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酚降解菌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 PNAN5)的分离鉴定、降解特性及其开环双加氧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63
1
作者 沈锡辉 刘志培 +1 位作者 王保军 刘双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2-486,共5页
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对甲酚、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同时降解单环和双环芳烃能力的细菌菌株,经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为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PNAN5).在实验条件下和在温度为20~40℃、pH... 分离到一株能以苯酚、苯甲酸、对甲酚、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具有同时降解单环和双环芳烃能力的细菌菌株,经生理生化、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为红球菌PNAN5菌株(Rhodococcussp.strainPNAN5).在实验条件下和在温度为20~40℃、pH7 0~9 0范围内菌株PNAN5降解苯酚的效率保持在80%~100%之间,苯酚浓度在2~10mmol·L-1范围内变化对降解效率没有明显的影响.该菌株通过邻苯二酚1,2 双加氧酶催化的开环途径降解芳烃,不同于已知的浑浊红球菌(R.opacus)是通过邻苯二酚2,3 双加氧酶催化芳烃降解.以细胞裂解液测定该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值为35 94μmol·L-1,Vmax为0 84μmol·L-1·min-1·m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PNAN5 菌株 红球菌属 邻苯二酚1 2-双加氧酶 细胞裂解液 污泥 污水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降解对氯硝基苯的Comamonas sp.CNB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建峰 沈锡辉 +1 位作者 周宇光 刘双江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2,共5页
从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对氯硝基苯的细菌CNB1菌株。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 1 6SrDNA序列分析 ,该菌株初步鉴定为Comamonassp .,进一步研究表明 ,该菌株能够以对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 从处理某化工厂污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降解对氯硝基苯的细菌CNB1菌株。经过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 1 6SrDNA序列分析 ,该菌株初步鉴定为Comamonassp .,进一步研究表明 ,该菌株能够以对氯硝基苯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生长过程中 ,氯离子释放同步于对氯硝基苯降解 ,且氯离子的释放量与对氯硝基苯的降解量相当。该细菌利用对氯硝基苯生长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 2 8℃和 9 0。测定了降解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 ,表明初始降解过程是由对氯硝基苯还原酶催化的硝基还原反应 ,芳环的裂解是由 2_氨基苯酚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硝基苯 生物降解 丛毛单胞菌 污水 活性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淑平 李发民 沈锡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S2期46-51,共6页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 对1984年~1993年陕西省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已基本达到单交种化;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比较集中,省外系和国外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玉米杂交种亲本系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玉米自交系主要采用以窄基为主的选育方式;种质杂交模式主要是美国的瑞德黄马牙、兰卡斯特分别和中国的唐山四平头、旅大红骨的杂交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自交系 种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人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沈锡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43B期25-26,共2页
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本校的特点,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的三级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 实验教学是微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结合本校的特点,对微生物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建立以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主体的三级实验教学新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其次,以科研训练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三,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改革 创新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外膜囊泡调节宿主天然免疫反应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谢臻 汤晶晶 +2 位作者 沈锡辉 郭抗抗 徐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3,共6页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在细菌多种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也是当前病原微生物领域新的前沿研究热点。天然免疫系统是宿主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细菌通... 细菌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释放到胞外的囊泡状结构,在细菌多种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也是当前病原微生物领域新的前沿研究热点。天然免疫系统是宿主抵抗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细菌通过多种机制来调节宿主天然免疫反应,而OMVs在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OMVs能够显著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同时OMVs中携带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等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论文在阐述OMVs的结构特征和分泌机制的基础上,对OMVs调节宿主天然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新型疫苗和靶向纳米药物制备中的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外膜囊泡 天然免疫 致病性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菌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尹雁玲 蔡然 +3 位作者 张功良 杨彦涛 刘兴宇 沈锡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20,共9页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遭遇多种逆境的威胁而出现营养流失、产量大幅下降等问题,而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调控植物抗逆作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因此需要从天然成分中寻找合适的农药代替品。生活在每种植物体内的内生菌...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遭遇多种逆境的威胁而出现营养流失、产量大幅下降等问题,而使用传统的化学农药调控植物抗逆作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因此需要从天然成分中寻找合适的农药代替品。生活在每种植物体内的内生菌几乎都是植物微生态系统中的天然成分,因其特殊的生态位而可能对植物具有更加积极和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内生菌在提高宿主生物胁迫抗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还知之甚少。该文就植物内生菌的来源、多样性和对生物胁迫的抗性展开叙述。首先,总结了植物内生菌传播的主要方式,即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其次对内生菌种类的多样性以及在植物中的分布多样性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最后,详细阐述了植物内生菌增强植物对生物胁迫应激耐受性(抗致病菌病害、抗虫害)的基本特点与作用机制,即植物内生菌可利用生态位竞争或营养位竞争产生的诱导抗性遏制病原菌感染,或合成抗生素类、生物碱类、几丁质类等次生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或线虫的生长,从而防治病虫害。此外,基于内生菌增强植物生物胁迫抗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为更加环保的生物防治制剂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定植 植物激素 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与微生物互作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氏菌sopF基因缺失突变体的构建及调节宿主自噬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梦园 王逍 +5 位作者 杨亚东 汤晶晶 谢臻 徐磊 沈锡辉 王瑶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sopF基因对细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在感染巨噬细胞时的作用。应用CRISPR/Cas9系统对S.typhimurium sopF基因进行敲除,PCR扩增得到sg20片段和sopF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利用重叠PCR连接3个DNA片段,并与pTarg... 研究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sopF基因对细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在感染巨噬细胞时的作用。应用CRISPR/Cas9系统对S.typhimurium sopF基因进行敲除,PCR扩增得到sg20片段和sopF上下游同源臂片段,利用重叠PCR连接3个DNA片段,并与pTargetF质粒连接后,获得敲除质粒pTargetF-sopF;将pCas与重组质粒PtargetF-sopF电转入S.typhimurium以敲除sopF基因。利用生长曲线测定确定sopF基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研究该基因对细菌引起的宿主自噬的影响,CCK8检测该基因对细菌引起的细胞毒性影响。结果显示,S.typhimuriumΔsopF突变体构建成功,sopF基因的缺失并不影响S.typhimurium的生长,但在感染宿主细胞时,会诱导更强的细胞自噬反应,同时导致更弱的细胞毒性,说明sopF基因对S.typhimurium的毒力有影响,为后续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S.typhimurium突变体及研究sopF基因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关联基因9 鼠伤寒沙门氏菌 sopF基因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中苯酚羟化酶的鉴定及功能研究
8
作者 杨志方 肖潇 +3 位作者 司美茹 成娟丽 沈锡辉 王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198,共8页
【目的】鉴定谷氨酸棒状杆菌中ncgl 2588基因编码的苯酚羟化酶,并验证其在苯酚降解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谷氨酸棒状杆菌ncgl 2588基因缺失突变株,比较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利用苯酚能力的差异;同时将ncgl 2588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 【目的】鉴定谷氨酸棒状杆菌中ncgl 2588基因编码的苯酚羟化酶,并验证其在苯酚降解中的作用。【方法】构建谷氨酸棒状杆菌ncgl 2588基因缺失突变株,比较突变株和野生型菌株利用苯酚能力的差异;同时将ncgl 2588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ET28a中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利用IPTG诱导重组菌株原核表达,纯化并测定重组蛋白对苯酚的羟化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谷氨酸棒状杆菌ncgl 2588基因缺失突变株,其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而野生型谷氨酸棒状杆菌能正常生长;pET28a-ncgl 2588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分子质量为73ku的目的蛋白,此蛋白酶活为0.37mmol/(min·mg);在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时,苯酚羟化酶得到最高表达,用其他芳香族化合物培养则苯酚羟化酶表达较少;进化树分析发现,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苯酚羟化酶与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中的苯酚羟化酶序列同源性高达43%,远远高于与细菌中苯酚羟化酶的同源性。【结论】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ncgl 2588基因编码苯酚羟化酶,且该酶为可诱导酶,在苯酚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状杆菌 基因敲除 苯酚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NG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在细菌感染中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李梦园 王逍 +2 位作者 沈锡辉 王瑶 徐磊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4-88,共5页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的发现是天然免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能够识别在细菌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环状二核苷酸(CDNs),包括c-di-GMP和c-di-AMP,也能识别宿主细胞质DNA感受器cGAS合成的2′3...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的发现是天然免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能够识别在细菌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环状二核苷酸(CDNs),包括c-di-GMP和c-di-AMP,也能识别宿主细胞质DNA感受器cGAS合成的2′3′-cGAMP。CDNs与STING的结合使TBK1-IRF3信号通路被激活,并最终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的产生。鉴于STING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核心地位,STING信号通路在宿主对抗多种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论文系统阐述了STING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激活及其在宿主抗细菌感染中的重要功能,同时总结了细菌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激活进行免疫逃逸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 Ⅰ型干扰素 天然免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A14 H3-T6SS的调控功能研究
10
作者 于宗兰 朱凯祥 +3 位作者 张辰 潘大敏 杨彦涛 沈锡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30,共8页
【目的】研究模式病原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A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4)第三套六型分泌系统(H3-T6SS)的调控机制和在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功能,为该菌致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案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14为研究对象,利用凝... 【目的】研究模式病原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A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4)第三套六型分泌系统(H3-T6SS)的调控机制和在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功能,为该菌致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案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14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胶迁移阻滞试验(EMSA)验证σs因子(RpoS)与H3-T6SS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力;构建rpoS敲除菌株(ΔrpoS)及回补菌株(rpoS),用启动子酶活试验研究RpoS对H3-T6SS表达的调控作用;构建H3-T6SS关键组分clpV3敲除菌株(ΔclpV3)及回补菌株(clpV3),测定其在酸、渗透压等不同胁迫下的细胞存活率;检测H3-T6SS对铜绿假单胞菌PA14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RpoS蛋白可以直接结合H3-T6SS启动子区;成功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rpoS和clpV3敲除菌株及回补菌株,RpoS正调控H3-T6SS的表达,H3-T6SS有助于细菌抵抗酸胁迫,但对渗透压胁迫响应不明显;H3-T6SS可显著增强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H3-T6SS受调控因子RpoS的正调控,在增强细菌抗酸胁迫、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PA14 第三套六型分泌系统 致病机制 生物膜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木本植物遗传转化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瑶 林木兰 +1 位作者 沈锡辉 柳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3-27,共5页
 木本植物由于本身的特殊性使其遗传转化较为困难,但根据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特点,选取不同的受体系统,采用农杆菌介导进行转化,已在多种木本植物上获得成功。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木本植物在转化方法、受体系统和转化机理方面的研...  木本植物由于本身的特殊性使其遗传转化较为困难,但根据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特点,选取不同的受体系统,采用农杆菌介导进行转化,已在多种木本植物上获得成功。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木本植物在转化方法、受体系统和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对Vir 基因活化、外植体预培养、共培养方法等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木本植物 基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苏云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十年进展(1990-2000)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在佴 吴继星 +3 位作者 张志刚 王海林 廖先清 沈锡辉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5,共3页
综述了我国苏云金杆菌液体深层发酵研究中菌株优选、培养基筛选以及发酵过程调控技术等领域的进展。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液体深层发酵 菌株选择 培养基 调控技术 微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子交换吸附法回收Bt发酵液上清中的增效物质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锡辉 王开梅 +2 位作者 张志刚 陈在佴 镇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回收Bt发酵废弃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的初步研究 ,确定了最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其最适回收条件为pH5,流速 1 .5倍v/h ,废弃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的回收效率可达 83%。回收的浓缩上清液与去上清菌浆比例为 1 6∶1时对棉... 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了回收Bt发酵废弃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的初步研究 ,确定了最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其最适回收条件为pH5,流速 1 .5倍v/h ,废弃上清液中增效物质的回收效率可达 83%。回收的浓缩上清液与去上清菌浆比例为 1 6∶1时对棉铃虫毒杀作用最强 ,表现出最好的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吸附法 回收 苏云金芽孢杆菌 棉铃虫 毒杀作用 Bt发酵废弃上清液 杀虫活性 增效物质 Bt伴孢晶体蛋白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传斌 沈锡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HFmrE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合并HFmrEF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治疗;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房内径(LA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NT-pro BNP、LVEDD、LVESD、LA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尿素氮水平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两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肌酐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低于对照组的25.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冠心病合并HFmrEF患者CABG后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但其可能会影响肾功能,需注意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冠心病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棒杆菌中芳香化合物降解的β-酮己二酸途径中原儿茶酸分支关键酶的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锡辉 刘双江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7-554,共8页
β-酮己二酸途径的原儿茶酸分支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研究较多,但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表明谷氨酸棒杆菌能以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香草醛和对甲酚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且生长时诱导表达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 β-酮己二酸途径的原儿茶酸分支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研究较多,但在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研究却很少.本研究表明谷氨酸棒杆菌能以原儿茶酸、4-羟基苯甲酸、香草醛和对甲酚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且生长时诱导表达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对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分析表明,基因位点ncg12314-ncg12315可能编码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通过PCR反应扩增了ncg12314-ncg12315,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1a上,获得质粒pET21aP34D;携带pET21aP34D的重组大肠杆菌经诱导表达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敲除ncg12314-ncg12315后,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失去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活性,同时丧失了利用原儿茶酸、对甲酚、香草醛和4-羟基苯甲酸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能力;通过基因互补,这些能力又可重新获得.这些结果证实ncg12314和ncg12315(pcaHG)编码原儿茶酸3,4-双加氧酶.进一步对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分析后鉴定到一个完整的编码原儿茶酸分支途径中相关酶的基因簇,该基因簇的独特组织方式为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酸 ET 携带 阳性 基因簇 相关酶 鉴定 双加氧酶 诱导表达 谷氨酸棒杆菌
原文传递
AI-2通过调节c-di-GMP代谢酶DosC影响类志贺邻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运动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晓荣 尚道涵 +1 位作者 沈锡辉 张磊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08-2823,共16页
细菌中广泛分布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utoinducer-2(AI-2)会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及运动性等生理过程,然而该信号对类志贺邻单胞菌相关表型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未有所报道。【目的】揭示AI-2通过影响胞内环二鸟苷单磷酸(c-di-GMP)水... 细菌中广泛分布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utoinducer-2(AI-2)会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及运动性等生理过程,然而该信号对类志贺邻单胞菌相关表型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尚未有所报道。【目的】揭示AI-2通过影响胞内环二鸟苷单磷酸(c-di-GMP)水平调控类志贺邻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运动性的内在机制,为类志贺邻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首先利用同源重组方法构建luxS基因敲除菌株(ΔluxS),通过软琼脂平板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分别检测其与野生型泳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水平的差异;之后通过序列比对找到AI-2的潜在受体蛋白DosC(SAMEA2665130_2180),利用哈维氏弧菌生物发光实验及等温滴定量热实验(ITC)研究DosC的配体结合结构域(ligand-binding domain,LBD)与AI-2的结合能力;通过体外酶活实验、胞内c-di-GMP定量分析研究AI-2对DosC受体活性的影响;最后参照前述方法构建受体DosC编码基因敲除菌株(ΔdosC)并检测其与野生型相比泳动能力和生物膜形成水平的变化。【结果】AI-2与DosC-LBD显示出高亲和作用力;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AI-2会增强受体蛋白DosC的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c-di-GMP的降解。与野生型相比,ΔluxS和ΔdosC菌株胞内c-di-GMP水平显著升高,泳动与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结论】受体蛋白DosC通过响应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增强自身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c-di-GMP的降解,影响胞内c-di-GMP的含量,进而调控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泳动能力等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志贺邻单胞菌 LuxS/AI-2 受体 C-DI-GMP 生物膜 泳动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环二鸟苷酸代谢及其调控生物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文瑾 尚道涵 +2 位作者 谢来工 沈锡辉 张磊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68-1474,共7页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人体后可形成致密的生物膜。生物膜使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包括抵御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抵抗宿主的免疫功能,产生耐药性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人体后可形成致密的生物膜。生物膜使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包括抵御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抵抗宿主的免疫功能,产生耐药性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主要受第二信使分子环二鸟苷酸(c-di-GMP)的调控。铜绿假单胞菌通过控制c-di-GMP的代谢来改变胞内c-di-GMP的浓度,进而实现其在浮游状态与生物膜状态之间的转变。铜绿假单胞菌胞内c-di-GMP结合受体和效应器的多样性是c-di-GMP多层次调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的关键。本文综述了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中c-di-GMP的代谢及其调控生物膜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为解决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膜 环二鸟苷酸 综述
原文传递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中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鉴定
18
作者 杨昶杏 孟凡能 +5 位作者 张文越 杨培钰 王丹丹 刘兴宇 王瑶 沈锡辉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554-3568,共15页
【背景】毒素-抗毒素系统在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在微生物对抗外界不良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以模式细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tb)为材料,探究其编码的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 【背景】毒素-抗毒素系统在微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在微生物对抗外界不良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以模式细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Yptb)为材料,探究其编码的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Yptb中编码的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通过毒性分析、基因表达分析及蛋白相互作用对其进行鉴定;通过抗生素胁迫、氧胁迫、生物被膜形成等实验研究Phd-Doc在体内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一对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发现二者共转录且相互作用;毒素蛋白Doc能够引起大肠杆菌形态发生变化并抑制其生长,抗毒素蛋白Phd能中和Doc的毒性;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具有自调控抑制效应;phd-doc的缺失对Yptb自身的生长无影响,而且毒素蛋白Doc在野生型Yptb内过表达并未显示毒性;phd-doc在转录水平上响应了抗生素胁迫和氧胁迫,其中,对氯霉素胁迫最为敏感,但并不影响Yptb的生长;同时,Phd-Doc能够影响Yptb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论】Yptb中Phd-Doc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鉴定对于更好地了解在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微生物的定殖和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抗毒素系统 Phd-Doc 自体调控 环境胁迫 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