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PGA实现的高速串行交换模块实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汪精华 胡善清 龙腾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40,共4页
采用X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FPGA设计了一个用于多种高速串行协议的数据交换模块,并解决了该模块实现中的关键问题。该交换模块实现4X模式RapidIO协议与4X模式PCI Express协议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自定义光纤协议与4X模式PCIExpress协议... 采用X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FPGA设计了一个用于多种高速串行协议的数据交换模块,并解决了该模块实现中的关键问题。该交换模块实现4X模式RapidIO协议与4X模式PCI Express协议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自定义光纤协议与4X模式PCIExpress协议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了单字读写以及DMA操作,并提供高速稳定的传输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RAPIDIO PCIE 光纤 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成像算法的高性能信号处理模块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精华 刘峰 龙腾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6-248,共3页
针对SAR成像算法高速实时处理、宽幅海量存储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多PowerPC处理器的高性能并行信号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利用多种高速串行总线构成不同层次的互联网络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流传输,结合具有混合并行结构的底层处理... 针对SAR成像算法高速实时处理、宽幅海量存储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多PowerPC处理器的高性能并行信号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利用多种高速串行总线构成不同层次的互联网络以适应不同类型的数据流传输,结合具有混合并行结构的底层处理节点以完成SAR成像算法在该处理模块上的映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处理模块构建的信号处理系统架构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可重构、可扩展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成像算法 POWERPC处理器 并行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GA实现的PCIE协议的DMA读写模块 被引量:9
3
作者 汪精华 胡善清 龙腾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29期7-9,共3页
PCI Express协议由于其高速串行、系统拓扑简单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在信号处理领域。Xilinx公司的Virtex5的LXT系列和SXT系列的FPGA集成了一个可用于8X PCI Express传输的Endpoint硬核。本文介绍了一种在PCI Express硬核的... PCI Express协议由于其高速串行、系统拓扑简单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在信号处理领域。Xilinx公司的Virtex5的LXT系列和SXT系列的FPGA集成了一个可用于8X PCI Express传输的Endpoint硬核。本文介绍了一种在PCI Express硬核的基础上实现DMA读写的方法,在PCI Express单字读写的基础上实现了DMA读写。基于此方法实现的FPGA模块大大提高了RC与EP之间的数据传输带宽,在大带宽的需求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PCI EXPRESS DMA读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PC在雷达信号处理算法中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精华 胡善清 龙腾 《微计算机信息》 2010年第20期1-2,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PowerPC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的对象是基于E600内核的MPC7448处理器。通过和应用广泛的高性能浮点DSP芯片TigerSharc201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TigerSharc201,E600内核的MPC7448处理器在计算上有相当大... 本文主要针对PowerPC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估,评估的对象是基于E600内核的MPC7448处理器。通过和应用广泛的高性能浮点DSP芯片TigerSharc201比较,可以看出,相对于TigerSharc201,E600内核的MPC7448处理器在计算上有相当大的优势,但是针对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这种对IO需求很大的算法来说,PowerPC相对于DSP没有任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PC DSP MPC7448 雷达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里诺尔湖生物有效态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任丽敏 何江 +7 位作者 吕昌伟 侯德坤 樊庆云 汪精华 张京 李传镇 谢志磊 孙园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8-346,共9页
以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及柱芯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基于形态及上覆水、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探讨了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了... 以内蒙古赤峰市达里诺尔湖为研究对象,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及柱芯中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基于形态及上覆水、过滤水和孔隙水中重金属的浓度,探讨了重金属在水-沉积物界面间的迁移转化规律,评价了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的水体环境污染是以Cu、Pb和Zn为主的多金属复合污染,Pb有从上覆水向沉积物迁移的显著趋势,Cu有从孔隙水向上覆水迁移的微弱趋势;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主导形态因其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而存在差异,表层沉积物中Cu、Pb、Zn和Cd生物有效态的主导形态分别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分别占总生物有效态的61.64%、60.72%、71.50%和53.59%;水平方向上,总生物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表现出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沉积柱芯中4种金属有效态之和波动变化,但在40 cm以下均随深度的增大呈现增加趋势。沉积物中4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RI)为41.18~155.64,空间分布上表现从南西向北东逐渐减小的趋势。达里诺尔湖尚处于轻微生态危害,但南部湖区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态 生态风险评价 达里诺尔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有机质存在下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谢忠雷 李航 +1 位作者 汪精华 王晓颖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98,共6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含量外源有机质存在下(5%、10%和15%),钙铝交互作用(钙/铝摩尔浓度比为1∶2、1∶1和2∶1)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铝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外源有机质对钙铝交互作...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不同含量外源有机质存在下(5%、10%和15%),钙铝交互作用(钙/铝摩尔浓度比为1∶2、1∶1和2∶1)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钙铝交互作用显著增加了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量,外源有机质对钙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铝的吸附作用影响不明显;钙铝交互作用使茶园土壤水溶态铝含量增加,交换态铝含量下降,且随钙/铝比的增大交换态铝含量下降越显著;但外源有机质使钙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的水溶态铝含量下降,同时交换态铝含量显著增加。总的看,外源有机质使钙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活性铝含量增加,且随外源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活性铝含量增加的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钙铝交互作用 外源有机质 吸附能力 铝的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忠雷 孙文田 +2 位作者 陈卓 尹波 汪精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570,共6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氟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吸附速率下降,吸附量减少.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对照>n(F)∶n(Al)=2&g... 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氟铝交互作用下,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吸附速率下降,吸附量减少.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对照>n(F)∶n(Al)=2>n(F)∶n(Al)=4>n(F)∶n(Al)=8;对照和低氟铝比(n(F)∶n(Al)=2∶1)条件下,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活性铝含量增加但转化率下降;高氟铝比(n(F)∶n(Al)=4∶1;8∶1)条件下,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活性铝含量下降且转化率进一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氟铝交互作用 吸附特征 形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生植物分区的湖泊DOM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于波 何江 +8 位作者 吕昌伟 樊明德 王维 张瑞卿 谢志磊 汪精华 李雨清 丁涛 恩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43-2348,共6页
以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芦苇和穗花狐尾藻3类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中DOM与Cu^(2+)、Pb^(2+)、Cd^(2+)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穗花狐... 以乌梁素海龙须眼子菜、芦苇和穗花狐尾藻3类优势种主要分布区上覆水中的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湖泊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中DOM与Cu^(2+)、Pb^(2+)、Cd^(2+)的结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与穗花狐尾藻区相比,芦苇区和龙须眼子菜区上覆水中DOM的芳香度高、分子量低,与重金属的结合率较高,且以Cu^(2+)为最;芦苇区上覆水中DOM与重金属离子的饱和结合量、羟基与羧基峰面积特征揭示,该区上覆水中DOM含有更多可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结合反应的活性基团;穗花狐尾藻区上覆水中DOM的多脂肪族化合物与分子量较高的特征,影响了与重金属离子的结合特性。来源于不同植物类型区上覆水的DOM在分子量、脂肪性及官能团等结构特征方面的差异是其与重金属离子结合特性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重金属离子 结合特性 植物类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和岱海水-沉积物界面磷的扩散通量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关瑞 吕昌伟 +3 位作者 何江 汪精华 侯德坤 谢志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09-1617,共9页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有机磷(DO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2个柱芯中DTP和DOP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上覆水转移扩散,...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湖泊水-沉积物界面溶解有机磷(DOP)、溶解性总磷(DTP)及溶解性正磷酸盐(DRP)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乌梁素海2个柱芯中DTP和DOP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上覆水转移扩散,而岱海3个沉积柱芯中DOP和DTP则由上覆水通过水-沉积物界面向沉积柱芯迁移扩散,并分别符合负的幂指数或对数函数的释放规律。据扩散通量结果估算,在夏季90d的时间内,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19.81t的DTP和33.43t的DOP,由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RP约为13.95t,明水区沉积物表现为DOP和DTP的源及DRP的汇;由岱海上覆水体迁移至沉积物中的DTP和DOP分别约为13.29t和21.40t,由沉积物释放至上覆水的DRP约为8.69t,岱海沉积物表现为DTP和DOP的汇及DRP的源。揭示湖泊生态系统中,有机磷可以直接或经矿化降解的间接形式参与再循环,成为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营养源,表明有机磷作为生物有效磷库的重要性及其在水-沉积物界面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通量 水-沉积物界面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SAR成像系统矩阵转置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边明明 毕福昆 汪精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17-119,144,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而矩阵转置是实时SAR成像信号处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操作,矩阵转置的效率高低将直接决定整个SAR成像信号处理系统的性能。对于矩阵转置,可采用行进列出或列进行出、两页式或三页式转置等方法进行...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而矩阵转置是实时SAR成像信号处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操作,矩阵转置的效率高低将直接决定整个SAR成像信号处理系统的性能。对于矩阵转置,可采用行进列出或列进行出、两页式或三页式转置等方法进行处理,但这些方法处理时间较长,转置效率较低。在现有矩阵转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矩阵转置方法。在实际硬件平台上利用提出的矩阵转置方法进行了实时SAR成像处理,所得结果的矩阵转置效率为78%,整个SAR成像处理时间为10秒。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解决矩阵转置问题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矩阵转置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湖泊水-沉积物界面DIC交换通量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关瑞 吕昌伟 +3 位作者 何江 侯德坤 汪精华 谢志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841-1847,共7页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2个湖泊水-沉积物界DIC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90 d的时间内,浅水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8 443.63 t的DIC,对上覆水体DIC具有源的功...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为研究对象,采用柱状芯样模拟法,开展了2个湖泊水-沉积物界DIC的扩散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90 d的时间内,浅水草型湖泊乌梁素海明水区沉积物约向上覆水体释放了8 443.63 t的DIC,对上覆水体DIC具有源的功能;而深水藻型湖泊岱海深、浅湖区沉积物对上覆水体DIC分别具有汇和源的功能,总体上岱海DIC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转移扩散的矢量方向指向沉积物,即夏季岱海沉积物表现为上覆水中DIC的汇,约有7 335.52 t的DIC转入沉积物。不同深度沉积柱芯的DIC释放实验表明,疏浚能影响水-沉积物界面DIC的源汇通量方向,使湖泊沉积物作为上覆水体中DIC的源和汇功能发生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通量 DIC 水-沉积物界面 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级仿真与验证方法在精确打击武器成像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宜壮 吴琼之 +1 位作者 符蓓蓓 汪精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4,共4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的快速仿真与验证是系统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以SAR系统为图像匹配末制导方式的精确打击武器设计的必经之路。根据随机信号理论,对SAR成像系统的误差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研究了基于系统级描述语言的... 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的快速仿真与验证是系统实现的前提条件,也是以SAR系统为图像匹配末制导方式的精确打击武器设计的必经之路。根据随机信号理论,对SAR成像系统的误差特性进行了简单分析。研究了基于系统级描述语言的、高效的、快速的系统级算法仿真与验证方法,使得在系统设计之初,就能够验证系统的功能与性能,并探索系统实现的体系架构。在此基础上以System C为系统级描述工具,对SAR成像的RD算法进行了单精度浮点和定点成像的仿真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 实时成像 精确打击武器 系统仿真与验证 System 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光学图像系统目标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烨 郭鑫 汪精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1-23,共3页
基于单线阵推扫式传感器的成像机理,利用卫星状态矢量和传感器姿态角,建立推扫式卫星遥感影像坐标与其地面点在地球坐标系的严格数学模型。以国内某卫星为参照,对某地区一景影像进行对地目标定位。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构像方程是正确的,... 基于单线阵推扫式传感器的成像机理,利用卫星状态矢量和传感器姿态角,建立推扫式卫星遥感影像坐标与其地面点在地球坐标系的严格数学模型。以国内某卫星为参照,对某地区一景影像进行对地目标定位。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构像方程是正确的,在卫星遥感对地目标自动化定位及精确打击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单线阵推扫式卫星遥感影像 严格成像模型 目标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遥感图像实时滚屏显示技术中的反馈控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闫宇松 龙腾 汪精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2-706,共5页
为了增强卫星遥感图像的滚屏显示性能,提出了滚屏速率和刷新速率的反馈控制方法.给出速率控制模块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滚屏速率的连续反馈控制模型,并通过反向差分公式,将其变换为程序可实现的离散反馈控制模型.实验给出了控制参数调整... 为了增强卫星遥感图像的滚屏显示性能,提出了滚屏速率和刷新速率的反馈控制方法.给出速率控制模块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滚屏速率的连续反馈控制模型,并通过反向差分公式,将其变换为程序可实现的离散反馈控制模型.实验给出了控制参数调整方法,仿真显示输出速率波动频率与跟踪性能与理论分析一致.同时建立刷新速率的反馈控制方法,帮助系统适应不同速率的数据源及不同性能的图形工作站,动态调整刷新速率,达到最佳的遥感图像滚屏显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信号处理 滚屏显示 反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法和微动探测技术在某垃圾填埋场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15
作者 刘丽丛 赵超 +6 位作者 汪精华 陈浩辉 马晗宇 肖志伟 王卫星 张俊彬 崔凯鹏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6期983-995,共13页
早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由于其处理的不规范性,极易造成防渗膜底部渗漏问题,因此查明渗漏点位置及其污染羽运移范围对后期治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某垃圾填埋场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微动探测技术,利用地球物理探测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水... 早期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由于其处理的不规范性,极易造成防渗膜底部渗漏问题,因此查明渗漏点位置及其污染羽运移范围对后期治理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某垃圾填埋场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微动探测技术,利用地球物理探测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等资料对该垃圾填埋场的渗漏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区地层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第四系,底界标高1280 m左右,厚15 m左右;第二层为风化层,底部标高在1245~1260 m之间,变化起伏较大,厚度在20~35 m之间;第三层为基岩。垃圾填埋场最深处埋深约20 m。在垃圾填埋场底部存在两处疑似渗漏点,分别位于垃圾填埋场西北侧和东南侧,在垃圾场内渗漏液影响深度范围在15~30 m之间,渗漏液沿基岩裂隙向东南运移,集中在垃圾填埋场东南侧。在横向上,污染羽水平运移最远处距垃圾填埋场东南大坝约100 m。在纵向上,随着深度的增加,由于基岩渗透系数变小,污染羽很难渗入到地下60 m以深地层,故其影响深度范围约60 m。通过多种方法相互验证、补充,基本查明了该垃圾填埋场及周边的地层结构,圈定了垃圾填埋场的渗漏点,推测了污染羽的运移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 微动探测技术 垃圾填埋场 三维可视化 污染羽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6
作者 张金 吴学伍 汪精华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2年第1期93-95,共3页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背景资料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的观点 。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BDS组合的实时定轨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姜洋 张和芬 +3 位作者 汪精华 于龙江 张国斌 李化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2-847,共6页
为了改善卫星几何分布,提高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实时定轨的精度与可靠性,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与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组合模型。组合模型基于加权最... 为了改善卫星几何分布,提高低轨(Low earth orbit,LEO)卫星实时定轨的精度与可靠性,提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与全球定位导航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组合模型。组合模型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Weighted least square,WLS),利用伪距观测量建立观测模型,实时估计LEO卫星位置。目前,LEO卫星尚未装备星载BDS+GPS双模接收机,为验证算法可行性,利用GPS/BDS卫星星历文件与STK软件仿真生成实验数据。实验结果表明,BDS+GPS组合模型较GPS系统模型精度至少提高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轨 GPS BDS 加权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多模卫星测控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精华 梁杰 +2 位作者 杨文涛 王跃 王阔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5-140,共6页
高分多模卫星(GFDM-1)敏捷机动范围达到了单轴45°,机动速度达到了4.5(°)/s,大角度高速机动可能造成接收机失锁与接收星数下降导致非定位问题。文章提出了双天线同时参与解算的双频双模星载导航定位定轨体制,有效解决了姿态机... 高分多模卫星(GFDM-1)敏捷机动范围达到了单轴45°,机动速度达到了4.5(°)/s,大角度高速机动可能造成接收机失锁与接收星数下降导致非定位问题。文章提出了双天线同时参与解算的双频双模星载导航定位定轨体制,有效解决了姿态机动过程中接收星数减少问题,并实现了星载导航连续高精度定位。同时,采用了异构的测控分系统设计,提高了测控分系统可靠度,实现了卫星全球测控能力以及星地测控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多模卫星 卫星测控分系统 双天线导航定位 统一S频段测控 扩频测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结构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宜壮 朱柏承 汪精华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3-37,共5页
星载SAR的全天候、全天时、二维高分辨等优点使其成为最重要的对地观测手段之一,发展星载SAR的实时成像处理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卫星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本文对DSP、FPGA和ASIC 3种可以应用在星载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中的技术途径进行了... 星载SAR的全天候、全天时、二维高分辨等优点使其成为最重要的对地观测手段之一,发展星载SAR的实时成像处理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卫星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本文对DSP、FPGA和ASIC 3种可以应用在星载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中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异构并行的星载SAR实时成像处理系统结构,指出了该结构对于星载环境的适应性。通过将CS成像算法在该结构上进行算法分解与映射,在实时条件下给出了全系统多级流水线结构的实现方法,证明了该结构适合完成星载SAR的实时成像处理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SAR 实时成像 系统结构 算法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多模卫星星地一体化快速响应系统 设计与在轨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精华 王跃 +2 位作者 于龙江 范立佳 姜洋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63,共6页
高分多模卫星采用星地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星上处理及信息快速生成分发,将遥感信息的快速响应时间缩短到了分钟级。文章详细描述了高分多模卫星基于星上处理系统(区域提取与处理单元)、数据传输与分发系统(数传分系统),以及地面接收与处... 高分多模卫星采用星地一体化设计,实现了星上处理及信息快速生成分发,将遥感信息的快速响应时间缩短到了分钟级。文章详细描述了高分多模卫星基于星上处理系统(区域提取与处理单元)、数据传输与分发系统(数传分系统),以及地面接收与处理系统的星地一体化快速响应系统架构;开展了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星地一体化设计方法论证,以及在轨图像定位精度关键指标精度分析。通过高分多模卫星在轨试验完成了快速响应时间及关键指标的在轨评估验证,快速响应时间达到了2 min以内,在一定侧摆角度下图像定位精度可以达到经度方向-50.36 m,纬度方向29.1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多模卫星 星上处理 快速响应 星地一体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