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困境留守妇女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淳玉 吴惠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3-100,共8页
困境留守妇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由于城市偏向的发展思路和父权制的复杂影响,疾病困扰、婚姻危机、照料负担等多重困境通常叠加在一起并长期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切实要求,我们应该借... 困境留守妇女是乡村振兴战略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由于城市偏向的发展思路和父权制的复杂影响,疾病困扰、婚姻危机、照料负担等多重困境通常叠加在一起并长期存在。乡村振兴战略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提出了切实要求,我们应该借此使困境留守妇女也能受益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举措,并为之作出贡献。对困境留守妇女的关注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增加了必要的性别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困境留守妇女 多重困境 叠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上移”之后——基于三地农村小学寄宿生学习生活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淳玉 潘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44-52,共9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产物。现有的文献多从管理、教育、政策的视角,分析农村寄宿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情感、心理、交通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作为教育现象,与社会深层...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产物。现有的文献多从管理、教育、政策的视角,分析农村寄宿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情感、心理、交通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作为教育现象,与社会深层结构和政治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联系。囿于管理的层面分析农村寄宿制并不能触及它的实质。农村寄宿制学校导致了学生与父母、学生与乡土社会的双重隔离,加剧了乡村教育和农村的凋敝,它反映了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平等的配置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进一步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文字上移 中国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研究综述 被引量:7
3
作者 汪淳玉 王伊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02-116,共15页
国际发展援助作为发达国家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手段,自从其开始形成就受到各方的质疑。质疑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发展援助的效果方面。从不同学科视角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相互矛盾,甚至同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也不能达成一致。主要的观点... 国际发展援助作为发达国家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手段,自从其开始形成就受到各方的质疑。质疑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发展援助的效果方面。从不同学科视角得出的研究结论往往相互矛盾,甚至同一学科领域内的研究也不能达成一致。主要的观点大致上可以分为援助的有效性,援助的无效性以及援助有条件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文章从分析路径、研究结论和相关建议三方面综述了国际发展援助效果的研究,介绍了发展话语之外的关于国际发展援助有效性的人类学讨论,并简要论述了发展研究效果研究的现状与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发展援助 援助效果 学科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贸英语语态选用的一般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淳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55-59,共5页
针对目前“外贸英语多用被动结构”和“多用主动结构”这两种观点 ,运用语域理论并结合实例分析 ,得出结论 :“外贸英语因交际的内容、渠道、角色关系 ,语义中心及语篇衔接的不同要求 ,分别呈现多主动或多被动的特点”
关键词 外贸英语 语态 语域理论 语义 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词汇知识深化问题
5
作者 汪淳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9-83,共5页
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误区 ,即过度强调个人词汇量的扩大 ,忽视已知词汇知识的深化。高、低年级学生的活用型词汇量无显著性差异 ( α=.0 0 5 ) ,心理词汇的内部索引缺少从音形索引向词汇索引的过渡 ,词汇教学的侧重点亟需从“... 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误区 ,即过度强调个人词汇量的扩大 ,忽视已知词汇知识的深化。高、低年级学生的活用型词汇量无显著性差异 ( α=.0 0 5 ) ,心理词汇的内部索引缺少从音形索引向词汇索引的过渡 ,词汇教学的侧重点亟需从“量”到“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用型词汇 内部词汇 词汇知识 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的农民投入意愿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叶敬忠 安苗 +12 位作者 贺聪志 潘璐 杨照 汪淳玉 那鲲鹏 张楠 王颖 李春艳 刘玉花 倪虹 杨俊武 程恬淑 饶静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04,共7页
本文研究表明,农民认为政府应该为新农村建设出绝大部分资金,农民自身更愿意以出工的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但是由于政府和农民的出资能力均有限,所以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建设新农村。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投入意愿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视角的农政问题及农政变迁 被引量:14
7
作者 叶敬忠 汪淳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1,共11页
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发展研究领域,尤其是对农政变迁的研究贡献有其独特之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批判侵夺自然、剥夺人的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发展后现代农业;主张用话语分析... 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思潮对发展研究领域,尤其是对农政变迁的研究贡献有其独特之处。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批判侵夺自然、剥夺人的现代资本主义农业;主张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发展后现代农业;主张用话语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家和市场力量推动下的农村变迁和土地流转。通过论述作为主体的人的消失,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着重指出农民如何在"发展"中被问题化为需要改造的对象、在流动中被规训为驯服的工人或剩余的劳动力。这一思潮从话语、权力、规训和生命政治等视角批判和质疑启蒙主义的哲学基础,创造多元叙事的空间和可能,为解释农政变迁提供了另一条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结构主义 农政问题 农政变迁 发展主义 后现代农业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 被引量:8
8
作者 叶敬忠 汪淳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9-28,共10页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问题上一般认为,生产发展与生活宽裕为首要或次要需要实现的目标。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年轻村民更关注生活宽裕。男性村民比女性村民更关注生产发展与管理民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更注重村级治理的公正、... 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优先序问题上一般认为,生产发展与生活宽裕为首要或次要需要实现的目标。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年轻村民更关注生活宽裕。男性村民比女性村民更关注生产发展与管理民主。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更注重村级治理的公正、公平、公开。兼业农民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不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关心乡风文明,但比后者更关注管理民主。试点村比非试点村村民更看重生活宽裕和村容整洁。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方面,村民普遍认为提高农产品价格、降低生产资料价格是实现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但对如何实现生活宽裕与村容整洁,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为村民提供培训、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被视为实现乡风文明最重要的措施,但因地区、性别、职业等引起的认识差异也较为显著。目前,村民对于如何实现管理民主尚没有明晰的看法。因此,进行新农村建设先采取什么措施,先实现何种目标,应该因地而异,同时要考虑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从而使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不同农民群体最急切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优先序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的家计过程与贫困户的生存弹性——基于河南省平楼村的实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明皓 汪淳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7,共9页
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是基于“贫困户缺什么”的外力型扶贫,产业扶贫的诸多困境表明应在“贫困户有什么”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扶贫重点。土地是贫困户最为关键的自有资源,对贫困户具有生计保障的物质性功能,并深深嵌入其家计过程。家计过程... 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是基于“贫困户缺什么”的外力型扶贫,产业扶贫的诸多困境表明应在“贫困户有什么”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扶贫重点。土地是贫困户最为关键的自有资源,对贫困户具有生计保障的物质性功能,并深深嵌入其家计过程。家计过程视角不同于生计框架,家计过程注重体察家庭再生产环节的变化和家庭内部生活的组织过程,有助于解释贫困户依托土地而实现自力型脱贫的发生机制,弥补国内扶贫研究过于政策化的不足。结合河南省平楼村的实地研究发现,土地的家计过程包括贫困户利用土地维系家庭再生产的流变策略,围绕土地形成的劳动力配置和社会关系动员机制,以及依靠土地实现的家庭内部权力和财产关系的适应性调整。土地的家计过程直接形塑出贫困户的生存弹性,具体包括贫困户生存自保的独立性、代价分配转化的妥协性以及自主资源库改善和代际传承的连续性。贫困户的生存弹性说明贫困户具有摆脱生存弱势和外部风险的能力。政府应警惕资本下乡以土地流转或产业扶贫之名破坏贫困户的家计过程,设置以贫困户家庭整体单元为对象的扶贫政策,同时激活贫困户的生产组织潜能,使贫困户享有真正持续的脱贫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户 土地 家计过程 生存弹性 产业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被引量:4
10
作者 亨利·伯恩斯坦 汪淳玉 蒋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12,共8页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门政治经济学。首先,我将提出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其次,我会简单说明如何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我所说的生存型社会和农业阶级社会之中;最后,我想推介大家(或者至少是言明)如何用这种...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门政治经济学。首先,我将提出农政变迁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关键概念;其次,我会简单说明如何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我所说的生存型社会和农业阶级社会之中;最后,我想推介大家(或者至少是言明)如何用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解释现代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中的一些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小商品 农业劳动生产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劳动力 社会分化 劳动阶级 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围困的流动儿童家长教育期望——基于北京市C区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存玉 汪淳玉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86,共11页
基于北京市340名流动儿童学生及家长的多段抽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动儿童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长的教育期望越高;且中高等收入群体、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期望更高。关键是,流... 基于北京市340名流动儿童学生及家长的多段抽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动儿童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长的教育期望越高;且中高等收入群体、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期望更高。关键是,流动儿童城乡户籍差异影响了家长的教育期望,并强化了家庭背景对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力。家庭背景对农民工与非农民工教育期望的影响机制不同。总之,流动儿童家庭条件的细微差别——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导致了家长教育期望的差异,其影响力被户籍差异所放大并强化,最终导致农民工群体弱势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农民工 教育期望 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工作中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以一个中部省份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莎莎 汪淳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1-61,共11页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中国一个中部省份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案例,揭示社会组织与国家的关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法团主义和“社会中的国家”视角已很难全... 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中国一个中部省份的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案例,揭示社会组织与国家的关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法团主义和“社会中的国家”视角已很难全面地解释国家与社会组织出现的新的互动关系,这些互动关系包括主动嵌入、分级指导和长期引领。深入研究国家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出现的新变化,进而分析国家治理社会新机制背后的逻辑和思路,以及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应用和已发挥的作用,将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社会组织 互动关系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作之中:农民的世界史 被引量:3
13
作者 埃里克·范豪特 汪淳玉(译) 王维(整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1,共7页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延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思考。这一系列讲座包容社会科学研究的多个学科、多种分...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延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思考。这一系列讲座包容社会科学研究的多个学科、多种分析视角、多类主题,对于全面认识与理解乡土社会的历史传统、现实处境与未来前景,富有启迪。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一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研究 世界人口 革命之前 全球资本主义 接受者 根特大学 理事会成员 这个世界 历史系 录音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生产的经济学与政治学
14
作者 芭芭拉·哈里斯-怀特 汪淳玉(译/整理) 王维(整理)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4,共10页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延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思考。这一系列讲座包容社会科学研究的多个学科、多种分... 自2011年秋季学期始,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农政与发展”系列讲座,延请当代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中国与世界的“农政变迁”、“发展转型”两大主题阐发其卓越的研究与思考。这一系列讲座包容社会科学研究的多个学科、多种分析视角、多类主题,对于全面认识与理解乡土社会的历史传统、现实处境与未来前景,富有启迪。本刊将陆续刊登这一系列讲座的录音整理稿,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学 经济学 小生产 中国农业大学 社会科学研究 著名学者 历史传统 乡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留守妇女的新特点与突出问题 被引量:42
15
作者 汪淳玉 叶敬忠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5,55,共10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在重视城乡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除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外,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调动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中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城...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在重视城乡融合的基础上推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除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创业、返乡就业外,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还必须调动农村现有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中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使流动人口与留守人口现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留守人口相对减少相辅相成。农村留守妇女在总体数量上已经大大减少,留守地也从农村转向乡镇乃至县城。概言之,现阶段的农村留守妇女是经过长期市场和政策筛选后的"剩余"群体,她们面临着更为沉重的照料负担、更为严峻的婚姻危机和更难启齿的疾病困扰。农村留守妇女的这些新特点和突出问题需要得到政府更有的放矢的关注和干预,使她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留守妇女 新特点 突出问题
原文传递
跨国农业女工:流动规律、劳动状况及其农政变迁意涵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淳玉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4,102,共12页
从21世纪初开始,跨国农业工人特别是跨国农业女工大量涌入中国甘蔗产业。基于在广西、云南两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来华的跨国农业工人呈现出“女性多、男性少,节前多、节后少”的规律和特点。低效率的机械化收获水平、密植型的甘蔗种... 从21世纪初开始,跨国农业工人特别是跨国农业女工大量涌入中国甘蔗产业。基于在广西、云南两地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来华的跨国农业工人呈现出“女性多、男性少,节前多、节后少”的规律和特点。低效率的机械化收获水平、密植型的甘蔗种植方式使生产者更偏好雇用女工,但分工的不同使迁移中收入增长的红利更多地被男性获得。中国甘蔗产业的农政变迁呈现出“低成本劳动力依赖”的特征。由于生产与劳动力再生产在地理上的隔离与区分,很大一部分跨国农业工人无法在春节或泼水节后来华,甘蔗产业对廉价劳动力的结构性需求不能被完全满足。这些发现表明,理解中国的农村发展和变迁、谋划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方案应在全球人口迁移的背景下进行,并需要将性别维度纳入审视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农业工人 流动规律 劳动状况 农政变迁 性别
原文传递
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 被引量:11
17
作者 叶敬忠 汪淳玉 《中国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9-76,共8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村民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以及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结果表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高于村民的评价,村民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期待高于村委会自身的职责描述。对村委会的监督、培训与扶持有... 本文对比分析了村民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以及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结果表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高于村民的评价,村民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期待高于村委会自身的职责描述。对村委会的监督、培训与扶持有助于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委会 角色
原文传递
资本下乡与隐蔽的水权流动——以广西大规模甘蔗种植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华 汪淳玉 叶敬忠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5-196,共12页
针对资本下乡现象,学界侧重于考察土地流转所带来的人地关系变迁,对土地流转背后较具隐蔽性的人水关系变迁关注不足。农业资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通常更为青睐有水源保障的土地,其作为新的用水主体进而也重组了村庄既有的水分配格局,促使... 针对资本下乡现象,学界侧重于考察土地流转所带来的人地关系变迁,对土地流转背后较具隐蔽性的人水关系变迁关注不足。农业资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通常更为青睐有水源保障的土地,其作为新的用水主体进而也重组了村庄既有的水分配格局,促使水资源的实际控制权发生流动。本文以广西大规模甘蔗种植为例,揭示了农业公司在甘蔗种植过程中的用水策略和逻辑,认为农业公司的出现挤压了当地农户的水资源获取空间,并以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村民利益及社区发展为代价满足自身盈利和增殖的需求。在资本下乡热的背景下,普通农户的水权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此外,农业扶持政策和补贴分配不能仅以经济效益和规模效应最大化为中心,资本主导的农业经营模式对水资源的需求和使用方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该纳入政策设计和决策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土地流转 水权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