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患者不同分娩方式的观察 被引量:29
1
作者 汪文雁 郑剑兰 +2 位作者 付景丽 张小琼 马钦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85-987,共3页
对我院2005年、2006年及2010年因羊水过少住院分娩产妇2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无引产剖宫产50例,2006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010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或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年中引产后剖宫产29... 对我院2005年、2006年及2010年因羊水过少住院分娩产妇2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无引产剖宫产50例,2006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010年采用控释地诺前列酮栓或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2年中引产后剖宫产29例,引产后阴道分娩122例。结果显示:①我院2005年、2006年及2010年羊水过少患者的剖宫产率分别为83%、57%和37%,其中无引产剖宫产率分别为52%、22%和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羊水过少患者中无引产剖宫产、引产后剖宫产及引产后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8%、3%和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4 h平均失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过少 促宫颈成熟 控释地诺前列酮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汪文雁 郑剑兰 季晓菲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96-597,604,共3页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205例双胎妊娠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产后...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205例双胎妊娠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分娩组第2胎儿的窒息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阴道分娩 剖宫产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在足月双胎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彭芳林 郑剑兰 +5 位作者 王丽娜 汪文雁 田秀秀 张小琼 马钦玲 余水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0-1683,共4页
将64例用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引产的足月双胎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随机抽取的64例以同样方法引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引产结局。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产后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两组产妇的促宫... 将64例用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引产的足月双胎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随机抽取的64例以同样方法引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引产结局。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产后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情况、引产时间、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母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妊娠不是引产后剖宫产分娩的危险因素。与单胎妊娠相比,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在双胎妊娠引产中达到了相同的引产效果,且没有增加母儿不良结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妊娠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 引产 剖宫产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侯丽 郑剑兰 汪文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43-2345,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63例IVF-ET后双胎妊娠(IVF组)和65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的妊...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63例IVF-ET后双胎妊娠(IVF组)和65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平均孕周低于自然组(P<0.05),IVF组初产妇多于自然组(P<0.05);IVF组剖宫产率(202例,76.8%)高于自然组(40例,61.5%,P<0.05);IVF组晚期先兆流产、早产(孕28~31^(+6)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率高于自然组(P<0.05)。结论:加强对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的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合理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胎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自然受孕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余水兰 汪文雁 杨芳平 《中外医疗》 2016年第9期43-44,4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剖宫产术,观察组剖宫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剖宫产术,观察组剖宫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干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3±20.5)min,长于对照组的(37.1±2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269.6±55.3)m L、术后排气时间为(2.4±1.3)d、恶露干净时间为(9.5±1.4)d、住院时间为(6.7±1.5)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1/43),与对照组的4.65%(2/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较为可行,其不影响患者产后恢复,也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头皮浅表脂肪瘤样痣1例报告
6
作者 张文蕾 刘士璇 +1 位作者 汪文雁 郑剑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462-464,共3页
报道1例新生儿头皮浅表脂肪瘤样痣患儿,其母孕产史及家族史无异常,出生时发现右头顶部约10.0 cm×0.5 cm×0.5 cm的条索状肿物,给予结扎术后自行脱落,随访3个月,未复发,预后良好。
关键词 皮肤浅表脂肪瘤样痣 新生儿畸形 新生儿 临床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孕妇血清β细胞营养因子和性激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小琼 谢涛 +2 位作者 汪文雁 肖丽 郑剑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851-856,共6页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血清β细胞营养因子、性激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00例PCOS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 目的探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孕妇血清β细胞营养因子、性激素水平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200例PCOS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5 kg·m^(-2),n=100)和非肥胖组(BMI<25 kg·m^(-2),n=100),另选择同期1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对3组孕妇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催乳素(PRL)、总睾酮(T)、β细胞营养因子、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进行比较;观察3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并对PCOS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组孕妇血清SHBG、LH、E_(2)、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血清FSH、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孕妇血清SHBG、E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LH、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孕妇血清SHBG、E_(2)水平显著低于非肥胖组,血清LH、T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3组孕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30、60 min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OGTT 0、120 min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孕妇OGTT 30、60 min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孕妇OGTT 30、60 min时血糖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3组孕妇血清β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及HOMA-IR、HOMA-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孕妇血清β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及HOMA-IR、HOMA-β显著高于对照组,肥胖组孕妇血清β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及HOMA-IR、HOMA-β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非肥胖组和对照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8.00%(38/100)、24.00%(24/100)、11.00%(11/100);肥胖组和非肥胖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HBG、E_(2)是PCO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P<0.05),LH、T、血糖、β细胞营养因子、HOMA-IR是PCO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而HOMA-β与PCO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无关(P>0.05)。结论肥胖型PCOS孕妇性激素水平异常,糖代谢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SHBG、E_(2)是PCO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保护因素,LH、T、血糖、β细胞营养因子、HOMA-IR是PCOS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多囊卵巢综合征 β细胞营养因子 性激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常见心脏病产时处理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琼 汪文雁 郑剑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66-570,共5页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居于孕产妇死亡原因非产科因素的首位[1]。在欧洲国家,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妊娠期心脏病的80%,而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占75%,为妊娠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则只占15%[2]。多数心脏病幸存者...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5%~3.0%,居于孕产妇死亡原因非产科因素的首位[1]。在欧洲国家,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妊娠期心脏病的80%,而在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脏病占75%,为妊娠期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则只占15%[2]。多数心脏病幸存者在成年后有强烈的生育愿望,但只有到具有心血管等多学科的专科中心进行孕产期保健及产时管理,才能降低母婴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合并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孕产妇死亡原因 孕产期保健 专科中心 心脏病 先天性 母婴病死率 风湿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胎盘生长因子比值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吉霞 肖丽 汪文雁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621-627,共7页
目的:探究孕早期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 FIt-1)/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比值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reeclampsia,EOP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 目的:探究孕早期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 FIt-1)/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比值预测早发型子痫前期(early-onset preeclampsia,EOPE)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早期产检并分娩的50例EOPE孕妇为研究组,同期选择与研究组孕妇年龄、孕周匹配的正常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早期血清s FIt-1、PIGF水平及s FIt-1/PIGF比值,并分析与孕中期24 h尿蛋白、血压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EOPE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s FIt-1水平、s FIt-1/PIGF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PI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s FIt-1水平、s FIt-1/PIGF比值与孕中期24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P<0.05),而孕早期PIGF与孕中期24h尿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 FIt-1、PIGF水平及s FIt-1/PIGF比值预测EOPE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58(95%CI:0.779~0.917)、0.818(95%CI:0.733~0.885)、0.873(95%CI:0.796~0.929),以s FIt-1/PIGF比值的AUC最大,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8.30%、84.00%;s FIt-1、PIGF水平及s FIt-1/PIGF比值预测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AUC分别为0.768(95%CI:0.628~0.876)、0.809(95%CI:0.673~0.906)、0.936(95%CI:0.8 2 9~0.9 8 5),其中s F I t-1/P I G F比值的A U C最大,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 7.0 6%、 9 7.7 5%。结论:孕早期s FIt-1/PIGF比值对EOPE及不良妊娠结局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 胎盘生长因子 早发型子痫前期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球囊导管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瑞清 郑剑兰 +3 位作者 刘景兮 张小琼 汪文雁 陈琼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3期208-213,共6页
目的 探讨双球囊导管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产科产检及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既往有1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且无阴道试产禁忌证的57例宫颈... 目的 探讨双球囊导管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产科产检及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既往有1次子宫下段剖宫产史且无阴道试产禁忌证的57例宫颈未成熟的足月孕产妇设为瘢痕组,另外随机选取同期57例非瘢痕子宫、宫颈未成熟的足月妊娠孕产妇设为非瘢痕组。两组均用双球囊导管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比较两组间的分娩方式、手术指征、引产前与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时间、产程时间、产后24h的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和子宫破裂等,并分析引产后剖宫产的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孕产妇引产前与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引产时间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组的年龄较非瘢痕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8±4.0)与(30.2±4.2)岁,t=-4.722,P<0.05]。瘢痕组阴道分娩率为71.9%,非瘢痕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引产后宫颈Bishop评分高是剖宫产的保护因素(OR=0.426,95%CI为0.234~0.765,P=0.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是剖宫产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为1.001~1.004,P=0.033),孕产妇年龄、孕周以及瘢痕子宫不是引产后剖宫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双球囊导管可用于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产妇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同时不增加母婴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双球囊导管 引产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母婴结局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连红 汪文雁 《中外医疗》 2022年第4期150-15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母婴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12月在该院进行期待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0)与观察组(...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期待治疗中实施规范化护理对母婴结局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6—12月在该院进行期待治疗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0)与观察组(规范化护理,n=50)。对比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统计患者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34.00%),高于观察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新生儿体质量分别为(8.95±0.34)分、(3.86±0.24)kg高于对照组(7.33±0.47)分、(3.35±0.45)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47、7.071,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积极应对评分以及消极应对评分分别为(85.47±6.25)分、(3.85±0.11)分、(1.02±0.06)分,均优于对照组(72.34±5.11)分、(1.26±0.33)分、(1.18±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0、52.649、4.573,P<0.05)。观察组健康情况评分、生理功能评分以及精神状态评分分别为(90.33±8.24)分、(90.11±6.23)分、(92.87±5.36)分,均高于对照组(82.56±7.13)分、(81.37±5.26)分、(81.33±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42、7.580、9.668,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患者的效果理想,对于母婴结局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积极应对,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 期待治疗 规范化护理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与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肠道菌群的特异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方 郑剑兰 +1 位作者 汪文雁 彭芳林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14-121,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和比较不同受孕方式及是否并发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产妇的肠道菌群,明确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及GDM孕产妇肠道菌群的特异性表达,分析其机制,为今后预防干预... 目的通过检测和比较不同受孕方式及是否并发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产妇的肠道菌群,明确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及GDM孕产妇肠道菌群的特异性表达,分析其机制,为今后预防干预、促进ART妊娠母婴健康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4月在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产科定期产检后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近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并无肠道疾病的孕产妇,按ART和自然妊娠两种不同受孕方式及是否并发GDM纳入60例,分为4组,分别为ART并发GDM组18例、ART无GDM组14例、自然妊娠并发GDM组17例和自然妊娠无GDM组11例,记录孕妇的身高、体重、年龄、孕周、居住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近3 d饮食情况,以及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等临床资料;收集孕产妇入院或分娩之前24 h的粪便5~10 g;提取肠道菌群DNA;同时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样本中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用于后续的菌群量化研究及代谢物分析。结果4组样本的肠道菌群主要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不论何种受孕方式,GDM孕产妇的双歧杆菌均比其他孕产妇减少;ART孕产妇肠道菌群的厚壁菌门丰度降低,变形菌门所属菌群丰度增加(P<0.05),肠道菌群中的Alpha多样性降低(P<0.05);ART并发GDM组肠道菌群的丰度、多样性降低,肠道菌群的组成比例失衡,且出现较高丰度的条件致病菌克雷伯氏菌;ART并发GDM组和ART无GDM组的Alpha多样性较为一致,而自然妊娠并发GDM组和自然妊娠无GDM组之间的Alpha多样性则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补充双歧杆菌可能有助于预防或者治疗GDM;ART并发GDM组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比例失调;ART大剂量激素的使用会导致孕产妇的肠道菌群失衡;ART导致的肠道菌群变化远大于GDM对肠道菌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菌群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注射胰岛素与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高血糖的临床效果分析
13
作者 朱丽慈 汪文雁 许燕姗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7期81-84,共4页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糖患者以胰岛素泵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临床接诊妊娠期高血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治...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糖患者以胰岛素泵的应用价值探究。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临床接诊妊娠期高血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门冬胰岛素注射治疗,研究组予以门冬胰岛素泵治疗,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脂代谢水平、妊娠结局、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血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脂代谢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83,P<0.05)。结论 通过对比皮下注射胰岛素与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妊娠期高血糖的临床效果分析,使用胰岛素泵进行干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糖 胰岛素泵 血糖指标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球囊导管及0.8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在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方面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5
14
作者 郑剑兰 付景丽 +5 位作者 张小琼 马钦玲 余水兰 李敏 赵丽文 汪文雁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0-612,共3页
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的研究对降低高剖宫产率至关重要。国内外报道,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及双球囊导管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已于2008年纳入“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双... 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的研究对降低高剖宫产率至关重要。国内外报道,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及双球囊导管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已于2008年纳入“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为此,我们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双球囊导管和0.8mm控释地诺前列酮栓(其他名称: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诺前列酮栓 促宫颈成熟 随机对照研究 引产方法 球囊导管 控释 剖宫产率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限制性会阴侧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丽娜 郑剑兰 +4 位作者 汪文雁 侯丽 张小琼 杨艳贞 张红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5期2439-2441,共3页
目的:探讨限制性会阴侧切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4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会阴侧切的产妇168例为A组,其余25... 目的:探讨限制性会阴侧切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6月在解放军第174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4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会阴侧切的产妇168例为A组,其余254例为B组。结果:两组初产妇的会阴Ⅱ度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宫颈裂伤、会阴伤口感染、新生儿产瘤、总产程、新生儿轻重度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初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产后24 h及48 h疼痛评分、产后24 h尿潴留发生率、阴道血肿发生率、性交痛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初产妇(P〈0.05)。A组初产妇的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和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均低于B组(P〈0.05)。经产妇中,A组前次会阴侧切率高于B组。结论:会阴侧切并不能改善新生儿的结局,且会增加母亲的并发症。因此,在阴道分娩时应尽量保持会阴完整性,提高分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侧切 初产妇 母儿结局
原文传递
欣普贝生和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引产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丽娜 郑剑兰 +1 位作者 汪文雁 侯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3期2118-2122,共5页
目的:比较欣普贝生和子宫颈扩张双球囊的引产效果。方法:以欣普贝生、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引产(dinoprostone,double-balloon catheter,induct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目的:比较欣普贝生和子宫颈扩张双球囊的引产效果。方法:以欣普贝生、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引产(dinoprostone,double-balloon catheter,induction)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搜集1990-2014年相关文献423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文献的质量、提取数据。对纳入的数据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分析,检验文献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的检验结果选用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篇涉及的研究对象921例。两组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如下:24 h内阴道分娩率优势比(OR)=0.70,95%可信区间(95%CI)=(0.37,1.32);剖宫产率OR=0.94,95%CI=(0.70,1.26);两组从引产到分娩时间的比较标准化均数差(SMD)=0.08,95%CI=(-0.17,0.34)。结论:欣普贝生在引产效果方面与子宫颈扩张双球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普贝生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 引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会阴切开与Ⅱ~Ⅲ度会阴裂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丽娜 郑剑兰 +2 位作者 汪文雁 侯丽 肖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1期1655-1657,共3页
目的:评估初产妇会阴切开与Ⅱ-Ⅲ度会阴裂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解放军第174医院产科的临床资料,涉及23 340例足月、单胎头位、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结果:在研究期间,会阴切开率从83.4%下降到30.4%,Ⅱ-Ⅲ度会阴裂伤率... 目的:评估初产妇会阴切开与Ⅱ-Ⅲ度会阴裂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解放军第174医院产科的临床资料,涉及23 340例足月、单胎头位、阴道分娩的初产妇。结果:在研究期间,会阴切开率从83.4%下降到30.4%,Ⅱ-Ⅲ度会阴裂伤率从2.2%降到1.2%。在会阴切开组与会阴未切开组中,Ⅱ-Ⅲ度会阴裂伤率有下降的趋势,合并OR=1.11,95%CI:0.88-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限制性会阴切开的实行,Ⅱ-Ⅲ度会阴裂伤的发生率逐年下降。会阴切开并不能降低会阴Ⅱ-Ⅲ度裂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切开 初产妇 会阴裂伤
原文传递
会阴切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丽娜 郑剑兰 +1 位作者 汪文雁 侯丽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5年第17期2717-2719,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会阴切开的危险因素,为严格控制会阴切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该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400例单胎产妇,其中会阴切开200例,非会阴切开200例,对可能引起会阴切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引起会阴切开的危险因素,为严格控制会阴切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在该院产科行阴道分娩的400例单胎产妇,其中会阴切开200例,非会阴切开200例,对可能引起会阴切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8个与会阴切开有关的因素,肩难产和臀位助产与会阴切开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胎儿窘迫、耻骨弓低、会阴韧硬、巨大儿、早产、孕妇体重指数、高度近视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会阴切开的相关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4.57、3.89、3.57、3.48、3.01、2.57、2.45和2.04。结论:严格把控会阴切开的指征,提倡自然分娩,最大程度维护产妇会阴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阴切开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Zheng子宫压迫缝合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钦玲 郑剑兰 +4 位作者 付景丽 张小琼 汪文雁 李美莹 侯丽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3年第4期59-61,共3页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我国孕产妇的第一死亡原因[1],尽管医学和外科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仍是全球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难题,发病率可高达18%,占孕产妇死亡率的25%~30%[2]。产后出血中75%~90%是由子宫收...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我国孕产妇的第一死亡原因[1],尽管医学和外科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仍是全球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难题,发病率可高达18%,占孕产妇死亡率的25%~30%[2]。产后出血中75%~90%是由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3],治疗方法除药物、子宫按摩、宫腔填塞、盆腔血管结扎、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等,还有B—Lynch等各种子宫压迫缝合方法[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收缩乏力 压迫 缝合术 孕产妇死亡率 栓塞介入治疗 产后出血 死亡原因 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妊娠患者孕产期风险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汪文雁 郑剑兰 朱丽慈 《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24年第4期220-226,共7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妊娠患者的孕产期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2729例,其中IVF-ET术后孕产妇254例(单胎148例,双胎...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术后妊娠患者的孕产期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共2729例,其中IVF-ET术后孕产妇254例(单胎148例,双胎106例),自然受孕孕产妇2475例(单胎2455例,双胎20例)。按受孕方式及胎儿数不同分为四组:IVF-ET术后单胎组(148例)、自然受孕单胎组(2455例)、IVF-ET术后双胎组(106例)和自然受孕双胎组(20例),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及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贫血、胎盘异常、产后出血、低出生体重儿)和分娩方式。结果(1)IVF-ET术后单胎组的妊娠期糖尿病(29.1%vs 16.3%,χ^(2)=15.964)、胎盘异常(13.5%vs 1.4%,χ^(2)=95.193)、产后出血(9.5%vs 5.2%,χ^(2)=4.878)及剖宫产(38.5%vs30.3%,χ^(2)=4.414)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单胎组(P<0.05);(2)自然受孕双胎组胎膜早破(30.0%vs6.6%,χ^(2)=7.586)发生率高于IVF-ET术后双胎组,IVF-ET术后单胎组胎膜早破(14.9 vs6.6%,χ^(2)=4.168)发生率高于IVF-ET术后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VF-ET术后双胎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1%vs2.0%,χ^(2)=15.239)、早产(33.0%vs 6.8%,χ^(2)=29.221)、贫血(24.5%vs 6.1%,χ^(2)=17.691)、低出生体重儿(34.9%vs 1.4%,χ^(2)=53.505)及剖宫产(74.5%vs38.5%,χ^(2)=32.206)发生率均高于IVF-ET术后单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自然妊娠单胎孕妇相比,IVF-ET术后单胎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胎盘异常、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的几率更大。与IVF-ET单胎妊娠孕妇相比,IVF-ET术后双胎妊娠的分娩孕周更低,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贫血、低出生体重儿及剖宫产的发生率更高,正确评估IVF-ET术后妊娠,尤其是IVF-FT术后双胎妊娠风险,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和产前、产时监护,同时提倡限制移植胚胎数量,对降低IVF-ET术后双胎妊娠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妊娠 双胎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