主要发育在SQ2中的台地边缘相带,纵向上由两个明显的成礁旋回构成,横向上呈"东早西晚"不对称分布,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生物礁(滩)型优质储层以低孔、中低渗溶孔云岩为主,主要发育于四级层序上部生物礁礁盖部位,具典型"双层储层结构"。成岩早期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是储层发育最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综合分析认为,受高频层序控制生物礁沉积相是储层发育的基础,也是控制长兴组生物礁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和白云岩化作用的关键因素。埋藏溶蚀、埋藏白云岩化以及破裂作用进一步改善储集岩物性。元坝气藏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岩相控储、早期形成、后期改造"的发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层结构 生物礁 层序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被引量:27
9
作者 罗东明 谭学群 +3 位作者 游瑜春 刘建党 冯琼 刘忠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含气层位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主要原因是河流沉积相变快、井网稀、工区大,使用单一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法效果不好,研究之初现场存在多种认识方案。采用标志层法(引入煤层作为标志层和辅助标志层)、厚度法(相邻井地层厚度相当)、层序地层学法、密井网解剖法(从密井网解剖入手,认识地层变化规律,进而推广到稀疏井网)4种方法相互结合、闭合对比,并应用合成地震记录标定(只针对砂组)和层面建模进行校验,形成了一套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综合方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统一了地层认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层 等厚法 层序 地层划分对比 煤层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超深层缓坡型礁滩相储层精细刻画 被引量:19
10
作者 龙胜祥 游瑜春 +1 位作者 刘国萍 冯琼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埋深达7 000 m左右,生物礁滩规模小、分布分散,储层薄、物性和连通性差,加之气藏具有复杂的气-水关系和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其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实现该气藏规模、有效开发,作者创新和集成一系列技术,对...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埋深达7 000 m左右,生物礁滩规模小、分布分散,储层薄、物性和连通性差,加之气藏具有复杂的气-水关系和高含硫化氢、二氧化碳,其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实现该气藏规模、有效开发,作者创新和集成一系列技术,对生物礁滩储层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精细刻画。首先,在该区层序划分、沉积微相研究和现代礁滩相研究、成岩作用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了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建立了礁滩储层发育模式。第二,以此发育模型为指导,开展测井储层识别与物性评价,进而井-震结合建立正演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敏感属性提取及反演方法,预测了储层平面展布。第三,采用地质约束、地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剖面识别、平面约束、三维边界雕刻、礁滩体连通性检测和三维精细雕刻,精细刻画了生物礁滩储层空间展布。最后,分析了生物礁体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优势储层空间分布情况,总结建立了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3种主要结构模型,为元坝长兴组气藏开方案编制与开发井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刻画 礁滩储层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测井技术识别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地质事件及其差异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浩 游瑜春 +3 位作者 郑亚斌 张渝丽 魏修平 王丹丹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2-149,共8页
应用测井技术识别地质事件时,对具有隐蔽测井信息结构变化的识别涉及较少,限制了认知地质事件的精度和可靠性。而根据测井记录的地质响应及其相关测井信息组合特征,研究重要地质事件的多样性与测井曲线之间的成因关系,以及测井曲线纵、... 应用测井技术识别地质事件时,对具有隐蔽测井信息结构变化的识别涉及较少,限制了认知地质事件的精度和可靠性。而根据测井记录的地质响应及其相关测井信息组合特征,研究重要地质事件的多样性与测井曲线之间的成因关系,以及测井曲线纵、横向变化与地质演变的成因关系,可以探索性地解决上述问题。运用该方法可识别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质事件并推断其成因机理。通过对地质事件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分析,提出了碎屑岩地质事件的识别和论证方法;通过同成因地质界面的识别与追踪,提出了碳酸盐岩"同期异相"地层对比问题的识别方法和依据。地层的岩性成因机制不同,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的地质事件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二者的识别差别在于地质界面的追踪依据不同、地质界面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以及测井信息与地质界面识别的对应关系不同。应用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大港油田、普光气田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内外油气探区地质研究中地质界面识别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界面 地质事件 碎屑岩 碳酸盐岩 测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礁滩相气藏概率体约束地质建模 被引量:13
12
作者 胡向阳 郑文波 +1 位作者 游瑜春 刘国萍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3,共7页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礁滩相储层岩相类型多样,生物礁和生屑呈离散分布,储层及物性参数非均质性强,储层构型特殊,气水关系复杂,现有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礁滩相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不能满足气藏开发生产需求。通过对礁滩相气藏地质、物... 四川盆地元坝长兴组气藏礁滩相储层岩相类型多样,生物礁和生屑呈离散分布,储层及物性参数非均质性强,储层构型特殊,气水关系复杂,现有建模方法难以精细表征礁滩相内部储层非均质性,不能满足气藏开发生产需求。通过对礁滩相气藏地质、物探、测井及生产动态等多学科资料研究,提出以地质模式为指导,采用礁滩相储层构型、地质及地震概率体等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建模思路,分级相控-序贯指示随机模拟方法建立生物礁、生屑滩储层相模型;采用相控-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属性参数模型。该方法建立的模型,精细表征了礁滩相储层内部结构及属性参数非均质性特征,刻画了生物礁、生屑滩储层及属性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为气藏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坚实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概率体约束 地质建模 礁滩相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曹台变质岩潜山裂缝系统形成的构造期次 被引量:32
13
作者 傅强 游瑜春 吴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0,共3页
在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曹台变质岩潜山裂缝性储集层的发育期次研究中,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分析裂缝的特征和彼此切割关系,分析裂缝中充填的方解石包裹体性质,确定曹台变质岩潜山的裂缝系统属于被溶蚀作用改造的碎裂缝。有3期构造裂缝系... 在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曹台变质岩潜山裂缝性储集层的发育期次研究中,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分析裂缝的特征和彼此切割关系,分析裂缝中充填的方解石包裹体性质,确定曹台变质岩潜山的裂缝系统属于被溶蚀作用改造的碎裂缝。有3期构造裂缝系统;早期裂缝系统是燕山期挤压块断构造作用的结果;中期裂缝系统在沙三段沉积期末区域性抬升挤压作用下形成,多具有剪切性质;晚期裂缝系统在东营组沉积期末的强烈抬升影响下形成,明显追踪前期裂缝并切割前期裂缝。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裂缝中方解石的生成与海水无关,属于中生代以后的淡水产物。研究区构造运动对形成有效储集空间的建设性作用比破坏性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民屯凹陷 变质岩 裂缝系统 构造期次 碳氧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约束的多尺度裂缝“分级-分期-分组”建模方法——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向原 游瑜春 +2 位作者 胡向阳 黎静容 李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225,共13页
油气藏中普遍发育多类、多尺度天然裂缝,其成因具有多期次性,规模具有多级次性,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综合控制,这些特点为裂缝的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带来了很大挑战。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提出了一种... 油气藏中普遍发育多类、多尺度天然裂缝,其成因具有多期次性,规模具有多级次性,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综合控制,这些特点为裂缝的精细三维地质建模带来了很大挑战。以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相碳酸盐岩储层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因机理及主控因素约束的多尺度裂缝“分级-分期-分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认为多尺度裂缝建模应遵循等时约束、层次约束及成因控制等原则,建模过程中应充分开展裂缝地质研究,根据研究区实际建立合理的裂缝级次、期次划分方案,分级、分期开展裂缝三维建模。(1)大尺度裂缝主要采用确定性方法进行建模,中-小尺度裂缝则采用其成因机制和发育主控因素进行约束建模;(2)在裂缝分期、分组描述和参数统计获得关键地质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地质力学方法分期开展中-小尺度裂缝分布预测,进而采用“分期-分组”的思路进行建模;(3)最终将大尺度裂缝模型和中-小尺度裂缝模型进行融合,得到多尺度裂缝网络模型。元坝地区长兴组储层多尺度裂缝建模实践表明,上述建模方法可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在建立中-小尺度裂缝模型精度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理 多尺度裂缝 裂缝建模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精细雕刻技术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国萍 游瑜春 +1 位作者 冯琼 王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3-590,共8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内幕结构十分复杂,精细雕刻难度大。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研究生物礁内幕结构可为井位调整优化和井轨迹设计钻遇优质储层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单井相识别生物礁发育层段、地震模型正演建立地震响应模式...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内幕结构十分复杂,精细雕刻难度大。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研究生物礁内幕结构可为井位调整优化和井轨迹设计钻遇优质储层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单井相识别生物礁发育层段、地震模型正演建立地震响应模式、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优选、储层多参数定量预测进行礁平面展布研究,并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礁体内幕精细雕刻,形成了一套针对生物礁储层内幕结构的精细雕刻技术。应用该技术对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进行开发井位部署及井位优化调整,大大提高了优质储层的钻遇率,后期钻井预测厚度的符合率达8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内幕结构 三维可视化 储层结构模型 井位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河坝地区储层预测与评价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彬 付孝悦 +2 位作者 刘国萍 冯琼 游瑜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0-696,702,共8页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 针对河坝地区储层埋藏深、成岩作用强、非均质性严重、含气富集条件复杂等地质特点,对河坝地区进行了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相研究、储层基本特征分析、测井解释、储层预测、储层定量综合评价等研究,建立了河坝地区储层沉积模式,确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预测了储层的空间展布、评价出有利储层发育区,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河坝地区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对比 储层预测 储层综合评价 河坝地区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南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向原 王丹 +4 位作者 游瑜春 郭艳东 任宪军 韩娇艳 尚墨翰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20-732,共13页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南营城组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大类型,原生裂缝主要包括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裂缝为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各类裂缝。构造裂缝的走向有多组,且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受断层和火山岩相控制。构造裂缝的形成具体包括5期,其中主要为3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以来。结论认为,构造裂缝普遍规模大、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构成了营城组储层中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气藏渗流和开发特征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形成机理 火山岩储层 松辽盆地 营城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谱成像技术的元坝长兴组生物礁储层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国萍 游瑜春 冯琼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6-754,共9页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 元坝长兴组生物礁相储层平面相变快、纵向上多期次叠加,各礁带内小礁体连通性复杂。在实际开发生产中,生物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研究为井位调整优化、井轨迹设计和减少遇水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储层静态连通性主要是利用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或井间地震技术。将频谱成像技术应用于储层静态连通性的研究中,初步形成了一套基于频谱成像技术判定生物礁体或礁群连通性的方法。首先分析井位处生物礁储层与非储层的频谱差异性,然后用这种差异性来指导区域横向上的频谱差异性,进而判定礁体或礁群之间的连通性。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元坝长兴组各生物礁带的连通性,所取得的认识已初步应用于元坝长兴组气藏开发中,新部署的开发井成功避水,并获得了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频谱成像技术 储层样本点 储层连通性 井位部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湖油气田古近系花港组低阻油层成因与识别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傅强 武晓光 游瑜春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B11期21-24,共4页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 ,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 ,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通过对花港组H5砂层组的岩石类型、颗粒大小、粘土矿物的成分及其分布、孔隙结构、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进行研究 ,表明该砂层组低阻的原因... 低阻油气层是一种非常规储层 ,其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接近 ,或有时低于水层的电阻率。通过对花港组H5砂层组的岩石类型、颗粒大小、粘土矿物的成分及其分布、孔隙结构、润湿性、地层水矿化度进行研究 ,表明该砂层组低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束缚水饱和度及高地层水矿化度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电阻率 粘土矿物 孔隙结构 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对策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曾大乾 石志良 +6 位作者 彭鑫岭 李玉丹 张睿 游瑜春 李正华 李辉 李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887,共9页
普光气田是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高含硫气田,具有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活跃、高含H2S及CO_(2)等特点。气田自2005年投入开发,目前逐渐步入稳产末期,面临进一步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等挑战。为此,文中系统梳理普光气田不同开... 普光气田是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高含硫气田,具有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活跃、高含H2S及CO_(2)等特点。气田自2005年投入开发,目前逐渐步入稳产末期,面临进一步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等挑战。为此,文中系统梳理普光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关键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建立了普光礁滩相储层剩余气分布模式,提出了气藏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普光气田开发阶段分为建产阶段、稳产阶段和调整阶段,期间通过持续跟踪研究、及时优化,使得气田稳产期延长3 a,实现了长期高产稳产;2)普光气田水侵经历快速见水、限产波动、均衡见水及缓慢见水等4个阶段,硫沉积呈现从地面流程向井口、再向井筒深部扩展的趋势,受地层压降、水侵、硫沉积及措施等综合影响,气田产能较初期下降40.63%;3)普光气田剩余气类型分为2大类5小类,其中,井网未控制型分为断层遮挡和独立礁体型,井网控制型分为纯气区动用不充分、水侵区致密层遮挡和水封气型;4)提出了普光高含硫气田提高采收率对策,即通过不同类型剩余气针对性挖潜、井筒-储层硫沉积综合治理、全生命周期控水、整体与分区相结合增压开采等,进一步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延长稳产期。文中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实现气田长期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剩余气定量表征 水侵规律 硫沉积规律 产能及压力变化规律 增压开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