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因素的预防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沈永珍 刘宴伟 +1 位作者 黄晓睿 龙小球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1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14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新生... 目的研究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风险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214例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基于前馈控制的输液护理。护理15 d后,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后静脉输液外渗情况、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情况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静脉输液渗出与外渗的风险因素。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6.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新生儿2、3、4级外渗程度发生率分别为36.45%、13.08%、3.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40%、24.30%、14.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状况护理人员主动上报率为92.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弹性、置管材质、输注药物、置管部位、穿刺护理人员工作年限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有关,是导致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对风险因素具有一定预防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减轻外渗发生程度,保证新生儿用药安全,还能明显提高护理人员对外渗发生情况的上报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静脉输液 外渗 前馈控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病房干预在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永珍 刘宴伟 +1 位作者 黄晓睿 龙小球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1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模拟病房干预在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175例住院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模拟病房干预指导家庭式护理。记录两组早产... 目的:探讨模拟病房干预在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175例住院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模拟病房干预指导家庭式护理。记录两组早产儿出生时、出生6个月时、出生12个月时成长发育情况,早产儿出生12个月后精神心理发育情况,早产儿家长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早产儿出院1周后皮肤不良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6、12个月时,身长、体重均高于出生时(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早产儿出生12个月后神经心理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家长基本护理知识、技能操作、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出院1周后早产儿皮肤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将模拟病房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家庭式护理中,有利于促进早产儿家长掌握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改善早产儿成长发育情况,促进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降低早产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模拟病房 早产儿 家庭式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UVC或PICC置管的新生儿临床特征及导管相关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永珍 黄晓睿 +1 位作者 周彩燕 刘宴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6期2456-2459,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点,比较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新生儿临床表现,讨论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新生儿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点,比较脐静脉置管(UVC)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新生儿临床表现,讨论可能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因素。方法选择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7月31日279例新生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数据,分析纳入研究的两组(UVC组、PICC组)危重新生儿一般特征、置管情况和置管相关感染事件。结果本研究共包含145例(男88例,女57例)UVC组新生儿和134例(男72例,女62例)PICC组新生儿。在UVC组中,共有8例出现置管后移位的情况,移位发生率为5.52%(8/145)。PICC组中,仅有1例在置管5 d后出现移位,发生率为0.75%(1/134)。UVC组中,共有4例出现中心静脉感染,感染率为2.76%(4/145),5.17/1000置管日。PICC组中,共有7例置管相关感染,感染率为5.22%(7/134),3.36/1000置管日。从留置时间来看,PICC组中发生中心静脉感染的患儿留置时间为(20.43±4.08)d,显著长于未感染的其他PICC组新生儿(15.28±6.7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VC组移位率高于PICC组,但感染发生率UVC组更低。PICC组中,感染的新生儿留置时间比未感染者长,故PICC的导管相关中心静脉感染可能与留置时间较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静脉置管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相关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撤机后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柱 高薇薇 +7 位作者 沈阳 林兴 沈永珍 周文姬 陈佳 许芳 杨杰 唐远平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1391-1395,共5页
目的探讨拔管撤机后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拔管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HFOV组(50例)和NIPPV组(53... 目的探讨拔管撤机后应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与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103例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依据拔管撤机后呼吸支持治疗方式随机分为NHFOV组(50例)和NIPPV组(53例)。分析两组患儿72 h内撤机成功率、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无创通气6 h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支持治疗相关数据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NHFOV组治疗72 h内撤机成功率高于NIPPV组、无创通气6 h PaCO2低于NIPPV组、无创辅助通气时间短于NIPP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频繁呼吸暂停发生率和总用氧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HFOV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早产儿视网膜病、颅内出血、鼻损伤、气漏并发症的发生率与NIPPV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作为极低出生体重RDS早产儿撤机后呼吸支持模式安全有效,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另一种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极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分离研究Ⅰ.自交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先群 沈永珍 +3 位作者 黄燕芬 唐丽 毛堂芬 董颖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从黑籽亲本“秦油 3号”中分离出黄籽株系 931155,其S1代群体的黄、黑籽植株比例约为 3:1,黄籽株率为 78 3% ;S2 、S3 和S4 代群体平均黄籽频率分别为 81 7%、 84 6 %和96 5% ,一些株系达 90 %以上 ,个别株系达 10 0 %。来源于浅黄和... 从黑籽亲本“秦油 3号”中分离出黄籽株系 931155,其S1代群体的黄、黑籽植株比例约为 3:1,黄籽株率为 78 3% ;S2 、S3 和S4 代群体平均黄籽频率分别为 81 7%、 84 6 %和96 5% ,一些株系达 90 %以上 ,个别株系达 10 0 %。来源于浅黄和中黄的株系后代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籽基因 自交 分离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连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次生代谢产物 被引量:6
6
作者 方周伯 卢萍 +3 位作者 杨斌 黄凤英 沈永珍 卢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51-55,共5页
利用野生和家栽中国黄连的幼叶、花葶、花蕾等,接种在含有2,4-D(1mg/L)、KT(1mg/L)、NAA(1mg/L)、琼脂(0.75%)、蔗糖(3%)的6·7-V、ER、MS培养基上,在22±1℃条件下进行暗培养45~55天,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6·7-V培养... 利用野生和家栽中国黄连的幼叶、花葶、花蕾等,接种在含有2,4-D(1mg/L)、KT(1mg/L)、NAA(1mg/L)、琼脂(0.75%)、蔗糖(3%)的6·7-V、ER、MS培养基上,在22±1℃条件下进行暗培养45~55天,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以6·7-V培养基诱导频率较高,ER次之,MS较少,不同外殖体和接种时期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亦不相同。幼叶与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均含有小柏碱、药根碱、巴马亭;花亭除含小柏碱、巴马亭外,药根碱含量甚微,而花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药根碱含量则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愈伤组织 次生代谢产物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培养细胞中高产小檗碱细胞系的筛选 被引量:3
7
作者 颜谦 毛堂芬 +1 位作者 方周伯 沈永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2期9-11,共3页
利用家栽和野生中国黄连的幼叶切块,接种在含有1.0~2.0mg/L2,4-D和0.1mg/LKT的6,7-V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择较松散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经60Co-... 利用家栽和野生中国黄连的幼叶切块,接种在含有1.0~2.0mg/L2,4-D和0.1mg/LKT的6,7-V固体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择较松散的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经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和平板培养,筛选出小檗碱含量相当于6年生亲本植物根茎含量的有8个细胞株(系),最高的细胞系含量为6.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小檗碱 细胞系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冻与巴氏消毒法对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文姬 沈永珍 +2 位作者 周紫光 张春一 钟志成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比较融冻与巴氏消毒法对母乳巨细胞病毒(HCM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6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新鲜母乳。经过母乳初筛后,有4例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4例母乳HCMV-DNA阳性母亲留... 目的比较融冻与巴氏消毒法对母乳巨细胞病毒(HCMV)的灭活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6月期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20例早产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新鲜母乳。经过母乳初筛后,有4例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4例母乳HCMV-DNA阳性母亲留取新鲜母乳后各分为3份,每份10 mL,然后各取1份新鲜母乳作为对照组,其余2份分别经融冻(融冻组)和巴氏水浴消毒(巴氏消毒组)。记录三组母乳HCMV-DNA载量情况、融冻组与巴氏消毒组母乳HCMV-DNA清除率、4例阳性母亲对应的三组早产儿(对照组、融冻组和巴氏消毒组)获得性HCMV感染情况。结果三组母乳HCMV-DNA平均载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巴氏消毒组和融冻组HCMV-DNA平均载量分别为(3.21±0.57)mL、(3.74±0.68)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2±0.79)mL,而巴氏消毒组的HCMV-DNA平均载量又明显低于融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氏消毒组的HCMV-DNA清除率为100.0%,明显高于融冻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早产儿获得性HCMV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巴氏消毒组早产儿HCM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和融冻组的50.0%,而融冻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水浴巴氏消毒能完全消除母乳中HCMV的感染性,融冻法则无法完全消除。对于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或免疫缺陷患儿,如母亲感染HCMV,乳汁筛查出HCMV阳性,母乳应使用巴氏消毒处理后再喂养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巨细胞病毒感染 融冻 巴氏消毒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和PP333对油菜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先群 黄燕芬 +2 位作者 唐丽 颜怀珍 沈永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1期10-13,共4页
用初花期段作外植体,接种于B5附加物培养基中,分化出的芽苗再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PP333的B5基本培养基上,试验其对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BA促进试管苗增殖的适宜浓度为8~10mg/l;在生... 用初花期段作外植体,接种于B5附加物培养基中,分化出的芽苗再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BA和PP333的B5基本培养基上,试验其对试管苗增殖和生根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BA促进试管苗增殖的适宜浓度为8~10mg/l;在生根培养基中加入适量PP333(0.1~2.0mg/l),能有效地抑制试管苗的徒长,促进根的发育和生长,健壮幼苗,提高试管苗的抗性和移栽成活率。PP333的后效作用还延续到成熟期,对株高有明显的矮化作用,对全株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均表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试管苗 BA PP3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的小檗碱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谦 毛堂芬 +1 位作者 沈永珍 方周伯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4期54-55,共2页
黄连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的小檗碱抗菌活性测定颜谦,毛堂芬,沈永珍,方周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550006)DETERMINATIONOFANTIBACTERIALACTIVITYOFBERBERINEEX... 黄连细胞培养物中提取的小檗碱抗菌活性测定颜谦,毛堂芬,沈永珍,方周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贵阳550006)DETERMINATIONOFANTIBACTERIALACTIVITYOFBERBERINEEXTRACTEDFROMCOPT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细胞培养 提取 小檗碱 抗菌活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结肠闭锁诊治新体会与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佳亮 沈永珍 +3 位作者 白雪梅 田松 方元龙 葛午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8年第16期2420-2423,2425,共5页
目的 探讨结肠闭锁的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9例结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我们在诊疗方面的经验.结果 19例患儿中,3例在术前确诊,16例术中确诊,分别在出生后17 ~ 120 h内手术.12例患儿无... 目的 探讨结肠闭锁的临床特点、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9例结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总结我们在诊疗方面的经验.结果 19例患儿中,3例在术前确诊,16例术中确诊,分别在出生后17 ~ 120 h内手术.12例患儿无合并器官结构畸形,4例为多发性肠闭锁(包含1例幽门闭锁与l例肠重复畸形),l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胎粪性腹膜炎,1例肠扭转.9例行分期手术治疗,其中1例合并幽门闭锁,造瘘术后出现持续造瘘液增多,最终因败血症放弃治疗而死亡;7例患者行一期根治性手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肠梗阻再次手术,术后提示合并先天性巨结肠,均恢复顺利;3例患儿因多发闭锁放弃治疗.结论 结肠局限性扩张是结肠闭锁术前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术者偏好及术中情况,一期吻合或造瘘均可作为选择方案,谨慎起见可考虑同时行远端结肠活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闭锁 影像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术治疗转诊及非转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树 杜岚岚 +2 位作者 郭小燕 沈永珍 聂川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2期1833-1836,共4页
目的对转诊及非转诊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行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诊断为ROP患儿790例,其中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儿370例。本... 目的对转诊及非转诊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患儿行激光光凝术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并诊断为ROP患儿790例,其中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儿370例。本院出生患儿51例[男38例,女13例,胎龄(29.5±2.2)周],转诊患儿319例[男211例,女108例,胎龄(28.9±2.3)周]。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诊断时胎龄及诊断时视网膜病变的分区及分期。治疗6个月后眼底检查提示解剖学治愈为治疗成功。结果两组患儿行激光光凝术后,总治愈率为77.0%(285/370)。本院出生组患儿及转诊组患儿术后治愈率分别为94.1%(48/51)、74.3%(237/319),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诊组中,3期疾病明显更常见,甚至一部分患儿为4期病变;而在本院出生组患儿中,主要为2期病变,且无一例发展为4期病变。结论转诊患儿中,ROP的治疗成功率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接受治疗时,转诊患儿ROP更严重,转诊患儿治疗延迟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凝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预后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连组织和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Ⅲ、接种量、材料日龄对培养物生长和小檗碱积累的影响
13
作者 方周伯 颜谦 沈永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16-17,共2页
以中国黄连细胞无性系为材料,在6,7—V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结果为:(1)在固体培养基含KT0.1mg/L的条件下,添加2,4—D1.0~4.0mg/L能使培养物生长旺盛,2,4—D浓度再增大,生长减慢,白化透明细胞增多,小檗碱合成... 以中国黄连细胞无性系为材料,在6,7—V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的基础上进行不同激素配比试验,结果为:(1)在固体培养基含KT0.1mg/L的条件下,添加2,4—D1.0~4.0mg/L能使培养物生长旺盛,2,4—D浓度再增大,生长减慢,白化透明细胞增多,小檗碱合成受到抑制;液体悬浮培养的2,4—D浓度大于1.0mg/L时,培养物干重及小檗碱含量随着2,4—D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固体培养添加NAA1.0~10.0mg/L能提高培养物干物质积累和小檗碱含量,液体悬浮培养的NAA浓度大于1.0mg/L时,细胞培养物的小檗碱含量随着NAA浓度的增大而下降。(2)在培养基含2,4—D1.6mg/L的条件下,固体培养以添加KT或BA0.1mg/L的培养物干重和小檗碱含量为高,液体悬浮培养物的小檗碱含量则随KT或BA浓度(0.01~1.00mg/L)的增大而提高。在固体培养方式下对培养物生长和小檗碱积累较为有利的激素配比为KT0.1mg/L+NAA2.0~4.0mg/L;在液体悬浮培养方式下对培养物生长和小檗碱积累较为有利的激素配比为KT0.01mg/+NAA1.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细胞培养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盐水与1 U/ml肝素盐水冲封管对新生儿PICC留置结局的对比分析
14
作者 覃李姣 颜斐斐 +5 位作者 沈永珍 黄晓睿 林倩清 潘继红 林文璇 黄建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2期269-273,共5页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1 U/ml肝素盐水冲管和封管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结局的差异,为新生儿及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新生儿科住院且留置PICC导管的22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 目的比较生理盐水和1 U/ml肝素盐水冲管和封管对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结局的差异,为新生儿及静脉治疗专科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新生儿科住院且留置PICC导管的22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1 U/ml肝素盐水进行PICC冲管和封管,观察组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和封管。对比两组PICC导管平均留置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两组PICC导管平均留置时长、导管相关并发症以及置管后血小板计数变化组间、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盐水在保障新生儿PICC管道通畅方面,具有与常规使用的1 U/ml的肝素盐水同样的效果,且更符合生理需要,可避免肝素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血小板计数偏低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新生儿更具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早产儿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 冲管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三级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和冲封管现状调查
15
作者 覃李姣 颜斐斐 +4 位作者 黄晓睿 沈永珍 林文璇 陈灵 潘继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5期658-663,共6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和冲封管现状,为探讨新生儿留置CVC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4月至6月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的三级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多中心现况调查,了解... 目的了解广东省三级医院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CVC)留置和冲封管现状,为探讨新生儿留置CVC的冲管和封管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9年4月至6月对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的三级医院的新生儿科进行多中心现况调查,了解新生儿CVC留置情况及冲封管液种类、浓度、频次的现状。结果广东省开展新生儿CVC的医院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占比71.43%。各医院对新生儿CVC的冲管液、封管液的选择、液体量、频次均不相同,选择生理盐水作为冲管液的医院占比71.43%,另有28.57%的医院选择不同浓度的肝素生理盐水;冲管的液量和频次差异大;选择生理盐水和肝素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的医院各占比50.00%,其中肝素浓度各不一样;封管的液量也不同。结论新生儿CVC冲管液的种类和频率需进一步循证,新生儿CVC封管液的选择需要在管道堵塞率和液体对患者的风险中权衡,早产儿应更加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 留置现状 冲管 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慢性咽炎
16
作者 沈永珍 《交通医学》 1995年第3X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氦—氖 激光穴位 慢性咽炎 穴位照射治疗 分泌物 氦一氖激光 雾化吸入 肥厚性咽炎 淋巴组织增生 淋巴滤泡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翠柳 高薇薇 +1 位作者 沈永珍 陀春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行有创高频振荡通气的45例新生儿,达到撤机条件时,根据各时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创高频通气(NHFV)组20例和鼻塞式间... 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拔管后呼吸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行有创高频振荡通气的45例新生儿,达到撤机条件时,根据各时期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无创高频通气(NHFV)组20例和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NIPPV)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7 d内拔管撤机成功率,无创通气时呼吸暂停发生次数、无创通气过程中吸痰频率、腹胀发生率、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及鼻损伤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7 d内撤机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次数、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无创通气过程中吸痰频率、腹胀发生率及鼻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V应用于新生儿拔管后的呼吸支持,与NIPPV相比,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有吸痰频率低,腹胀发生率、鼻损伤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高频通气 呼吸支持 新生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肖苑红 沈永珍 黄晓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5期199-200,共2页
袋鼠式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新生儿护理中,在新生儿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更受关注。本文通过综述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应用机制、现状及效果,对今后开展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疼痛管理的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护理 新生儿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连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周伯 黄凤英 +1 位作者 沈永珍 李淑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13-18,共6页
利用中国野生和家栽黄连幼叶切块,分别接种在含2,4—D1~2mg/1、KT0.1~1mg/1的6.7—V和ER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通过平板培养或直接用细胞悬浮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产生... 利用中国野生和家栽黄连幼叶切块,分别接种在含2,4—D1~2mg/1、KT0.1~1mg/1的6.7—V和ER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转入液体悬浮培养,获得游离细胞和细胞聚集体,通过平板培养或直接用细胞悬浮培养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产生细胞团(细胞株)。发生在幼叶切口上的愈伤组织起源于叶肉组织的活细胞,随后在叶块表面局部发生不同步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有松散和致密两种类型,降低2,4—D浓度,提高激动素浓度能诱导形成致密型愈伤组织;若提高2,4—D浓度,降低激动素浓度,经连续培养,或用愈伤组织的细胞悬浮培养液进行固体培养,形成松散型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改变2,4—D和激动素浓度,松散型愈伤组织能转变为致密型愈伤组织。细胞分裂出现较多的无丝分裂。愈伤组织的局部薄壁细胞恢复分裂又形成新的生长中心,亦有形成鸟巢状结构。细胞悬浮培养能获得少数游离细胞和大量的细胞聚集体,经平板培养产生的细胞团在形态结构和生长速度上也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组织培养 细胞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对桃生长结果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永珍 罗福贤 《耕作与栽培》 1998年第4期35-35,共1页
以5年生的青桃为试材,在冬季和生长季进行3种浓度的多效唑根施试验,其结果表明;根施多效唑可抑制桃树的营养生长;可使当年的单果重增加;对产量有影响,当年影响不大,第二年呈负相关。施用浓度以2.0g/株为宜,在生产上可用于控... 以5年生的青桃为试材,在冬季和生长季进行3种浓度的多效唑根施试验,其结果表明;根施多效唑可抑制桃树的营养生长;可使当年的单果重增加;对产量有影响,当年影响不大,第二年呈负相关。施用浓度以2.0g/株为宜,在生产上可用于控制树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生长结果 控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