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三环类地氯雷他定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与分子对接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小涧 张福荣 +4 位作者 程桂芳 李春 付继华 尹大力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以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的三环类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H1受体结合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显著优于先导化合物地氯雷他定。组胺... 以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为母体,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取代的三环类衍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H1受体结合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7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显著优于先导化合物地氯雷他定。组胺诱导的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化合物7可显著抑制回肠收缩。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疏水参数lgP的计算值与拮抗H1受体的活性具有相关性。并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化合物7与H1受体的结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环类衍生物 H1受体结合活性 豚鼠回肠收缩 分子对接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片段的药物发现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小涧 杨倩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9-296,共8页
药物是由若干个分子片段相互连接所构成的,分子片段具有功能性和结构性两大特点。功能性分子片段包含药物产生生物活性所必须的结构单元(简称药效基团);而结构性分子片段则是将功能性分子片段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特定结构的分子骨架。药物... 药物是由若干个分子片段相互连接所构成的,分子片段具有功能性和结构性两大特点。功能性分子片段包含药物产生生物活性所必须的结构单元(简称药效基团);而结构性分子片段则是将功能性分子片段连接起来从而形成特定结构的分子骨架。药物分子结构复杂多样,但如果将其分子骨架进行分解,则会发现药物分子通常包含相似的分子片段,这些片段分子具有较为简单的分子结构,较低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脂水分配系数。对片段分子进行分类和生物活性筛选,通过分子的扩增、融合以及置换连接方式等手段发现先导化合物的方法称为基于分子片段的药物发现方法。这种方法改进了传统的基于结构以及基于高通量筛选的药物发现方法,控制了先导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类药性特征,提高了新药研究的成功率。本文结合先导物发现实例对基于分子片段的药物发现方法的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片段分子的结构优化方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片段 药效基团 分子骨架 新药研究 药物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SYL934的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金晶 张海婧 +4 位作者 汪小涧 周琬琪 扈金萍 尹大力 陈晓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SYL934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HTRF-IP1(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IP1)方法,检测SYL934的活性磷酸酯SYL934-P对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SYL934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HTRF-IP1(Homogeneous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IP1)方法,检测SYL934的活性磷酸酯SYL934-P对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及鞘氨醇-1-磷酸3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3,S1P3)的激动活性,采用体内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实验考察SYL934的体内免疫抑制作用,采用大鼠心率检测实验考察SYL934对心率的影响,通过小鼠异体皮肤移植实验考察SYL934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结果 SYL934的活性磷酸酯SYL934-P能够在体外选择性激动S1P1而非S1P3,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SYL934能够明显降低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发挥明显的免疫抑制效应,而不会影响大鼠心率。每天灌胃给予小鼠SYL934可以明显提高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移植皮片的存活率。结论 SYL934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药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鞘氨醇-1-磷酸1 型受体激动剂 淋巴细胞归巢 移植排斥反应 SYL934 FTY7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前药类S1P1激动剂Syl978的药理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金晶 汪小涧 +3 位作者 周琬琪 薛妮娜 尹大力 陈晓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8-361,共4页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 通过对新型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FTY720)的结构改造获得具有全新结构的选择性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1,S1P1)前药类激动剂Syl978。体外S1P受体激动试验表明:其活性磷酸酯形式Syl978-P对S1P1受体具有显著的激动活性,而对于鞘氨醇-1-磷酸3型受体(S1P3)的激动作用较弱,显示良好的受体激动选择性。单次灌胃分别给予SD大鼠0.3,1,3 mg/kg的Syl978都能够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水平,且显示出良好的量效关系。单次灌胃给予SD大鼠10 mg/kg的Syl978对大鼠心率并没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yl978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1-磷酸1型受体 激动剂 Syl978 芬戈莫德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专利视角谈药物二次创新与仿制药开发——以HIV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倩 马秋娟 汪小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9-503,共5页
从HIV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的国内外专利状况分析出发,基于该药物的上市产品Kaletra的配伍策略,对蛋白酶抑制剂的二次创新和仿制药开发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该类药物与具有CYP450酶抑制作用的抗菌、抗病毒药物的联用将对艾滋病及其相... 从HIV蛋白酶抑制剂洛匹那韦的国内外专利状况分析出发,基于该药物的上市产品Kaletra的配伍策略,对蛋白酶抑制剂的二次创新和仿制药开发思路进行了探讨,提出该类药物与具有CYP450酶抑制作用的抗菌、抗病毒药物的联用将对艾滋病及其相关的感染类并发症产生良好的疗效,以期从药物复方和适应证扩展技术方向寻求该类专利到期药物的二次创新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 新药开发 蛋白酶抑制剂 洛匹那韦 药物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心脏毒副作用及其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上)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倩 汪小涧 尤启冬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6期641-643,共3页
目的:综述药物产生心脏毒副作用的及产生机制,介绍近年来各类药物产生继发性心脏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中有数十种被报... 目的:综述药物产生心脏毒副作用的及产生机制,介绍近年来各类药物产生继发性心脏毒副作用的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中有数十种被报道具有心脏毒副反应,涵盖抗肿瘤药物、抗菌药物、抗疟药物、抗过敏药物以及局麻药等,结构差异大,心脏毒副作用的产生机制复杂。结论:临床用药须了解各类药物产生心脏毒副作用的病理表现,密切注意患者各心脏指标的变化,在给患者带来预期疗效的同时也确保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心脏毒性 产生机制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心脏毒副作用及其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下)
7
作者 杨倩 汪小涧 尤启冬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6期643-645,共3页
2 抗菌药物的心脏毒性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其中心脏毒性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则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引起心脏毒性的抗菌药物涉... 2 抗菌药物的心脏毒性产生机制与防治策略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时引起很多不良反应,其中心脏毒性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则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引起心脏毒性的抗菌药物涉及多个药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心脏毒性 产生机制 防治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驱动分子工厂技术的Menin抑制剂优化
8
作者 曾浩 吴国振 +6 位作者 邹武新 王哲 宋剑飞 施慧 汪小涧 侯廷军 邓亚峰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4,共9页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新药研发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药物分子设计和优化工作流程“分子工厂”,该流程融合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分子生成模型、高性能分子对接算法以及...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新药研发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药物分子设计和优化工作流程“分子工厂”,该流程融合了自主研发的智能分子生成模型、高性能分子对接算法以及高精度亲和力预测方法,已作为核心模块被整合进一站式药物设计软件平台DrugFlow,为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优化提供了一整套成熟的解决方案。利用“分子工厂”模块,针对Menin蛋白开展了抗耐药第2代抑制剂的研发。通过计算和实验的结合,快速获得多个潜力化合物,其中化合物RG-10对Menin野生型、M327I突变体和T349M突变体的IC50分别为9.681 nmol/L、233.2 nmol/L和40.09 nmol/L;与已进入Ⅱ期临床的阳性参照分子SNDX-5613相比,其对M327I和T349M突变体的抑制活性显著提升。上述研究充分展现了“分子工厂”技术在新药研发项目中的独特优势,能快速高效地针对特定蛋白结构产生高质量的活性分子,对推动新药研发具有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工厂 人工智能 分子生成 分子对接 Menin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地氯雷他定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与分子对接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小涧 付继华 +2 位作者 汤依群 尹大力 尤启冬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三环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地氯雷他定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地氯雷他定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两性化合物9a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地氯雷他定。化合物9a对h... 以三环类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地氯雷他定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7个地氯雷他定衍生物,其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高分辨质谱表征确定。豚鼠回肠收缩实验显示:两性化合物9a拮抗组胺H1受体的活性高于阳性对照药物地氯雷他定。化合物9a对hERG的抑制活性较弱,并且对豚鼠心率以及心电图各个间期的影响较小,提示其不具有潜在的心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1受体拮抗剂 合成 豚鼠回肠收缩 HERG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倩 汪小涧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9-768,共10页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 鞘氨醇激酶1(SphK1)是调控细胞膜脂质微环境的重要蛋白,在神经酰胺,鞘氨醇和鞘氨醇-1-磷酸的动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SphK1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迁移过程以及产生耐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SphK1抑制剂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并且可以逆转肿瘤耐药性,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SphK1的结构生物学以及SphK1抑制剂的结构类型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氨醇激酶-1 抑制剂 抗肿瘤 结构类型 构效关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实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倩 汪小涧 +1 位作者 汤依群 尤启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8,2,共7页
鉴于心律失常病因的复杂性,如何通过药物安全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疾病一直是亟待攻克的医药学难题。本文介绍了作用于钾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发实例,并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钾离子通道 先导化合物 结构优化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创新药物艾托莫德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
12
作者 李彤 张婷婷 +4 位作者 金波 肖琼 汪小涧 尹大力 马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10-1216,共7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银屑病新药艾托莫德(SYL927)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HC-C_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醋酸钠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3 ...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银屑病新药艾托莫德(SYL927)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HC-C_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醋酸钠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μL。对SYL927与合成工艺中的6种中间体和3种副产物的分离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SYL927与9种有关物质可完全分离,分离度大于1.5。所有的有关物质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9;检测下限均在0.5~2 ng范围,定量下限均在1~4 ng范围;平均回收率(n=7)在100.2%~101.4%,RSD均≤2.2%。3批样品的总杂质含量≤1.0%。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艾托莫德原料药有关物质的控制和稳定性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托莫德(SYL927) 抗银屑病新药 有关物质检测 方法学验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通过区域选择性苄基化策略合成罗氟斯特(英文)
13
作者 张翔 谢平 +1 位作者 汪小涧 尹大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50-454,463,共6页
目的罗氟斯特是磷酸二酯酶-4(PDE-4)的选择性抑制剂,201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本文对其新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区域选择性苄基化策略,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制... 目的罗氟斯特是磷酸二酯酶-4(PDE-4)的选择性抑制剂,201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本文对其新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区域选择性苄基化策略,以3,4-二羟基苯甲醛为起始原料,经6步反应制备罗氟斯特。结果新工艺路线的区域选择性好,以约43.2%的总收率得到产品纯度为99.5%的终产品。结论新工艺克服了现有合成方法选择性差、产物分离困难及部分步骤反应条件苛刻且不够环保的缺点,可以制备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氟斯特 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 制备 区域选择性苄基化
原文传递
CuI催化无溶剂一锅法合成苯二氮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青扬 汪小涧 +1 位作者 肖琼 尹大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4-958,共5页
含苯二氮?酮母核的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有机杂环化合物.以邻溴代苯甲酸乙酯和邻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无溶剂状态下,通过Cu I催化偶联并进一步内酰胺化关环,一锅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该方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 含苯二氮?酮母核的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有机杂环化合物.以邻溴代苯甲酸乙酯和邻二胺类化合物为原料,在无溶剂状态下,通过Cu I催化偶联并进一步内酰胺化关环,一锅法合成了目标化合物.该方法绿色环保、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一步反应且收率较高.通过最优的反应条件下,研究了一系列不同芳香环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并验证了此方法能用于不同取代芳香二氮?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在此基础上,将此合成方法应用于一些含有苯二氮?酮结构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并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溶剂 一锅法 碘化亚铜 苯二氮■酮 催化偶联
原文传递
化学修饰降低药物hERG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丽 汪小涧 尤启冬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98-703,共6页
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在心肌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IKr通道蛋白的α亚基由hERG基因编码。近年来发现一些药物因阻断该通道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而撤出市场。本文总结了降低药物hERG心... 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在心肌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IKr通道蛋白的α亚基由hERG基因编码。近年来发现一些药物因阻断该通道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而撤出市场。本文总结了降低药物hERG心脏毒性的化学修饰方法:形成两性离子,降低化合物亲脂性和降低pKa,并分析一些成功案例,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G 化学修饰 两性离子 亲脂性 PKA 心脏毒性 综述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SYL927的合成方法研究
16
作者 肖琼 林成刚 +1 位作者 汪小涧 尹大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报道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SYL927的合成方法。方法以联苯为起始原料,经酰化、缩合、还原、傅克酰化、成酯、环合、还原、碱水解、成盐共9步反应制得SYL927;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谱确证。结果与结论改进了目标物的合成方法,使... 目的报道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SYL927的合成方法。方法以联苯为起始原料,经酰化、缩合、还原、傅克酰化、成酯、环合、还原、碱水解、成盐共9步反应制得SYL927;其结构经1H-NMR、13C-NMR和MS谱确证。结果与结论改进了目标物的合成方法,使之更适合工业生产要求,总收率为14.4%。同时分析了环合反应副产物生成的原因,并对副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L927 S1P1受体 免疫调节 合成
原文传递
The Pharmacophore Hypothesis of Novel Inhibitors for Aurora A Kinase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小涧 陈亚东 +1 位作者 杨倩 尤启冬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911-1918,共8页
A three-dimensional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developed from a series of inhibitors of Aurora A kinase to discover new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using the HypoGen module in the Catalyst software. The pharmacophore model... A three-dimensional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developed from a series of inhibitors of Aurora A kinase to discover new potent anti-cancer agents using the HypoGen module in the Catalyst software. The pharmacophore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20 currently available inhibitors, which were carefully select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best hypothesis (Hypo 1) was defined by four features: one hydrogen-bond donor and three hy- drophobic points, with the b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09, the lowest rms deviation of 1.563, and the highest cost difference of 99.075. The Hypo 1 was then validated by a test set consisting of 24 compounds and by a cross-validation of 95% confidence level through randomizing the data using the CatScramble program, which suggested that a predictive pharmacophore model had been successfully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 A kinase pharmacophore hypothesis training set test set cross validation
原文传递
选择性鞘胺醇-1-磷酸受体1激动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育林 金晶 汪小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共11页
鞘胺醇-1-磷酸(S1P)是调节细胞内外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S1P可通过结合5种G蛋白偶联受体亚型(S1PR1-5)介导多重下游信号通路产生相关的细胞生理功能,其中激动S1PR1可以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新型S1PR1激动剂芬戈莫德(Fingolimo... 鞘胺醇-1-磷酸(S1P)是调节细胞内外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S1P可通过结合5种G蛋白偶联受体亚型(S1PR1-5)介导多重下游信号通路产生相关的细胞生理功能,其中激动S1PR1可以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新型S1PR1激动剂芬戈莫德(Fingolimod,FTY-720)已完成临床研究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药物。选择性S1PR1激动剂的研究已成为发现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S1PR1激动剂的结构类型和构效关系研究,并探讨了此类激动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胺醇-1-磷酸 S1PR1激动剂 选择性 免疫性疾病 构效关系
原文传递
含二苯醚结构的芬戈莫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刚 韩伟娟 +5 位作者 金晶 汪小涧 肖琼 周琬琪 尹大力 陈晓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96-904,共9页
本文通过对已上市的治疗多发硬化症的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的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二苯醚结构的芬戈莫德类似物。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对化合物的免疫抑制活性和心脏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 本文通过对已上市的治疗多发硬化症的免疫抑制剂芬戈莫德的结构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二苯醚结构的芬戈莫德类似物。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对化合物的免疫抑制活性和心脏毒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6c、6d、14c^14e体内免疫抑制活性与阳性药芬戈莫德相当,化合物14e没有心动过缓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醚结构 芬戈莫德 免疫抑制活性 心率影响
原文传递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Evaluation of B-ring Modified Caged Xanthone Analogues of Gambogic Acid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想 张晓进 +6 位作者 汪小涧 李念光 林昌军 高原 于卓沁 郭青龙 尤启冬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35-42,共8页
Gambogic acid (GA, 1), the most prominent member of Garcinia natural products,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promising anti-tumor agent.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planar B ring and the unique 4-oxa-tricyc... Gambogic acid (GA, 1), the most prominent member of Garcinia natural products,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promising anti-tumor agent.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planar B ring and the unique 4-oxa-tricyclo- [4.3.1.03.7]dec-2-one caged motif were essential for anti-tumor activit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of caged Garcinia xanthones, two new series of B-ring modified caged GA analogues 13a-13e and 15a-lge were synthesized utilizing a Claisen/Diel-Alder cascade reaction. Subsequently, thes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in vitro antitumor activities against A549, MCF-7, SMMC-7721 and BGC-823 cancer cell lines by MTT assay. Among them, 13b-13e exhibited micromolar inhibition against several cancer cell lines, being approximately 2-4 fold less potent in comparison to GA. SA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eripheral gem-dimethyl groups are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antitumor activity and substituent group on C1 position of B-r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otency, while modifications at C-2, C-3 and C-4 positions are relatively tolerated. These findings will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AR of Garcinia xanthones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simplified analogues as potential anti-tumor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oxa-tricyclo[4.3.1.03.7]dec-2-0ne gambogic acid SYNTHESIS anti-tumor activity SAR studi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