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日留学生网络依存与紧张感社会支持等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宋爱芬 石川利江 +2 位作者 池泽沙知 渡边真理子 神庭直 《昌吉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了解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网络依存与紧张度、精神支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在日本樱美林大学的中国籍留学生中随机抽取148人,用网络成瘾问卷、紧张感问卷、紧张反应问卷以及社会支持问卷等对样本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网络成瘾... 了解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网络依存与紧张度、精神支持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在日本樱美林大学的中国籍留学生中随机抽取148人,用网络成瘾问卷、紧张感问卷、紧张反应问卷以及社会支持问卷等对样本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在日中国留学生的网络成瘾比例显著超过日本大学生。留学生的紧张感与网络依存度没有直接关系,说明紧张感与网络依存之间尚有其他中介因子存在。留学生网络成瘾组与正常组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陷入网络依存的原因复杂,单纯对依存者的个性加以规定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日中国留学生 网络依存 紧张感 紧张反应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金字塔式结构和侵占行为——来自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被引量:27
2
作者 渡边真理子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0-167,共18页
文献认为,当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出现分离时,会发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而这一分离会出现在二元股权或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中。在中国,直到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双类股和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同时存在于上市公司。股权... 文献认为,当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出现分离时,会发生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侵占,而这一分离会出现在二元股权或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中。在中国,直到2005年实行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双类股和金字塔式的公司结构同时存在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仅消除了二元股权结构,但金字塔式结构依然存在。通过对这一外生变化的研究,本文估计了控股股东利用金字塔式结构对上市公司进行侵占的规模。结果显示,控股权越大,现金流权越小,侵占的规模越大。同时,这种侵占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更明显,在私人公司中并未出现。究其原因,虽然国有企业的现金流权高于私人企业,但国有公司的控股权比例也高于私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削弱了控股股东的侵占能力,但分离仍然存在,而且依旧产生对小股东的侵占。结果显示,侵占的平均规模为总资产的7%~8%。如果实行"一股一票"原则,资产扩张会减少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权 金字塔式结构 侵占
原文传递
商业信用合同的履行概率,其外部性及现金需求--中国案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渡边真理子 柳川范之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5-37,共13页
本文测算了商业信用合同违约风险对商业贸易和现金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为其贸易伙伴提供了大量商业信用,而中国的企业,无论是私营,还是国有企业,他们交易实行货到即时付款的比例很高。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之所以是经济... 本文测算了商业信用合同违约风险对商业贸易和现金需求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为其贸易伙伴提供了大量商业信用,而中国的企业,无论是私营,还是国有企业,他们交易实行货到即时付款的比例很高。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之所以是经济交易中信贷的提供者,是因为他们具有较高的商业信用"合同执行技术(contract enforcement technology)"。我们还发现商业信用合同的执行技术主要包括贸易物品的竞争力、竞争幅度、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的性质。一个企业具有较高的合同执行概率,就可能提供大量的商业信用,并获得更大的交易量。合同执行技术对贸易交易量的弹性估计约为2.2。模拟显示如果合同执行概率提高,分布在75%,贸易交易量可增加24%,商业信用规模可增加30%。由于商业信用合约的不完备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则是巨大的。此外,我们证实,高的商业信用合同执行技术通过商业信用量和交易量的增加而在经济中产生正外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信用 合同执行 公司治理 技术外溢 现金需求
原文传递
中国亟须完善收入分配政策
4
作者 渡边真理子 《海外经济评论》 2007年第30期7-9,共3页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7月14日】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将日本崛起和中国崛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说,日中两国的共同点在于,经济高速成长期都有很高的投资率支撑。中国固定资...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7月14日】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将日本崛起和中国崛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说,日中两国的共同点在于,经济高速成长期都有很高的投资率支撑。中国固定资本投资对GDP的比例逐年升高,到2005年已经超过40%。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日中两国的不同则在于对海外的依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中国 收入分配政策 首席经济学家 固定资本投资 高速成长期 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 中国崛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