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办公楼从业人员综合控烟干预模式效果研究
1
作者 温庆良 李俊毅 刘淑仪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5年第1期60-62,74,共4页
目的探讨对办公楼从业人员运用综合控烟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深圳市某创意产业园抽取3家企业的420名在职在岗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3家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控烟干预,半年后再次采用上述问卷进... 目的探讨对办公楼从业人员运用综合控烟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深圳市某创意产业园抽取3家企业的420名在职在岗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3家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的综合控烟干预,半年后再次采用上述问卷进行调查,观察综合控烟干预模式的控烟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对工作场所禁烟认识以及对烟草各类危害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吸烟率(13.59%)低于干预前(21.23%),现在吸烟者考虑戒烟率(55.18%)高于干预前(36.05%),尝试戒烟率(43.10%)高于干预前(23.26%)。结论综合控烟干预模式的控烟效果显著,可以降低办公楼从业人员的吸烟率,提升其对工作场所禁烟的认识、戒烟意愿及烟草危害知晓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控烟干预模式 办公楼 从业人员 控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蒋烈浩 谭卓 +4 位作者 殷珂欣 黄煜庆 温庆良 朱欣 葛明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6期5-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DEAR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AR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初步探讨DEAR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DEAR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DEAR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EAR1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AR1蛋白低表达与PTC肿瘤直径较大、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ρ=-0.367、-0.436、-0.406,P=0.004、0.002、0.001),而与性别、年龄、腺内播散、砂粒体、肿瘤数量组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DEAR1蛋白表达缺失与PTC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联系,且在PTC增殖、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R1蛋白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化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温庆良 项芳悦 葛明华 《中国医药》 2019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之间,主要分为甲状腺岛状癌和大细胞PDTC。多个基因突变与PDTC密切相关。PDTC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都灵标准。手术是治疗PDTC... 低分化甲状腺癌(PDTC)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和未分化甲状腺癌之间,主要分为甲状腺岛状癌和大细胞PDTC。多个基因突变与PDTC密切相关。PDTC尚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主要采用都灵标准。手术是治疗PDTC的主要手段,放射性碘治疗、外放射治疗化疗仍存在争议。PDTC具有高侵袭性、易复发且生存率低等特点,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化甲状腺癌 甲状腺岛状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F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4
作者 温庆良 朱子羽 +1 位作者 王泽凡 葛明华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91-894,898,共5页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1(FOXF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SACC的患者93例,回顾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 目的探讨叉头蛋白1(FOXF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且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SACC的患者93例,回顾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SACC组织FOXF1的表达,分析SACC组织FOXF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无瘤生存的关系。结果 46.2%(43/93)的患者SACC组织中FOXF1表达阳性。肿瘤位于大涎腺的患者FOXF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位于小涎腺的患者(P<0.05)。T_(1~3)期患者FOXF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T_4期患者(P<0.05)。SACC组织FOXF1表达与患者是否首诊、性别、年龄、远处转移、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和组织类型等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均P>0.05)。年龄、FOXF1表达是SACC患者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SACC组织FOXF1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81.2%vs 50.9%,P<0.05)。结论FOXF1在SACC的发生、发展中起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且可能是SACC预后较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腺样囊性癌 FOXF1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腺样囊性癌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与预后关系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子羽 冯剑颖 +3 位作者 郑瑀心 蒋烈浩 温庆良 葛明华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4期1602-1605,共4页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涎腺A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AC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涎腺A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均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手术。观察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1.6%,其中口咽部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最高,达60.0%。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级、有无周围神经侵犯、有无脉管瘤栓对涎腺ACC淋巴结转移无影响(均P>0.05)。大涎腺ACC与小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原发灶位于口咽、鼻腔鼻窦以及肿瘤T分期3~4期是涎腺ACC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涎腺ACC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46.7%、15.6%,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总生存率为81.8%和5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4.4%、7.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10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63.6%、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涎腺ACC患者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较晚T分期和淋巴结引流丰富部位的ACC较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对于这部分ACC应行颈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 腺样囊性癌 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某市区2019年企业有机溶剂成分检测
6
作者 温庆良 杨志强 胡浩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5期177-179,194,共4页
目的分析广东某市区2019年5-8月企业有机溶剂成分的危害情况,为实施职业防治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2019年5-8月广东某市区的家具、电子、五金、化工、印刷、文具等275家企业1906个使用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275家企业... 目的分析广东某市区2019年5-8月企业有机溶剂成分的危害情况,为实施职业防治提供数据依据。方法对2019年5-8月广东某市区的家具、电子、五金、化工、印刷、文具等275家企业1906个使用有机溶剂作业岗位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结果275家企业的生产会使用有机溶剂,涉及到1906个岗位,有机溶剂含量构成比最大的分别为苯(56.5%)、1,2-二氯乙烷(34.2%)、三氯乙烯(21.1%)。依据行业分类,有机物构成比最高依次为家具(18.18%)、电子(13.64%)、化工(10.14%)。对比不同行业有机溶剂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0,P<0.05);有机溶剂超标发生见于喷油、刷胶、清洁、印刷、调漆等岗位。结论广东某市区众多企业使用有机溶剂,行业分布广泛,岗位数量多,有机溶剂普遍使用,针对有机溶剂的使用要加强监管,做好职业危害的管理工作,职业危害要有健全的防治措施,防止发生有机溶剂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生产 有机溶剂 职业危害 检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老年人特殊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7
作者 温庆良 林羽婷 彭涛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2期183-185,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老年人特殊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1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的9528名老年人(≥65岁)健康管理档案,获取特殊慢性情况,分析特殊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老年人群中高血...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老年人特殊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统计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12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的9528名老年人(≥65岁)健康管理档案,获取特殊慢性情况,分析特殊慢性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老年人群中高血压(并发心脑肾功能异常)的患病比例最高,占特殊慢性病的比例38.04%;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率最低,比例为0.01%,从性别比还可以看出,男性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类疾病的比例要高于女性,而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女性的发生率要高于男性,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8年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老年人特殊慢性病的发病率较高。对特殊慢性流行病学特征加以分析,卫生管理部门对于慢性病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特殊慢性病 流行病 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干扰技术分析MCM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作用
8
作者 帅旌 宋艺蔚 +2 位作者 朱欣 顾天忆 温庆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3期312-314,318,共4页
目的基于RNA干扰技术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SACC-83、SACC-LM中MCM7蛋白表达,再将SACC-LM分别转染3个序列的siRNA-MCM7和siRNA-NegativeControl,利用Western-blot验证... 目的基于RNA干扰技术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MCM7)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SACC-83、SACC-LM中MCM7蛋白表达,再将SACC-LM分别转染3个序列的siRNA-MCM7和siRNA-NegativeControl,利用Western-blot验证转染效率,选择沉默效率较高的2组进行实验.细胞克隆、CCK-8实验测定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验证各组细胞侵袭情况,细胞划痕实验验证细胞迁移情况.结果SACC-LM中MCM7蛋白表达高于其在SACC-83中的表达,干扰组细胞中MCM7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细胞增殖能力更低、细胞侵袭和迁移数目更少.结论沉默MCM7表达可抑制SACC-LM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MCM7可能作为癌基因促进SA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 涎腺腺样囊性癌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AP000472.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蒋烈浩 殷珂欣 +4 位作者 谭卓 黄煜庆 温庆良 朱欣 葛明华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1-806,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AP000472.2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lnc RNA AP0004... [目的]通过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AP000472.2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lnc RNA AP000472.2在60例新鲜冰冻PT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PTC各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Lnc RNA AP000472.2在PTC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包膜侵犯或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nc RNA AP000472.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包膜侵犯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腺内播散、砂粒体、肿瘤大小、肿瘤数量之间lnc RNA AP000472.2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nc RNA AP000472.2高表达可能与PTC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且在PTC包膜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长链非编码RNA AP000472.2 侵袭 转移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烈浩 温庆良 +2 位作者 殷珂欣 朱欣 葛明华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1-856,共6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显著上升。lncRNA因其非编码性一直处于研究盲区,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成熟,lncRNA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探究lncRNA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受...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腺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显著上升。lncRNA因其非编码性一直处于研究盲区,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逐渐成熟,lncRNA在表观遗传调控、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的重要作用初步显现,探究lncRNA对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意义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lncRNAs作为一类新的ncRNAs,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癌变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学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全文就lncRNA的结构功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以及作为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甲状腺乳头状癌 进展
原文传递
Gab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温庆良 黄煜庆 葛明华 《中国肿瘤》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Gab蛋白是一类重要的接头蛋白,该家族能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protein 2,Grb2)相结合。Gab1是哺乳动物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Gab蛋白,可通过与各类生长因子、细胞活素类等相互作用来放大和整合信号... Gab蛋白是一类重要的接头蛋白,该家族能与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owth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protein 2,Grb2)相结合。Gab1是哺乳动物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Gab蛋白,可通过与各类生长因子、细胞活素类等相互作用来放大和整合信号转导,主要通过RAS-ERK和PI3K-AKT这两条经典途径实现促进细胞生长和分化、控制凋亡、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Gab1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全文就Gab1蛋白的结构功能、参与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以及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1 肿瘤 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
原文传递
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120例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煜庆 温庆良 +3 位作者 曹君 王佳峰 李清林 葛明华 《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指导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病理证实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50例行甲状腺全切... [目的]探讨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指导其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病理证实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50例行甲状腺全切术,70例行非甲状腺全切术。74例(61.67%)为微小癌,64例(53.33%)存在多个病灶或腺内播散,75例(62.5%)累及甲状腺被膜,60例(50%)存在颈部淋巴结转移,其中17例(14.17%)为双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31例出现术后暂时性并发症(声嘶、饮水呛咳及低钙),无患者存在永久性术后并发症。全切组中1例(2%)患者术后脑转移死亡,非全切组中8例(11.43%)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全甲状腺切除术联合双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宜作为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常规术式。术中应注意保护双侧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部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煜庆 温庆良 葛明华 《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5-70,共6页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对其治疗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超声、细针穿刺、CT、MRI及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有较高的颈淋巴结转移率。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对其治疗与预后具有指导意义。近年来,超声、细针穿刺、CT、MRI及PET/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的研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且各有利弊。全文主要阐述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评估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颈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诊断 超声检查 细针穿刺活组织检查
原文传递
CAR-T在实体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泽凡 兰霞斌 +2 位作者 温庆良 项芳悦 葛明华 《中国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9-704,共6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应用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取得的成功,证实了CAR-T疗法的临床价值。这也激发了许多研究者对CAR-T技术在实体瘤中运用的研究兴趣,多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基础和早...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应用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取得的成功,证实了CAR-T疗法的临床价值。这也激发了许多研究者对CAR-T技术在实体瘤中运用的研究兴趣,多项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基础和早期临床试验正在开展。然而实体瘤和血液肿瘤在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CAR-T必须克服实体瘤微环境、靶点缺乏、归巢和活化维持等难关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该文将从CAR-T治疗实体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介绍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 免疫治疗 实体瘤
原文传递
深圳市龙山社区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新海 温庆良 +2 位作者 阮妹娇 张送萍 张志敏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65-270,共6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岗区龙山社区1岁以下儿童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情况,分析影响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01-01/2019-12-31期间母亲孕期管理建卡在龙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且在...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岗区龙山社区1岁以下儿童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接种情况,分析影响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01-01/2019-12-31期间母亲孕期管理建卡在龙山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且在深圳完成BCG预防接种的儿童的相关预防接种登记资料及母亲围产期资料,计算儿童BCG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影响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龙山社区1岁以下儿童BCG接种率为98.91%(2093/2116),及时接种率为86.67%(1834/2116)。早产、低出生体重、高危孕产妇、产时与产后并发症组儿童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明显更低,剖宫产组儿童的及时接种率低于顺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4.233)和低出生体重(OR=4.577)是影响BCG接种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早产(OR=50.350)、低出生体重(OR=15.196)、产时与产后并发症(OR=1.972)和剖宫产(OR=1.343)是影响BCG及时接种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圳市龙岗区龙山社区1岁以下儿童BCG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加强对BCG补种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未及时接种的儿童尽快完成补种,以提高BCG接种覆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苗 预防接种 接种率 及时接种率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视屏作业者人口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患相关分析
16
作者 胡浩 温庆良 杨志强 《辽宁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视屏作业者个体人口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损伤患病率相关性,为干预不良人类工效学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10家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视屏作业工作人员514名,通过发放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视屏作... 目的探讨视屏作业者个体人口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损伤患病率相关性,为干预不良人类工效学危害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10家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视屏作业工作人员514名,通过发放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对视屏作业人员的骨骼肌疾患发生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视屏作业者人口学特征与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相关性。结果视屏作业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年总患病率为43.56%,其中颈部患病率(39.6%)和缺勤率(7.7%)都是最高。颈部和肩部的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χ^(2)=6.061,P=0.014;χ^(2)=12.258,P=0.000);而手腕/掌MSDs患病率低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1,P<0.043)。结论视屏作业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患病率的高低与视屏作业人员的人口学特征有关,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采取功效学干预措施时,需要关注人口学特征方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屏作业者 肌肉骨骼疾患 人口学特征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