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瘦素水平与性别及残余肾功能关系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游宇平 娄探奇 +3 位作者 唐骅 石成钢 陈珠江 刘迅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2期2288-2289,共2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残余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患者组),男16例,女1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残余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患者组),男16例,女1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瘦素水平,测定血液透析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犤(11.820±5.507)μg/L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犤(6.163±3.230)μg/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②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女性血瘦素水平犤(15.710±4.969)μg/L犦高于男性犤(8.173±2.879)μg/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③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②女性患者血瘦素水平高于男性,性别是影响血瘦素水平的一个独立因素。③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瘦素水平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性别 残余肾功能 血清 维持性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瘦素水平 被引量:1
2
作者 游宇平 娄探奇 +3 位作者 唐骅 陈珠江 石成钢 刘迅 《中国血液净化》 2003年第11期598-600,612,共4页
目的 研究慢性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①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0±11.0)岁;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Leptin浓度;③采用生物电... 目的 研究慢性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与营养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①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男16例,女15例,平均年龄(54.0±11.0)岁;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Leptin浓度;③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BLA)测量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和瘦体重(LBM),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等浓度。结果 ①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05、P<0.001;r=0.779、P<0.001);与瘦体重呈负相关(r=-0.731,P<0.001);②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患者的脂肪含量呈正相关,Leptin可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②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eptin水平与患者的瘦体重呈负相关,高Leptin血症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瘦体重丢失;③Leptin没有在慢性终末期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中发挥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瘦素 血清 慢性终末期肾衰竭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与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游宇平 娄探奇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2001年第6期272-273,共2页
营养不良是影响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生活质量和增加病死率的重要因素。Leptin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调节食物摄入和能量代谢的激素样蛋白。研究表明慢性肾衰病人血Leptin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Leptin可能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营养不良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瘦素 慢性肾功能衰竭 营养不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flunomide对实验性IgA肾病大鼠肾脏TGF-β_1、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汤颖 娄探奇 +2 位作者 成彩联 游宇平 冯智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4-605,608,共3页
目的: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leflunomide对实验性IgA肾病(IgA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leflunomide组、强的松组、模型对照组,并同时... 目的:分别从基因和蛋白水平研究leflunomide对实验性IgA肾病(IgA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水平的影响,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随机分成leflunomide组、强的松组、模型对照组,并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肾组织TGF-β1、MCP-1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eflunomide组TGF-β1、MCP-1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leflunomide组与激素组相比,TGF-β1、MCP-1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Leflunomide可通过下调TGF-β1、MCP-1在肾脏的表达,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延缓肾脏纤维化的进程,从而保护肾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LUNOMIDE 肾小球肾炎 IGA 转化生长因子β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娄探奇 游宇平 +2 位作者 成彩联 唐骅 刘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9-451,455,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实验组:20例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后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次,2~3次/周,时间3月,口服多糖... 【目的】观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实验组:20例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后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U/次,2~3次/周,时间3月,口服多糖铁及叶酸辅助治疗;对照组:15例慢性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未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其他治疗同实验组。治疗前后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常规、体质量指数(BMI)和血清瘦素水平等。【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血红蛋白从(82.2±4.2)g/L上升到(94.6±4.4)g/L(P<0.001),红细胞压积从(29.2±1.7)%上升到(34.1±1.8)%(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瘦素水平从(11.8±4.9)ng/mL降低到(8.9±3.5)ng/mL(r=0.614,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瘦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治疗前血瘦素与BMI呈正相关(P<0.001),治疗后两者相关性消失(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瘦素与BMI分别呈正相关(P<0.001)。【结论】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降低血液透析病人体内的高瘦素水平;②血液透析病人血瘦素与BMI呈正相关,但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使两者相关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清瘦素水平 慢性肾衰竭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慢性终末期肾衰竭 治疗前后 血液透析病人 实验组 体质量指数 红细胞压积 对照组 素治疗 治疗后 正相关 BMI 血瘦素 皮下注射 辅助治疗 常规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例尿路感染菌谱监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马小琨 娄探奇 +2 位作者 唐骅 游宇平 汤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2371-2373,2376,共4页
目的观察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对该院110例真性菌尿患者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仅为28.9%。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G-杆菌为主,占82.7%,G+球菌占12.7%,真菌占4.6%。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 目的观察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方法对该院110例真性菌尿患者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率仅为28.9%。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仍以G-杆菌为主,占82.7%,G+球菌占12.7%,真菌占4.6%。药敏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对G-杆菌及其中的大肠埃希氏菌耐药率最高,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等对G-杆菌有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保持着高度敏感性。G+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0.0%以上,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G-杆菌在尿路感染中仍占绝对优势;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尿路感染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尤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尿液细菌培养 细菌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与肾脏纤维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成彩联 娄探奇 +3 位作者 汤颖 游宇平 刘迅 彭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3245-3248,3253,共5页
目的观察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8只及同源正常组京都大鼠(WKY)8只,观察8周,检测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大鼠肾组织的醛固酮受体和TGF-β1的mRN... 目的观察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8只及同源正常组京都大鼠(WKY)8只,观察8周,检测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和肌酐,大鼠肾组织的醛固酮受体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HR组出现明显的蛋白尿(P<0.05)和低蛋白血症(P<0.05),肾间质损伤的评分和肾小球内的胶原形成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HR组肾组织的醛固酮及其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肾组织醛固酮及其受体水平升高可以使醛固酮的致纤维化作用加强,可能是高血压肾脏纤维化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醛固酮受体 高血压 肾脏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剂量缬沙坦单独或联合贝拉普利对慢性肾病的疗效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超 娄探奇 +2 位作者 汤颖 游宇平 马小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独、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2组,缬沙坦组(n=20)服用缬沙坦(valsartan)320mg/d,联合组(n=20)服用盐酸贝拉普利(b... 目的观察大剂量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单独、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分2组,缬沙坦组(n=20)服用缬沙坦(valsartan)320mg/d,联合组(n=20)服用盐酸贝拉普利(benazeprilhydrochloride)20mg/d联合缬沙坦160mg/d,疗程6个月。观察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压及血钾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6个月缬沙坦组24h尿蛋白由治疗前(2.2±1.5)g/d降到(0.7±0.7)g/d(P<0.05),联合组由(2.4±1.2)g/d降到(0.7±1.1)g/d(P<0.05),比较两组降尿蛋白疗效虽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治疗有更好的降尿蛋白倾向。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联合组降舒张压优于缬沙坦组。干咳、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是导致中止治疗的主要原因。结论大剂量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单独或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肾脏病安全,两者均可有效减少尿蛋白,联合治疗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叠加的减少尿蛋白及降血压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Leptin的清除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娄探奇 游宇平 +3 位作者 陈珠江 石成钢 刘迅 唐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 31例因慢性肾衰竭而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于 31例患者单次普通血液透析前后 ,其中 1 2例于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前后、8例于单次血液吸附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 ...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方法 :选 31例因慢性肾衰竭而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于 31例患者单次普通血液透析前后 ,其中 1 2例于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前后、8例于单次血液吸附治疗前后分别采静脉血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 L eptin水平。结果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常规透析前后血 L eptin水平无显著差异〔(1 1 .82 0± 5 .5 0 7) μg/ L 比 (1 2 .2 5 5± 5 .1 72 ) μg/ L,P>0 .0 5〕。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吸附治疗可分别降低血 L eptin(2 9.0 7± 8.5 6 ) %和 (4 0 .2 9± 8.33) % ,两种治疗方法清除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结论 :常规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体内高 L eptin血症无影响 ;单次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吸附治疗均可降低血 L eptin水平 ;血液吸附治疗对血 L eptin的清除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滤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PTIN 肾衰竭 慢性 血液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成彩联 娄探奇 +4 位作者 汤颖 石成钢 游宇平 彭晖 陈珠江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415-1417,共3页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予30mg/(kg·d)贝那普利干预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8周,并与高血压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观察大鼠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和肌酐,肾间质炎症...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予30mg/(kg·d)贝那普利干预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8周,并与高血压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观察大鼠收缩压、尿蛋白、血白蛋白、尿素氮和肌酐,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内胶原沉积和TGF-β1表达。结果贝那普利干预后,肾间质的白细胞浸润明显减轻(11.1±4.9)个/HPvs(19.9±6.3)个/HP,肾小球内胶原形成明显减少(0.23±0.05)vs(0.30±0.08),肾组织TGF-β1表达减少(17.00±1.82)PUvs(20.07±2.32)PU,均为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减轻高血压大鼠肾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肾脏的损伤,可能是贝那普利保护肾脏的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那普利 肾间质 炎症细胞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A肾病患者血清aIgA1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小琨 娄探奇 +4 位作者 汤颖 游宇平 叶增纯 成彩联 余学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5-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热聚合IgA1(aIgA1)对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IgAN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标本,利用Jacalin-agarose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S-200HR分子筛层析法分离获得血清单体IgA1(mIgA1),将mIgA... 目的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热聚合IgA1(aIgA1)对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IgAN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标本,利用Jacalin-agarose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S-200HR分子筛层析法分离获得血清单体IgA1(mIgA1),将mIgA1热聚合为aIgA1。利用患者及正常人的aIgA1分别刺激小鼠MSC-1097系膜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aIgA1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IgA1刺激48h组的吸光度是24h组的1.59倍(P=0.000)。不同浓度aIgA1刺激组间MTT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FM),0.25mg/mL组、0.5mg/mL组、1mg/mL组的吸光度分别为SFM的1.67、1.74、1.77倍(P=0.000);2mg/mL组的吸光度是SFM的1.15倍(P=0.086)。在刺激24h时患者0.25mg/mL组的aIgA1就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了,其吸光度是SFM的1.34倍(P<0.05),而正常对照组则要在浓度达到1mg/mL时才引起系膜细胞增殖,其吸光度为SFM的1.33倍(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及正常人的aIgA1均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这种增殖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及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浓度时aIgA1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了;患者的aIgA1可能更易与系膜细胞结合,刺激相同时间时患者低浓度aIgA1既可引起M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IgAN) IGA1 系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勇 游宇平 +1 位作者 陈维真 莫丛健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为探讨慢性肾衰竭 (CRF)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 31例终末期CRF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显示 ... 为探讨慢性肾衰竭 (CRF)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与残余肾功能、人体构成和营养状况的关系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生物电阻抗技术和常规生化方法测定 31例终末期CRF血透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人体构成和营养相关指标。结果显示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和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 ,与去脂体重呈负相关 (P均 <0 .0 0 1) ,与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血白蛋白、胆固醇、血红蛋白无相关性 (P均大于 0 .0 5 )。结论 :终末期CRF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其瘦素水平与残余肾功能无关 ,但可能导致去脂体重丢失。瘦素可以作为评价机体脂肪含量的营养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循证医学理念开展诊断学教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瑞虹 赵志新 +1 位作者 熊肇军 游宇平 《医学教育探索》 2006年第9期865-866,868,共3页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应用循证医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可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建立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指导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给学生传授一种应用循证医学理念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循证医学 诊断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慢性肾脏疾病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成 娄探奇 +5 位作者 唐骅 彭晖 刘迅 游宇平 陈珠江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98-401,共4页
目的观察长程应用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CEI组、ARB组和联合组,ACEI组接受贝那普利治疗, ARB组接受缬沙坦治疗,联合组接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后1、3、6、9... 目的观察长程应用ACEI联合ARB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CEI组、ARB组和联合组,ACEI组接受贝那普利治疗, ARB组接受缬沙坦治疗,联合组接受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3组患者经过12个月治疗后,24 h尿蛋白从(1.08±0.68)g降至(0.27±0.29)g,P<0.05;收缩压从(129±24)mm Hg降至(116±18)mm Hg (P<0.05);肾小球滤过率从(67.5±30.2) ml/min升至(69.3±34.6)ml/min(P>0.05);血钾变化不大(P>0.05);不良反应轻微。3组相比,联合组有最强的减少尿蛋白和降低舒张压作用(P< 0.05),而在肾功能改善、血钾变化及不良反应方面,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联合治疗双重阻断RAS系统有更强地降低蛋白尿和舒张压作用,而不良反应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压 蛋白尿 肾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原文传递
应用病例分型方法进行工作绩效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玲 张力 +2 位作者 陈琳玲 朱瑞娥 游宇平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关键词 分型方法 绩效评价 病例 2003年度 医疗质量管理 临床医师 工作积极性 实际情况 优质服务 绩效考核 评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