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山梨酯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镇痛作用及体内分布的研究
1
作者 沈淼山 周荣 阮叶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38-244,257,共8页
[目的]考察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80,P-80)修饰及鼻腔给药对神经毒素纳米粒(neurotoxin-nanoparticles,NT-NP)镇痛作用及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制备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利用小鼠热板法和甲醛致... [目的]考察聚山梨酯80(polysorbate-80,P-80)修饰及鼻腔给药对神经毒素纳米粒(neurotoxin-nanoparticles,NT-NP)镇痛作用及体内分布的影响。[方法]制备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通过不同给药途径,利用小鼠热板法和甲醛致痛法评价其中枢镇痛作用,并将其与NT-NP和神经毒素(neurotoxin,NT)进行比较;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P-80修饰及未修饰的NT-NP鼻腔给药后的体内分布情况。[结果]热板法实验结果显示P-80-NT-NP经鼻腔给药后在90min达到药效高峰,痛阈提高率为69.92%,镇痛效果明显强于NT-NP鼻腔给药组(P<0.05)以及NT腹腔(痛阈提高率63.97%)和肌肉注射组(痛阈提高率63.44%),且在甲醛致痛试验中P-80-NT-NP经鼻腔给药后在第1时相和第2时相均能明显抑制小鼠的疼痛反应(P<0.01),且与小动物成像结果一致,显示NT-NP经P-80修饰后其中枢镇痛效果明显强于未修饰的NT-NP且鼻腔给药均优于其他给药途径,药效持续时间长且入脑迅速。[结论]NT-NP经P-80修饰后,鼻腔给药有利于药物入脑,脑内药物浓度增加,明显提高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80 NT-NP 鼻腔给药 血脑屏障 镇痛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幼立治疗肾病用药规律研究
2
作者 沈淼山 谷红苹 +2 位作者 俞雯雯 朱学鑫 倪观锋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2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近代名医范文虎传人孙幼立先生治疗肾病的遣方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孙幼立2009年10月~2017年9月在余姚市中医医院治疗肾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近代名医范文虎传人孙幼立先生治疗肾病的遣方用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孙幼立2009年10月~2017年9月在余姚市中医医院治疗肾病的中药处方,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19.0、SPSS modeler 18及Cytoscape V3.7.2等数据挖掘及图像处理软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频数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对录入的6383首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涉及中药471种,其中单味使用的高频数药分别为茯苓(2057次,32.23%)、川芎(1825次,28.59%)、甘草(1732次,27.13%)、太子参(1675次,26.24%)、生地黄(1639次,25.68%),高频药物中性味归经居前2位的分别为寒(33870次,42.49%)、温(23601次,29.61%);甘(30880,38.73%)、苦(25520次,32.01%);肝(26052次,32.68%)、脾(18143次,22.76%)。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7对核心药对,聚类分析得到7个聚类,因子分析证实了聚类分析的结果。结论:孙幼立治疗肾病临床用药采用病-症-证相结合,随症加减,临床治法主要有搜风通络、益气养阴、滋阴降火、健脾固摄等。为中医药治疗肾病提供了数据基础,促进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幼立 肾病 数据挖掘 中药处方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总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及不同产地含量比较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志荣 沈淼山 吴文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45-2448,I0014,共5页
目的:测定鱼腥草中总多酚的含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从鱼腥草样品中超声提取多酚,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于最大波长处测定总酚含量,建立多酚含量测定的测定方法。在单因素... 目的:测定鱼腥草中总多酚的含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从鱼腥草样品中超声提取多酚,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于最大波长处测定总酚含量,建立多酚含量测定的测定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对物料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3个影响因素各自变量进行研究。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优化鱼腥草总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样品中多酚含量差异。结果:在750 nm波长处回归方程为y=0.100 5x-0.029 7(R^2=0.994 3),加样回收率为99.60%~106.35%(RSD=2.50%)。各因素对鱼腥草总多酚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9.27,乙醇浓度为68.30%,提取时间69.02 min。采自上虞和杭州地区的鱼腥草中总多酚含量分别为15.80 mg·g-1和14.45 mg·g^(-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鱼腥草总多酚提取测定方法简便有效,精密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为鱼腥草药用价值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总多酚 Folin-ciocaileu比色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浙蝮蛇毒C_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铭 沈淼山 +1 位作者 周荣 阮叶萍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4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通过侧脑室给药、脊髓化鼠镇痛实验和足跖定压刺激试验研究C4组分的镇痛作用部位;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其与乙酰胆碱受体、... 目的:研究江浙蝮蛇毒镇痛C4组分的中枢镇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镇痛机理。方法:通过侧脑室给药、脊髓化鼠镇痛实验和足跖定压刺激试验研究C4组分的镇痛作用部位;通过C4组分与阿托品、利血平、纳络酮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其与乙酰胆碱受体、阿片受体间的作用关系。结果:C4组分的镇痛部位主要在脑中枢,且C4组分不通过乙酰胆碱受体作用,而与阿片受体相关。结论:江浙蝮蛇毒C4组分镇痛通过中枢起效,提示江浙蝮蛇毒C4组分可能与增加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浙蝮蛇毒 镇痛C4组分 中枢镇痛 阿片肽 乙酰胆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院2021年含细辛中药处方用药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俞雯雯 沈淼山 +1 位作者 金李峰 倪观锋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5期51-52,共2页
目的 分析该院2021年度细辛中药临床使用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搜索东软信息系统,调取该院2021年含中药饮片细辛处方合计4 113张,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科室分布、中医诊断、用药剂量、中药配伍等信息。结果 使用细辛... 目的 分析该院2021年度细辛中药临床使用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搜索东软信息系统,调取该院2021年含中药饮片细辛处方合计4 113张,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科室分布、中医诊断、用药剂量、中药配伍等信息。结果 使用细辛处方的女性患者居多,占比56.9%(2 340/4 113),大于60岁患者居多,占比35.6%(1 466/4 113);处方所含中药味数以11~16味居多,占比57.6%(2 367/4 113);细辛用药单剂量以≤3 g最多,部分处方用量超过3 g(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剂量),未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细辛处方多分布于骨伤科门诊及中医内科门诊;诊断以腰痛病最多,占23.2%(952/4 113);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证最多,占29.5%(1 215/4 113);单味药与细辛配伍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甘草、麸白芍、桂枝、独活、槲寄生、木瓜。结论 细辛为该院临床常用中药,主要用于腰痛病、虚劳病等,分析其用药规律,掌握用药剂量及配伍等,可有效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中药处方 用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加味十灰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俞雯雯 任列钰 +3 位作者 康年松 沈淼山 倪观锋 王丹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加味十灰散(JWSH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JWSHS中17味中药的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以及GeneCard数据库预测UC的作用靶点,利用Venny在线网站获取...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加味十灰散(JWSH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挖掘JWSHS中17味中药的作用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以及GeneCard数据库预测UC的作用靶点,利用Venny在线网站获取JWSHS与UC的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网站获取交集蛋白互作信息,并利用Cytoscape v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根据拓扑学参数筛选JWSHS治疗UC的核心靶点,运用Cytoscape v3.7.2软件构建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图,根据度值筛选JWSHS作用于UC的关键成分。利用David网站对交集靶点进行生物学过程富集(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注释分析,并利用R语言绘制可视化气泡图。结果:得到159个交集靶点,筛选得核心靶点27个,核心成分10个,AKT1、IL-6、VEGFA等可能为关键靶点,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等可能为关键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815个条目,KEGG富集筛选得到125条有关通路,癌症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可能为关键通路。结论:本文预测了JWSHS治疗UC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JWSHS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十灰散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山梨醇-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体内分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荣 金铭 +1 位作者 沈淼山 阮叶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599-2602,共4页
目的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经聚山梨醇-80(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分析其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规律。方法制备FITC标记的P-80-NT-NP和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于5、15、30、60、120... 目的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经聚山梨醇-80(P-80)修饰的神经毒素纳米粒(P-80-NT-NP),分析其经鼻腔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规律。方法制备FITC标记的P-80-NT-NP和神经毒素纳米粒(NT-NP),经大鼠鼻腔给药后,于5、15、30、60、120、240 min采集血样,采集脑、心、肝、脾、肺、肾组织样品,以FITC标记的神经毒素(FITC-NT)为指标成分,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手段,考察NT-NP经P-80修饰前后药物在大鼠体内各组织中分布状况的差异。结果P-80-NT-NP和NT-NP经鼻腔黏膜给药后5、15、30、60、120、240 min,药物在血浆、心、肝、脾、肺、肾和脑中均有分布,其中以肝组织中分布最高,肾组织其次。给药后120 min P-80-NT-NP给药组血浆、脑中NT的质量浓度高于NT-NP组,而在肝组织中低于NT-NP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 P-80可有效增加NT-NP经鼻腔吸收入脑的药量,为脑靶向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纳米粒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 体内分布 鼻腔给药 聚山梨醇-80
原文传递
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鼻腔给药对血脑屏障开放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沈淼山 张苏宏 +1 位作者 邱璐琦 阮叶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61-2465,共5页
目的制备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CS-NT-NP),研究其鼻腔给药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开放性及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神经毒素(NT)制剂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浓度;... 目的制备壳聚糖神经毒素纳米粒(CS-NT-NP),研究其鼻腔给药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开放性及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酰胺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神经毒素(NT)制剂给药后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浓度;荧光显微镜定性分析EB在脑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及分布;ELISA法测定不同NT制剂鼻腔给药后小鼠血清中S100β蛋白量的变化。结果分别与壳聚糖(CS)组和NT水溶液组比较,CS-NT-NP能明显增加大鼠脑内EB浓度,有一定时效关系,且在120 min时达到高峰(P<0.01);而鼻腔给药相较于ip和im给药,EB入脑量明显增加(P<0.01),且达峰时间短,荧光检测结果表现出相同的趋势,CS-NT-NP鼻腔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S100β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CS-NT-NP鼻腔给药能显著增加BBB的开放性,进一步提高脑内NT的浓度,壳聚糖纳米粒是大分子药物入脑的良好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素 纳米粒 壳聚糖 鼻腔给药 血脑屏障 伊文思蓝 S100Β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PDCA循环管理系统降低中医证型缺失的中药处方率的探讨
9
作者 沈淼山 俞雯雯 倪观锋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期163-166,共4页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中医证型缺失的不规范中药处方率的应用。方法 根据每月处方点评结果,选定2021年6月-2021年10月中药处方为干预前组,2021年11月-2021年8月为循环组,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中药处方出现中医证型缺失的情况。结...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中医证型缺失的不规范中药处方率的应用。方法 根据每月处方点评结果,选定2021年6月-2021年10月中药处方为干预前组,2021年11月-2021年8月为循环组,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中药处方出现中医证型缺失的情况。结果 采用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中医证型缺失的中药处方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型缺失的不规范中药处方率,有效提高中药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 中医证型缺失 中药处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