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tGPT介入教育的核心价值、潜在风险和治理路径
1
作者 刘红 汪怀君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第44期42-47,共6页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推出就火遍全网,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带来教育事物、教育生态和思维领域的创新,同时导致技术依赖下的浅层思考和高阶思维的冲突、算法导向下的个性化推荐和人全面发展的冲突、技术... ChatGPT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一经推出就火遍全网,其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教育领域的变革,带来教育事物、教育生态和思维领域的创新,同时导致技术依赖下的浅层思考和高阶思维的冲突、算法导向下的个性化推荐和人全面发展的冲突、技术引发的数字鸿沟和追求教育公平的冲突及技术的异化与教育安全性的冲突等问题。为了推进教育转型和纾解矛盾,教育应坚持守正创新,坚守正确的教育方向;扬长避短,发挥技术的育人本位;防微杜渐,将技术限制在规则框架内,实现“可用之器”与“向善之道”的融合发展,推动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人工智能 教育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汪怀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2-105,共4页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善恶标准界限模糊、感恩意识的缺失、责任心的淡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校园"小社会"的熏染,还有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困境主要表现在: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善恶标准界限模糊、感恩意识的缺失、责任心的淡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校园"小社会"的熏染,还有这个时代所特有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的渗透,诸如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交往、后现代多元价值观的泛滥,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困境 功利主义 感恩 责任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空间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13
3
作者 汪怀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66,共4页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虚拟化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呈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我疏离加剧了群体认同危机;自我与群体的认同危机...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虚拟化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呈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我疏离加剧了群体认同危机;自我与群体的认同危机带来多元价值观的泛滥,这也是“去中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施展的结果。缺乏普遍性道德原则的规导,交往行为势必会走向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身心分裂 群体认同 交往行为 伦理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交往伦理的理论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怀君 汝绪华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中国文化传统蕴涵着丰富的交往伦理思想,从中可提炼出传统交往伦理的一般理论模式,即在交往主体上,求诸个体自我与加强道德修养;在交往媒介上,强调语言的功用性与伦理意蕴;在交往境遇中,正视各种利益与矛盾冲突;在交往原则上,仁爱为本,... 中国文化传统蕴涵着丰富的交往伦理思想,从中可提炼出传统交往伦理的一般理论模式,即在交往主体上,求诸个体自我与加强道德修养;在交往媒介上,强调语言的功用性与伦理意蕴;在交往境遇中,正视各种利益与矛盾冲突;在交往原则上,仁爱为本,经权结合,和谐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交往伦理 语言 仁爱 经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情理沟通”的交往伦理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怀君 汝绪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82,共5页
在中国,"情理沟通"成为交往伦理的特有样态。情理精神是蕴涵情感在内的,是情感的一种理性升华。而情感是流动的、变动的,所以情理精神呈现出情景性、具体性、变通性特征。"情理"式的交往,既能在相互之间保持互动的... 在中国,"情理沟通"成为交往伦理的特有样态。情理精神是蕴涵情感在内的,是情感的一种理性升华。而情感是流动的、变动的,所以情理精神呈现出情景性、具体性、变通性特征。"情理"式的交往,既能在相互之间保持互动的人情味,又摆脱了交往的任意性、随意性,有益于交往伦理关系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情理 交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贝马斯论生活世界 被引量:6
6
作者 汪怀君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1,共5页
在哈贝马斯那里,生活世界是前逻辑的、前根据的、非确定性的奠基世界,它作为文化传统资源构成了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文化、社会、个性作为生活世界的三种结构要素,是与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的过程相一致的。"生活世界的殖... 在哈贝马斯那里,生活世界是前逻辑的、前根据的、非确定性的奠基世界,它作为文化传统资源构成了交往行为的背景预设;文化、社会、个性作为生活世界的三种结构要素,是与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社会化的过程相一致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指的是生活世界被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所分割和侵蚀。要解决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问题必须释放生活世界中交往合理性的内在潜能,培育一种能够与工具理性相抗衡的力量,以阻止系统借助货币和权力媒介对生活世界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殖民化 交往合理性 交往行为
原文传递
试析交往伦理的内涵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怀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8-131,共4页
交往、对话是现代人的根本生存方式与存在方式。交往伦理,是指至少两个交互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情理沟通与理性商谈,达成理解与共识,形成普遍性伦理原则,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交往、对话是现代人的根本生存方式与存在方式。交往伦理,是指至少两个交互主体之间以生活世界为背景,以语言为媒介,在相互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情理沟通与理性商谈,达成理解与共识,形成普遍性伦理原则,以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往关系,并造就道德人格自我的伦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生活世界 情理 商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市民社会”伦理嬗变的三种形态 被引量:1
8
作者 汪怀君 汝绪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6,共5页
"市民社会"概念发生着伦理嬗变,呈现为三种形态,即文明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与文化意义上的。从古希腊到近代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古典市民社会的文明形态概念;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它与古典市民社会概念有着... "市民社会"概念发生着伦理嬗变,呈现为三种形态,即文明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与文化意义上的。从古希腊到近代形成了一脉相承的古典市民社会的文明形态概念;而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是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它与古典市民社会概念有着本质的差异,是与政治社会相剥离的经济形态;市民社会并不单纯是一个社会劳动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体系,它还是一个由自愿交往的社团和组织所构成的社会文化生活领域,这种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概念代表了当代西方社会新思想的变化,它是由葛兰西、哈贝马斯等思想家突显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伦理嬗变 文明形态 经济形态 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现代到后现代看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汪怀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1 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性发生了僵化与异化,其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对人文的背离。后现代主义以逆向思维方式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具有打破僵化、开辟多元创新思路的积极意义,但它宣扬科学无真理,主体无价值,是对科学与人文的共同消解。后现... 1 9世纪末以来,西方现代性发生了僵化与异化,其突出表现就是科学对人文的背离。后现代主义以逆向思维方式对现代性进行解构,具有打破僵化、开辟多元创新思路的积极意义,但它宣扬科学无真理,主体无价值,是对科学与人文的共同消解。后现代社会扬弃现代性、汲取后现代主义可取的一面,达到综合创新的新高度。后现代科学是整体的、系统的、多元的、协同学的,注重对科学事实的价值评价,科学重新被纳入人文精神的轨道;科学的发展以改变客观世界来改变人的精神世界,促成了人文精神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人文 现代性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现代家庭伦理关系的嬗变 被引量:9
10
作者 汪怀君 《前沿》 2005年第11期207-209,共3页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质变,即从血亲主位专偶家庭向婚姻主位专偶家庭的转变。家庭伦理关系从纵向的父子关系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轴心,这为代际民主平等、两性平等提供了现实条件。但亲子关系依然存在...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质变,即从血亲主位专偶家庭向婚姻主位专偶家庭的转变。家庭伦理关系从纵向的父子关系轴心转变为横向的夫妻关系轴心,这为代际民主平等、两性平等提供了现实条件。但亲子关系依然存在着扭曲现象,传统“孝道”的缺失就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两性关系则面临着更多的情感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关系 代际关系 两性关系
原文传递
儒道释伦理精神与当代社会和谐交往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怀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3,共4页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工具理性至上、唯科学主义思潮泛滥、信仰和理想失落等问题,无论是宏观的社会交往还是微观的人际交往都受到了一定的侵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儒家、道家、佛教都有着丰富的交往伦理思想,儒家的"仁... 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工具理性至上、唯科学主义思潮泛滥、信仰和理想失落等问题,无论是宏观的社会交往还是微观的人际交往都受到了一定的侵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儒家、道家、佛教都有着丰富的交往伦理思想,儒家的"仁爱诚信"、道家的"自然无为"、佛教的"慈悲利他",三宗交往伦理精神在互动中相融互补、共生共长,可以为当代社会交往问题的解决提供价值导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仁爱 无为 慈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人伦思想的精神意蕴 被引量:3
12
作者 汪怀君 《船山学刊》 2005年第2期64-66,77,共4页
儒家充分肯定人的主体能动性,认为心性自我是一个道德精神发展的动态过程,道德自我在修养中探索如何做人,并在群体、社会中获得了现实性,转化为真实的自我,也即人伦关系中的自我。“内圣”是手段,“外王”是目的,内在修养的最高追求就... 儒家充分肯定人的主体能动性,认为心性自我是一个道德精神发展的动态过程,道德自我在修养中探索如何做人,并在群体、社会中获得了现实性,转化为真实的自我,也即人伦关系中的自我。“内圣”是手段,“外王”是目的,内在修养的最高追求就是为了融入社会,达到人伦社会的和谐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意蕴 人伦思想 儒家 主体能动性 动态过程 精神发展 道德自我 人伦关系 “内圣” “外王” 社会 修养 心性 追求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 被引量:3
13
作者 汪怀君 《广西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48-50,共3页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表现出的虚拟性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与人的疏离加剧,加深了群体认同危机;... 网络空间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不同于物理空间的虚拟场所。网络数字化、符号化表现出的虚拟性特质遮蔽了人们的真实面目,使人际交往陷入伦理困境。具体表现为:网络身心分裂导致自我同一性的丧失;网络人与人的疏离加剧,加深了群体认同危机;自我与群体的认同危机带来多元价值观的泛滥,这也是“去中心性”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在网络空间施展的结果,缺乏同一性、普遍性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规导,交往行为势必走向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空间 身心分裂 群体认同 多元化 交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观的一种构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怀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5,共5页
消费社会已悄然来临,其特征表现为符号消费的转型。作为典型形式的炫耀性消费、时尚消费,以彰显人的个性、身份、地位、财富和权力为目的。然而,这种过度性消费及其促成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使得消费行为发生异化,人受到消费的控制,也激化... 消费社会已悄然来临,其特征表现为符号消费的转型。作为典型形式的炫耀性消费、时尚消费,以彰显人的个性、身份、地位、财富和权力为目的。然而,这种过度性消费及其促成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使得消费行为发生异化,人受到消费的控制,也激化了阶层之间的矛盾。因此,要走出消费异化的伦理困境,需要确立自主性的、讲求责任与关怀的消费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消费 异化 自主性 关怀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交往伦理价值取向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怀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4-17,55,共5页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人伦为本位的社会,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以血缘与情感为基础,展现出了以心换心的情理交往方式,并希望通过礼仪的规范作用来自觉塑造人的德性品格。现代西方社会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交往以肯定主体存在的独立性价值...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人伦为本位的社会,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以血缘与情感为基础,展现出了以心换心的情理交往方式,并希望通过礼仪的规范作用来自觉塑造人的德性品格。现代西方社会是以个体为本位的社会,交往以肯定主体存在的独立性价值为前提,形成了对话、商谈的理性交往方式,并注重法律对人的行为的强制性作用。中西交往伦理因之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 人伦 情理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法的本质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怀君 汝绪华 《理论观察》 2008年第4期59-60,共2页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合理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意志 道德 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格尔关于法的哲学意蕴之探索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怀君 汝绪华 《长江论坛》 2008年第4期13-16,65,共5页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 黑格尔法哲学中的法以自由意志为出发点,法是自由意志自我认识、自我规定的运动过程。自由意志的发展在各种"法"的形式即抽象法、道德、伦理中的表现是一个"辩证法"的过程。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它遵循着主观与客观、合理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法哲学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怀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1-75,共5页
现代多元开放性社会既促使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冲击着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在中国,家庭秩序的某些失序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而家庭和谐、仁爱礼让、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将有助于化解现代家庭问题,中国传统家... 现代多元开放性社会既促使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冲击着当代家庭的稳定性。在中国,家庭秩序的某些失序现象,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而家庭和谐、仁爱礼让、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等传统家庭伦理理念将有助于化解现代家庭问题,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作为不竭的源泉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家庭伦理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怀君 《天府新论》 2005年第4期36-38,共3页
传统的中国家庭孕育于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环境,因而家庭伦理呈现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征。首先,传统中国人以家族生活为活动范围,家族至上的群体意识成为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精神。其次,在等级服从的家长制家庭中,家内人... 传统的中国家庭孕育于华夏民族独特的生存土壤和文化环境,因而家庭伦理呈现出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鲜明特征。首先,传统中国人以家族生活为活动范围,家族至上的群体意识成为传统家庭伦理的核心精神。其次,在等级服从的家长制家庭中,家内人际关系以与父的亲疏远近而依次排序,形成等级差序的人际格局。第三,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机制,为移孝作忠在政治生活中的实现提供了社会结构的可能。最后,传统家庭伦理价值目标以“齐家”为本,因此,价值判断具有严格同一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至上 差序格局 移孝作忠 同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现代家庭伦理观念的嬗变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怀君 《天中学刊》 2008年第6期46-48,共3页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关系相继发生了变化,家庭伦理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带来了个人价值、自立自强的新观念。然而,个性的过度张扬导致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婚姻自由维护... 随着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型,我国家庭结构、家庭伦理关系相继发生了变化,家庭伦理价值观念从一元走向多元。从家庭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变,带来了个人价值、自立自强的新观念。然而,个性的过度张扬导致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婚姻自由维护和保证了个人选择家庭生活方式的自由权利,但无限制的自由也必然冲击家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功利价值观念对家庭的入侵,削弱着家庭应有的关怀、合作、协调、情感交流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本位观 婚姻自由观 功利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