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地下硐库首次充气的温度响应与局部高温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冠华 耿璇 +3 位作者 于显杨 汪礼鹏 段继成 王振华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8,共10页
为从热力学角度探究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库型式,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湍流、传热和真实空气特性的硐库首次充气加压过程数值模型;研究了硐库不同长径比和充气管道入口直径对硐内气体、内衬材料的温升及硐内温度... 为从热力学角度探究压缩空气储能地下硐库型式,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计算方法,建立了考虑湍流、传热和真实空气特性的硐库首次充气加压过程数值模型;研究了硐库不同长径比和充气管道入口直径对硐内气体、内衬材料的温升及硐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并针对硐内局部高温现象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长径比较小时(即大罐式储气库),硐内温度分布较为均匀,随着长径比的增大(即隧道式储气库),硐内温度分布出现分层现象,并在硐库尾端出现极高温区(闷顶效应);钢板密封层在硐库充气加压过程中温升最大,混凝土衬砌温度变化较小,围岩几乎不受硐内温变影响;减小充气管道入口直径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硐库内温度,促进向外传热;针对环形隧道式硐型,提出的改进充气方式可以使硐内温度分布均匀,避免闷顶效应,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地下储气硐库 硐库型式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角斑蚜与红点唇瓢虫种群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玉玲 方国飞 +3 位作者 汪礼鹏 曹传旺 刘小林 丁玉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4,共5页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栗生长的4~7月和9月等5个时期,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是球形,在林间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只是在个别时期(8月和10月),栗角斑蚜种群的半...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栗角斑蚜及其天敌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板栗生长的4~7月和9月等5个时期,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是球形,在林间基本上呈聚集型分布。只是在个别时期(8月和10月),栗角斑蚜种群的半变异函数为直线型,在林间的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形,在林间呈聚集型分布。栗角斑蚜种群和红点唇瓢虫种群的实验半变异函数曲线模糊贴近度在不同时期均较高,同域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角斑蚜 红点唇瓢虫 空间格局 地学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草坪害虫种类调查及发生趋势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唐燕平 王天云 +2 位作者 陈志胜 严文斌 汪礼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179-181,共3页
通过 4年对安徽省合肥等 10市草坪害虫调查共采集标本 483号 ,经鉴定隶属 9个目 2 7个科 61个属 79个种。但以金龟甲科、夜蛾科、螟蛾科为主要害虫 ,尤其是淡剑袭夜蛾发生危害范围大、数量多 ,短期内将地上部分蚕食殆尽 ,造成草坪衰败... 通过 4年对安徽省合肥等 10市草坪害虫调查共采集标本 483号 ,经鉴定隶属 9个目 2 7个科 61个属 79个种。但以金龟甲科、夜蛾科、螟蛾科为主要害虫 ,尤其是淡剑袭夜蛾发生危害范围大、数量多 ,短期内将地上部分蚕食殆尽 ,造成草坪衰败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类 调查 发生趋势分析 草坪害虫 安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枣树害虫发生危害及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国飞 汪礼鹏 +2 位作者 张之华 谢苇 丁玉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4,共5页
通过 1 988-1 995年对安徽枣树害虫的调查 ,查明现阶段枣树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的发生率、发生量和危害损失 ,提出枣树害虫综合防治对策。在 1 71种枣树害虫 (螨类 3种 )中 ,轻微发生的害虫 1 49种 ,中等发生的 1 2种 ,严重发生的 1 0... 通过 1 988-1 995年对安徽枣树害虫的调查 ,查明现阶段枣树害虫的种类、主要害虫的发生率、发生量和危害损失 ,提出枣树害虫综合防治对策。在 1 71种枣树害虫 (螨类 3种 )中 ,轻微发生的害虫 1 49种 ,中等发生的 1 2种 ,严重发生的 1 0种。此外 ,尚有几种主要害虫的中等以上发生率均大于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害 安徽 枣树 害虫 发生率 发生量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园害虫与天敌群落结构及季节动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汪礼鹏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7期183-184,共2页
根据油茶园节肢动物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共调查到物种97种,分属于77科,其中植食类50种,分属于46科;植食类总群落的相对丰盛度为0.55066,其中优势害虫是茶蚜、斑腿蝗和茶袋蛾,捕食类总... 根据油茶园节肢动物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群落划分为植食类、捕食类、寄生类和中性类亚群落。共调查到物种97种,分属于77科,其中植食类50种,分属于46科;植食类总群落的相对丰盛度为0.55066,其中优势害虫是茶蚜、斑腿蝗和茶袋蛾,捕食类总群落的相对丰盛度为0.39874,优势天敌是黑大蚁和蜘蛛类。总群落的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分别为0.074和0.063,各亚群落的优势度和优势集中性表现为寄生类>捕食类>植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园 节肢动物 群落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