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手术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春森 赵春平 +4 位作者 魏群 何江弘 秦家振 李运军 李培健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年第1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Galen静脉病样畸形 儿童 脑血管造影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动静脉瘘
2
作者 沈春森 魏群 郑文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63-64,共2页
脑内动静脉瘘(AVF)是脑动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颅内动静脉异常的最简单形式:即动脉和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动静脉之间没有毛细血管床或畸形血管团“病灶”,而是近瘘口处的静脉明显曲张,形成巨大的曲张静脉或瘤样扩张,它... 脑内动静脉瘘(AVF)是脑动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颅内动静脉异常的最简单形式:即动脉和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动静脉之间没有毛细血管床或畸形血管团“病灶”,而是近瘘口处的静脉明显曲张,形成巨大的曲张静脉或瘤样扩张,它可以单独或伴有脑AVM而存在,单纯的AVF其发生率约占脑AVM的16%,而AVM合并AVF为约20%。为了和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相区别,又将其命名为非Galen静脉的脑动静脉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脑内 AVF AVM 瘘口 特殊类型 畸形血管 单形 相区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诊治体会
3
作者 沈春森 魏群 +3 位作者 赵春平 秦家振 何江弘 李运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45-1147,共3页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 ,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 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其中 2例分别于轻伤后 17、2 4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内... 【目的】创伤性颅内动脉瘤较为少见 ,由于对其缺乏足够认识使得其诊断往往在动脉瘤破裂出血导致严重后果时才做出。【方法】作者回顾近十年来收治 3例创伤性颅内动脉瘤 ,其中 2例分别于轻伤后 17、2 4d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脑内出血和脑室内出血 ,实施显微外科手术 ;另 1例轻伤后 5周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应用血管内球囊栓塞技术。【结果】3例均治愈 ,随访正常。【结论】结合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认为头部外伤后 ,特别是在突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应考虑动脉瘤可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诊断 脑动脉瘤/治疗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动静脉瘘并静脉曲张17例诊治体会
4
作者 沈春森 凌锋 +5 位作者 魏群 赵春平 何江弘 秦家政 李运军 任翰宗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12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脑内动静脉瘘作为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动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出现的高血流量'偷流'及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使其治疗具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10年来收治此类病例17例的诊断,影像学特点... [目的]脑内动静脉瘘作为脑动静脉畸形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其动静脉直接的异常解剖交通,出现的高血流量'偷流'及引流静脉曲张或静脉动脉瘤样扩张,使其治疗具特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10年来收治此类病例17例的诊断,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全部病例经全脑管造影确诊,13例成功行血管内治疗,手术4例,术中,术后均行控制性降压1~5 d,血管内治疗中3例术后行抗凝治疗.[结果]治愈11例,好转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脑内动静脉瘘治疗主要是通过闭塞瘘口来减少或完全纠正畸形血管血流达到治疗目的;对于部位深在涉及Galen静脉的动脉静脉瘘多选用血管内治疗,血管内治疗采用分阶段分次治疗来减少高血流瘘是较为合理治疗方式.术后CT扫描来监测曲张静脉内血栓形成和回缩情况,防止出现不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瘘口位置表浅,数目较少者手术夹闭瘘口亦能达到很好效果.在治疗中和治疗后行控制性降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并发症 静脉曲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艳霞 何子骏 +2 位作者 王斌 陈少敏 沈春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 目的观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效果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3年8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急性期脑梗死(≤4.5h)患者127例。根据有无糖尿病史、入院时随机血糖及7d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其分为糖尿病组(35例),应激性高血糖组(49例)及血糖正常组(43例)。比较溶栓后24 h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及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溶栓前,糖尿病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分别为(14.2±5.1)、(12.8±5.6)、(13.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分别为(14.7±6.0)、(11.9±4.9)、(8.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的NIHSS评分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NIHSS评分低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3组再通良好率分别为54.3%(19例)、57.2%(28例)、67.4%(29例),出血转化率分别为14.3%(5例)、6.1%(3例)、2.3%(1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90d 3组mRS评分显示,血糖正常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2.1%(31例),显著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的51.0%(25例)和糖尿病组的28.6%(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应激性高血糖均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和短期预后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应激性高血糖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44
6
作者 赵春平 秦家振 +2 位作者 魏群 沈春森 吕彦恩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80-81,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治疗 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 被引量:8
7
作者 戴宜武 赵春平 +7 位作者 罗永春 秦家振 李培建 刘志良 梁春阳 何江弘 沈春森 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5649-5652,共4页
背景:前期动物脑干损伤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脑干损伤具有趋化作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10... 背景:前期动物脑干损伤模型实验中观察到骨髓基质细胞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对脑干损伤具有趋化作用。目的:观察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身对照观察实验。于2002—10/2006-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进行。对象:选择持续性植物生存患者45例,年龄3.5~56.0岁,男28例,女17例。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意识指数评分、各项术前常规检查、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取患者自体骨髓20~30mL。分离出骨髓基质细胞,再经过扩增及预分化处理后。将骨髓源神经干细胞制成10^9L^-1浓度。经开颅或立体定向及导管介入将骨髓基质源神经干细胞植入脑内特定区域,靶区为损伤脑区皮质、室管膜下区、纹状体区、丘脑底核或患侧大脑中动脉、椎动脉。主要观察指标:3-4月后检查记录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并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全部患者干细胞移植后,生命指征均平稳。5例有短时发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3-4个月后随访复查,患者意识(昏迷)指数、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均明显改善。结论:骨髓基质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战创伤性脑损伤及其后遗症,具有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及功能恢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移植 持续性植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脑室脑池改变 被引量:21
8
作者 郑文济 魏群 +6 位作者 秦家振 张强 赵会峰 沈春森 韩斌 谭振美 赵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6-8,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 目的:分析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的CT扫描脑室与脑池的改变,以此估测预后。方法:26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经CT扫描发现有脑室与脑池改变,重点对三脑室、基底池有改变和年龄、GCS计分作分析。结果:268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124例,死亡65例。三脑室、基底池皆消失者18例,死亡16例。三脑室明显改变者47例,死亡33例。基底池明显改变者59例,死亡16例。在124例三脑室、基底池改变中,儿童26例,死亡8例。成人98例,死亡57例。结论:弥漫性脑肿胀者,三脑室与基底地形态改变与预后有直接关系,而三脑室的改变比基底池的改变更为重要,儿童弥漫性脑肿胀与成人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预后明显好于成人。GCS评分分数低,多为三脑室、基底池改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变 三脑室 弥漫性脑肿胀 脑池 死亡 创伤性 预后 基底 人发 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27例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魏群 郑文济 +3 位作者 赵春平 沈春森 何江弘 秦家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545-547,共3页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7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2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造成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视力严重减退;2例嗅觉...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体会。方法对27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24例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中造成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损伤,导致患侧视力严重减退;2例嗅觉丧失;7例术后出现短期尿崩,合并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经临床治疗后缓解。结论肿瘤向鞍上扩展较大或质地较硬时应慎选经蝶入路;迅速准确地将鼻镜安放于蝶窦前壁的最佳位置,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的关键步骤;明胶海绵加生物胶可满意修复鞍底。术后应及时纠正低钠、低氯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生长抑素样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家振 郑文济 +4 位作者 赵春平 魏群 张强 沈春森 何江弘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目的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能导致伤后认知障碍。本实验通过建立实验性 DAI动物模型 ,以了解在 DAI伤后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海马生长抑素 (Ss)样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采用 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 DAI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海... 目的 :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能导致伤后认知障碍。本实验通过建立实验性 DAI动物模型 ,以了解在 DAI伤后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海马生长抑素 (Ss)样神经元的变化。方法 :采用 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 DAI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海马 Ss样神经元。结果 :1海马 Ss样神经元在重伤组、轻伤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2损伤后二周组神经元减少与一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或 P<0 .0 5 )。结论 :1DAI后海马 Ss样神经元的减少可能是伤后认知障碍 ,甚至是 DAI后植物生存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 2伤后的迟发性细胞死亡在该种神经元的减少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生长抑素样神经元 认知障碍 动物模型 免疫组织化学 迟发性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5 位作者 张强 沈春森 罗永春 毛锦龙 马尚 杨阳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 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症状性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再开通手术。术后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进行评估。结果再开通13例,余7例未再开通。再开通组术后7 d NIHSS评分及3个月后m RS评分均低于未再开通组(P<0.05),且两组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再开通(OR=0.46,P=0.006)及术前NIHSS评分(OR=8.86,P=0.035)与术后3个月m RS评分相关。结论血管内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颈动脉闭塞病人较安全,并且可以降低预后残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闭塞 症状性 慢性 血管内治疗 再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4 位作者 戴宜武 沈春森 李运军 罗永春 何江弘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48-451,共4页
目的总结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41例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分为3组:Ⅰ组(肿瘤位于上斜坡,18例)、Ⅱ组(肿瘤位于中下斜坡,17例)、Ⅲ组(肿瘤累及全斜坡,6例)。Ⅰ组肿瘤采用颞枕下经小... 目的总结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治疗经验。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将41例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分为3组:Ⅰ组(肿瘤位于上斜坡,18例)、Ⅱ组(肿瘤位于中下斜坡,17例)、Ⅲ组(肿瘤累及全斜坡,6例)。Ⅰ组肿瘤采用颞枕下经小脑幕入路,Ⅱ组肿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组肿瘤采用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结果肿瘤切除SimpsonⅠ~Ⅱ级Ⅰ组7例,Ⅱ组7例;Ⅲ级切除Ⅰ组8例,Ⅱ组8例,Ⅲ组2例;Ⅳ级切除Ⅰ组3例,Ⅱ组2例,Ⅲ组2例。Ⅲ组病人死亡2例。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型及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术后疗效和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岩斜区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春平 秦家振 +3 位作者 魏群 沈春森 李运军 戴宜武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55-156,共2页
关键词 巨大脊髓髓内室管膜瘤 手术治疗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点开颅术中面神经颞支保护新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群 郑文济 +3 位作者 赵春平 沈春森 何江弘 秦家振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10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翼点开颅术 面神经 神经外科 颞筋膜 医源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海马生长抑素样神经元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秦家振 郑文济 +4 位作者 赵春平 魏群 张强 沈春森 何江弘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0期1512-1513,F003,共3页
目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能导致伤后认知障碍。通过建立实验性DAI动物模型,了解在DAI伤后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海马生长抑素(Ss)样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DAI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海马Ss样神经元。结果海... 目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AI)能导致伤后认知障碍。通过建立实验性DAI动物模型,了解在DAI伤后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海马生长抑素(Ss)样神经元的变化。方法采用Marmarou打击装置建立DAI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显示海马Ss样神经元。结果海马Ss样神经元在重伤组、轻伤组、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F=21.789~125.205,P<0.01);损伤后2周组神经元减少与1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33~6.038,P<0.01,0.05)。结论DAI后海马Ss样神经元的减少可能是伤后认知障碍,甚至是DAI后植物生存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伤后的迟发性细胞死亡在该种神经元的减少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海马生长抑素样神经元 认知障碍 迟发性细胞死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鼻孔经蝶切除垂体腺瘤手术技术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群 李运军 +4 位作者 沈春森 何江弘 任翰宗 秦家振 罗永春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对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几个有关手术细节进行探讨。方法对2000年以来144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垂体微腺瘤均获手术全切除;52例垂体大腺瘤全切除44例,大部切除8例;55例巨大垂体腺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20例... 目的对经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几个有关手术细节进行探讨。方法对2000年以来144例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垂体微腺瘤均获手术全切除;52例垂体大腺瘤全切除44例,大部切除8例;55例巨大垂体腺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20例。术后眶内侧壁—视神经管骨折致视神经损伤,单眼视力永久性严重减退1例;嗅觉丧失5例。蝶窦内囊肿3例。一过性尿崩30例。结论术前详细阅读MRI、CT资料,术中精细操作对提高手术疗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手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动态表达对早期血管再狭窄形成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春阳 戴宜武 +3 位作者 沈春森 魏群 李运军 罗永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527-5533,共7页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 背景: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发生血管再狭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动态表达在早期血管再狭窄发生中的意义。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2007-12在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1只,体质量3.0kg左右,其中36只用于制备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模型。方法:将41只新西兰兔分为2组,对照组(n=5):不做任何干预。实验组(n=36):于造模后4h,1,3,7,30,90d6个时间点各取6只,以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材,行常规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形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术前即刻、术后1,3,7d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在早期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颈动脉内膜切除后内膜修复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血栓形成阶段,炎症反应阶段,内皮修复阶段,血管平滑肌增殖阶段,基质形成、堆积阶段。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水平在术后1d开始表达,术后3d达峰值,术后7d显著回落。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早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介导的局部血管重建和再塑,对血管再狭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再狭窄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引导下立体定向颅内病变活检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江弘 赵春平 +4 位作者 魏群 沈春森 秦家振 李运军 任翰宗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活检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05年11月,CT或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36.4±14.8岁。病灶位于:大...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活检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至2005年11月,CT或MRI引导下立体定向活检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36.4±14.8岁。病灶位于:大脑半球25例,基底节及丘脑13例,鞍区6例,多发病变3例。结果 活检病理诊断:星形细胞瘤Ⅰ级22(46.8%),星形细胞瘤Ⅱ级5例(10.6%),星形细胞瘤Ⅲ级1例(2.1%),胶质母细胞瘤(Ⅳ级)3例(6.4%),炎性病变、转移瘤各3例(6.4%),颅咽管瘤、脑囊虫病各2例(4.3%),脑胶质瘤病、假瘤型炎性脱髓鞘病、结核瘤各1例(2.1%),胶质增生或未明确诊断3例(6.4%)。活检确诊率94.6%,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立体定向脑深部病灶活检技术安全、可靠,对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选择及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活检 CT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CT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春阳 徐如祥 +5 位作者 张强 沈春森 罗永春 毛锦龙 马尚 杨阳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DynaCT(数字平板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CT成像技术)应用的影像学特征、临床使用方式、及对治疗方法的影响,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使用DynaCT技术的...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DynaCT(数字平板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CT成像技术)应用的影像学特征、临床使用方式、及对治疗方法的影响,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中使用DynaCT技术的病例65例,所有患者手术后均行DynaCT扫描并与移动螺旋CT对照评估。结果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55岁,男∶女性别比为1∶1.5。经DynaCT扫描并经移动螺旋CT证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脑积水等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16例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患者应用DynaCT 评估支架打开情况。结论DynaCT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有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缺点。本研究认为Dyna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诊断足够清晰,特别是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中对支架打开情况的评估,对栓塞策略的采取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CT成像技术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振海 沈春森 +1 位作者 徐如祥 吴中学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3期3562-3564,共3页
目的通过评估影像资料和临床预后来探讨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连续接诊的,行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的巨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评价手术... 目的通过评估影像资料和临床预后来探讨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治疗颅内巨大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2月,连续接诊的,行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的巨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评价手术的可行性、手术并发症及影像和临床预后。结果共有28例患者28个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其中前循环21例,后循环7例,23例囊性,5例夹层,5例单纯应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9例单纯应用弹簧圈,2例应用弹簧圈和球囊,2例应用弹簧圈和ONYX胶,前循环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4.8%),无死亡病例。后循环病死率较高(28.6%)。前后循环预后有明显差异(P=0.016)。结论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治疗前循环颅内巨大动脉瘤安全有效,后循环巨大动脉瘤(特别是囊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的死亡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巨大动脉瘤 载瘤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