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小萍 何艳燕 +7 位作者 王真瑜 傅英华 宋海红 沈安梅 田建国 於雪琴 殷筱明 王龙英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15-216,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和青浦区金泽镇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 [目的]了解上海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和青浦区金泽镇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点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2种(铜锈环棱螺、中国圆田螺)、蛞蝓2种(双线嗜黏液蛞蝓、黄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本市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一旦有该虫传入可引起传播,应加强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疫源地 中间宿主 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汇区2000~2004年腹泻流行病学监测报告 被引量:8
2
作者 徐红梅 沈安梅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6年第2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流行病学监测 南汇区 腹泻 监测报告 传染病防治工作 肠道传染病 公共卫生问题 发病情况 监测结果 全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南汇区首次发现1例人芽囊原虫病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安梅 徐红梅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171-172,共2页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病 上海市南汇区 首次发现 寄生原虫 发展中国家 形态特点 肠道内 东南亚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浦东新区新冠医学观察隔离酒店蚊虫控制效果分析
4
作者 刘俊 于思雨 +4 位作者 沈安梅 顾盈培 冯磊 林晨 刘汉昭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2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冠医学观察隔离酒店成蚊密度和蚊幼孳生状况,评估隔离酒店外环境蚊虫控制情况,为隔离酒店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2020年5—11月,每月中旬在医学观察隔离酒店外环境开展1次CO_(2)成蚊监测,5—10... 目的分析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冠医学观察隔离酒店成蚊密度和蚊幼孳生状况,评估隔离酒店外环境蚊虫控制情况,为隔离酒店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建议。方法2020年5—11月,每月中旬在医学观察隔离酒店外环境开展1次CO_(2)成蚊监测,5—10月每月中旬开展1次布雷图指数和诱卵器监测;同期在隔离酒店周边选择居民区开展相同的监测。5—11月每月下旬由隔离酒店所在街镇开展1次蚊虫控制。结果医学观察隔离酒店的成蚊密度、布雷图指数及诱卵器指数的高峰均在6月,分别为1.85、10.49和7.99只/(器·h)。居民区的成蚊密度、布雷图指数及诱卵器指数的高峰在不同月份,分别为2.00、9.08和12.40只/(器·h)。隔离酒店成蚊密度和诱卵器指数高峰早于居民区。经统计学分析,隔离酒店和居民区诱卵器阳性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隔离酒店的成蚊密度达到控制标准,但伊蚊孳生地控制效果不佳。结论医学观察隔离酒店存在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应重视这类场所的蚊虫控制和防蚊设施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观察隔离酒店 蚊媒传染病 蚊虫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南汇区2007年感染性腹泻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沈安梅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病 上海市南汇区 监测分析 肠道传染病 病原类型 发病情况 监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南汇区时隔15年再发肺吸虫病的报告
6
作者 徐红梅 沈安梅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上海市南汇区 肺吸虫病 再发 感染机会 病例报道 生活水平 饮食来源 城市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南汇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调查
7
作者 沈安梅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上海市南汇区 血吸虫病 流动人口 丝虫病 疟疾 外来人员 洋山深水港 外来传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8
作者 何保仙 张小萍 +1 位作者 宋海红 沈安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3期451-452,共2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 目的了解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点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1种(铜锈环棱螺)、蛞蝓1种(双线嗜黏液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结论南汇区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个潜在的疫源地,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传入则可引起传播,故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自然疫源地 中间宿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输入性恶性疟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发展成脑型疟的临床治疗经验分享和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安梅 王洁蕊 +6 位作者 陆馨晨 叶平 顾盈培 冯磊 于思雨 朱民 刘汉昭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982-984,共3页
目的 1例境外输入恶性疟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发展成脑型疟的诊疗救治情况分享,为输入性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上海市疟疾监测方案(2016年版)》,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隔离医学观察记录、患者就诊、治疗、实验室检... 目的 1例境外输入恶性疟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发展成脑型疟的诊疗救治情况分享,为输入性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上海市疟疾监测方案(2016年版)》,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收集隔离医学观察记录、患者就诊、治疗、实验室检测资料,对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患者2020年4月21日自非洲高疟区入境,新冠肺炎隔离期间5月1日至5月4日白天测温正常,晚上出现发热,不在隔离观察测温时段,未自行报告,5月4日晚症状加重,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报告隔离点,转至定点医院,入院体温39.8℃。5月5日、6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两次阴性,5月8日疟原虫检测结果为恶性疟阳性,5月9日凌晨出现颅内水肿昏迷,多器官功能损伤,血小板降至39×10~9/L,血压177/107 mmHg,心率130次/min,呼吸30次/min,体温40.4℃,考虑脑型疟,在对症支持抢救和首次抗疟用药后6 h脱离生命危险。5月18日11时痊愈出院。结论 在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应加强来自疟疾高发区的入境人员输入性疟疾健康教育,指导做好疟疾相关症状的自我观察和主动报告,提高求诊意识,减少因担心新冠肺炎隔离期间就诊转运治疗的繁琐流程,而隐瞒轻微不适症状,导致出现病情加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重症疟疾发生的风险,保障病患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 发热 恶性疟 新性冠状病毒肺炎 隔离 脑型疟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1例输入性恶性疟二次再燃的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沈安梅 谢博 +3 位作者 刘俊 蔡凤珠 张耀光 朱民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852-855,共4页
【目的】通过对1例输入性恶性疟二次再燃的发病与治疗情况调查,寻证输入性恶性疟出现再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患者血样制作血涂片进行疟原虫镜检、疟疾... 【目的】通过对1例输入性恶性疟二次再燃的发病与治疗情况调查,寻证输入性恶性疟出现再燃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进一步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方法】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调查,患者血样制作血涂片进行疟原虫镜检、疟疾快速诊断实验检测恶性疟原虫特异性抗原(RDT)、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结果】该患者从2008年始有明确的多次的非洲和东南亚出差史,具有寒战、高热、出汗后退热等典型疟疾症状,实验室RDT、血涂片、PCR检测均为恶性疟阳性,被确诊为输入性恶性疟;患者2016年12月19日首次发病,经青蒿琥酯治疗后体温正常,但3周后再燃发病,继续青蒿琥酯抗疟治疗后体温正常,本次发病是患者第2次再燃发病,经联合抗疟用药后痊愈。【结论】输入性疟疾比例逐年上升及其再燃病例增多,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管理,根治传染源防止传播,已成为当前消除疟疾阶段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 恶性疟 二次再燃
原文传递
2006~201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安梅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11期1421-1421,共1页
为及时掌握土源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制定有效防治策略与措施,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从2006年起每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原南汇区)宣桥镇光明村开展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现将2006~2010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土源线虫病 居民 土源线虫 土壤 监测
原文传递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0—2012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安梅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239-240,共2页
浦东新区地处上海市的东部沿海,为水网地区,曾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有螺面积为36071320 m2,历史登记在册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442例。多年来,浦东新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连续30余年无内源性感染... 浦东新区地处上海市的东部沿海,为水网地区,曾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历史有螺面积为36071320 m2,历史登记在册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442例。多年来,浦东新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连续30余年无内源性感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日趋加剧,巩固血防成果,继续开展血吸虫病的监测不容忽视。现将2010-201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浦东新区 晚期血吸虫病 监测结果 内源性感染 东部沿海 水网地区 人口流动 监测情况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后上海市浦东新区输入性疟疾特征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奇 陆馨晨 +4 位作者 蔡煦玥 于思雨 刘汉昭 陈素珍 沈安梅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描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疫情前后上海市浦东新区输入性疟疾的差异,探讨新冠疫情隔离措施对疟疾防治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重大传染病防控期间的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 【目的】描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疫情前后上海市浦东新区输入性疟疾的差异,探讨新冠疫情隔离措施对疟疾防治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重大传染病防控期间的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并将信息数据分为2个组,2017—2019年为新冠疫情前病例组,2020—2022年为新冠疫情后病例组,对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分型、输入地、发病地、发病时间、初诊时间、确诊时间、住院及用药时长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新冠疫情前病例组21例,新冠疫情后病例组28例,均以男性、恶性疟为主。2组病例在是否常住上海、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否规范治疗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冠疫情前发病至首诊间隔时间长于新冠疫情后(Z=-2.617,P<0.05);新冠疫情前首诊至确诊间隔时间、用药时长均短于新冠疫情后(Z=-3.381,P<0.05;Z=-4.148,P<0.05)。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疟疾分型、感染来源地、发病地点、住院时长、并发症、重症、发病至确诊间隔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新冠疫情暴发后,医疗优先计划使得疟疾患者就诊时间延长,加大了重症、死亡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疟疾 诊断 治疗 差异
原文传递
气候因素对浦东新区蚊虫密度影响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谢博 冯磊 +4 位作者 顾盈培 沈安梅 刘汉昭 刘俊 蔡凤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30-433,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气象情况变化趋势以及浦东新区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的蚊虫密度消长规律;探索各种气象因素对浦东新区蚊虫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上海市的单日气象数据,整理同时期浦东新区蚊虫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使... 目的分析上海市气象情况变化趋势以及浦东新区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的蚊虫密度消长规律;探索各种气象因素对浦东新区蚊虫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5年11月上海市的单日气象数据,整理同时期浦东新区蚊虫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使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指数的影响效应。结果单日平均气温与蚊虫密度指数呈明显非线性关系,滞后天数与效应强度呈"U"型,在温度为32℃时,相对危险度值最高达到2.2。滞后效应在3 d左右达到最强,随后逐渐降低,在10 d后又逐渐回升。湿度的影响情况与温度类似,风速的结果与温、湿度相反。结论温度对蚊虫密度指数效应在滞后3 d时最强,湿度对蚊虫密度影响效应无明显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媒生物 人工小时法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上海市123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就诊费用及医疗补助特征分析
15
作者 王洁蕊 于思雨 +4 位作者 陆馨晨 陈素珍 沈安梅 陆奇 刘汉昭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22年第4期199-205,共7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基本情况、医疗费用支出及影响因素情况。方法收集123例上海市浦东新区晚期血吸虫病医疗补助患者的缴费凭证、随防资料,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对门诊、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 目的研究上海市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基本情况、医疗费用支出及影响因素情况。方法收集123例上海市浦东新区晚期血吸虫病医疗补助患者的缴费凭证、随防资料,描述患者的基本情况、医疗费用支出情况。对门诊、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9.97±8.26)岁。患者门诊费用前5位为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化验费及检查费,住院费用前5位为西药费、化验费、材料费、中成药费及诊/治疗费。门诊费用中,年龄、文化程度(初中、大专及以上)、就诊季度(第2季度)3种因素与医疗费用呈正相关关系(b>0,OR>1)。住院费用中,仅年龄与医疗费用呈正相关关系(b>0,OR>1)。2016—2020年人均补助费用分别为2417.88元、2302.22元、1886.19元、1890.33元及2371.58元,分别占人均自付医疗费用的32.66%、31.90%、46.06%、29.02%和23.69%,占人均医疗总费用的13.04%、9.00%、10.73%、8.15%和5.02%。结论浦东新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医疗费用补助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血吸虫病 医疗补助 门诊费用 住院费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