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油气产能的影响 |
张冠杰
张滨鑫
徐珂
沈传波
张辉
尹国庆
王海应
王志民
刘敬寿
|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2
|
琼东南盆地深水西区梅山组储层成岩-孔隙协同演化机制 |
高彦杰
甘军
胡潜伟
江汝锋
汪紫菱
葛翔
沈传波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含油气盆地沉积学课程实验教学创新探索 |
马奔奔
周江羽
石万忠
沈传波
|
《高教学刊》
|
2024 |
0 |
|
4
|
先存构造对大陆裂谷演化的构造继承性作用 |
邹耀遥
李堃
沈传波
刘飞
王亮
|
《华南地质》
CAS
|
2024 |
0 |
|
5
|
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
沈传波
梅廉夫
徐振平
汤济广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03
|
|
6
|
新疆博格达山中新生代隆升—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记录 |
沈传波
梅廉夫
刘麟
汤济广
周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0
|
|
7
|
油气成藏定年的Re-Os同位素方法应用研究 |
沈传波
David Selby
梅廉夫
阮小燕
胡守志
刘昭茜
彭蕾
|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4
|
|
8
|
黄陵隆起中-新生代隆升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 |
沈传波
梅廉夫
刘昭茜
徐思煌
|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1
|
|
9
|
大巴山中—新生代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
沈传波
梅廉夫
徐振平
汤济广
田鹏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6
|
|
10
|
依连哈比尔尕山和博格达山中新生代隆升的时空分异: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的证据 |
沈传波
梅廉夫
张士万
刘麟
汤济广
周锋
严淑澜
骆吉春
|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0
|
|
11
|
川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热历史的裂变径迹分析 |
沈传波
梅廉夫
郭彤楼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7
|
|
12
|
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
沈传波
梅廉夫
凡元芳
汤济广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13
|
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
沈传波
梅廉夫
汤济广
吴敏
|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6
|
|
14
|
基于三维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断层封闭性研究 |
沈传波
梅廉夫
刘立林
曾佐勋
汤济广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4 |
12
|
|
15
|
含油气盆地断层封闭性研究探讨 |
沈传波
梅廉夫
汤济广
杜学斌
|
《断块油气田》
CAS
|
2002 |
18
|
|
16
|
新疆博格达山裂变径迹年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沈传波
梅廉夫
刘麟
汤济广
周锋
|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17
|
流体包裹体在油田断裂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
沈传波
李祥权
杜学斌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
2003 |
12
|
|
18
|
新工科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新能源英才班建设与改革 |
沈传波
石万忠
李纯泉
李建威
葛翔
|
《中国地质教育》
|
2020 |
12
|
|
19
|
油田断裂中构造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及应用探讨 |
沈传波
胡勃
青强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
2003 |
4
|
|
20
|
盆山体系与油气成藏作用 |
沈传波
梅廉夫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