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安徽省时间序列生境质量评价
1
作者 汪左 王畅畅 +2 位作者 鞠森 万海霞 李虎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生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安徽省时间序列生境质量指数、生境退化程度指数和生境稀... 生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1980、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安徽省时间序列生境质量指数、生境退化程度指数和生境稀缺性指数,分析安徽省1980—2015年生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从而实现安徽省生境质量的时间序列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1980—2015年安徽省生境退化程度不断加剧,栅格单元之间的空间差异性逐渐扩大,生境退化程度低的区域主要在皖南地区,而沿江地区和巢湖附近区域生境退化程度较高。(2)1980—2005年生境质量降低的速度较为缓慢,2000—2015年则下降较快。安徽省生境质量皖西及皖南地区普遍高于皖北地区,且生境质量水平与土地覆盖类型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其中生境质量低的区域对应的主要是建设用地,生境质量高的区域对应的是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等。(3)安徽省生境稀缺性整体表现为皖北地区稀缺性高于皖南地区,沿江地区及巢湖附近的生境稀缺性较高。研究结论可为安徽省生态规划和生态空间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时间序列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的山区雪水当量反演 被引量:4
2
作者 汪左 冯学智 +1 位作者 肖鹏峰 贺广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6-1004,共9页
雪水当量是表征积雪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准确获取雪水当量信息对于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区域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区典型地区为研究区,在获取RADARSAT-2精细四极化产品、地面同步观测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和土地覆盖类... 雪水当量是表征积雪水资源量的重要指标,准确获取雪水当量信息对于流域水资源管理与区域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区典型地区为研究区,在获取RADARSAT-2精细四极化产品、地面同步观测数据、数字高程数据和土地覆盖类型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针对山区地形与下垫面条件的EQeau模型参数优化方法,修订了模型系数,并反演获得了研究区2013年12月13日的雪水当量分布信息.结果表明:(1)在山区复杂地形与下垫面条件下,增加地形、土地覆盖类型和局部入射角作为EQeau模型的条件参数,可取得冬秋季后向散射系数比与积雪热阻间较好的拟合关系,从而修订模型系数;(2)利用系数修订后的EQeau模型和RADARSAT-2数据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精度较高的雪水当量信息,进而表明利用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和EQeau模型反演山区雪水当量是有效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为山区雪水当量的定量反演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水当量 合成孔径雷达 EQeau模型 参数优化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轨InSAR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晖 肖鹏峰 +3 位作者 冯学智 林金堂 汪左 满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7-526,共10页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反演积雪深度是流域尺度积雪遥感监测的热点之一,SAR的干涉测量(Interferometic SAR,InSAR)扩展了其在积雪研究中的应用.微波能够穿透干雪,并在雪-空气界面发生折射,导致传播路径变化;根...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反演积雪深度是流域尺度积雪遥感监测的热点之一,SAR的干涉测量(Interferometic SAR,InSAR)扩展了其在积雪研究中的应用.微波能够穿透干雪,并在雪-空气界面发生折射,导致传播路径变化;根据InSAR原理,降雪前后的SAR像对会形成由于干雪覆盖导致的干涉相位差.基于此,提出了基于重轨InSAR技术的积雪深度反演方法:首先,结合气象、水文、野外观测数据,判断积雪状态,以选择最佳干涉像对(无雪和干雪覆盖);然后,优化干涉处理过程,利用差分原理,获得由于干雪覆盖导致的相位差;最后,基于雪深与相位差的几何关系,反演积雪深度,并探讨反演结果精度的影响因素.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前平原为研究区,利用Envisat ASAR数据,实现积雪深度的反演.结果表明:2009年2月份研究区大部分地区雪深为20 cm左右,与野外观测结果相符;与同时期HJ-1光学影像比较,所获得的积雪覆盖范围吻合.同时指出,失相干和输入参数(入射角、雪密度)误差是反演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遥感 雪深 INSAR 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山区积雪的C波段SAR图像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贺广均 冯学智 +4 位作者 肖鹏峰 耶楠 汪左 陈妮 李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55-965,共11页
首先利用光学遥感数据识别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区积雪时空分布信息,然后利用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析非积雪期、积雪期、融雪期的积雪和无积雪覆盖地表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局部入射角、不同极化条件下的后向散射系数差异、后向散射... 首先利用光学遥感数据识别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山区积雪时空分布信息,然后利用C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图像分析非积雪期、积雪期、融雪期的积雪和无积雪覆盖地表在不同下垫面类型、不同局部入射角、不同极化条件下的后向散射系数差异、后向散射系数变化情况和干涉相干性差异,结果表明:(1)在积雪期,积雪与无积雪覆盖地表后向散射系数相近,在融雪期,积雪覆盖地表后向散射系数比无积雪覆盖地表低5~10dB;(2)从非积雪期到积雪期,HH、VV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变化较小,HV、VH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降低2~4dB;(3)从积雪期到融雪期,积雪覆盖地表HH、VV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降低约2dB,HV、VH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变化不明显,无积雪覆盖地表HH、HV、VH、VV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增加2~3dB;(4)从非积雪期到融雪期,积雪覆盖地表HH、HV、VH、VV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降低约2dB,无积雪覆盖地表HH、VV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增加1~2dB,HV、VH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变化不明显;(5)HH、VV极化方式下积雪覆盖地表相干系数明显低于无积雪覆盖地表.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图像表征分析结果对积雪及其物理状态的雷达识别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纳斯河流域 山区积雪 干涉相干系数 后向散射系数 SAR图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波段匹配的超光谱成像仪图像条带噪声去除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海亮 顾行发 +3 位作者 余涛 孙源 汪左 刘李 《红外》 CAS 2011年第2期28-33,共6页
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前20个通道的图像具有明显的条带噪声,严重影响了后续数据处理和定量化应用。根据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波段多、各波段图像相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图像匹配的条带去除方法。以广西北部湾地区的超光谱... 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前20个通道的图像具有明显的条带噪声,严重影响了后续数据处理和定量化应用。根据环境卫星超光谱成像仪波段多、各波段图像相关性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波段图像匹配的条带去除方法。以广西北部湾地区的超光谱成像仪图像为例,分别利用矩匹配方法和多波段匹配方法进行校正。最后从图像基本信息保留能力、图像灰度值改变量和列均值比评价指标三个方面,定量评价了这两种方法的去噪效果。结果表明,多波段匹配方法能够在有效去除图像条带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各探测元接收到的地物信号的差异,其去噪效果优于矩匹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去除 超光谱成像仪 多波段匹配方法 矩匹配方法 图像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73
6
作者 王芳 汪左 张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754-2767,共14页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直接关系粮食安全。植被NPP的变化可以有效反映生态系统的变化。基于MOD17A3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偏差分析法、变异系数、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2015...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直接关系粮食安全。植被NPP的变化可以有效反映生态系统的变化。基于MOD17A3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采用偏差分析法、变异系数、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安徽省2000—2015年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安徽省植被NPP平均值为476.6gC/m^2;波动范围为396.6—531.8gC/m^2;植被NPP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趋势;(2)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的年均NPP差异明显,其中林地最高,为535.5gC/m^2,而且不同地类的NPP年际变化幅度不同,主要表现在林地和草地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3)植被NPP受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受气候因素中降雨影响较大,但是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城市化逐渐成为NPP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NPP 时空分布 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遥感地面同步观测 被引量:3
7
作者 耶楠 冯学智 +7 位作者 肖鹏峰 贺广均 陈妮 张学良 朱榴骏 汪左 李敏 蒋璐媛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1-928,共8页
积雪作为冰冻圈主要组成部分,是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积雪分布和状态信息对寒区水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 积雪作为冰冻圈主要组成部分,是全球能量和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积雪分布和状态信息对寒区水资源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利用高分辨率光学和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卫星数据能够实现积雪覆盖范围的识别和雪层物化参数的反演,但识别和反演的精度在高寒山区条件下受地形影响严重.为改进现有识别和反演模型在山区条件下的适应性,以新疆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在2013年冬季积雪期和2014年春季融雪期进行了两次与SAR卫星同步的野外积雪观测,为山区积雪识别和积雪参数反演获取了地面实测光谱和积雪参数数据.对两次积雪观测的目的、方法和初步结果进行介绍.观测初步结果显示了积雪在研究区内空间分布不均一,季节性差异性明显,为后续通过高分辨率遥感手段获取山区积雪参数时间和空间变异性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遥感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 合成孔径雷达 野外观测 玛纳斯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MODIS三个版本气溶胶产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魏轶男 吴时超 +3 位作者 徐飞飞 汪左 陶圣荣 麻金继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7-225,共9页
准确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大气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产品较多,开展不同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间的对比研究,可为用户选择适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提供重要依据.应用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提... 准确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大气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产品较多,开展不同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间的对比研究,可为用户选择适合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提供重要依据.应用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提供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分析了MODIS气溶胶产品对中国区域四种典型下垫面的适用性.通过对比发现:在中国区域,城郊、森林、湖泊下垫面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中第六版本最优,城市下垫面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算法中第五版本最好.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区域的MODIS气溶胶产品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AERONET 气溶胶光学厚度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芳 汪左 +3 位作者 黄静 杨淑杰 贺广均 张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268-6279,共12页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是衡量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估算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的WUE并分析其时空变异规律,探究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农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是衡量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估算安徽省农田生态系统的WUE并分析其时空变异规律,探究其影响因素,对该区域农田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安徽省近15年农田WUE的年际、年内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1) 2000—2014年间安徽省农田WUE的变化范围为1.38—1.66 g C mm^(-1)m^(-2),多年均值为1.54 g C mm^(-1)m^(-2),整体上农田WUE年际呈现增长变化趋势,变化率为0.011 g C mm^(-1)m^(-2);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规律,整体上呈现北高南低趋势,淮河以北各市的农田WUE较高,高于全省多年均值,淮河以南地区的农田WUE则低于全省水平。(2)安徽省农田WUE的年内变化呈现双峰型变化格局,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以淮河为界,南北各市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淮河以南地区的最大值在4月份,淮河以北则以3月份为最高。(3)安徽省农田WUE动态变化受到气候因子降雨影响的区域占比17.14%;气温影响的区域占比0.73%;降雨和气温综合影响所占0.71%,而农田WUE与气温和降雨影响均不显著的区域占比为81.42%;因此,气候因素中降雨在安徽省农田WUE的变化中起主导作用,由于人为因素的干预,非气候因素对农田WUE变化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农田 时空分布 气候变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15年安徽省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畅畅 王萌 +2 位作者 汪左 王蕊 鞠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48-358,共11页
为探索现代城市化背景下安徽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1980—2015年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ArcGIS、Fragstats、InVEST模型等软件,分别从整体景观级别、类型景观级别、生境质量等级、生境退化度... 为探索现代城市化背景下安徽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的影响,基于安徽省1980—2015年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ArcGIS、Fragstats、InVEST模型等软件,分别从整体景观级别、类型景观级别、生境质量等级、生境退化度等方面对安徽省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1)安徽省土地利用整体空间格局无明显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变化以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79.6%的耕地流失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2)安徽省各景观指标波动范围10%左右,各斑块类型在景观中呈均衡化趋势分布,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增大导致景观分散度、破碎化程度增强,优势地类间连通性下降;(3)安徽省整体生境质量指数年平均值在0.36~0.46之间,各城市生境退化度年平均值在0~0.06之间,北方地区生境质量低于南方、生境退化度高于南方,生境质量“优”“中”等级面积约占31%,“中”等级以下情况逐年改善,2010年以后所占面积维持在45%。研究结论对安徽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生态多样性、识别重要生境斑块、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境质量 时空变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1980—2015年生态系统健康时空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左 王萌 +2 位作者 王畅畅 李虎 张运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为探索现代城市化背景下安徽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活力—组织力—弹力”(vigour-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模型构建安徽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系统指标权重,在县级尺度对安徽省1... 为探索现代城市化背景下安徽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利用“活力—组织力—弹力”(vigour-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模型构建安徽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系统指标权重,在县级尺度对安徽省1980—2015年生态系统健康开展分级评估与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①安徽省不健康等级区县最多,亚健康等级区县次之,面积占比分别为56.37%和16.83%;安徽省生态系统多年平均健康综合指数与多年平均健康等级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高北低格局,且均与地貌类型有较强关联,健康和很健康等级区域集中分布于皖南丘陵山地区和皖西丘陵山地区,不健康等级区域连片分布于淮河平原区、江淮丘陵区以及沿江平原区,其中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高的地区为黄山市祁门县,约0.92,最低地区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约0.17。②1980—2015年安徽省整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趋向健康发展,共24个区县健康等级上升,无区县健康等级下降,全省平均健康等级由不健康提升至亚健康;仍有13个区县的健康综合指数下降,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稳定,健康等级有下降风险。研究结论对安徽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保护治理生态环境、优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演变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1星CCD相机交叉定标不确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左 肖鹏峰 +6 位作者 顾行发 冯学智 李小英 高海亮 李晖 林金堂 张学良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9-240,共12页
传感器辐射定标是定量遥感的前提和基础,不确定性分析是保证交叉定标精度的关键.本文通过重新定义定标系数及光谱匹配因子,将定标系数cci定义为归一化表观反射率定标系数,光谱匹配因子定义为归一化表观反射率之比,改进了交叉定标公式.... 传感器辐射定标是定量遥感的前提和基础,不确定性分析是保证交叉定标精度的关键.本文通过重新定义定标系数及光谱匹配因子,将定标系数cci定义为归一化表观反射率定标系数,光谱匹配因子定义为归一化表观反射率之比,改进了交叉定标公式.然后通过对比交叉定标的理想状况与实际条件,提出了交叉定标不确定性的八大来源:标准传感器自身定标不确定性、像元匹配不确定性、定标点海拔设置引起的光谱匹配因子不确定性、大气参量设置引起的光谱匹配因子不确定性、地表光谱数据来源引起的光谱匹配因子不确定性、地表二向反射特性引起的光谱匹配因子不确定性、大气辐射传输模型精度引起的光谱匹配因子不确定性以及其他未考虑因素引起的定标结果不确定性.最后针对HJ-1星CCD相机进一步分析了各不确定性来源的贡献大小,为交叉定标选择各种替代措施的可行性提供了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定标 不确定性分析 CCD相机 HJ-1
原文传递
HJ-1星CCD相机场地辐射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巩慧 田国良 +5 位作者 余涛 顾行发 高海亮 汪左 李小英 李家国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82-688,共7页
为了满足HJ-1星遥感数据定量化应用的需求,2008年10月中旬,以敦煌定标实验场为地面目标,采用反射率基法对HJ-1A和HJ-1B星的CCD相机开展场地绝对辐射定标,以确定CCD相机响应的变化,并对得到的定标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同时利用非定标同... 为了满足HJ-1星遥感数据定量化应用的需求,2008年10月中旬,以敦煌定标实验场为地面目标,采用反射率基法对HJ-1A和HJ-1B星的CCD相机开展场地绝对辐射定标,以确定CCD相机响应的变化,并对得到的定标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同时利用非定标同日的敦煌场和贡格尔实验场的CCD星地同步数据得到的表观辐亮度作为标准值,对定标系数进行真实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定标系数模拟出的CCD表观辐亮度与标准值非常接近,误差均小于3%。研究表明:此次定标实验的结果精度高,并将两次同步数据的定标系数平均值作为定标系数结果,为CCD相机定量化应用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1CCD相机 辐射定标 真实性检验 定标系数
原文传递
基于CWSI的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4
作者 汪左 王芳 张运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53-866,共14页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因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旱灾频发。论文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结合气象数据和MOD13数据,分析2000—2014年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基于MOD1...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重要商品粮食基地,因受自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安徽省旱灾频发。论文基于MOD16产品,利用作物缺水指数CWSI,结合气象数据和MOD13数据,分析2000—2014年安徽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基于MOD16产品计算的作物缺水指数可用于安徽省干旱的监测。2)2000—2014年间安徽省CWSI多年均值为0.524,最大值在2011年(0.569),最小值在2003年(0.458),整体上呈现弱增加趋势;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表现为南部湿润、北部干旱。各市多年CWSI年均值相差不大,但变化趋势各异,淮北平原地区和江淮之间地区呈现显著增加趋势,而皖南地区呈显著下降趋势。3)安徽省CWSI年内月变化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型趋势,1—6月和10—12月CWSI值较高,最大值在3月,为0.66,7—9月CWSI值较低,最小值在8月,为0.27,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淮北平原易出现春旱、秋旱和冬旱,江淮丘陵易出现春旱及秋旱,沿江地区易出现春旱。4)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WSI年内变化特征差异明显,林地和草地整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单谷趋势,其月均最大值在3月,城镇和耕地则表现为多峰趋势,最大月均值在6月。5)CWSI与降雨、温度以及植被的关系密切,在降雨较多的地区,温度较低,植被指数较高,CWSI值较小,干旱程度较轻,说明降雨对CWSI变化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作物缺水指数 土地利用 安徽省
原文传递
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土地覆盖数据集多尺度精度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榴骏 肖鹏峰 +2 位作者 冯学智 汪左 蒋璐媛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59-1474,共16页
针对目前精度评价尺度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多尺度精度评价方法,分别在像元尺度和亚像元尺度进行土地覆盖数据集精度评价。在像元尺度利用驻点作为采样工具直接评价数据集精度;亚像元尺度上,则利用非严格定义的驻点和驻点直... 针对目前精度评价尺度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多尺度精度评价方法,分别在像元尺度和亚像元尺度进行土地覆盖数据集精度评价。在像元尺度利用驻点作为采样工具直接评价数据集精度;亚像元尺度上,则利用非严格定义的驻点和驻点直方变差图对不同面积和空间结构的优势类进行精度评价。并以浙江北部典型区域为实验区,Landsat TM/ETM+为参考数据,对UMD、IGBP DISCover、MOD12Q1-2001、GLC2000、GlobCover2009等5种大尺度土地覆盖数据集进行多尺度精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精度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地评价土地覆盖数据集的精度,提供更加丰富的多尺度精度信息。像元尺度精度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参考数据与数据集间的空间匹配造成的误差,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亚像元尺度精度评价能有效反映亚像元尺度优势地物面积及空间结构与精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度评价 直方变差图 大尺度土地覆盖数据集 多尺度 浙江北部
原文传递
江苏省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对人为干扰度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左 鞠森 +2 位作者 王畅畅 朱慧玲 王蕊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为了解江苏省近35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各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稳定性及其与人为干扰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类型上看,江苏省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且形状最不规则,但随时间趋... 为了解江苏省近35 a来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以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各景观格局指数、景观稳定性及其与人为干扰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类型上看,江苏省建设用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且形状最不规则,但随时间趋于完整、规则;耕地和水域的斑块聚集程度和紧凑度高,但呈逐渐降低的趋势。②从整体上看,江苏省整体的景观类型复杂程度增大,空间连通性逐渐降低,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增加;各景观类型面积趋于均匀化,但优势景观类型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仍然较强。③江苏省1980~2015年大部分区域景观稳定性较低,人为干扰度较高,且不同时期之间的变化较小。④人为干扰度与斑块密度、景观分离度、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均匀度指数、景观稳定性在15 km×15 km尺度相关性最高,与总边缘对比度指数、蔓延度指数在2 km×2 km尺度达到最高的相关性。该研究成果为解决建设用地的供需问题、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人为干扰度 江苏省
原文传递
基于MOD16的安徽省地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芳 汪左 +1 位作者 张运 沈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3-534,共12页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安徽省的蒸散量变化,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6蒸散量产品,利用均值、标准差、偏差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空间变异等方法,分析... 安徽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其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安徽省的蒸散量变化,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6蒸散量产品,利用均值、标准差、偏差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空间变异等方法,分析安徽省近15 a地表蒸散量年际、年内时空变化特征,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蒸散量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2000~2014年间安徽省多年平均蒸散量为694.9 mm,波动范围为647.5~730.5 mm,年际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规律,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趋势,各市多年蒸散量均值差异显著,其中黄山的蒸散量最高(844.1 mm),宿州最低(603.7 mm)。(2)安徽省年内各月间的蒸散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型"趋势,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夏季(304.17 mm)>春季(167.56 mm)>秋季(150.41 mm)>冬季(73.92 mm);但各市的年内蒸散量变化趋势表现不同,淮河以南整体呈现"单峰型"趋势,淮河以北则呈现典型的"双峰型"趋势。(3)安徽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量差异明显,其年均蒸散量按照"林地>草地>未利用地>耕地>城镇用地"的顺序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16 安徽省 蒸散量 时空分布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